《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20 KB
- 文档页数:9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教学难点:1.重点段落的理解。
2.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课前准备:1.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ppt2.学生提前预习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看过,有幸,没看过,遗憾。
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
(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听见解放军叔叔响亮有力的口号了吗?对!“为人民服务”,这口号从上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它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这口号也是我们今天课文的题目!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毛泽东,张思德追悼会)二:预习汇报。
(一)张思德是谁?大家预习过课文,查过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张思德到底是谁。
(二)1、学生简介张思德生平及他是怎么牺牲的。
2、教师相机补充: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警卫战士,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就连他的牺牲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壮举,而我们的主席却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在阅读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生简介毛主席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及目的。
教师相机补充:是的,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毛主席根本没有看稿,条理清晰、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啊,时不时地还有手势和动作呢!三:读课文,列提纲。
(一)毛主席没有看稿,是否意味着没作准备呢?(不是,肯定有准备)是的,主席才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演讲肯定已深思熟虑。
假如你就是主席,暂时的哦,为了明天演讲成功,围绕“为人民服务”你准备讲哪些内容呢?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好吧,读书,拟提纲,要简单!(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1、队伍宗旨: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3、不怕批评4、互相关爱5、团结人民(三)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宗旨、生死、批评、团结(四)教师小结:啊这提纲好,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有了这提纲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提纲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
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
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鼎的图片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
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
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专题范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资料。
2、如何感受主席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聚情感1、这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
(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
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3、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个性?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呢?对,这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介绍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明白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就应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那里要个性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⑴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⑴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二、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劳动为人民服务。
2.培养学生对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以及如何为人民服务。
2.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解读“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探讨如何通过具体行动实现为人民服务。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一些平凡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解读文本: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重点讲解文章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例子,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具体行动的方法。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四、教学过程及评价1.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读文本阶段: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3)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4)分享与总结阶段: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具体行动的方法。
(5)布置作业阶段: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2.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服务,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3. 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行为。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2. 准备讨论题目和讨论指南。
3. 准备实践指导材料。
教案剩余章节将在稍后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兴趣。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行为。
4. 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意义的理解。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学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方法。
3.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4. 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关键词句。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探讨课文的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3. 搜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是否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3. 课堂小结是否到位,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5.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2.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
1.体会文章的逻辑严密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介绍张思德的事迹,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主阅读,解决生字词。
2.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3.精读课文
1.分析如何为人民服务。
2.学习论证方法。
4.总结拓展
1.总结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2.查找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事迹。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
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
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
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
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
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
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
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为人民服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及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二)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一)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并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
好吗?生:好。
(在屏幕上显示图片:为人民服务的人,并伴随着音乐《为人民服务》,渲染气氛)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师:对,为人民服务。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
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
(在黑板上板书:12、为人民服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初步小声朗读课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画出不会的生字、生词,接着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来解决生字、生词。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师指名或学生自荐朗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全班学生一起来纠正读音。
特别注意的字读音:悼(dào)不读成diāo;民(mín)读成míng炊(chuī)不读成cuī;先生要读轻音(xiānsheng)3、再读课文,理解词语基本解决了课文的生字,让学生再准确地朗读一遍课文。
《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分析“为人民服务”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
第二章:为人民服务的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遵循和服务于人民的原则。
2.2 教学内容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如忠诚、奉献、公正、诚信等。
分析每个原则在服务人民中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每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为人民服务的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方法。
培养学生将服务人民的原则付诸行动。
3.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方法,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等。
分析如何将服务人民的原则应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体验服务人民的快乐。
个案分析法:分享优秀人物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第四章:为人民服务的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珍惜和服务人民的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探讨为人民服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为人民服务在塑造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方法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
第五章:为人民服务的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评价和改进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持续提高服务人民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分析如何通过反思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5.3 教学方法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服务行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概述2. 《为人民服务》的分析与解读3. 《为人民服务》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a. 分享贾平凹的简介: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b. 介绍《为人民服务》的背景:讲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困境。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a. 分析作品主要情节:介绍作品中党员干部方鸿渐在乡村任职的经历,以及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b. 呈现方鸿渐的人物形象:描述方鸿渐处事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a. 引导讨论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
b. 分析《为人民服务》传递的主题:如人民利益至上、争创幸福生活。
c. 探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鼓励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c. 激发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和意愿,如社区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向学生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情节和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思考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为人民服务课文教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案】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素质教育目标
( 一) 知识教学点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
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二) 能力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 三) 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二)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语。
(二)讨论发言,列举事例。
(三)归纳中心思想。
(四)朗读全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二段。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情
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 i 受难
nàn 送葬zàng
迁qi an迁移。
鸿hóng 鸿雁。
鸿毛,鸿雁的毛。
比喻事物轻微
或不足道。
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
(鸿)鼎dì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 正在)鼎盛。
鼎共有12 划,第六划是。
铭míng 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必。
或”,有的人。
“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第 3 页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2.指名读全文,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语句划下来,再读
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三)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解释“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
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
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2.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结
合预习提示回答。
)
3.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
(学生可看书中插图。
)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6 岁参加革命,
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8 岁,但他短暂的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
题。
(学生可简要回答。
)
(四)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
重点词语。
(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
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
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
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
全”、“彻底”。
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
者,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
2.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
义有不同。
)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
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
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
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3、4、5 段。
2. 熟读课文,背诵3、4段。
3.总结、扩展。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3 段。
(1)指名读第三段。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识要我们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
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
指名分别
读出这两部分。
)
(3)出示投影。
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
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
[ 因
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
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
先讲不
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
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通过这段学习谈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
成为执政党。
2.学习第4 段。
(1) 指名读第四段。
“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
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 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
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
(3) 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
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
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
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
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
第 7 页
死得其所” ; 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 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 爱护、帮助。
3. 学习第五段。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 ?( 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 结起来。
( 三 ) 总结、扩展
1. 朗读全文。
2.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 来的?
(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
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
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 为人民利益而死 比泰山还重 ;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
错的; 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 ;悼
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
分清楚。
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 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 联系实际谈体会。
民服务的榜样, 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
(1)
(2)
( 不仅联系过去的,还要联系现在的。
例如现实生活中
的徐虎、李素丽等英雄模范都是“完全”、
彻底”地为人
( 四) 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六、作业布置
1. 看拼音写词语。
2. 读句子,先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3. 勾画本课中你喜欢的警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