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话题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745.00 KB
- 文档页数:39
《让孝心长驻心底》作文讲评、学生习作及练习课型:作文讲评课时:1节教学目标:学生能通过文体特征的分析,正确区分同学习作的文体,对习作的达标度进行优劣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1、高三上学期,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写达标文,要求一材(题)多体,下学期写升格文,要求一文多改,以议论文、记叙文文体训练为主。
《考点突破》写作部分第19单元要求学生能快速构思。
学生进行“明题意—选材料—定文体—拟提纲—写作文”的适当训练后,10月25日用60分钟写了本次讲评的这篇作文。
(题目见附1)2、在高一时就分发了“文体特征与写作要求”油印资料,供写作训练、复习用。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习作中按教学要求筛选出四篇作文,打印出来,(附2)供课堂讲评使用。
二、让四位作者提前板书自己习作的写作提纲、文章主旨。
三、教师组织学生对这四篇作文逐一进行点评,通过文体特征分析,对习作的不足处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从而复习文体的知识特征与写作要求。
四、让原作者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改写自己的作文,使之成为达标文。
可复印后上墙,供下一次交流使用。
[附1] 中国曾有一句古训:百善孝为先。
现在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有的人受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各种理由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被子女抛弃、虐待。
全社会都在呼唤人们重拾孝心。
那么,今天你“孝”了吗?请以“让孝心长驻心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2] 学生习作※※ 在阅读中思考让孝心长驻心底(习作一)很小很小的时候,那颗“孝”的种子便随着“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深埋于我心底。
随着我的成长,它也一步一步地长大。
等到我进小学,“孝”的幼苗也破土而出,幼叶清新而稚嫩,表达孝的行为也十分幼稚。
会在妈妈回家后给她端水,给爸爸拿拖鞋。
因为年纪小,只是照着书本有模有样地学,并不知道这种行为给父母带去了多少感动,也不知道这种行为叫着“孝”。
但“孝”已经发芽。
十二岁进入初中,“孝”也渐渐长成一颗小树,但似乎长势不好,周围多了很多与它争夺养分的东西。
范例一孝之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事迹往往另人震撼和感动。
但有些人就是不孝,但还说自己很孝顺,天天说孝顺的话,却没有行动。
说起孝,人们不得不想起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时,有一个人叫王祥,小时候亲身母亲就去世了,继母不喜欢他,在父亲面前常说他坏话,使父亲也不喜欢他了。
但是他还是和爱父母。
后来父母患病,继母想吃鲜鲤鱼,可是冬天的河都结了冰,王祥只好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来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把鲤鱼拿回家做给继母吃,继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顺父母的这种品质是非常好的,继母对他这样不好,他却像对待自己的生母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继母,这种的品质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是这样说,但这都是“愚孝”。
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
假孝虽然从外表上看则和真孝无异,但其内心若是只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并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到众人的指责而伪做孝顺,。
我们都应该懂得孝顺,但我们也不能做“愚孝”的事。
我们应该努力起来,让孝印在人们的心上,让孝永不失传!范例二孝敬孝,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它会让人联想到:孝顺父母、孝敬老人,试问谁能真正做到这两件事。
从古至今孝顺是一种历史悠长的文化,孝敬老人,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
有人为了医治父母,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
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
美与丑,善与恶,,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全在一念之间。
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们养大,而当父母老了,需要子女们的时候,有人却嫌父母是累赘,父母会扯他们的后腿,拖累他们。
选择不赡养老人,每天骂老人“老不死”或打老人,打得老人身上一块青一块紫,你于心何忍啊。
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你。
这是一种生活在位于地球北端的格陵兰岛的鸟类,“母子”互相牵挂,千里相随。
如果母鸟被逮住,那么用不了多久,它的“子女”一定会飞来寻找鸟“妈妈”。
方寸之间细作功——“孝顺”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孝顺【模拟题目】孝顺长辈,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歌词是劝慰人们“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
”当我们面对长辈给予的殷殷厚爱时,我们当如何给予回报呢?是一份厚重的礼物,还是一句温馨的祝福?或许,只是一件小小的举手可劳的事情,就足以让他们快乐无比了。
请以“孝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语言生动,不少于6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fangzi_bj@【话题导写】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画面:一个中年妇女为婆婆或母亲洗脚——小男孩看到母亲的行为,立刻去端一盆水,颤颤地跑来:——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这定格的画面,多么让人激动啊!孝顺长辈,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我们如何写好这篇有关“孝顺”的话题作文呢?定“文体”,巧“构思”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文体自选”,这样,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空间,因此,写作时,就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文体来写,切不可乱闯禁区,写自己不熟悉的文体。
然后,巧妙构思,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
“孝顺”一题,如果写记叙文,就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细细描绘,或写一件事,或写多件事,抓住事件或人物一个细小的动作、神态、语言、情感,说深说透,突破一点,“一针见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如《给老人一点阳光》,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多件事。
写一件事,可围绕一人或一家人对老人的孝顺和关爱,让老人享受阳光般的温暖。
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各个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注意事件之间的过渡衔接。
无论写一件事还是写多件事,都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呼唤关爱老人来作文。
尤其是写多件事,切不可意思分散,支离破碎,形成几篇文章的拼凑。
如果写议论文,就要抓住“讲事实,摆道理”,从事实论据、道理论证上下功夫,细细琢磨。
从“孝顺”生发出去,或谈“孝心”,或谈“尊敬老人”,或谈“抚养”,或谈“送终”等等,从这些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角度,确立自己的观点。
高考作文备考:漫画作文"真孝顺"写作指导(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一、原题重现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漫画上的字:真孝顺,没人跟咱争电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分析看到漫画作文,我们首先要回顾的是漫画的解读方法:1.看标题或者注解(即画面当中的文字部分)2.看漫画主体。
3、看细节夸张处,这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我们看漫画作文试题,注解为“真孝顺,没人跟咱争电视!”,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家人在客厅,两个老人看着电视并发出感叹,其他人都在看电子产品。
而细节夸张的部分在于三个年轻人,人手一个电子产品,或背向,或侧向对着老人,或站,或坐,或半卧,都沉溺于电子产品中,本是团聚一堂,却无其乐融融之感。
由此我们可以解读寓意为:讽刺或批判因过度沉溺电子产品,而忽略对家人关爱的现象。
陪同却非陪伴,相守却不相知!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年轻父母只顾低头游戏,置孩子安危不顾”还是“伴而不陪催生了新型‘空巢老人’”的相关报道,都频频见诸报端,引发大家深入思考。
这一漫画就是让我们关注那些彳亍在“智能”边缘地带,被“快捷方式”遗忘,被“电子产品”忽略的老年人。
这一漫画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孝道。
《论语》里谈到孝的最高境界“色难”,所谓“色难”即使在“奉养”的时候还能够顾及父母的“颜色”,关照他们的精神世界。
老人最怕年老、无用,我们是否尽力使他们忘年?放下手机,和他们聊聊天,拿起手机,教他们上上网,我们心甘情愿地拿出片刻博取父母一粲。
三、学生存在问题片面的谈及“孝道”,大而广之,不关注漫画细节,忽略了“电子产品”这一要素;或者片面谈“电子产品危害”大谈特谈,忘记应关照的是其对“爱的能力,孝的热情”的伤害。
四、写后指导(一)文章审题准确,标题鲜明。
精彩要体现在标题中,首先在标题中药能体现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在这次作文中最好能有两个关键词“电子产品”“孝心”之间的关系。
范例一孝之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事迹往往另人震撼和感动。
但有些人就是不孝,但还说自己很孝顺,天天说孝顺的话,却没有行动。
看了这幅漫画,许多人会想:“这两人住在豪华的房子里,唱着《烛光里的妈妈》,可自己的母亲却在家躺在烛光照映的床上,他们置之不理,这还能称得上孝顺吗?唱《烛光里的妈妈》还有意思吗?”这的确没意思,这和其他人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起孝,人们不得不想起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时,有一个人叫王祥,小时候亲身母亲就去世了,继母不喜欢他,在父亲面前常说他坏话,使父亲也不喜欢他了。
但是他还是和爱父母。
后来父母患病,继母想吃鲜鲤鱼,可是冬天的河都结了冰,王祥只好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來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把鲤鱼拿回家做给继母吃,继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顺父母的这种品质是非常好的,继母对他这样不好,他却像对待自己的生母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继母,这种的品质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是这样说,但这都是“愚孝”。
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
假孝虽然从外表上看则和真孝无异,但其内心若是只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并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到众人的指责而伪做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在中国历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
当代不少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我们都应该懂得孝顺,但我们也不能做“愚孝”的事。
我们应该努力起来,让孝印在人们的心上,让孝永不失传!范例二孝敬孝,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它会让人联想到:孝顺父母、孝敬老人,试问谁能真正做到这两件事。
从古至今孝顺是一种历史悠长的文化,孝敬老人,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
有人为了医治父母, 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
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
高中作文素材:《孝心、陪伴》话题作文◆孝心陪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历经数千年沉淀与凝结,深深影响了每一位炎黄子孙。
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所谓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
晚清曾国藩有言,“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近代梁漱溟也表示:中国的文化就是“孝的文化”。
孝的重要性自是人所共识,高考复习中理应关注。
既然是同学熟知的,写来自是驾轻就熟,但要非同一般脱颖而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所以要写好此论题,必须具有个性独到的新解或者追求全面深刻的认知,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深入探究孝的各种含义及其作用或者出现的时代问题等等。
"古人说,孝为德之本。
孝有大孝和小孝之分。
奉养父母,这是孝的开始;忠于职守,报效国家是孝的提升,是更大的孝道"。
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问到你孝顺怎么做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分析: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逐渐减少,商机错过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会时不再来,会遗憾终身。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要看他是不是孝顺。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
但是这真的就是孝吗?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如果要孝,内心对父母要有深深的敬意。
子曰:"色难。
我是有孝心的好少年执笔:王珏审阅:顾祝群一、教学目标:1、写一件自己为父母或长辈做的事,表达自己的孝心,要求把事情记叙完整。
2、留心观察和体会,准确地描写细节,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
3、学会根据要求自定题目,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笔下含情,真诚感人。
4、学习孝心少年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习作重点、难点:将事情的过程记叙清楚,有顺序、有重点,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三、习作前的准备:1、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
2、班级开展关于“孝心十条”的讨论活动。
3、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的孝心。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回顾活动,激发写作愿望:1、同学们,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晚会,黄凤、吴林香、邵帅、龙华……等一位位孝心少年的事迹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他们用真诚的心和深沉的爱为父母排忧解难、帮父母照顾弟妹、代父母担当家庭责任,展示了新时期少年的青春风采。
2、我们学校也正在开展“做有孝心的好少年”的主题大单元活动呢,五(4)班的同学在升旗仪式上向我们发出了倡议,列举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十条“孝心”行动,还记得吗?回顾:1、每天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
2、每天父母回家时,帮助父母拿好换的鞋子。
3、每天吃饭时,为父母至少夹一样喜欢的菜。
4、每天睡觉前,和父母聊会天,道声晚安。
5、每周至少帮助父母做一次卫生,洗一次碗,叠一次衣服。
6、父母出差或加班晚归时,主动打电话问候。
7、不顶撞父母,产生矛盾时和父母心平气和地交流。
8、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不让父母因为自己的学习而操心。
9、父母遇到困难时,主动和父母交流,学会开导、安慰父母。
10、父母生病时,学会管好自己,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父母。
3、我们班级的同学都响应了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了,你们在家里都做了哪些事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呢?父母或长辈看到后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4、看得出,我们的同学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长辈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孝心的温暖。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对“行孝”的感悟与思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子女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讨父母欢心,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使父母顺心顺意。
但也有人认为,子女孝顺父母不一定要顺从父母,如果父母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对,子女也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极简作文题,审题的难度不大。
材料中针对“子女如何孝顺父母”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不管父母说什么、做什么,子女都应听从父母的意愿,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只要父母开心就行;也有人认为孝顺父母不一定要顺从父母,如果父母说得对,那么子女应当听从父母的意愿;如果父母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对,那么子女就没必要事事都听父母的。
材料中虽然有两种观点,但出题人的倾向性也是很容易识别的,从时代发展出发,应当侧重后一种观点,如果仅从第一部分来立意,则不是最佳立意。
写作指导此题的难度应当在于“感悟与思考”,其对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说理逻辑性要求较高,这也是平庸作文与高分作文的区分标准。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孝”也常常被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比如,以晋武帝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稳定天下局势,同时也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口号,推重孝道,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孝也被人用来成为党争的一个武器,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
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一直推广下去,就成了对人的约束力量,其内核就是要求顺从。
在现代社会,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子女应当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已经成年了的子女,不可“愚孝”“盲孝”,不可无原则地一味顺从父母, 而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记叙文“以“孝”为话题”作文审题指导+升格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是《论语·为政》中关于“孝”的论述,大意是孔子认为“孝”难在子女对待父母和颜悦色。
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若有了酒食,让年长者先吃,这还不算真正的“孝”。
请以“孝”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孔子的论述,选好角度,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第一步,正确认识“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究“孝”,由此才有了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感人至深的尽孝故事。
材料中的“子夏问孝”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
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强,唯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为人的神情是由心理决定的。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的神色。
所以说,一个人若能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着和悦的神色,便可视为真正的孝顺。
第二步,围绕主题选材。
这道作文题是一篇谈“孝”的话题作文。
考生要围绕“孝”精心选择素材,围绕自己或者他人如何对待长辈的问题思考,表达自己对孝的认识。
选材既要围绕主题立意,又要遵循“小、真、新”的原则。
“小”指的是平淡生活中具有闪光点的、细腻的、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既能彰显人物的特点,又能凸显作文主题。
“真”则强调素材的真实性和情感真挚,无论这件事曾经让你喜悦还是愤怒,只要它曾深深触动过你的内心。
“新”则意味着选材应具备创新性,要选择别人不常写的细节或素材。
因此,我们应认真观察、思考、积累,写出有生活情趣的作文。
第三步,体现真情实感。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重要的一项标准。
何谓“感情真挚”?简言之,就是对情感的抒写要真实、自然,要发自内心,抒情要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