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溶解的快慢)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1. 烧杯3个2. 搅拌棒3根3. 食盐、面粉、沙、食用油、洗洁精、白醋、蔗糖、植物油、高锰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液状石蜡、氧化铜粉末、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托盘天平、温度计、胶头滴管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将食用油滴入水中,观察现象,然后加入洗洁精,再次观察现象。
3. 将NaCl固体溶解于水中,观察现象。
4. 取鸡蛋壳,加入白醋,观察现象。
5. 探究蔗糖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
6. 将蔗糖加入植物油中,观察现象。
7. 将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8. 将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9.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四、实验现象1. 食盐、面粉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2. 食用油悬浮在水中,加入洗洁精后慢慢溶解,最后全部溶解。
3. NaCl固体逐渐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4. 鸡蛋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蛋壳最终溶解。
5. 蔗糖在室温下溶解较慢,升温后溶解速度加快。
6. 蔗糖在植物油中不溶解,在水中能溶解。
7. 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色沉淀。
8. 氧化铜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9. 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
五、实验结论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如食盐、面粉等,而沙等物质则不溶于水。
2. 洗洁精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能将食用油乳化,使其溶解于水中。
3. 溶解速度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4. 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在水中能溶解,而在植物油中则不溶解。
5.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6. 氯化钠溶于水时热效应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
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2. 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活动一: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三、探究活动二: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四、探究活动三: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都有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3.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7. 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标:1.知道可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水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
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要做爱科学的有心人。
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①号和②号、1根筷子、1个水槽(内盛冷水)、热水1壶、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实验记录表。
实验内容:1.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2.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3.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是否被搅拌有关。
4.综合运用第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会更好。
提出问题: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步骤:实验一: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1。
实验猜测①物体的颗粒大(面积的大小),溶解慢;物体的颗粒小,溶解快。
②溶解的快慢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大小不一的方糖.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单中。
3。
实验条件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
③两杯水的温度。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
B:不同因素:两块方糖的大小不同(物质颗粒粗细不同)。
4.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记录,见附表1)5。
实验结论物体颗粒越粗(面积大)溶解速度越慢,物体颗粒越细(面积小)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二: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1.实验猜测①玻璃杯中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②溶解速度快慢跟水的温度高低无关。
2。
实验方法与设计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但水温不同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形状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3。
实验条件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
②水量的多少。
③两块方糖的大小。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
溶解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质,以及探讨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种类、溶质浓度、温度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物质作为溶质,使用水和酒精作为溶剂,观察它们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速度的差异。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和试剂,包括实验器材(试管、滴管)和溶质(如食盐、砂糖、小苏打等)。
2.根据实验设计,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溶剂(水或酒精)。
3.将试管标记好,以区分不同的溶质和溶剂组合。
4.将溶质逐次加入试管中,同时进行观察。
5.记录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包括颜色、透明度等。
6.观察溶解过程所需时间,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食盐、砂糖和小苏打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情况。
以下是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结果:食盐的溶解过程•溶剂:水和酒精•溶解时间:水中约10秒,酒精中约30秒•食盐逐渐消失,溶液呈透明状态砂糖的溶解过程•溶剂:水和酒精•溶解时间:水中约30秒,酒精中约2分钟•砂糖逐渐消失,溶液呈透明状态小苏打的溶解过程•溶剂:水和酒精•溶解时间:水中约1分钟,酒精中约3分钟•小苏打逐渐消失,溶液呈透明状态实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速度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溶解速度较快的物质可以更快地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更快地溶解。
此外,溶剂的种类也会对溶解速度产生影响,这是由于不同的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导致的。
另外,温度也是影响溶解速度的重要因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没有观察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但是一般情况下,溶解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过程,并记录了其溶解时间和溶液状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 ( )班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体实验课题风向和风速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实验目的制作简易风向标,会用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并适当记录。
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 1根搅拌棒、3张滤纸、1过滤装置 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实验器材 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 取食盐、面粉、沙,分别放入不同的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实验步骤:1.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搅拌,静置后观察。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2.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缝隙,并固定。
紧贴烧杯的内壁。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的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3. 过虑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动。
边缘,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
4.选择室外空旷地方确定方位测试风向。
4. 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过滤出三种物质。
5.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出来的方向,即风向;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面粉、沙的颗粒存于水中。
粉、沙的颗粒能用过滤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现象:风向标被风吹转动,箭头指向一个方向。
实验结果:水能溶解食盐,不能溶解面粉和沙,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实验结果:箭头指向一个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
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备注: 如风向标箭头指向不固定,指向的哪个方向时间长即定此为备注: 风向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像食盐的溶解过程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胶水、1瓶洗发液、 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实验器材 1根筷子、1个小匙、1瓶醋、1小瓶酒精、 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1小瓶食用油、3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实验步骤:1.轻轻往透明玻璃杯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