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知识普及》ppt
- 格式:pptx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26
2023REPORTING 《防震减灾教育》ppt课件•防震减灾概述•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实践•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培养•总结与展望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防震减灾概述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表现为地壳的快速振动。
地震定义地震类型地震波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勒夫波、瑞利波)。
030201地震基本概念03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
01直接灾害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
02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瘟疫等。
地震灾害及其影响防震减灾意义与重要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因地震灾害引发的社会动荡。
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水平,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2023REPORTINGPART02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全球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国内地震台网布局和国际合作地震台网。
地震监测站网分布介绍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如地震仪、地磁仪、地形变测量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监测手段与技术评估现有地震监测网络对地震活动的监测能力,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参数的确定。
监测能力评估地震监测网络布局阐述地震预警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等部分。
预警系统组成解释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地震波速度与电磁波速度之间的差异,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预警。
预警原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提供紧急避险提示、触发自动紧急制动等,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交通、能源、医疗等。
预警功能及应用预警系统原理及功能国外案例分析介绍国外在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如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相关实践。
国内案例分析选择国内典型的地震案例,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分析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防震减灾PPT免费contents •防震减灾概述•地震基础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非结构构件与设备抗震措施•地震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策略•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总结与展望目录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地面开裂等,直接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地震波及范围内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地震引发社会恐慌,对灾区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灾后重建。
030201地震危害与影响防震减灾意义及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防震减灾措施,降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减轻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维护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防震减灾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相结合,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地震监测预警、抗震设防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国内研究现状国际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地震预警、抗震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国外研究现状未来防震减灾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合作,推动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
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引起的地震,称为结构性地震。
构造地震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岩浆到地表后,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岩浆房将覆盖在岩桨房上的地壳托起,形成巨大的穹隆状地形,称为火山穹隆。
塌陷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地震类型与成因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体波当体波到达地表时,又会激发沿地表传播的面波。
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面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首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随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地震波传播速度地震波传播特性地震震级与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