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第05章在线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77.99 KB
- 文档页数:4
国开一体化平台《中医药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2565,整套相同,Ctrl+F查找更快捷,李老师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1)1、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为痰,寒者为【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E】: 以上都不是答案:C2、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脑【B】: 髓【C】: 脉【D】:胆【E】: 命门答案:E3、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 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偏嗜某种食物【D】:有毒食物【E】: 陈腐变质食物答案:C4、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答案:Es √L1I 1s 1m m /【A】: 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 正邪相争【D】: 体质虚弱【E】: 气候异常答案:A6、与情志抑郁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神不足【B】: 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 肝升太过【E】:神不守舍答案:C7、肾在液为()【A】: 涎【B】: 唾【C】: 尿【D】: 泪【E】: 涕答案:B8、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B】: 暑邪【C】: 燥邪【D】: 火邪【E】:寒邪答案:D9、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错误描述的是()。
【A】: 木克土【B】: 火生土【C】: 金生水【D】: 金克木【E】: 水克木答案:E10、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 肺与心【B】: 肺与肝【C】: 脾与肺【D】:肺与肾【E】: 心与肾答案:D11、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饮食【B】: 六淫【C】: 七情【D】: 瘀血【E】: 疫疠答案:D12、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金钱草:A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 相畏B. 相使C. 相反D. 相须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 夏枯草B. 羚羊角C. 牛黄D. 地龙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 1700种B. 1980种C. 365种D. 300种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 祛痰止呕.B. 祛痰排脓C. 祛痰温胃D. 祛痰行气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 白芍B. 当归C. 阿胶D. 熟地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6. 薤白的功效是:C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A. 发散行气B. 软坚泻下C. 燥湿通泄D. 利水渗湿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A. 去除杂质B. 防止生虫变质C. 祛除恶臭D. 增强活血化瘀作用21.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 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煅22.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为( B )A.熟地黄 B.当归 C.川芎 D.何首乌 E.红花23.为了减低毒性,巴豆内服时宜( E )A.蜜制 B.酒制 C.醋制 D.姜汁制 E.制霜24.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用( B )A.桂枝 B.麻黄 C.紫苏 D.白芷 E.防风25.甲壳类药物入煎剂宜( A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26.可用治热毒疮痈及尿血的药物为( D )A.白茅根 B.仙鹤草 C.板蓝根 D.小蓟 E.地榆27.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 D )A.陈皮 B.半夏 C.厚朴 D.枳实 E.莱菔子28.通泻三焦之火的药物为( D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29.善治阴暑的药物为( C )A.石菖蒲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E.草豆蔻30.鹿茸的正确用法是( E )A.先煎 B.后下 C.另炖 D.包煎 E.研末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须制成炭剂才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为( B E)A.白及B.血余C.小蓟D.地榆E.荆芥2.下列药物中,具有开窍作用的为( B C D E )A.川芎B.郁金C.远志D.牛黄E.麝香3.用治风湿痹痛的活血药为(A B C D E)A.川芎B.姜黄C.鸡血藤D.穿山甲E.牛膝4.既能凉血又能化瘀的药物为( A B E)A.茜草B.丹参C.蒲黄D.三七E.郁金5.常用治绦虫病的药物为(C D E)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南瓜子E.鹤草芽6.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为主的药物为(A B D)A.木香B.陈皮C.川楝子D.枳实E.柴胡7.桔梗开宣肺气之功可用治( A B C)A.胸闷咳嗽B.肺痈C.咽喉不利D.泄泻E.外感8.下列药物中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为( A B C D)A.龟甲B.鳖甲C.白芍D.白菊花E.麦冬9.既能化痰,又可用治呕吐证的药物为(B C E)A.生姜B.竹茹C.半夏D.藿香E.旋覆花10.朱砂入心经,具有的作用有(C E)A.养心阴B.养心血C.镇心神D.开心窍E.清心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既能健脾,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为__茯苓___。
中医药概论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药学概论》测试1-2023级护理学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姓名: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第1-25题)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单选题] *A. 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正确答案)C. 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2.能够促使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是() [单选题] *A.元气B.血液C.津液D.肾精(正确答案)E.肾气3.疾病告好转或痊愈主要见于下列何种情况() [单选题] *A正胜邪退(正确答案)B邪盛正虚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4.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单选题] *A.火邪B.燥邪C.湿邪(正确答案)D.风邪E.以上都不是5.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是气的() [单选题] *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正确答案)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6.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主要依赖于() [单选题] *A.心主血脉功能B.肾主藏精功能C.肝主疏泄功能(正确答案)D.肺主宣发功能E.脾主运化功能7.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 [单选题]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正确答案)D.《神农本草经》E.《太平圣惠方》8.下列哪项不正确() [单选题] *A.心在体合脉B.肺在体合鼻(正确答案)C.脾在体合肉D.肝在体合筋E.肾在体合骨9.“金”的特性是() [单选题] *A.曲直B.炎上C.稼稿D.润下E.从革(正确答案)10.属于“土”的是() [单选题] *A:目B:舌C:口(正确答案)D:鼻E:耳12.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单选题] *A.寒邪(正确答案)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11.恐伤() [单选题] *A.心B.肝C.脾D.肾(正确答案)E.肺13.“先天之本”是指() [单选题] *A.肺B.肝C.脾D.心E.肾(正确答案)14.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 *A.化生血液B.运行血液(正确答案)C.固摄血液D.营养血液E.以上都不是15.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 [单选题] *A. 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E.气化作用16.六淫中为阳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特性的邪气是() [单选题] *A.风邪(正确答案)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7.火的“母”行是() [单选题] *A:木(正确答案)B:水C:金E:土18.不属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是() [单选题] *A.运气学说(正确答案)B.反证C.试探D.司外揣内E.援物比类19.下列哪种情况不能组成一对阴阳属性() [单选题] *A. 内与外B. 动与静C. 寒与热D. 上升与外出(正确答案)E. 升与降20.将水谷精微布散于皮毛的脏是() [单选题] *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E.肾21.其华在面的是() [单选题] *B.脾C.肺D.肾E.心(正确答案)22.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 [单选题] *A.津液(正确答案)B.气血C.肾精D.肝血E.阳气2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单选题] *A.《本草经集注》B.《太平圣惠方》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24.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单选题] *A.寒邪B.火邪C.风邪D.暑邪E.湿邪(正确答案)25.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单选题] *A.正气不足(正确答案)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2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单选题]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27.主水的脏是: () [单选题] *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28.开窍于“目”的脏腑是() [单选题] *A.肝(正确答案)B.心C.脾D.肺E.肾29.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单选题] *A.肝B.心C.脾(正确答案)D.肺E.肾30.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又称之为“中精之腑”的是() [单选题] *A.肝B.胆(正确答案)C.脑D.髓E.脉二、多选题(第31-38题)31.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是() *A.相克(正确答案)B.相生(正确答案)C.相乘D.相侮E.以上均不是32.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正确答案)B.寒邪C.暑邪(正确答案)D.湿邪E.火邪(正确答案)33.属奇恒之府的有() *A.脑(正确答案)B.髓(正确答案)C.脉(正确答案)D.筋E.骨(正确答案)34.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 *A.泪液(正确答案)B.尿液(正确答案)C.血液D.汗液(正确答案)E.涕液(正确答案)35.血液对气的生理作用有() *A.血能养气(正确答案)B.血能耗气C.血能载气(正确答案)D.血能碍气E.血能调气36.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是: () *A.六淫(正确答案)B.七情(正确答案)C.疠气(正确答案)D.药邪E.医过37.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感性(正确答案)B.季节性(正确答案)C.区域性(正确答案)D.相兼性(正确答案)E.转化性(正确答案)38.“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 *A.气能生血(正确答案)B.气能行血(正确答案)C.气能摄血(正确答案)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
------------------------------------------------------------------------------------------------------------------------------ (单选题) 1: 两种功能功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合用后明显增强疗效,其配伍关系是: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畏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消食药中长于活血化瘀,治肉食积滞的药是: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正确答案:(单选题) 3: 紫苑、款冬花都具有的功效为:A: 清肺止咳化痰B: 泻肺止咳平喘C: 润肺止咳化痰D: 敛肺止咳平喘正确答案:(单选题) 4: 芒硝内服的用法是:A: 包煎B: 冲服C: 先煎D: 后下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A: 白芍B: 当归C: 阿胶D: 熟地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朱砂具有的功效是:A: 养心安神B: 宁心安神C: 镇心安神D: 潜阳安神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心悸失眠兼自汗、盗汗宜首选:A: 酸枣仁B: 远志C: 朱砂D: 夜交藤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A: 泻火解毒B: 活血化瘀C: 软坚泻下D: 泻下攻积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A: 枳实B: 陈皮C: 香附D: 木香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为增强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常与其配伍的药是:A: 解表药B: 清热药C: 泻下药D: 理气药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A: 夏枯草B: 羚羊角C: 牛黄D: 地龙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茵陈: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善能清泻下焦湿热的药是: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黄芪:A: 治脏器下垂B: 缩尿固精、摄唾C: 治惊悸失眠D: 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单选题) 15: 甘遂的用法是:A: 炒制减毒------------------------------------------------------------------------------------------------------------------------------ B: 开水溶化冲服C: 醋炙减毒D: 甘草水炙正确答案:(单选题) 16: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单选题) 17: 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单选题) 18: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单选题) 19: 白术能:A: 缓急止痛B: 安胎C: 安神益智D: 托毒生肌正确答案:(单选题) 20: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名词解释) 1: 配伍禁忌正确答案:(名词解释) 2: 升降浮沉正确答案:(名词解释) 3: 归经正确答案:(名词解释) 4: 四气正确答案:(名词解释) 5: 炮制------------------------------------------------------------------------------------------------------------------------------ 正确答案:(问答题) 1: 使用附子适用于哪些病证?注意事项是什么?正确答案:(问答题) 2: 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医药学概论》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23)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与骨对应的脏是( )。
A.心B.肺C.脾D.肾2.下列不属于正气的范围是( )。
A.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卫气的卫外作用C.元气的抗病作用D.保健抗衰老作用3.津液的排泄障碍涉及的主要脏有( )。
A.肺脾肝B.肺脾肾C.脾肾心D.心肾肝4.六淫中属于升散上冲特性的是( )。
A.风暑火B.风寒燥C.风暑湿D.风燥暑5.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经脉和络脉B.络脉和经筋C.经筋和皮部D.皮部和脏腑6.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多见于( )。
A.疟疾B.表证C.阳明腑实证D.少阳证7.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 )。
A.促脉B.缓脉C.代脉D.结脉8.脉型阔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
A.浮脉B.促脉C.数脉D.洪脉9.表证寒热的特点是( )。
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四肢厥冷D.潮热10.下列症状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
A.潮热盗汗B.小便不通C.神昏谵语D.大便秘结11.反应药物作用部位、范围的性能是( )。
A.归经B.四气C.五味D.升降浮沉12.相须指的是( )。
A.两药合用能增强毒性B.两药合用使临床效应降低或消除C.两药合用能增强疗效D.两药合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13.归经是指( )。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14.防风能( )。
A.止痉B.止呕C.止血D.止带15.治疗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往来,首选( )。
A.升麻B.柴胡C.薄荷D.菊花16.清法能( )。
A.改善或消除表证B.改善或消除里热证C.改善或消除虚证D.改善或消除胃肠积滞证17.针对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者,首选( )。
A.银翘散B.败毒散C.桑菊饮D.麻黄汤18.下列不属于小柴胡汤的组成的是( )。
A.黄芩B.半夏C.人参D.白芍19.肝火犯胃,治宜选用( )。
第一章1.何为解表?解表药的含义?(1)发散解表、解除表证。
(2)具有发散解表、解除表证的药物。
2.解表药有有几类?其性味、功效、适应症有什么不同?发散风寒药【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
2 发散风寒药【辛凉】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
3.写出紫苏、羌活、细辛、薄荷、柴胡的功效和主治要点?表,散寒,理气,和营。
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并能解鱼蟹毒。
,痈疮蛇毒辣。
散风寒湿,止痛。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4.比较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和主治异同?(1)都是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表寒症:麻黄发汗功力强,还可以宣肺平喘,利尿消肿;桂枝可以温经通阳(2)相同:发表散风,风寒、风热表证均宜。
均治风疹瘙痒。
荆芥发汗之力较大,透散之力较强,能透疹消疮,又止血。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风病之通用药,外风内风均可使用,并能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3)相同: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 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 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 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 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 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 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 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 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 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 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 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 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 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 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 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 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 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伤 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 “攻下派” 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 “养阴派”朱丹 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 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 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 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 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 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 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 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 养生等各个方面。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都能治疗心悸、脉结代的药物是:A、甘草、桂枝B、山楂、麦芽C、瓜蒌、枳实D、陈皮、木香正确答案:A第2题,黄芪:A、治脏器下垂B、缩尿固精、摄唾C、治惊悸失眠D、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A第3题,治乳痈首选:A、蒲公英B、金银花C、败酱草D、鱼腥草正确答案:A第4题,麝香具有的功效:A、开窍醒神,活血通经B、开窍醒神,祛痰辟秽C、开窍醒神,清心化痰D、开窍宁神,化湿和胃正确答案:A第5题,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新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A、相须B、相反C、相杀D、相畏正确答案:B第6题,芒硝内服的用法是:A、包煎B、冲服C、先煎D、后下正确答案:B第7题,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B、改变性能C、便于储藏D、利于服用正确答案:B第8题,兼可化湿浊的祛风湿药是:A、独活B、木瓜C、秦艽D、防己正确答案:B第9题,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是:A、白僵蚕B、天麻C、牛黄D、地龙正确答案:B第10题,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A、甘草与西洋参B、白术与黄芪C、黄芪与甘草D、甘草与白术正确答案:B第11题,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平肝阳B、活血C、缓急止痛D、止汗正确答案:B第12题,善能清泻肺中热邪的药是: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正确答案:B第13题,都能治疗饮食积滞症的药物是:A、甘草、桂枝B、山楂、麦芽C、瓜蒌、枳实D、陈皮、木香正确答案:B第14题,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A、水肿B、风寒表证C、虚热证D、胎动不安正确答案:B第15题,下列药物中,祛风湿兼可治诸骨哽喉的药物是:A、独活B、防己C、威灵仙D、秦艽正确答案:C第16题,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A、甘遂B、火麻仁C、大黄D、牵牛子正确答案:C第17题,牛膝除活血外,还能: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正确答案:C第18题,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A、款冬花B、紫菀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第19题,鱼腥草:A、治黄疸B、治石淋C、治乳痈D、治肺痈正确答案:D第20题,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A、虚寒性痛经B、血热性出血C、收敛止血D、跌打损伤正确答案:D第21题,道地药材正确答案: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五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2.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仲景3.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吴鞠通)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天士(叶桂)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阴阳交感5.按五行生克规律心之“子”是:A.脾B.肾C.肺D.小场E.肝6..在五行学说中,“长夏”的五行属性是()A.木B.火C.土D.金E.水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A.精B.气血C.经络D.五脏E.六腑8.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法是()A.佐金平木法B.扶土抑木法C.引火归元法D.培土制水法E.金水相生法9.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心藏神D.心其华在面E.心为血之府10.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朝百脉C.肺司呼吸D.肺主呼吸E.肺主宣发和肃降11.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心B.肺C.肝D.脾E.肾12.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A.肝气B.脾气C.肺气D.肾气E.心气13.对肝疏泄功能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A.喜B.怒C.恐D.惊E.思14.维持呼吸的深度需哪脏的功能()A.肝B.肺C.肾D.脾E.心15.两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A.心与肺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脾16.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肺D.脾E.肾17.头痛在前额者多与()有关A.太阳经B.厥阴经C.阳明经D.少阳经E.太阴经18.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A. 热邪B. 风邪`C. 寒邪D. 暑邪E. 燥邪19.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20.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21.《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A.心B.脾C.肝D.肺E.肾22.热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喜热饮B.喜冷饮C.发热D.面赤E.大便秘结23.下列不属于心病常见症的是( )A.神志错乱B.失眠多梦C.急躁易怒D.心悸怔忡E.谵语24.李某,女,28岁。
参考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二、多项选择题6.BCDE7.BC8.ACE9.ABCDE 10.ABCD 11.ABCD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脏腑经络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与人与环境的统一,含(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辨证和论治构成了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
辨证论治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治疗效果来检验。
六、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答: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反应能力(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
如: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1.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的药物是:A.茯苓B.泽泻C.防己D.滑石答案:A2.滑石能够治疗A.湿热淋证B.暑湿证C.湿疹D.以上都是答案:D3.可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是A.羚羊角B.牛黄C.钩藤D.僵蚕答案:D4.感受风寒,兼气滞、腹胀、呕吐,下列药物中应选用何药:A.防风B.荆芥C.羌活D.紫苏答案:D5.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A.川芎B.丹参C.延胡索D.郁金答案:B6.黄芪能:A.缓急止痛B.安胎C.安神益智D.托毒生肌答案:D7.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A.祛风除湿作用B.芳香化湿作用C.清热燥湿作用D.祛风除寒作用答案:C8.《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A.844种B.365种C.300种D.1892种答案:D9.甘草能:A.缓急止痛B.安胎C.安神益智D.托毒生肌答案:A10.祛风湿药包括A.祛风湿散寒药B.祛风湿清热药C.祛风湿强筋骨药D.以上都是答案:D11.关于番泻叶叙述错误的是A.宜先煎B.性味苦寒C.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热结便秘D.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答案:A12.以下选项说法错误的是A.在治疗肾阳虚的患者时只需要补阳,不需要补阴B.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C.热性药属阳D.酸味药属阴答案:A13.兼有安胎作用的祛风湿药是B.木瓜C.秦艽D.桑寄生答案:D14.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A.桂枝B.吴茱萸C.干姜D.生姜答案:C15.治肺痈首选:A.蒲公英B.金银花C.败酱草D.鱼腥草答案:D16.防风最主要的作用是A.发汗B.祛风C.化湿D.透疹答案:B17.蝉蜕不适合治疗A.风热表证B.风疹瘙痒C.小儿惊痫、破伤风D.目赤翳障E.肝郁气滞答案:E18.既能养心安神,又能祛风通络的是A.柏子仁B.首乌藤C.远志D.朱砂答案:B19.能泻肺平喘的药是:A.桑白皮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答案:C20.关于收涩药叙述正确的是A.可治疗自汗盗汗、久泻、遗精、遗尿、崩漏等B.多具有酸涩之药味C.表邪未解者不宜使用D.以上都是答案:D二、名词解释(共5 道试题,共10 分)21.四气答案: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就是宇宙中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得属性概括。
2、气机: 气得运动。
3、津液: 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得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得内在液体及其正常得分泌物。
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之一、4、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得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得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得学说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就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得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行相生得顺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得原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得最基本运动形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得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药概论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生理功能;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的防治;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行的相生、相克;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二、多项选择题6.BCDE7.BC8.ACE9.ABCDE 10.ABCD 11.ABCD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脏腑经络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与人与环境的统一,含(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辨证和论治构成了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
辨证论治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治疗效果来检验。
六、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答: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反应能力(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
如: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雷敩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2.都能治疗心悸、脉结代的药物是:A、甘草、桂枝B、山楂、麦芽C、瓜蒌、枳实D、陈皮、木香3.善能清泻肺中热邪的药是: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4.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A.补脾益气B.利水消肿C.安神益智D.固表止汗5.益母草除活血外,还能:()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6.治便秘、胃肠积滞证,兼泻火凉血止血的药是:______。
7.简述祛风湿药的定义、适应证、分类及每类都有哪些主要药物。
8.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凉血消痈,安神的药物是:()A.牛膝B.郁金C.益母草D.丹参9.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是:A、白僵蚕B、天麻C、牛黄D、地龙10.名词解释:七情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大黄7.参考答案:(1)含义凡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2)适应证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伸展不利,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痛、下肢痿弱。
(3)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和。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A B
C D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B
C D 、阳病治阴的方法
A B
C D 、脾胃的病变反映在舌面上何部
A B
C D 、下列适用于“扶正法邪并用”治法的是
A B
C D
E、血能生气
2、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
A、形体偏瘦
B、性格内向
C、喜静少动
D、急躁易怒
E、精力旺盛
3、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A、滋阴制阳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热者寒之
E、塞因塞用
4、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A、性别差异
B、生活习惯不同
C、年龄不同
D、体质不同
E、证候不同
5、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正确错误
、失眠是阴虚阳盛,阳不入阴,心神不安所致
正确错误
、气虚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所形成的症候
正确错误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以至血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
正确错误
、邪盛正亏,邪盛但尚不危急,正气虚衰不耐攻伐时可用先去邪后扶正法
正确错误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中医药学概论》第05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
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1.2 [单选] [对]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 1.3 [单选] [对]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 1.4 [单选] [对] 脾胃的病变反映在舌面上何部
∙ 1.5 [单选] [对] 下列适用于“扶正法邪并用”治法的是
∙ 2.1 [多选] [对] 以补气方法治疗出血证,其理论依据是
∙ 2.2 [多选] [对] 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
∙ 2.3 [多选] [对] 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 2.4 [多选] [对] 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 2.5 [多选] [对] 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3.1 [判断] [对] 食欲的好坏和食量多少与脾胃功能直接相关
∙ 3.2 [判断] [对] 失眠是阴虚阳盛,阳不入阴,心神不安所致
∙ 3.3 [判断] [对] 气虚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所形成的症候
∙ 3.4 [判断] [对]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以至血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
∙ 3.5 [判断] [对] 邪盛正亏,邪盛但尚不危急,正气虚衰不耐攻伐时可用先去邪后扶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