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2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一、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具体实体物体的尺寸、坐标或角度等信息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例如,在土建工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基坑的深度、宽度和长度来控制土方开挖的进度;在装饰工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来控制砌体施工的质量。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物体影响因素的变化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例如,在钢结构施工中,可以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来把握焊接质量的控制。
3.使用仪器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电子水平仪等,借助于高精度测量设备实施控制测量。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提高施工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4.基于GPS的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用卫星定位测量地球表面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运动,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
二、施工控制测量的要求1.精确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应具备高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2.实时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应具备及时反馈和控制的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方案。
通过实时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避免造成不可逆的错误和损失。
3.经济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具备经济性,既能满足测量要求,又能降低测量的成本。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评估,并进行合理的投资和运维成本分析。
4.环境适应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
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室内,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的环境中,都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5.数据管理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回顾。
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有助于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并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一、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1.建立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前,应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便对施工的水平和垂直度进行控制。
2.测量设备的检查与校准: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建立测量档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档,包括施工测量图、测量记录表、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等,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4.测量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工作计划,包括工作量安排、人员配置、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等,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施工中的测量控制1.建筑物基准测量:在施工开始前,对建筑物的基准进行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基准面和基准点,以保证施工的坐标和标高控制的准确性。
2.建筑物外形测量:对建筑物外形进行测量,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确保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
3.竣工质量验收:在施工结束后,对建筑物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测量验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水平度和垂直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建筑物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控制,通过测量数据的检查和分析,确保建筑物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三、施工后的测量验收1.施工测量数据分析: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制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施工测量数据报告: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编制测量数据报告,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纠正措施等,向相关方面进行报告,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3.施工测量档案管理:对施工测量的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包括测量数据、测量图纸、测量报告等,确保测量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以上是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的要点,通过合理的施工前准备、施工中的测量控制和施工后的测量验收,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并为后期的验收和交付提供有效的依据。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控制测量是工程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和验证,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
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测量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控制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严格执行一系列步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在进行控制测量前,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掌握工程的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明确工程的施工范围和验收标准。
在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测量方案,确定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测量工具和仪器时,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和有效性。
同时,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接着,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工程项目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确保控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测量计划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和有效。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可靠,为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提供有力的依据。
此外,在进行控制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在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时,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问题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控制测量作为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严格执行一系列的作业步骤,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测量方案和严格的作业步骤,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1、检查测量仪器:对施工测量仪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做到及时送计量器检定部门检校是否合格,加强维修保养按规定定期检修。
2、校测水准点:一般建设单位至少要提供二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商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差,若用I等水准仪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值小于±0.4n(mm)时(n为站数),可认定所给水准点正确,准予使用。
3、校测红线桩:由城市规划部门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在法律上起着建设用地四周边界的作用。
首先要核算设计总平图上各红线桩的座标x、y与其边长和左右尖角是否对应。
4、检查承包单位专业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审核施工方场地测量控制方案。
5、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应符合A5-2表的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控制方案一.施工测量目的严格有效控制施工测量,防止因测量放样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确保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测量精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技术部测量组在专业工程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项目施工控制测量、放样测量、竣工测量等工作。
二.施工测量的依据2.1.设计控制交接桩复测资料及工程施工图纸。
2.2.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2.3.工程合同和投标文件。
2.4项目部编制的测量技术方案。
三、测量主要内容3.1施工控制测量⑴根据控制交接桩复测资料及施工设计图编制项目测量技术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⑵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必须经调试检定合格,方能使用,并进行检定标识。
⑶测量时水平角观测根据精度等级而定,但一般不少于4个测回,并同步进行距离测量。
测回间仪器和觇标多次整平置中,以减少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误差造成的影响。
⑷距离测量要求全站仪标称精度须为2mm+2ppm或更高,测量成果必须进行气象、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
⑸点位选择在土质坚实、通视条件良好处,设在高点上。
点位应该根据土质情况按照《测规》有关规定进行埋设,保证点位稳固。
有条件时,可埋设附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
⑹水平角的观测宜选在日间通视良好、呈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温度应与气温一致,避免日晒。
⑺水准点根据地质情况埋设混凝土标石。
⑻水准测量等级根据施工技术方案而定。
⑼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平面和水准控制点进行检测。
当发现控制点的精度有问题时,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3.2施工测量放样⑴施工放样采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并要复核检测无误。
精密施工中的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可比控制网低一个等级。
⑵灌注桩按设计桩位与墩台中心十字线相对位置放样,灌注混凝土后测定桩中心位置(钢筋笼中心),并在桩侧按桩头设计高程测定高程线,做出标识。
⑶水准高程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测量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遵循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为施工提供准确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等信息。
施工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如果测量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外观不符合设计要求,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加强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施工控制网、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装修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
1、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施工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网、三角网或 GPS 网等形式,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水准网。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应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将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和轮廓线在实地标定出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
这是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基础施工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需要进行基础轴线的投测、基础标高的控制和基础模板的定位等测量工作,以保证基础的位置、尺寸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柱、墙、梁、板等构件的轴线和标高的测量,以及垂直度和平整度的控制。
通过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偏差,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5、装饰装修施工测量在装饰装修阶段,要进行墙面、地面、顶棚等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测量,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尺寸测量,以及各种装饰线条的定位测量等,为装饰装修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6、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竣工平面位置、高程、外形尺寸等的测量,绘制竣工图,为工程的验收和交付使用提供资料。
二、影响施工测量质量的因素施工测量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测量质量。
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监控量测试验与检测1 工程量测(1) 工程量测特点基坑长,开挖面积广,挖土深度大,基坑及环境的变形控制严格,所以测量精度要求高。
工程量大,需多线同时施工,测量人员需同时满足多条作业线施工测量需要,造成测量工作量的密集和紧凑。
(2) 测量控制网布设①控制点的复核测量仪器使用前要进行标定校核,所有拟投入工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平面测量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
高程测量使用精密水准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工程开工前,应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
控制点复核后,及时将复核结果报监理、业主审批,待批复后方能使用②测量控制网测量控制网采用两级布网方案,首级网主要用于工程定位和放线,设4个控制点,形成大四角形边角网,如图3-9-1。
控制点具体位置将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位置及现场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扩展加密形成二级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点。
图3-9-1 首级网控制点布置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精度进行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高程控制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测量。
首级控制网的点宜选择在较高的地方,组成导线。
加密控制点选在受施工影响小、便于点位保护的地方。
首级控制点采用固定仪器墩,强制对中。
首级网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加密网也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操作方法及限差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首级网应按严密平差法进行计算,加密网可按一般方法进行计算。
③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网一次布设,也作为施工用标高的控制点。
三等水准网起闭于业主移交的高程控制点。
水准点间距为150~200m。
使用业主移交的高程控制点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复核,验证无误后方可使用。
高程点应设于稳定和便于点位保存的路边混凝土、坚固房角等地方。
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
采用水准仪悬吊钢尺的方法向基坑内传递高程。
图3-9-2 坑内传递水准点示意图④总体轴线测量进场后我们首先对发包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施工控制网测设,并定期对发包方提供控制点及自身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如有修正须及时上报监理及发包方。
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是一种将监测、施工和控制测量相结合的新型工法,旨在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中的错误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一体化管理:将监测、施工和控制测量三个环节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工程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一致性。
2. 实时监测: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工程变形、位移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损失。
3. 精确控制:借助先进的控制测量技术和设备,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效率提升:通过一体化管理和实时监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
5. 安全保障:通过监测和控制测量系统,可以及时预警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包括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大型设备安装等。
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维修改造工程,都可以采用该工法来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四、工艺原理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基于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解释的。
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将监测、施工和控制测量相结合,实现工程设计与实际施工的一致性。
其中,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工程变形和位移情况,控制测量系统用于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五、施工工艺建筑工程监测施工一体化控制测量系统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平整等。
2. 监测系统安装:安装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1
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结点水准网、闭合水准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其精度一般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对于大中型建筑物施工项目高程测量控制的精度一般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
3个。
水准点间距应不大于1km。
距离建筑物、构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大于15m 2
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
水准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 时,可直接利用。
其密度应尽量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就能测设出所需的
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第二节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 ′o ′y ′为施工坐标系,x o 、y 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 ′x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 ′P 、y ′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 、y P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P P o P P P o P y x y y y x x x(11-1)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图11-1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ααααcos )(sin )(sin )(cos )(o P o P P o P o P P y y x x y y y x x x(11-2)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工程施工控制测量一、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作用1、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通过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2、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3、控制工程成本:通过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监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避免超预算,确保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4、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测量,可以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及时做出决策,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二、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1、进度控制测量:进度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进度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进度偏差,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进度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监测施工进度、分析施工进度偏差、采取措施调整施工进度等。
2、质量控制测量:质量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监测施工质量、评估施工质量、整改质量问题等。
3、成本控制测量:成本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成本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成本偏高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节约,确保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成本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监测施工成本、评估施工成本、节约成本等。
4、其他控制测量:除了进度、质量和成本之外,工程施工还需进行其他方面的控制测量,如安全控制测量、环境保护控制测量等,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安全和合规。
三、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采集技术是确保数据准确采集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方案1质量过程控制1.1测量经理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1.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1.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
1.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1.5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复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专人复核。
1.6测量仪器均在计量局规定周期内检定,并有专人负责。
1.7由于施工分项多,为保证各班组相互配合,以求紧密搭接,施工测量应与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措施。
2季节性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2.1即时注意天气变化,提前采取应急措施;2.2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淋;2.3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应先将仪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阴凉处或用电吹风吹干才可放入仪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进入仪器内部导致仪器失准现象;2.4夏季空气潮湿,最好备有防潮箱,以利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将主机体及光电配件放入,以防湿气浸入;2.5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2.6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2.7冬季气温低,作业前30分钟,先将仪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2.8作业前测定外界温度,钢尺量距时进行温差改正;2.9冬季多风三级风力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准气泡的变化。
施工测量的控制措施施工测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施工测量的控制措施。
1.确定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单位测量控制点的选择上,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确定好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并标示清楚。
这些控制点一般包括基准点、固定测量点、临时固定点等。
2.确定测量基准:测量工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基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工程测量基准和控制网作为测量的基础。
在选择测量基准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3.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适当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例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并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经常进行校准和检验。
4.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例如,对于大型建筑物的测量,常使用全站仪进行三角测量或交会测量;对于地下管道的测量,常使用导线测量和剖面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目标和参考点,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校正措施。
5.进行现场控制和监督:施工测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现场控制和监督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控制和指导,并监督测量工作的实施情况。
同时,将现场测量结果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和校验,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误差。
6.使用辅助工具和技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和技术。
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垂直和水平测量时,可以使用测量器具和支架;在进行地下管线的测量时,可以使用雷达扫描仪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
这些辅助工具和技术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7.建立测量档案和质量跟踪系统:为了保证施工测量的可追溯性和质量控制,需要建立测量档案和质量跟踪系统。
施工测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建筑工程中,测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并确保各个构件的精确安装。
为了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二、测量控制目标:1.确保建筑物的准确位置、尺寸和形状。
2.精确控制施工过程中各个构件的安装位置和高度。
3.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误差。
三、测量控制内容:1.建立建筑物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络,确定整个建筑物的基准。
2.测量建筑物的外形和尺寸,确保建筑物各个面的平直度和垂直度。
3.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
4.测量建筑物内部构件和设备的位置和高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安装。
四、测量控制方法:1.传统测量方法:使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如经纬仪、水平仪、全站仪等。
2.GPS测量方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3.激光测量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和激光平面仪进行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快速数据采集。
4.无人机测量方法:通过将测量仪器安装在无人机上进行测量,可以实现高空测量和大范围测量。
五、测量控制步骤:1.制定施工测量控制方案,并明确测量目标和内容。
2.建立建筑物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络,确定基准。
3.测量建筑物外形和尺寸,确保其平直度和垂直度。
4.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
5.测量建筑物内部构件和设备的位置和高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安装。
6.定期检查和校正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7.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调整。
六、测量控制要求:1.测量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测量技术和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测量仪器和设备应经过校正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量操作应规范,遵循测量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4.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准确、及时,制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措施。
5.测量记录和报告应详细、准确,有助于后续施工的进一步控制和调整。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这回事可绝对不是随便搞搞就行的,尤其是那“控制测量”这一环节,简直是项目的“命脉”。
说白了,要是测量出问题,整栋大楼可能都得跟着“歪”了。
所以啊,我们的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检查和检测得像抓小偷一样严密,不能有一丝疏忽。
要不然,你的项目就可能“挂”了,不信你看。
说起这件事,真是让人头大,光是想象就够让人晕的了。
咱得搞清楚,什么叫“施工控制测量”。
打个比方,就像是你要搭个乐高城堡,那得先有个“基础地图”,告诉你每个积木块应该放在哪儿对吧?控制测量就类似于给建筑“画地图”,用测量仪器确定好所有的基准点,保证每个细节都准确到位,不然整个结构可能就得“歪歪斜斜”的,实在是挺危险的。
要知道,施工过程中,那些钢筋水泥啥的,得在正确的位置才能保证质量好,才能经得起风吹日晒啊。
说到这,得提一下“检查”了。
检查呢,最开始的时候就得确保你做的每一项测量数据都合规。
就像考试交卷之前,你得重新过一遍自己的答案,看有没有漏答或者错误。
每次做完测量,得立马拿出来和标准做对比,看看是不是“对号入座”。
不是说你自己一觉得对就行,毕竟这不是猜谜游戏,得严格按照规范来。
地面一不平,仪器一乱,测量出来的数据就容易出错。
所以啊,检查的步骤,必须要严谨,得像老鹰一样锐利,眼睛不能有一丝闪失。
然后呢,检测也很重要。
这个检测呢,有点像是做体检,测量数据跟实际情况对比,看看是不是匹配。
你看,要是你做出来的基准点都准确,结果倒是没问题,关键就在于后续的施工能不能“按图索骥”。
咱们用的那些仪器,仪器本身也有误差,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环境下,像天气差、设备老旧啥的,都会影响精度。
这时候,你得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检测,确认它们还能不能继续“精确作战”。
好比是车子,开久了,可能会跑偏,得时不时去检查一下方向盘。
测量仪器也是一样,得保持它的精度,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测量质量。
再说了,控制测量的检查和检测其实很有意思,就像是在玩“打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