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 格式:docx
- 大小:26.10 KB
- 文档页数:12
中考病句辨识和修改常识和方法一、语序不当01词序不当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
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0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 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 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0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0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应该改成“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例: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将来”与“都希望”语序正好颠倒了,应该调换顺序。
是“希望”“将来”成为人才,而不是“将来”才“希望”。
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前言:病句是指不符合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
对于我们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考点归纳】常见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三)成分残缺: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四)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五)结构混乱: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造成语句不通顺。
(六)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七)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例题解析】(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4、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5、承接的先后关系颠倒:例:我们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此例中“研究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该为“听取并研究”)(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主会场——‘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
病句辨识及修改1、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答案】B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答案】D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3、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波浪线的文字。
(2)“□”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3)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家喻户晓 (2)……(或省略号) (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答案】B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专题0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一、病句的主要类型(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
“眼睛”不能“集中”,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解析:句中动宾搭配不当,“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应改为“英雄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上海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为“上海是季节”,“冬天”是“季节”,“上海”不是“季节”,应改为“上海的冬天是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解析: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聪明”不能修饰“手”,应把“聪明”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摄影作品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面的“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
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
(二)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2.关联词使用不当。
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般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
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
(“信口开河”意为“随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
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疑问”是名词,应改为“置疑”。
)5.大词小用。
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事业”应改为“工作”。
)(三)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次序不当例: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们发挥着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解析:“无穷的”应紧靠“力量”。
小学辨识8种类型修改病句要点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就、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前言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可见一-般。
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3)重复多余(4)语序不当(5)句式杂糅(6)句意歧义(7)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修改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二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
能力测试题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能力测试题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减少-一倍。
修改病句的方法1.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1)对于“语序不当”,要明确准确表情达意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有识别病句的标准。
如“并列短语”: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
“多项定语排序”: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多项状语排序”:时间+处所+介词结构+情态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频率类的副词”需放到介词短语前面。
(2)对于“搭配不当”,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
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
要学会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否定语(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无时无刻不).双面词(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轻重.好坏.正反.里外).成双成对的关联词等,看他们照应得是否得当。
(3)对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运用语法手段,同样采用“压缩法”。
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有无残缺;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有无残缺枝叶或介词残缺,导致语意不明的情况。
(4)对于“结构混乱”,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
(5)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
(6)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他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准确辨识病句。
2. 依照句子原意,准确修改病句,正确运用句子表情达意。
教学重点:修改常见病句。
教学难点:分析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一、了解病句类型:我们要修改病句,首先要找出病句问题所在。
那么,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呢?出示常见病句类型:(一)成分残缺(二)搭配不当(三)前后矛盾(四)语序不当(五)重复累赘(六)不合逻辑(七)句式杂糅(八)关联词不当举例说明病句类型:(一)成分残缺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1、缺主语例: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2、缺谓语例: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缺宾语例:2010年4月21日,全球华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悼念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6种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例:傍晚时分,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相信,跨世纪的青年一定能够谱写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3、主宾搭配不当例: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上海世博园内的中国馆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5、.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例: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6、感情色彩用错例:他们几个人勾结合作,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
(三)前后矛盾练习:1.这次会议,我们班的同学基本都参加了。
2.全班同学都按时到校,只有王林同学姗姗来迟。
3.记者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四)语序不当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练习:1.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到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2.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快速辨识病句修改中语病的的十个方法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或“许多老师昨天……”例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2021年高考题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
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谓语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能不能”,主谓不搭配。
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