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 本充足率要求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 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 不低于4.5%(原为2%)、6%(原为4%)和8%。
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 架,包括2.5%的留存 超额资本(防护缓冲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 额资本。
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得不到保 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为了促使银行的资本状况与总体风险相
匹配,监管当局可以采取现场和非现场稽核等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当银行资本低于需求水平时,监管当局要及时对银行实施必要的干预,加 强对银行的监测、限制支付股息、要求银行准备并实施满意的恢复资本充 足率的计划、要求银行立刻筹措额外资本。
2、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 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覆 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 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 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 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 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同时,推动银 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 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
巴塞尔协议I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 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 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 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 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 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 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 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巴塞尔协议i对巴塞尔协定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使之更加适合银行业的监管实践体现了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随着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的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