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242.7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一、物质的结构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金、银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矿泉水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原子图像:- 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 质子质量大约是中子的1.8倍。
二、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 用来描述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量。
- 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2.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长度:米(m)- 时间:秒(s)- 质量:千克(kg)3. 导出单位:- 如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等。
三、物理量的测量1. 量的测量:- 量的测量包括数量和单位的确定。
2. 误差及处理:-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运用有效数字的原则进行误差处理。
四、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1. 国际单位制(SI制):- 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名称和定义。
2. 常用的物理量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厘米和米的换算。
-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克和千克的换算。
以上是我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在学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量和单位,我对物理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物理实验和测量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中,我理解了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通过学习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我对物质的结构和物理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懂得了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换算,这将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也能对物理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写新内容:五、物质的运动1. 原子的热运动:- 原子在物质内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物理必修一笔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3. 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4. 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6.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4.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5.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 超重和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时空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知识,为我们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过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位移来描述,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到终点位置的移动。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位移、时间、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
- 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是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可以是瞬时加速度或平均加速度。
第二章受力分析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外力合力为零。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物体受力分析-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常用公式为F=mg。
- 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第三章动能和动能守恒1. 动能和动能公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k=1/2mv^2。
- 动能守恒定律:当物体仅受内力或恒力的作用时,动能守恒,即初始动能等于最终动能。
2.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一种性质,公式为p=mv。
- 动量守恒定律:当物体间没有外力作用时,动量守恒,即两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第四章力和力的运算1. 力的合成- 合力是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结果,可以用力的合成方法计算。
- 可以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可以根据弹簧的伸长量求得合力的大小。
-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方向上的分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整理1.物理定律及其应用物理定律是物理学中核心的概念,它概括总结了有关物理现象的规律。
它既可以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是人类所制定的抽象规律。
一般而言,物理定律由三部分组成:定义,表达式和解释。
定义描述了物理定律所要表达的概念;表达式为定律提供了可表示形式;解释则用来解释这个定律。
定律有时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这种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和推断定律,帮助人们对物理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这些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也可以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工具或制定新型技术的基石。
2.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原理及其应用的学科,其目的是揭示各种热力过程的运行规律,以预测物质未来的变化。
它研究物体间的热力状态及其能量、热力系统、以及热力过程的一般性问题。
热力学的基本定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它宣称:所有的性质状态改变均可以概括为热量的流入或流出。
即:任何热力过程均可归纳为热力学的三种基本过程:绝热过程、等熵过程和等温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熵定律,它宣称:任何热力过程,其熵总是增加,不变量恒定。
热力学最基本的抽象单位是温度。
温度是物体温度之间水平上的比较,它可以衡量物质中能量的分布状态,也可以作为过程中物质态变化的指标。
此外,温度变化也是热力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人们解释复杂的物理现象。
3.电磁学电磁学是一门涉及电和磁的理论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电磁现象的机理、实体的电磁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等问题,是无线通信,以及多种技术的基础。
从具体的角度看,电磁学包括:静电学、磁学、电磁学和电磁控制理论。
它运用了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等,同时也运用数学技巧,如矢量运算、变分法等。
静电学是研究电极和电场的学科,讨论的内容主要有:电荷的分布、静电力的引力、位置和洛伦兹力、电能守恒与电路等。
磁学是研究磁场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磁矩与磁力线、磁共线性、磁位形式模式化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1.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篇一电场的描述1、电场强度:(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2.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篇二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①熔化热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
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2.质点3.位置与位移4.速度与加速度三、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3.追及与相遇问题四、第三章静力学1.平衡条件2.受力分析3.力矩与力偶五、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六、第五章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1.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七、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量守恒定律八、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九、第八章简谐振动1.简谐振动的概念2.简谐振动的性质3.简谐振动的应用十、第九章电磁学基本概念1.电荷2.库仑定律3.电场与电场强度十一、第十章静电场1.电势与电势差2.电场线与等势线3.电容器与电容十二、第十一章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定义与性质2.欧姆定律3.电路的连接方式与分析方法十三、第十二章磁场与磁场力1.磁场的基本概念2.安培环路定理3.磁场力与洛伦兹力十四、第十三章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3.互感和自感十五、第十四章交流电与电磁波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十六、第十五章光学1.光的折射与反射2.光的干涉与衍射3.光的偏振与光的本质十七、第十六章原子与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正文: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各个领域。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参考系、质点、位置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定的一个参考基准;质点是为了简化问题而将物体看做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位置与位移分别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空间位置和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变化的重要参数。
能否看作质点要视情况而定,在研究地球自转的时候,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Part 1机械运动1.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形式:包括平动、转动、振动等运动形式。
3.分类:按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Part 2质点1.概念:质点是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简化成的有质量的点。
2.特点(1)它没有大小和形状。
(2)它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3)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
地球公转的时候,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Part 3参考系与坐标系1.参考系参考系是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外物体。
(1)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与所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2)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同一运动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温馨提示机械运动是相对宏观物质而言的,不包括微粒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其实是热运动。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我在做机械运动标量矢量物体从A 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
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线段AB 表示Part 4矢量与标量矢量标量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等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温度等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代数运算法则正负意义正负表示方向正负表示大小或性质Part 5位置、位移、路程项目物理量位移路程位置矢量、标量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标量无物理意义表示位置的变化,末位置距离初位置多远,在何方向上表示实际的轨迹长度表示某时刻所在的空间Part 6时刻与时间时刻时间概念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过程的各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意义一段时间的始、末,一瞬间,有先后无长短两时刻之间的间隔,有长短时间轴表示轴上一点轴上一段对应物理量状态量,如位置、动能等过程量,如位移、功等温馨提示常见的矢量与标量物理量中是矢量的:力(包括力学中的"力"和电学中的"力"),线速度,角速度,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角动量,场强等等.标量:质量、密度、温度、功、功率、动能、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路程、速率、体积、时间、热量、电阻、力矩、路程等等.大小大小方向t/h78910早读下课第二节下课……30min40min时刻时间间隔速度(10m/s)10s100m速度(-10m/s)10s100m加速v减速v判断加速还是减速只有一个依据: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就加速,反向就减速。
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1.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二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三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复习笔记必修一1.高一物理知识点复习笔记必修一篇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2.高一物理知识点复习笔记必修一篇二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3.高一物理知识点复习笔记必修一篇三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4.高一物理知识点复习笔记必修一篇四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笔记1.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笔记篇一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2.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笔记篇二牛顿第二定律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
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①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④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3.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笔记篇三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4.时间与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笔记归纳1.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笔记归纳篇一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2.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笔记归纳篇二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笔记归纳篇三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2.曲线运动的速度: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4.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笔记归纳篇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