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依法行使权利》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31
依法行使权力教学设计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强化权利意识,依法行权维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案例一、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案例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依法行使权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法行使权利”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之前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已经具备、掌握了基础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本课时的教学旨在深入带动学生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内涵意义,和具体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措施。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为带领学生掌握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权的方法,了解不同维权方式的原则特点、适用范围和法律依据;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根据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对待常见的民事纠纷等,同时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依法行使权利的内涵与具体表现,难点在于使得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维权、形成法治观念和维权观念。
二、案例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导学习课程开始,我首先向学生播放前些年重庆机场几名头等舱旅客因为自己晚到所以阻拦飞机起飞的新闻视频;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这几位头等舱的旅客有权利乘坐这班飞机吗,此外为了能够乘坐这趟航班这些旅客的做法可取吗?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表示,头等舱的旅客在正常检票时段进行检票后可以登机,但是即将起飞无法登机时采取这种过激方式实不可取。
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由此延伸:没错,在付款后享受航空服务是他们的权利,但是行使权利要合法合规;我国的公民有着广泛的权利,但是也要依法来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我今天就来学一学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我:请大家来仔细思考下列的三个问题,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权利?我们维护自身权利的方法都有哪些,不同维权方法都有怎样不同的特点和依据呢?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期间我进行课堂巡视,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向学生播放一些网络主播在直播时出现反华辱华言论,被官方媒体通报批评、全网封杀的新闻,然后向学生提问:有的网民、特别是这些主播的“粉丝”认为这些主播被封杀是言论不自由的一种表现,那么你们怎么看呢?学生A:我们在发表言论时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3.2 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公民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的原则,如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行使权利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这一节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途径和方式,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途径和方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知识讲解:讲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途径和方式,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权利的含义、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以及权利的界限。
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包括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利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权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行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知识讲解:总结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包括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情景模拟法等;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素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思考;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3.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4.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的场景;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模拟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和技巧;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依法行使权利1.了解权利与义务2.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3.培养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课题:依法行使权利内容简析:本框由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行使权利有界限。
第二目主要讲维护权利守程序。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权利。
2、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明确维护权利需要遵守的程序。
3、能力目标:自觉依法行使权利,遵守法定程序,提高行使权利的能力。
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教学难点:维护权利的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课前预习:1. 任何权利都是有_范围_的。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_利益_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__自由和权利___。
2.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__代价_。
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__尊重和保护___。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_法定程序__,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_正当_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_享受权利__,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__法定程序__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_调解_、仲裁和_诉讼_等。
5.协商是一种___快速、简便__的争议解决方式。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_权益争议__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6.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__有效方式__。
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_行政调解__、司法调解。
新课导入:近日,一段男子高铁内吃泡面被一女子怒怼的视频热传网络。
看视频,谈谈看视频后的感受。
通过看视频,直观感受女子的言行和周围群众及网友的反应,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从而引入本课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环节一:行使权利有界限展示生活情境:90后小伙施先生在天猫的一家品牌家电商城购买了一台苹果手机,因为商场承诺“七天无理由换货”,施先生便向商家提出换新要求。
然而,商家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也支持了商家拒绝退货的决定。
既然商家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为什么会拒绝他的要求?原来因为此前他已经以此理由进行了7次调换,商家因此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该地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也支持了商家拒绝退货的要求。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一:公共场合有人抽烟,工作人员提醒他,他说;抽烟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材料二:自习课上,有人大声喧哗,班干部提醒他,他说:说话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思考:他们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1.思考:(1)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2)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提示:(1)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2)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