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体污染与污染源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
水体污染有哪些主要来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的。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污染源有哪些:(1)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是通过下水道收集的全部排水,是排入下水道系统的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收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农业污水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
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饲养场污水、农产品加工污水。
污水中含有各种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不溶解固体物和盐分等被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4)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溶解污水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包括从废水,废气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中有害物质,经水溶解而流入主体;(5)工业粉尘废水工业粉尘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窑的粉尘、建材企业水泥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等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6)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和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7)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8)天然的污染源影响水体本底含量,例如,黄河中游河段有严重的砷污染.其原因是黄河含沙量的90%来自黄土高原.而且高原黄土中砷的本底很高,故造成该河段水体有严重砷污染。
任何形式的水污染都会给环境带来压力,严重危及人们的饮水安全。
水体污染的来源1.水体污染源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等发生了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称为水体污染。
(1)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包括矿山废水,是工业生产过程或矿山开采、矿石洗选等过程产生的废水。
由于工业性质、原料、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即使同一工厂,不同车间、不同工段和岗位所排废水性质也可能完全不同。
但总的来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有毒物质含量高、污染严重并难以处理是其主要特征。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排水、厨房洗涤排水以及沐浴、洗衣排水等。
其来源除一般家庭生活污水外,还包括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排出的污水。
污水含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以及尿素等,其中含氮、磷、硫等植物营养元素较高,还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此外,还伴有各种合成洗涤剂,它们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主要特征是性质比较稳定、浑浊、深色,具恶臭,呈微碱性。
城市污水则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和,除生活污水外,还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地面水、雪水等。
(3)农业废水农业废水主要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废水。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只有极少部分发挥了作用,多数残留在土壤或飘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和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
主要污染物质除农药外,含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是其主要特征,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2.水体主要污染物(1)物理性污染①悬浮物污染。
废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使水体浑浊,透光性下降,降低了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了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
②热污染。
这是由工矿企业如火力发电厂、食品酿造厂等排放的高温冷却水或温泉溢流所造成的。
热污染水体不仅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组成,也降低溶解氧,影响水生动物如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③放射性污染。
水体中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铀矿开采和冶炼、核电站及核试验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
第三章水环境学第一节概述一、水体污染(一)水体的概念水体系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
在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区分“水”和“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
“水”主要是指水相而言,水体则包括水相和水相以外的固相物质如悬浮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内容要广泛得多。
(二)水体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说明,“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三)水质指标通常用水质指标来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水质指标主要有下列几项:1.悬浮物指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解物质。
它是水体污染的基本指标之一。
2.有机物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由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比较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它们的含量,又因为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实现的,所以一般采用下面几个指标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1)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BOD表示。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mg/L) 表示。
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
通常采用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BOD5约为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COD表示。
COD 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
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
目前,测定COD常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
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的数值比重铬酸钾法低,测得的耗氧量,现称高锰酸盐指数。
多用于测定污染较轻的天然水(地面水)或清洁水。
重铬酸钾法多用于污染严重的水体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3)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由于用BOD和COD 两个指标都反映不出难以分解的有机物的含量,加上测定BOD和COD 都比较费时,不能快速测定水体被需氧有机物质污染的程度,国内外正在提倡用TOC和TOD作为衡量水质有机物污染的指标。
33333333333.1.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概念: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体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倾倒等。
水体污染类型1、按污染源排放不同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2、根据污染物及形成污染的性质: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
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的过程。
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是主要的。
水质监测的对象按监测对象分:1、环境水体:地表水、地下水、近海海域2、水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水质监测的目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事故监测——应急监测对水污染纠纷监测——提供执法依据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监测项目筛选原则:首先应该选择有广泛代表性的、综合性较强的水质项目——标准要求控制项目——必测项目。
其次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
——选测项目。
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明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水质监测的工作程序:收集基础资料→现场调查→制订监测方案→逐级审批→方案批复→实施方案→监测报告→上报存档水质监测方案:是完成水质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内容包括采样方案、分析测定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案等。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断面、监测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沿水深的整个剖面。
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