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磁感应 第3节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 粤教版选修3-2.doc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1课时)导学案粤教版选修(一)班级姓名学号评价【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掌握楞次定律。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问题导学1、请回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楞次定律中“阻碍”的意义是什么?“谁”阻碍“谁”?3、“感应电流的磁场”是怎样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11页,《金版学案》P5-6考点1)1、完成《金版学案》P5预习篇五、要点透析见《金版学案》P5-6考点1)【预习自测】1、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A、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B、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C、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D、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2、如图所示,通电导线旁边同一平面内有矩形线圈abcd,则()IadbcA、若线圈向右平动,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B、若线圈竖直向下平动,无感应电流产生C、当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D、当线圈向导线靠近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3、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自左向右穿过一个闭合线圈,则流过灵敏电流表G的感应电流方向是()A、始终由a流向bB、先由a流向b,再由b流向aC、始终由b流向aD、先由b流向a,再由a流向b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课后拓展案【巩固拓展】课本作业P11讨论交流1、2;P12练习1、2、31、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 极朝下。
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SN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引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斥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斥2、一金属圆环水平固定放置。
高三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优秀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4篇高三物理教案电磁感应,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篇一[要点导学]1. 这一节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要学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和楞次定律是本章的两大重要内容,应该高度重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成正比。
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电路是一个有n匝的线圈,且穿过每匝线圈的磁感量变化率都相同,则整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 。
3. 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如果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那么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和三者都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E= 。
如果导线的运动方向与导线本身是垂直的,但与磁感线方向有一夹角,我们可以把速度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于磁感线的分量v1=vsin,另一个平行于磁感线的分量不切割磁感线,对感应电动势没有贡献。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sin。
4.应该知道:用公式E=n/t计算的感应电动势是平均电动势,只有在电动势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平均电动势才等于瞬时电动势。
用公式E=Blv计算电动势的时候,如果v是瞬时速度则电动势是瞬时值;如果v是平均速度则电动势是平均值。
5.公式E=n/t是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普适公式,公式E=Blv则是前式的一个特例。
6.关于电动机的反电动势问题。
①电动机只有在转动时才会出现反电动势(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②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与电动机的电源电动势方向一定相反,所以称为反电动势;③有了反电动势电动机才可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它输出的机械能功率P=E反I;④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电压为U=E反+Ir(r是电动机线圈的电阻),电动机的总功率为P=UI,发热功率为P热=I2r,正常情况下E反Ir,电动机启动时或者因负荷过大停止转动,则I=U/r,线圈中电流就会很大,可能烧毁电动机线圈。
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一课时宜春一中物理组教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向“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转变。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观点,并以此联系实际,扩展视野,观察更广阔的自然与社会。
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内容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本节釆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从有趣的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间的关系的(在实验中,通过自行绕制的线圈,让学生可以清晰、快速判断线圈绕向和感应电流流向,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生一起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传感器,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进而得到楞次定律的表述。
最后引导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并结合楞次定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分析教材“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
本节内容是以电流、磁场等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掌握了“磁生电”的基本实验方法。
在上一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中,学生不难发现感应电流有方向区分,对感应电流方向的确定产生了兴趣。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课题:电磁感应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3.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定律2.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教学难点: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2.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2. 示波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3. 实验用的线圈、磁铁、导线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磁学知识,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讲解电磁感应(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解释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电磁感应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概念和定律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五、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针对电磁感应这一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讨论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思考和逻辑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教案一、引言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电动力学中的重要性。
3.能够解决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流产生磁场•安培右手定则•确定导线周围磁场方向2.初步认识电磁感应•导体移动产生的电动势•纳、特产生法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定律表述和公式推导•应用:互感现象4.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自感现象及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导线绕组的关系5.动生电动势和感应现象的应用•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感应定律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的应用6.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测定磁场强度•利用变压器原理设计一个简单制作小发电机实验四、教学方法1.讲述:以示意图为辅助,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难点。
2.实验演示:展示相关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回答,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内容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分析结果及结论等。
3.评估考试:通过一次小测试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示意图和实验演示。
3.实验器材:导线、磁铁、变压器等。
七、延伸拓展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 麦克斯韦方程组- 索尔定律 - 电磁波产生与传播以上是关于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教案的内容编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感应电流的方向》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
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感应电流的方向》效果分析“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
这样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
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分析归纳方法由于涉及相关因素太多,学生找出规律较为困难。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思想方法,受到教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得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1一、教学任务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初中学过的电磁现象和高中学过的电场、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与磁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电磁波打下基础。
以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用现代技术手段“DIS 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回眸”,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懂得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使学生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时,体验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学会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情感。
(2)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资源1、器材(1)演示实验:①电源、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②10米左右长的电线、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2)学生实验: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
②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副线圈、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③DIS实验: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环形实验线圈。
第3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悟出楞次定律的内涵,通过看书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从猜测探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精神;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合;3.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多少、原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与阻止;教学建议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对不同的学生,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提问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提问2. 在课本193页图16-5,磁铁怎样运动,线圈中才产生感应电流?答:磁铁上下运动时,静止时没有;提问3. 上面实验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答:磁铁插入时,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拔出时,磁通量减少。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磁铁上下运动时,通过电流计中的电流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导入二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本节课作为一节很好的实验探究课,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整节课都要让学生完全投入进来:让学生发现,让学生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让学生体会作为课堂主体应有的主体意识和成就感。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第一部分:视频引课。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演示实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影响因素、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梳理深化。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拓展。
第四部分:应用提高巩固成果。
第五部分:总结拓展梳理脉络。
过程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备注情境导入视频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相同的管道,从相同的高度,看似相同的铁盒,西瓜和手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带着疑问来学习本节课视频引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一、提出问题:1、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指针偏转方向为何不同?2、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二、猜想假设:感应电流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会猜想:磁铁的极性即磁场B方向、磁铁的插入或拔出即磁通量Φ的增减等。
1、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猜想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
巩固旧知,发现未知作探究合三、设计实验方案四、实验探究1、实验准备探究预备1: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关系:用导线将一节废旧干电池与电流计连接,采用快速的试触法来判断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关系?结论:“左”进向“左”偏“右”进向“右”偏探究预备2:观察螺线管的绕向。
结论: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探究预备3: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猜想思考试验中应收集哪些数据?并通过表格的方式列举出来。
示意图感应电流方向(俯视)原磁场方向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3、让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学生通过试触法判断电流方向和电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并观察线圈绕向。
5、学生思考并回答,特别注意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分析探究方案为下一步学生探究做准备。
第3节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一、教材分析:电磁学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之一,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磁场的公式、定则的应用。
近年来的福建高考物理命题导向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引导中学教学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鲁科版的教材注意到知识与方法的并行,在高三复习时还应立足教材,培养能力,注重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教参和各种材料中有关电磁学的习题,多、难、杂,综合性强,近几年福建高考压轴题都是有关电磁场问题。
题海茫茫,题海战术也不可取,学生迫切需要教师指明复习的正确方向和策略。
三、教学目标把握试题和命题导向,引导高三物理复习摈弃题海战术,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提升物理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效培养物理建模能力,事半功倍地提高应用公式定则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几个重要的考点给予点拨。
达到使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由于本节是电磁学习题课,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以教师讲授点拨为主,辅以提问和学生练习、示范。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电磁学中的三个重要公式定则之间内在联系的揭示,使学生对电磁场有关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
2.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能量守恒转化等物理思想,提升面对新情景和实际问题时的物理建模能力和数理结合能力。
六、教学过程(讲义提纲与要点)提纲●高考命题启示●电磁学三个公式、定则之间的联系●对典型例题的多角度建模分析●课堂练习与点拨●总结要点1、高考命题启示1)有关电磁学的习题,多,杂,难,综合性强,从2011年到2014年来的福建高考压轴题都是电磁学。
2)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特点:•物理情景新,避开“题海战术”的觊觎•凸显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注重对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对数理结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压轴题教学中要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物理现象所遵循的各种规律,注意物理知识内部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有效提高物理建模能力和学科素养。
高中物理感应方向讲解教案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感应电流。
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内会产生电动势,并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这种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变化有关,并且遵循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我们具体分析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按照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阻碍产生它的磁通量的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将与之相反;如果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将与之同向。
这一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实验来直观展示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如,使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装置,通过改变磁铁相对于闭合线圈的运动方向或速度,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从而验证感应电流的方向。
对于更为复杂的电磁感应问题,我们还可以使用右手定则来判断。
将右手伸直,让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其中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食指指向磁场的方向,那么中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这个规则简单易记,适用于快速判断直线导线切割磁力线时的感应电流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强调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即必须存在磁通量的变化。
- 通过举例和实验,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右手定则的使用技巧。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解答,确保概念的清晰。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和实践活动。
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感应电流的方向,或者解决一些涉及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思维激活】在做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我们发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磁场的方向以及磁体运动方向与在者联系,那么它们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线圈磁通量增加,取出时减小,故前后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自主整理】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方向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对“阻碍的理解”:阻碍并不是相反,而是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导体与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3.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
让磁感线从手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4.楞次定律的运用范围,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判定。
5.判定步骤(1)明确闭合电路范围内的原磁场的方向;(2)分析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手笔记】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变化。
2.“阻碍”并不是“相反”而是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3.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变化,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4.楞次定律的使用步骤(1)明确所研究的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2)确定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小);(3)由楞次定律判定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4)根据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判定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楞次定律.(重点)2.理解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并能灵活运用它们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重点)3.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并能说出阻碍的几种表现形式.(难点)一、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1.探究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通入电流方向的关系(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探究过程图a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图b所示.a甲乙丙丁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b3.分析归纳(1)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的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二、右手定则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2.右手定则的适用范围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3.右手定则可以看作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楞次定律中,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磁通量本身.(√)(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磁通量,与磁通量方向相反.(×)(3)感应电流的磁场可阻止原磁场的变化.(×)(4)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5)使用右手定则时必须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2.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 ( )A.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B.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C.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D.使电路磁通量为零C [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磁通量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增反减同”.因此C正确.]3.如图所示,当导体棒MN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是( )A .由A →B B .由B →AC .无感应电流D .无法确定A [导体棒MN 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A →B ,故A 正确.]楞次定律的理解1.因果关系:楞次定律反映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因果关系,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原因,产生感应电流是结果,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2.“阻碍”的含义【例1】 如图所示,要使Q 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电流,可采用的方法有( ) A .闭合开关S 的瞬间B .闭合开关S 后,把R 的滑片向右移C .闭合开关S 后,把P 中的铁芯从左边抽出D .闭合开关S 后,把Q 远离P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确定P 中电流方向与大小变化―→确定Q 中磁场方向及磁通量变化―→确定Q 中感应电流方向A [闭合开关S 时,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铁芯中产生向右的磁场,穿过Q 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Q 中产生图示方向的电流,A 对;R 的滑片向右移时,P 中电流减小,穿过Q 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Q 中产生与图示相反方向的电流,B 错;将铁芯抽出或Q 远离P 时,穿过Q 的磁通量都减小,根据楞次定律,Q 中产生与图示相反方向的电流,C 、D。
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
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2。
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科学思维: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概括,抽象得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2.掌握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和步骤.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螺线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归纳出普遍的规律.科学态度与责任:参与实验、多角度分析和逐步明确归纳感应电流方向的过程,领略楞次定律的表述因高度抽象和概括而表现出的简洁美.一、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实验探究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插入、抽出线圈,如图1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图1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2.分析(1)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的情况:(表内选填“向上"或“向下")图序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俯视)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甲向下逆时针向上乙向上顺时针向下(2)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的情况:(表内选填“向上”或“向下”)图序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俯视)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丙向下顺时针向下丁向上逆时针向上3.实验结论(1)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2)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二、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这样确定,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三、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2)感应电流的磁场可能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 √)(3)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4)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都适用于所有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2.如图2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P′和QQ′,都处于同一水平面内,P和Q之间连接一电阻R,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现垂直于导轨放置一根导体棒MN,MN向右运动时,MN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MN向左运动时,MN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均填“M→N”或“N→M”)图2答案N→M M→N一、对楞次定律的理解1.楞次定律中的因果关系楞次定律反映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因果关系,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原因,产生感应电流是结果.2.对“阻碍”的理解3.楞次定律“阻碍”的表现形式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的效果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从相对运动的角度看:感应电流的效果是阻碍相对运动.例1关于楞次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止磁通量的变化C.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D.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跟原磁场反向,阻碍原磁场的变化答案A解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A正确;阻碍并不是阻止,只起延缓的作用,选项B错误;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选项C错误;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反向,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同向,选项D错误.二、楞次定律的应用楞次定律应用四步曲(1)确定原磁场方向;(2)判定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如何变化(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4)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该步骤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一原二变三感四螺旋”,一原-—确定原磁场的方向;二变——确定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三感——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四螺旋—-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例2(多选)如图3所示,闭合金属圆环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将它从匀强磁场中匀速拉出,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向左拉出和向右拉出时,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B.向左或向右拉出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都是沿顺时针方向的C.向左或向右拉出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都是沿逆时针方向的D.将圆环左右拉动,当环全部处在磁场中运动时,圆环中无感应电流答案BD解析将金属圆环不管从哪边拉出磁场,穿过闭合圆环的磁通量都要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的,选项B正确,A、C错误;当圆环全部处在磁场中运动时,穿过圆环的磁通量没有改变,该种情况下无感应电流,D正确.例3(2017·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一根条形磁铁自左向右穿过一个闭合螺线管,则电路中( )图4A.始终有感应电流自a向b流过电流表B.始终有感应电流自b向a流过电流表C.先有a→→b方向的感应电流,后有b→→a方向的感应电流D.将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答案C解析当条形磁铁进入闭合螺线管时,通过闭合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为a→→b;当条形磁铁穿出螺线管时,通过闭合螺线管的磁通量减少,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为b→→a,选项C正确.[学科素养]楞次定律既适用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又适用于因磁场变化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通过例2、例3中楞次定律的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楞次定律处理问题的步骤,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三、右手定则的理解和应用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1)请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感应电流I的方向、原磁场B的方向、导体棒运动的速度v的方向三者之间满足什么关系?答案(1)感应电流的方向a→d→c→b→a。
先学案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二)班级姓名学号评价【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会应用右手定则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二、重点难点1.掌握利用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三、问题导学1.楞次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2.理解楞次定律的两种表述,并知道如何选择用来解决问题?3.掌握“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特点?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2页,《金版学案》P6-7考点2、3)五、要点透析见《金版学案》P6-7考点2、3【预习自测】1.如图所示,要使Q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电流,可采用的方法有( )A.闭合电键KB.闭合电键K后,把R的滑片右移C.闭合电键K后,把P中的铁心从左边抽出D.闭合电键K后,把Q靠近P2.如图所示,两个闭合铝环A、B与一个螺线管套在同一铁芯上,A、B可以左右摆动,则 ( )A.在S闭合的瞬间,A、B必相吸B.在S闭合的瞬间,A、B必相斥C.在S断开的瞬间,A、B必相吸D.在S断开的瞬间,A、B必相斥3.如图所示,一个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cd ,在细长水平磁铁的S 极附近竖直下落,由位置Ⅰ经位置Ⅱ到位置Ⅲ。
位置Ⅱ与磁铁同一平面,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Ⅱ,则在下落过程中,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 )A .abcdaB .adcbaC .从abcda 到adcbaD .从adcba 到abcda第三节 感应电流的方向(二)【巩固拓展】课本作业P13练习3、4、5、6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金属圆环,在它们圆心连线中点正上方有一个条形磁铁,当条形磁铁自由下落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 .两金属环将相互靠拢B .两金属环将相互排斥C .磁铁的加速度会大于gD .磁铁的加速度会小于g2.纸面内有U 形金属导轨,AB 部分是直导线(图12)。
虚线范围内有向纸里的均匀磁场。
AB 右侧有圆线圈C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电磁感应第3节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案粤教版选修3-2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悟出楞次定律的内涵,通过看书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从猜测探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精神;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
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多少、原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与阻止;
教学建议
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对不同的学生,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提问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提问2. 在课本193页图16-5,磁铁怎样运动,线圈中才产生感应电流?
答:磁铁上下运动时,静止时没有;
提问3. 上面实验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磁铁插入时,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拔出时,磁通量减少。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磁铁上下运动时,通过电流计中的电流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导入二
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演示):用方形线圈的一个边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问:大家是否注意到,不同的切割方向,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