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9.2 化学与材料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其特性。
2、学习用燃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3、了解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方法,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合成材料。
教学重点:合成材料的特性、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教学难点: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看到了美好而洁净的明天!憧憬美好的未来是环保的最终目标。
布置练习题:学案1~4题1、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杯B、塑料杯C、轮胎D、的确良(涤纶制的衣服)2、下列产品的塑料中,具有热固性的是()A、塑料盆B、矿泉水瓶C、手机外壳D、塑料袋3、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B、C、D、4、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下列措施与此违背的是()A、对塑料制品回收再生,循环利用B、用超市预包装袋替代购物袋C、开发可降解塑料,替代现有塑料D、提倡自带环保购物袋第1题,有机合成材料的判断,难度C级;第2题,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的区分,难度C级;第3题,回收标志的认识,难度C级;第4题,避免“白色污染”的具体措施,难度C级以这四题作为课堂练习,难度不高,学生可以完成,并对学习过的知识点作了重复认知。
展示PPT: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了解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知识大致介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种类,因为橡胶内容偏高中,故而在初中不讲细。
展示PPT: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引导学生讨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缺点:观察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不同。
天然纤维:吸湿性、透气性好;合成纤维:耐磨、耐腐蚀、不缩水;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缺点为鉴别找方法。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节化学与能源【教学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能源与能源短缺的国情。
4.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
6.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3.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难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用品:砂纸、铜片、锌片、导线、电流计、烧杯;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2.收集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陈述]: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行需要能源,各种家用电器的运转需要能源,就连一个小小的灯泡也需要能源,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能源,人和各种动物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源。
我们的地球如果失去了能源,世界将一片漆黑,万物将走向死亡。
因此,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
二.探究新知:[交流讨论]:愈演愈烈的“电荒”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制约着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电荒”产生的深层原因,感悟能源、材料、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师生对话[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能源,它们有哪些应用,存在哪些问题。
[交流讨论]:化石燃料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重大问题。
[师生对话]:解读中国节能标志,培养学生能源的忧患意识,讨论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办法,形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师生对话。
[反馈练习]: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煤C.石油D.乙醇2.“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理想的能源,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A.石油B.汽油C.风能D.原煤[陈述]:除了开发新能源外,化学还要在提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的效率,降低消耗,研制节能产品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新材料的研制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开发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简单鉴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材料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来生产技术的革命,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推向前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熟悉的一些材料。
推进新课【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有哪些材料?【小结】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到的材料有很多,依据它们的性质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过渡】金属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材料,它们在社会的进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一、金属材料【提问】阅读教材,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小结】常见金属材料:铜、铝、铁的合金及某些特殊功能的合金材料。
【思考】大家知道金属材料有哪些优缺点?在使用金属材料时,需要防止金属材料被腐蚀,怎样可以防止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过渡】我国的瓷器扬名海外,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在许多拉丁语系国家仍然以China(中国)一词作为瓷器的同义词。
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在材料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板书】二、无机非金属材料【活动与分析】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用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玻璃;用氧化铝等为原料生产的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可用来制造发动机;用羟基磷酸钙为原料生产的陶瓷甚至能够制造人工骨、人工关节及人造假牙等。
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金属材料1.包括金属和合金。
2.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
让学生结合教材加深对这些材料的理解。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
指导学生阅书。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三、合成材料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3.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
4.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
5.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教材上活动与探究)。
6.白色污染。
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的产生和防治。
四、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指导学生阅书。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学生谈感想]学生回忆本节所学[作业]板书设计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一、金属材料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金属使用的历史过程:3.新型金属材料: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3.玻璃:三.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1.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探讨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分类2.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
探讨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特点。
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培养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第三章:原子和元素3.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培养运用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3.2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培养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4.1 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培养运用化合物化学式和命名进行分析的能力。
4.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培养运用化合物命名和化学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能量5.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5.2 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关系,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培养运用化学反应和能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六章:氧气和燃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
2、过程和方法:利用课文、网络信息、图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实验探究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图片展示老师小时候见过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当今大家看到的化学合成材料做的生活用品。
可见,化学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已经并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播放塑料粉丝、塑料紫菜传闻调查视频。
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发达,谣言也很容易传播,如果没有文化,我们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真应验那句话,没文化真可怕!视频中所涉及的塑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化学合成材料,那么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教学过程设计【板书】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265第一段,找出:什么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有哪三大类?【小结】天然材料:棉、麻、毛、丝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一、塑料塑料的种类很多,请看P266几种常见的塑料表。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小分子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活动探究一】学生实验:燃烧矿泉水瓶碎片和旧开关碎片,比较不同。
(一)塑料的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二)性能:塑料具有很多优良的化学性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9.2化学与材料教学设计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9.2化学与材料教学设计9.2化学与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身边有哪些材料,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能与应用;2. 依据已有经验商量比拟棉、毛、合成纤维的优缺点;3. 探究棉、毛、合成纤维与酸、碱作用及燃烧时的现象;4. 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区分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5. 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6. 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点1. 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了解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3.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具体内容1. 材料的开展过程2. 材料的分类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3. 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各种合金。
〔1〕金属材料的开展历程古代——近代工业——现代工业〔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球墨铸铁〔Fe、C、Si、Mn〕——可替代钢锰钢〔Fe、C、Mn〕——钢轨、自行车架、坦克装甲、挖掘机铲斗不锈钢〔Fe、Cr、Ni〕——诊治器械、炊具黄铜〔Cu、Zn〕——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青铜〔Cu、Sn〕——轴承、齿轮等白铜〔Cu、Ni〕——钱币、替代银饰品焊锡〔Sn、Pb〕——焊接金属硬铝〔Al、Cu、Mg、Si〕——火箭、飞机、轮船等18K黄金〔Au、Ag、Cu〕——金饰品、钱币18K白金〔Au、Cu、Ni、Zn〕——金饰品铂金〔Pt〕——铂金饰品4.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传统材料:陶瓷、玻璃、水泥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5. 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腐蚀灼烧受酸溶液的影响受碱溶液的影响棉花无臭味、无残留物较大较大动物的毛烧焦羽毛味,无残留物大大化纤布料臭味,烧后有残留物不大不大〔2〕塑料①常见塑料制品塑料管材、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盆、雨衣等。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1.2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2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
3.2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内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4.1 碳的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碳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4.2 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5.1 金属的通性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5.2 金属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物,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氧化物、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六章:溶液与溶解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
6.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Title: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for the Second Semester of 9th Grade (Textbook: Lu Edition)I. Learning Objectives:1.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in daily life.2.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terials and their properties.3. Examine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ses of various materials.4. Analyze the impact of material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xplore sustainable materials.5. Learn about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6. Apply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analyze results.II. Teaching Content:1.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4 lessons)a. Definition of materialsb.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s based on propertiesc. Importance of materials in various fields (engineering, medicine, electronics, etc.)d. Explor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in daily life2.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6 lessons)a. 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ores and the process of refiningb. Methods for producing non-metal materials (plastics, glass, ceramics)c. Different types of alloys and their properties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heat treatment, alloying, etc.)3. Material Properties (6 lessons)a. Physical properties (density, melting point, boiling point, etc.)b. Chemical properties (reactivity, stability, etc.)c.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ength, hardness, elasticity, etc.)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aterial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4.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terials (4 lessons)a.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certain materialsc. 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heir benefitsd.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 choices5. Nanomaterials (4 lessons)a.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nomaterialsb. Synthe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c.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nanomaterialsd. Contributions of nanotechnology to material science6.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in Materials (6 lessons)a. Hands-on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material propertiesb.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real-life materialsIII. Teaching Strategies:2. Demonstrations and experiments to illustrat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3. Group discussions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4. Assignments and projects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5. Field trips to industries or laboratories to observ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6. Assessment through quizzes, tests, and practical tasks.IV. Teaching Resources:1. Lu Edition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textbook for 9th grade.3.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for experimental activities.4.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to support research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V. Assessment Methods:1. Written quizzes and tests to evaluat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2. Practical tasks such as experiments, reports, andprojects to assess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skills.4. Overall eval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based on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VI. Lesson Plan Schedule:Weeks 1-4: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Weeks 5-10: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sWeeks 11-16: Material PropertiesWeeks 17-20: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terialsWeeks 21-24: NanomaterialsWeeks 25-30: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in Materials。
第2节化学与材料【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开发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简单鉴别。
【课前准备】[知识准备]调查家庭中常用的材料种类,以及它们的性能与应用,感受材料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简单的鉴别方法。
[物质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课堂学习】引入:[交流讨论]:家庭中常见的材料种类、性能、应用。
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材料的利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远古的旧石器、新石器到古代的陶瓷、青铜器时代,工业革命的铁器时代,20世纪70年代的硅单晶材料的出现给我们带来计算机和信息革命。
现在纳米材料的出现,也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
强调材料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指导阅读]:看书230-236尝试归纳材料的分类。
(板书)材料师生对话[讨论交流]:一、金属材料并板书金属材料从古到今人们对金属材料运用:介绍几次大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活动探究]:生活中常见物质中的金属(1)温度计(2)镜子(3)易拉罐(4)日光灯泡发亮的金属(5)普通干电池的负极材料等等。
师生对话[观察与讨论]:彩图9-10,介绍从古到今的非金属材料利用的文明史(如陶瓷、宣兴紫砂、某某的瓷器、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玻璃材料以及现代的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等等)并板书。
[活动探究]:形形色色的玻璃材料:材料性能特点师生对话[师生对话]:人类在材料的认识、制造、利用经历了从天然到合成,再到设计的发展过程:如古代人们以树叶遮身,到后来的棉、麻、动物毛皮、蚕丝等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板书)[活动探究]:1.用简单的方法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纤维种类燃烧情况受酸溶液的影响受碱溶液的影响性质纯棉布纯羊毛纯尼龙2.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
课
题
化学与材料课型新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
和
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
点
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
点
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金属材料
1 包括金属和合金
2 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合成材料
1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大屏幕演示动
画:
由四大材料制
成的物品各一
种。
创设问题情
境:
(1)你知道每
种物品使用的
材料吗?
指导学生阅书
并提出相关问
题
引导学生列举
生活中常见物
品及其材料,
性能。
指导学生阅
书。
同上
观看动画
思考、回答问题。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展示调查材料
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
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
生饱含热情地参与教学
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
时,了解到材料的使用
情况,简练、自然。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
养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
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
同上
合成纤维。
3 几种纤维的性
质实验
4 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
5 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
6 白色污染
四复合材料
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同上
指导学生做实
验
指导学生阅书
(1)知道常见
的合成纤维,
塑料,合成橡
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
合成材料
对人和环
境的影
响。
(3)认识新材
料的开发与社
会发展的密切
关系。
同上
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
表格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复合材料物品
谈体会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材料的练习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
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
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
属材料的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随堂检测题1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
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A.无机材料透气 B。
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 D。
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A.玻璃光导纤维 B。
光导纤维混凝土 C。
羟基磷酸钙聚乙烯 D。
碳化硅硫化橡胶
3.材料一般可分为、、、。
4.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叫“云胶”。
它低温时呈透明状,可通过90%的光线;受热时则从透明变成白色,可阻挡90%的光线,这一转变可在两三度的温差范围内完成,且是可逆的。
用这种材料作房屋的材料,其优点是。
5.区分毛线、棉线、尼龙。
作业P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