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4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对象电气工程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具有相应学历的自考研究生。
三、培养要求1. 理论功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实验、调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研究生一般需完成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和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2. 实验实习:研究生需要参与实验实习,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掌握实践技能。
3. 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并学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4. 科研创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培养计划1. 培养周期:电气工程研究生一般为3年全日制学习。
2. 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学年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研究阶段。
3. 学科方向:可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学科方向和导师指导。
六、培养评估1. 学业表现: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毕业要求:研究生毕业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满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七、培养保障1. 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要求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实验设施:学校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八、培养成果1. 毕业生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实施细则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完善淘汰机制的实施意见》,针对电信学部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贯彻执行。
1.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环节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外审抽查;●学位论文答辩;●学位审议。
2.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实施主体与基本方式(1)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的实施主体为各院系及相应的硕士点。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基本方式:●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由院系或硕士点负责人集中组织进行,并提前一周将时间、地点经学部上报研究生院。
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的专家组由研究生导师组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报告的自述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时间●全日制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初进行。
(2)考核内容●对于学术型硕士生,主要考查硕士生对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学习情况等;考查学位论文工作准备情况,包括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工作难度、研究思路、研究基础、写作能力和答辩表达能力等;还要考查学术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及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对于工程型专业学位硕士生,主要考查硕士生对本专业/领域课程学习、校内实践(实验)情况,对专业知识、技能、标准规范等掌握程度;考查学位论文工作准备情况,包括论文选题是否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论文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方法的科学性、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预期成果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文献阅读等;还要考查学生校外企业实践情况及时间安排、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等;还要考查该生实践环节的实践条件是否有保障、校内外实践安排是否合理等。
湘潭大学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学制: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为两至四年,最短不少于两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少于三年为提前毕业,长于三年为推迟毕业。
提前毕业者必须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相关规定。
三、研究方向:1.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安全换流技术、新型调制策略、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磁兼容设计、开关器件的工作特性和失效机理等,解决线性扰动、换流死区、输入/输出不平衡、非线性特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
并将矩阵变换器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柔性分频输电系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等的开发研究中。
2.电力传动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新型交流调速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器、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等;研究开关磁阻电机及其他特种电机驱动控制。
3.新能源发电系统与技术主要研究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展开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组仿真平台及应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及应用、风电监控安全通信、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电力系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电力市场通信、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
第一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加强自我心理的完善,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1、工程硕士(单考生除外)、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半年。
该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3年。
2、以单独考试方式考取的工程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3、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半。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1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三、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工程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体系设置及学分要求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电气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年7月修订)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创新,具备成为行业专家、科研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的潜力。
二、课程设置1. 学术课程(1)电子信息理论基础该课程涵盖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建立起对电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数字信号处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数字滤波、离散傅里叶变换、自适应滤波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3)通信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
学生将学习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等内容,了解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以及常用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应用。
2. 实践课程(1)电子电路实验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将通过组网、测量电路参数、分析电路特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对电子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学生将进行电子产品的整体设计和实际制作,学习硬件选型、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及焊接工艺等关键技术。
三、论文要求1. 论文选题学生在第一学年末确定论文选题,并于第二学年完成论文的选题申请。
选题应紧密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学科前沿和研究方向,具备一定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2. 论文撰写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论文撰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文献综述学生应对选题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综述,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根据选题的需要,学生应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验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电气工程学科从2009年9月起试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一级学科点:电气工程博士点二级学科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相关一级学科: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执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2.5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
四、培养方式1、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企业单位成为研究生的培养实习基地。
2、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3、课程学习可以集中完成,也可以分散在二年内完成,这由导师和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自由确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有效期五年。
课程设置见附表。
1、总学分≥28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
在自选课中,至少选修一门数学课。
自选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从一级学科的课程内选择。
2、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听取学术报告后,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学术报告记载表由导师签字,待全部完成后,将小结和记载表交到院研究生办公室记载成绩。
3、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优秀,或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达到学校规定免修标准的可申请“公共英语”课程免修。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8 校内编号:Q20302领域名称:电气工程培养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一、领域简介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电能生产、传输及其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
本工程领域与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天津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授16名,副教授28名。
二、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采用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电气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专家。
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为2.5年。
四、领域范围本领域涵盖专业及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电机与电器;4.工业自动化;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 电能经济与管理;9. 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课程的设置原则: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重拓宽专业面,注重研究生知识的更新,用新技术武装研究生。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系统实现、电路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分析、电路与系统的系统集成(SOC)等。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电路与系统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发展动向,具有一定从事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有志于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2级学制2年,2013级起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26分,开题报告1分,参加学术活动1分,专业实践4分。
五、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 [2009]23 号目录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6-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9-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12-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16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19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3 -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6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29-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34 -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适用于法学专业毕业生)一、培养目标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法学专业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7授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及应用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为: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综合能力;4. 掌握电气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5.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6.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符合本学科报考资格条件规定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学制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3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四、培养学科领域(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电子装置及应用、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三)电机与控制本方向主要在电机运行控制、高品质电气驱动与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五、培养方式(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52 一级学科名称:*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5207 二级学科名称:电气工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在电气工程领域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最多可以申请延期两年。
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最早不超过一年。
提前申请学位答辩的条件另行制定。
三、研究方向1、电机及其控制2、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3、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4、电工电能新技术 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组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A Poli00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Poli0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001面授讲课笔试 Russ0001俄语108 4.001面授讲课笔试选1 Engl0004英语108 4.001面授讲课笔试Japa0001日语108 4.001面授讲课笔试B Auto1041工程伦理学36 2.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07泛函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选2-4 至少6学分Auto1009矩阵理论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14数值分析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16数字信号处理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17随机过程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C Auto1021现代运动控制系统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选6-8 至少16学分Auto1022线性系统控制理论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00现代电力电子技术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40科研训练方法18 1.001面授讲课考查D Auto1001DSP原理及应用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02FPGA原理与应用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25虚拟仪器设计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27有限元分析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37电磁兼容原理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38电力系统暂态分析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39电力系统仿真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Auto1018随机信号处理54 3.001面授讲课笔试GAuto1054社会实践0 1.001其它考查Auto2002学业综合报告0 2.001其它考查Auto2003学位论文012.001其它考查Auto1047专业实践(参与企业课题)0 6.001其它考查选1-3 至少6学分Auto1048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测试分析工程技术[校企联合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49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机设计(校企联合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50电能质量控制工程典型设计和案例(案例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51无刷永磁电机驱动控制技术(案例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52功率变换器案例设计[案例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Auto1053现代电源设计[案例课程]54 3.001面授讲课考查备注:A公共基础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专业必修课程 D专业选修课程 E公共选修课程 F补修课程 培养环节 五、培养环节必修环节21学分,除学位论文外,其他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社会实践:由学院或导师根据科研、教学、实验、设计、实习等的任务安排,如研究生助研、批改作业、辅导实验等,共计1学分; 学业综合报告:研究生申请答辩前,需向学院提供综合学业报告一份,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签字确认,内容即为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的课程、科研和社会实践、研究论文(作品、调研报告)等要素内容的综述性报告,共计2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业务素质要求面向电气工程实际,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分析、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外国语要求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根据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领域,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与本校优势特色,制定了面向电网企业、新能源企业、智能用电企业培养输配电与供用电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包括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与扰动抑制、电网广域量测及广域控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户用风光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与需求侧管理方法。
2.电机控制与智能电器主要研究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及智能控制;智能电器的信号检测与控制、智能电器的可靠性与电磁兼容、智能电器的应用。
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变换与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电能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4.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包括生物电磁学、无损检测技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电力网络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及技术等。
5. 电力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包括电力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拓扑)、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电力信息系统的标准、电力信息系统的建模技术、电力实时信息的采集技术、电力非实时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及平台。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085207)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电气工程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掌握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与发展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电气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1.学科简介电气工程学科于2000年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包括: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机与电器学科始建于1952年,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曾连续多次被评为原机械工业部及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拥有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驱动与系统集成教育部研发中心、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电机及其控制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超/特高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2.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电介质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聚合物绝缘理论及相关测试技术(3)电气绝缘及高电压应用新技术(4)大型电机物理场、故障诊断及机网协调理论(5)新型电机与特种电机(6)电机设计理论及现代CAD技术(7)电力电子及驱动控制技术(8)汽车电子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9)电能质量控制技术(10)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发电技术(11)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12)功能器件及新能源材料三、学制及培养方式1.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5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工程硕士领域名称环境工程领域代码085229学院名称环境与能源学院适用年级2014级填表日期2014年 6 月 10 日XX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名(公章):工作小组签名:组长:成员: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领域主要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环境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二、研究方向1. 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2. 生产过程与环境管理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2.5年,在校年限(含休学)不超过4.5年。
四、培养方式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
课程学习一般在1年内完成,实践教学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年。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其中校内导师来自培养学校,校外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第三学期结束前选校外导师)。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
五、学分要求课程学习最低总学分29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六、课程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如下:七、必修环节(一)专业实践(3学分)从第二学期末开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必须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于1年。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功率源技术及其应用;②电磁、电气测量技术;③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④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⑤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
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在企业工作单位和参与野外实践。
电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
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
聘任条件须符合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后由学院统一发放聘书。
五、学位论文
论文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最主要的阶段,通过论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综合概括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㈠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须结合生产应用课题或应用基础课题来选题。
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但一般应以应用型课题为主。
㈡开题报告
在导师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提出论文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专业硕士生文献阅读量应为30篇以上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7篇。
在第三学期的前三周由各系统一组织,并有企业的第二导师参加。
文献综述合格获得1学分,开题合格获得0.5学分。
㈢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第五学期),学院组织各系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按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
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研究生,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考核结果保存在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
检查合格获得0.5学分
㈣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生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含图表)。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