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37
考点2 昼夜长短的改变命题视角:昼夜长短及其改变(2024·浙江卷)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旁边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改变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A.甲至乙 B.乙至丙C.丙至丁 D.丁至戊[思维过程][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应是图中的丁至戊,D项正确,A、B、C项错误,所以选D。
[答案] D1.解答昼夜长短类题目的思维流程2.“三看”定昼夜长短状况及其改变(1)一看“太阳直射点半球”定昼夜长短状况,如下图所示:(2)二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定昼夜长短的改变,如下图所示:(3)三看“极昼、极夜”定昼夜长短及其改变:①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反之。
②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③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反之。
④北半球极夜范围扩大,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反之。
3.昼夜长短计算的三大技巧(1)计算方法。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2)应用技巧。
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12点对称;②夜晚,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
如图所示:(2024·湖南郴州二模)下图示意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改变状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乙、丁两地( )A.都位于北半球B.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互为对跖点D.昼夜长短变幅相同解析:第1题,甲地全年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地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地球的运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节日中,北京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 D.元旦2.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3.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5.当120°E是正午的时候下列处于午夜时分的是()A.0°经线 B.60°W经线 C.60°E经线 D.180°经线6.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是个球体D. 地球的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7.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A.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8.下列节日中,永修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9.下列地点,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A.23.5°N B.30°S C.23.5°S D.赤道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今天(6月15日),地球公转最接近图中的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D.丁位置11.在每天正午时刻,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有时长有时短,你学校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时,地球公转位置大致在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2.我国首都北京位于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13.重庆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南极圈D、赤道14.每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是下列哪一天前后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15.赤道是以下哪一组地理事物的分界线A、北温带和热带B、南温带和热带C、北半球和南半球D、北寒带和南寒带16.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1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A、自北向南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东向西20.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A. 23.5°SB.赤道C.66.5°N 或66.5°SD. 23.5° N二、填空题21.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8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热量带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 (用字母填写);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
专题一地球运动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微专题1太阳和太阳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ac太阳对地球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b(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影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方面影响地球气候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
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概率增多;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极光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碰撞产生发光现象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3。
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2。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惠州市第三次调研)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素有“北极光之都”之称,其观赏极光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极光观赏时间主要是夜间,而白天的因阳光太强,不易观赏。
阿拉斯加观赏北极光最佳的时机是冬季,此时夜晚比较长。
要注意的是,其他季节的夜晚也可以观测到,但不是最佳季节。
答案:D2.(2014·珠海市二模)“Hi,有人在吗?”2014年2月13日上午8:49,沉寂了19天的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在微博上又开始“卖萌”了。
“玉兔号”在月球上面临复杂的环境,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月夜B.小温差C.强辐射D.高真空解析:月球的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长度为一年,所以月夜长达半年,降温幅度大,昼夜温差大;因没有大气,属于高真空,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故选B。
答案:B3.(2014·广州市一模)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A.昼夜温差小B.不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C.季节变化小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解析:月球的黄赤交角虽然远小于地球,但只要有黄赤交角就有极昼、极夜现象和太阳直射现象,只是范围大小的区别。
黄赤交角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小,故季节变化小。
月球因没有大气且昼夜交替周期长,故昼夜温差很大。
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5.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解析:第4题,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地球的运动(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⑤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①北半球夏至日错误!②北半球冬至日错误!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
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
5°,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α±β|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 C=90°-BC=90°-(10°+23.5°)=56.5°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 A=90°-AB=90°-(40°-10°)=60°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专题02 地球的运动(专项训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地理课上,老师经常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图为模拟地球运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此模拟实验可以演示()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地球上四季冷暖差异现象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3.图中四个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A.北京B.东京C.雅加达D.悉尼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飞行约40万千米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读下图“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上看见太阳、月球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自转D.月球公转5.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动的关系正确的是()A.太阳绕月球转B.地球绕月球转C.太阳绕地球转D.月球绕地球转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这一天,下列地球上有关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北半球B.北半球白昼一年中最长C.北半球昼短夜长D.北回归线正午立竿不见影踩影子游戏(比赛谁先踩到对方的影子)你玩过吗?金秋十月,阳光明媚的某日下午第二节课,泰州市某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到室外操场上玩踩影子游戏(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小朋友们的影子位于自己身体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8.随着游戏的进行,小朋友们身体的影子将()A.逐渐变长B.先变长再变短C.逐渐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9.若仅考虑影子的长短,一天中最难踩到对方影子的是()A.上午10:00 B.中午12:00 C.下午14:00 D.下午16:0010.一天中影子的朝向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A.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自转B.地球在自东向西不停自转C.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公转D.地球在自东向西不停公转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形态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半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质构造是地球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主要有板块构造、造山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的气候和季节发生了变化。
地理格局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世界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出来的区域。
世界地理分区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三、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方面的内容。
气候区划是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或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带有极地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极地气候带位于北纬66°34'以北和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且极端。
寒带位于极地气候带和温带之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温带位于北纬23°30'和66°34'之间的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热带位于北纬23°30'以南的地区,气温高且年降水充沛。
四、地球的资源与资源分布地球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存在并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水、气候、森林、矿产和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出来并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资源,如文化、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源等。
地球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与地球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②地势高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③天气状况:降水多的地区,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④白昼长短: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⑤季节: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⑥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3.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①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②计算步骤:定地方时:确定已知经线的地方时,如昼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18时)的地方时。
定方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定时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定数值: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2)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计算方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需确定时区数(已知经度/15°=n+余数。
余数<7.5°,n为时区数;余数>7.5°,n+1为时区数)或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涉及航行时间的计算到达地的时间=出发地的时间±两地时差+途经时间(航行时间);或:到达地时间=出发时到达地时间+途经时间。
4.日期变更的判断(1)经线展开图(2)极地投影图(3)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地方时/24时, 新的一天所跨的经度=180°经线的地方时数×15°。
(4)两条日期分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5.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1)特点: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并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③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④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⑤晨昏圈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⑥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专题01 地球运动(2022·福建师大附中模拟预测)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国际机场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时间为夏令时,即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实施)起飞,飞经北极航线,途经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蒙古后入境。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1点50分,包机顺利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A.13小时21分B.14小时21分C.15小时21分D.22小时21分2.本次航行()A.窗外可见日出东南B.途中绝大部分时段处于白昼C.先东北再东南飞行D.所经地区地方时均在12时后【答案】1.B 2.D【解析】1.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位于西八区,当地夏令时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即使用西七区的区时。
起飞时间为西七区24日16:29,降落时为东八区25日21:50,即西七区25日6:50,共飞行14小时21分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飞机起飞时为温哥华地方时15:17分,在昏线以东不远的地区,飞机一路飞经北极航线,途经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蒙古,大致一路向北再转向南,落地时为北京时间21:50,仍然是黑夜。
此时为9月24日,晨昏线基本等分地球,故飞机一路主要在夜半球飞行,B 错误,D正确;飞机没有飞越晨线,没有看到日出景象,A错误;飞机飞行方向先往北飞,越过北冰洋后从东六区飞往东八区大致向东南方向,C错误。
故选D。
(2022·浙江·模拟预测)夏至日前后某一天天气晴好,某学者于北京时间7:40到甲地(约95°E、40°N)考察一处历史文化古迹。
下图是40°N二分二至太阳视远动轨迹的俯视图。
完成下面3-4小题。
3.此时太阳处于观察者的哪个方位()A.正南B.东南C.正东D.东北4.此时日出已经约1小时25分钟,如不考虑地形因素,当地日落时北京时间约为()A.19:25 B.19:40 C.21:05 D.21:40【答案】3.D 4.C【解析】3.根据材料“夏至日前后某一天天气晴好,某学者于北京时间7:40到甲地(约95°E、40°N)考察一处历史文化古迹”可知,结合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北京时间7:40是120°E的地方时7:40,可求出95°E的地方时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