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识字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认识并书写字母A和B; - 辨别和发音字母A和B; - 能够根据图片和单词的首字母进行配对; - 运用字母A和B进行简单的拼读。
二、教学准备•教材:识字1 教材第一课;•教具:黑板、白板、白板笔、字卡、图片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识字1》这本书的内容。
我们要认识字母A和B,并且会读这两个字母。
•教师出示字母卡A和B,让学生一起读出来,并进行发音示范。
然后师生一起模仿发音。
2. 字母书写教学•教师在黑板上或白板上展示字母A和B的书写形态,并逐笔教学生书写这两个字母。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次的模仿书写,直到学生能够熟练书写。
3. 字母辨音教学•教师出示字母卡A和B,然后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听,并进行辨音。
学生根据发音来说出是字母A还是B。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或个别辨音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母A和B的发音。
4. 字母配对练习•教师出示图片卡和字母卡,让学生根据图片的首字母来配对。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个小组配对正确的速度最快。
5. 拼读练习•教师出示“AB”、“BA”等字母组合的卡片,要求学生进行拼读,并说出正确的字母。
•在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字母的顺序,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拼读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教师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字母?”“这些字母的读音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
四、作业•检查学生的字母书写情况,对书写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书写字母A和B,并能正确发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字母A和B,并能够辨别和发音。
通过学习字母的配对和拼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拼音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识字1》教案(精选20篇)《识字1》教案(精选20篇)《识字1》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12种小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12种野生动物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想带你们去野生动物园春游,小朋友愿意吗?让我们唱着《郊游》歌出发吧!2课件播放《郊游》。
小朋友,野生动物园到了,你们看,动物园里有许多朋友正向我们招手,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出示课件:12种动物图)谁愿意上台来和你认识的动物打个招呼。
3小动物们听了都夸你们是有礼貌的孩子。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动物名称的韵文。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想和这些野生动物交朋友吗?那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借助拼音把动物的名称读准了。
学生自由读韵文。
2、出示生字词:狮子大象老虎仙鹤孔雀鹦鹉猴子猩猩麋鹿斑马棕熊袋鼠(1)自由读。
指名读(2)特别提醒:“狮”是翘舌音;“斑”是前鼻音;“猩”是后鼻音;“狮子、猴子、猩猩”中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3)齐读3、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呀!谁愿意当小老师?指名学生领读。
4、要是去掉拼音把词语读准那就更棒了,想试试吗?三、图文结合、学习韵文过渡:小朋友表现得可真好!你们瞧,动物园就在我们眼前。
(一)1、你首先看到的是谁?(贴老虎、狮子图)指导朗读词语你印象中的老虎和狮子是什么样的?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只老虎(狮子)的凶猛吗?(指名读,读出语气)(真是一只凶恶的老虎啊!不愧是百兽之王。
)2、在它们旁边还住着一只更高大的动物(贴大象),它是?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大象的录象,请仔细观察,大象有什么特点?(你观看得真仔细。
识字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4个偏旁。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识字与观察事物结合起来。
3、有感情地朗读韵文,在朗读中巩固字词,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教给识字方法,能力用本课的生字口头说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教学词语。
1、春天到了,野外的景色可美啦!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那里看一看,愿意吗?(播放“春天在哪里”乐曲,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找找春天)2、谁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天?(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一两句说一说)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带出注音的词语,标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并进行音、义的教学。
字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行读准。
教师重点指导:“春”翘舌音,“草”平舌音,“嫩”前鼻音,“杏、蜂”后鼻音。
词义,突出下列词语的教学:春风春天的风给人什么感觉?(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细丝、牛毛)嫩芽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是什么样的?布谷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或学学)它的叫声。
(播放布谷飞行鸣叫的音像)梨花、杏花、桃花你能认识图上的花分别是什么花吗?是怎样认识的?二、图文结合,巩固词语的音和义。
出示插图,把12个词语写在卡片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贴对了,再领着学生读一读。
三、朗读韵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说说每组词语与春天的什么有关,达到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好读。
(押韵,有节奏感)3、学生三读韵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节奏、韵味、情感。
4、练习背诵韵文,边背边想象。
作业设计:认读生字,练习诵读韵文。
附:板书设计:识字1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1第一课时9篇识字1第一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民情。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吧!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二、看图读文,初知大意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汇报交流)2.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四组词语分别介绍了四种节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识字情境,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中去。
)三、借助拼音,自主合作识字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3.学习小组内互读互听,进行正音练习。
4.检查交流,读准字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⒈你对哪个节日的习俗比较感兴趣?按学生的选择自由分成小组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1)、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2)、把你过节的快乐体验讲给大家听一听,还可以介绍有关节日的知识,讲一讲有关节日的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这些节日的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习俗进行分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⒉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⑴学生交流春节这个节日。
①春节有哪些生活习俗呢?②多媒体出示“饺子”“拜年”的图片,人们在家里吃饺子,去亲戚家拜年。
板书“春节”“饺子”“拜年”等词语,分组朗读。
《识字 1》教案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理解与识字相关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汉字及其读音。
3. 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识字知识。
教学重点:1. 认识基本概念:识字。
2. 掌握常见汉字及其读音。
教具准备:1. 课件或者黑板、白板。
2. 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老师可使用课件或黑板,上面写上"识字"两个字。
然后向学生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识字吗?"2. 引导学生尝试回答,然后给出简洁明了的解释:"识字是指能够认识汉字,并知道它的发音和意思。
"Step 2: 探究1. 老师可准备一些常见的汉字卡片。
例如:人、书、猫、狗、一、二、三等。
2. 将这些汉字卡片分发给学生,并请他们尝试读出每一个汉字的音节。
3. 学生读完后,老师可为每一个汉字逐一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音,并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意思。
Step 3: 操练1. 老师可设计一些与识字相关的练习题。
例如:汉字找拼音、拼音找汉字、选词填空等。
2.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练习,然后老师可检查答案并给予指导。
Step 4: 总结1. 老师向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什么是识字?"2. 请学生回答并整理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Step 5: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复习所学的汉字及其读音,并练习使用这些汉字写出简单的字词。
2. 提醒学生在家里多读书,多看汉字,加强识字能力。
Step 6: 课堂小结本节课以识字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操练,帮助他们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读音。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识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Step 2: 探究(继续)1. 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活动。
例如,老师可以用汉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配对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发音或意思的相似性将卡片配对。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教案篇一作者:陶庄镇中心小学朱凤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目标: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
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
(出示挂图)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
(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
(学生自由读)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
识字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数字,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认识田字格,认识新笔画横和竖。
3、学写生字一二三和十。
课前游戏:学唱歌曲《数鸭子》导入:小朋友唱的真开心,一群鸭子也被吸引过来了,我们一起数:12345678910这些数字还可以用汉字来表示,看(出示汉字一二)认识吗?认识的一起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你们是怎么认识他们的?你在哪里见过他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去购物时物品的名称,路边的广告牌等等,只要你用心,一定能成为识字的能手。
一、学习古诗1、古时候,有这么一位诗人,用这十个汉字写成了一首诗,看(出示古诗),师生共读。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一),跟我读,小朋友读。
3、小朋友想自己读好这首诗吗?打开课本,(读书姿势准备好,头正身直脚放平,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往外斜。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4、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
请拿起笔把这十个数字在诗中圈出来。
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5、这是老师圈出来的生字,看看,和你的一样吗?谁想读?点名读。
6、小朋友,细心地看看,有一个数字藏在诗中的时候,读音发生了变化,它是谁?跟我读“一去二三里”,“一”是个淘气鬼,单独时读第一声,在诗中读第二声,遇到不同的朋友,它还读第四声,比如一支笔,一本书,小朋友可要细心奥。
7、现在,拼音宝宝藏起来了,谁想读?开火车读,齐读。
8、小朋友学得真棒!老师还有一组词语宝宝,(亭台,烟村,六七座,十枝花)谁想读?男生读。
给你加大难度。
小老师领读,女生读。
9、词语已经难不倒我们了,相信我们可以把古诗读得更好!点名读,齐读。
10、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座小山村,去看看(欣赏动画)这儿美吗?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树上开满了桃花,清清的河水在流动,燕子在欢快的飞,山下有几座房子)这儿真是美景如画,跟老师读一遍,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山村吗?愿意用朗读告诉我们吗?齐读。
二、学习生字1、欣赏了美景,再学习生字,我们也能写出这么美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