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044_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合成:超支化聚酯引发超支化聚醚
- 格式:pdf
- 大小:249.63 KB
- 文档页数:4
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应用超支化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多样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1.1 自由基聚合法自由基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引入多官能团单体来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并利用交联剂连接单体分子,形成三维高分子网络结构。
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1.2 离子聚合法离子聚合法是一种利用正离子或负离子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
这种合成方法可以控制聚合过程中聚合度和分子结构的分布,从而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超支化聚合物材料。
例如,通过调整离子聚合反应的溶剂和温度,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的超支化聚合物。
1.3 点阵聚合法点阵聚合法是一种利用模板分子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点阵结构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和单体,可以合成出具有高度有序结构和特殊功能的超支化聚合物材料。
点阵聚合法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孔隙尺寸和高的孔隙度,可应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
二、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2.1 环境污染治理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
例如,通过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吸附剂,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2 电子器件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低介电常数和高绝缘性能,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常用于制备电容器、绝缘层和光学波导等元件。
此外,超支化聚合物材料还可作为电子器件中的填充材料,改善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 药物传递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可作为药物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向,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2.4 功能性涂料超支化聚合物材料通过控制其分子结构和交联方式,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涂料。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即催化剂转移缩聚法(CTP),对其与传统合成方法区别、反应机理和优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Suzuki催化转移缩聚法。
标签:超支化聚合物;催化剂转移缩聚法;Suzuki催化转移缩聚法1 概述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球状结构和大量的活性端基,因而具备低粘度、高溶解性、高反应性及修饰性等特点,使其在光电材料、涂料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备受关注。
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有ABn型单体缩聚法、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法、开环聚合法、偶合单体法等。
ABn (n≥2)型单体缩聚法由Flory首先提出,是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优点在于工艺简单。
但存在反应易凝胶化、易发生旁支反应、易发生环化反应等缺点,合成产物结构难以控制,官能团无序分布,分子量分布很宽。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法(SCVP)由Frechet首次提出,可以很好避免交联反应和凝胶的出现,常用乙烯基类单体,可引入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等活性聚合手段。
开环聚合法建立在SCVP法的基础上,由Suzuki首先提出,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聚合过程不需除去小分子副产物就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超支化聚合物。
开环聚合现有报道较少,选用单体有限,常用有环状氨基甲酸酯、环氧化物、内酯等单体。
这些方法大多本质上是逐步聚合机理,反应过程较复杂,很难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分散性进行有效的控制。
3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催化剂转移缩聚法(Catalyst Transfer Polycondensation,CTP)利用催化剂活化聚合物链端官能团,与单体进行反应,然后转移催化剂到延长后的聚合物末端,使其遵循链式缩聚机理。
与逐步聚合机理相比,催化剂转移缩聚中单体之间不会发生发应,只与链增长中心发生反应,容易实现高分子量、低分散性的控制合成。
超支化大分子的最新应用进展超支化大分子独特的构筑使其合成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尖注。
笔者对最近以来国内外超支化大分子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对今后超支化大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超支化大分子独特的构筑,使得超支化大分子的合成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尖注。
与线性大分子相比较,超支化大分子具有内部多孔的三维结构,表面富集大量的端基,使超支化大分子具有较佳的反应活性。
其独特的分子内部的纳米微孔可以螯合离子,吸附小分子,或者作为小分子反应的催化活性点;由于具有高度支化的结构,超支化聚合物难以结晶,也无链缠绕,因而溶解性、相容性大大提高;与相同分子量的线性分子相比,超支化分子结构紧凑(较低的均方回转半径和流体力学半径),熔融态粘度较低;并且分子外围的大量末端基团可以通过端基改性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此外超支化大分子的合成采用一锅法,合成方法简单,无需繁琐耗时的纯化与分离过程,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超支化聚合物独特的结构和简单的合成方法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最近以来国内外超支化大分子的主要应用领域作一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1 超支化大分子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具有自组织功能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于其在生物工程、信息材料和药物传输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备受人们尖注被人们称作architectural copolymer!聚乙烯醇共聚物组成的胶束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溶解性而在药物载体运输(药物缓释)和基因转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低分子胶束相比较,由大分子组成的胶束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结构嵌段比例可以使某种嵌段富集于胶束的内部或外部。
但是,大分子两亲嵌段共聚物的扰曲性产生的链缠结和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限制了其应用。
采用内部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单分子胶束可以避免以上问题,通过对超支化大分子表面的改性可以捕捉不同的分子,因此此种结构的单分子胶束可以作为纳米反应器。
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超支化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合成方法、结构特点以及性能方面来探讨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一、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常见的包括核壳聚合法、串联反应法和交联聚合法等。
其中,核壳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引发剂引发一种低聚物在其表面聚合形成核,然后利用这个核作为引发剂引发另一种或多种单体在核表面继续聚合,形成含有多个支化链的超支化聚合物。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二、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特点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具有树状分子结构,即主链上带有多个支化链。
这种特殊结构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
首先,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这使得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其次,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链能够增加材料的表面积,改善材料的界面性能;此外,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扩散速率和较低的流变学性能,使其在各种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研究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研究是该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其中,力学性能研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研究表明,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韧性,这主要归因于其特殊的树状结构。
此外,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热性能也受到广泛关注。
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这使得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此外,超支化聚合物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因此在光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超支化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随着各种合成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使其性能具有了更好的可调控性。
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提供了一个模型系统,而且对于推动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超支化聚合物的出现,改变了多个领域的发展,如材料科学、制药学等领域。
这种新型的聚合物的出现,使得少量的单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链接,表现出极佳的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使其成为众多科学应用领域中最具潜力的一类材料。
超支化聚合物是由少量的单体聚合而成,它们拥有比普通聚合物更高的支化水平。
在普通聚合物中,单体之间只形成一对原子键,形成一个链条或网状结构;而在超支化聚合物中,单体之间可以形成多个键,形成具有更高稳定性的高度结构定向的网状结构。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是一个挑战性的过程,首先,根据应用要求,确定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其次,开发有效的合成方法,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结构可以在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高温反应、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和化学氧化聚合等方法。
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广泛。
它们可以用作湿润剂,在乳液、无水乳化剂、空气混合器和催化剂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用作润滑剂,生产出高性能的润滑剂,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它们可以用作润滑脂,在油基润滑脂中控制高温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它们可以用于制备能源存储和转换材料,提高储能材料的性能,实现低成本储能;它们还可以用于改善制药物在人体中的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有效抑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它们还可以用于大规模制备微纳米结构,构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微纳米储能体系。
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合成和应用工作的结合,需要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以推动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
总之,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它在材料科学、制药学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这种新型材料将在众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将在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基金;作者简介:易昌凤(1964-),女,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功能高分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3通讯联系人。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易昌凤,陈爱芳,徐祖顺3(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描述,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从而加速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因其分子结构而得名,它是一种经一步法合成得到的高度支化的聚合物[1]。
早在1952年,Flory [2]就首先在理论上论述通过AB X 型单体分子间的缩聚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这种非结晶、无链缠绕的超支化聚合物,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1987年,K im [3]申请了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专利,并于1988年在洛杉机美国化学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4]之后,人们才开始对它产生兴趣。
迄今为止,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本文对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1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目前,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除了研究的比较成熟的一步缩聚法外,近年来又发展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
下面就文献中报道的一些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介绍。
111 缩聚反应缩聚反应是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经典、研究得最成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AB X 型单体通过逐步增长的方式合成的。
一般采用最多的是AB 2型单体,有时为了控制支化度,得到结构更复杂的聚合物,可以采用AB 4、AB 6、AB 8型的单体。
目前已用此法合成出了各种类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如聚酯类、聚醚类、聚酰胺类、聚醚2酮类、聚硅氧烷类、聚氨酯类、聚碳酸酯类等。
Y ang 等[5]以3,52二(42氨基苯氧基)苯甲酸为AB 2型单体,在235℃下进行缩聚合成了超支化芳香聚酰胺(见图1)。
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 W 及分子量多分散指数分别为74600和216。
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及功能化研究作者:李昊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07期[摘要]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高度支化的具有三维椭球状立体构造的大分子。
由于具有传统线形聚物所没有的低粘度、高流变性、良好的溶解性及大量末端官能团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超支化聚合物自年代末在杜邦公司诞生以来便很快成为高分子科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预计其将在医药载体、基因工程、非线性光学、纳米材料、自组织超分子体系、能量传递及接受、大分子建筑“砌块”、催化剂、传感器、流变添加剂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目前,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合成方法单一,成本太高,难以大量制备,阻碍了进一步功能化研究及商业化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大多由型单体缩聚合而成,型单体一般由研究者自己制备,因而费时费力费钱特别是象超支化聚氨醋这类聚合物,由于其官能团的特殊性,很难用传统方法制得。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高度支化聚合物,树枝状大分子,超支化聚矾胺,超支化聚酉旨胺,超支化聚氨醋,分子设计,新方法,荧光,荧光超支化聚合物,激基缔合物,碎灭,两亲性聚合物,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自聚集,花标记,花探针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054-011.主要内容1.1 本论文紧紧抓住当前超支化聚合物发展的新动向,摒弃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几种全新方法,由已商品化且价格便宜的单体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超支化聚合物,解决了当前超支化聚合物研究中合成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结构可控性差等一些重要问题,为深入考察其结构一性能关系、进行功能材料设计及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能。
进而采用在线皿、、等表征手段对聚合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考察,提出了聚合反应初期体系分子增长的一般历程。
在此基础上,采用封端法,将合成的部分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功能化,制得了水溶性荧光超支化聚矾胺及荧光超支化聚醚,考察了浓度、酸碱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荧光行为的影响,发现了超支化聚醚分子内的激基缔合物现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334030,No.50403024);作者简介:张传海(1984-),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烯烃功能化的研究。
*通讯作者:Email:zhangly@超支化聚合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张传海a ,李化毅b ,张明革b ,张辽云a*(a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b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材料联合实验室,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摘要: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可以通过一步法来合成的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体型大分子。
经过二十年的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已经迅速成为一类重要的和具有广阔应用潜力的高分子材料。
本文从单体类型的角度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发展历程,主要涉及AB x 型,AB*型,A 2+B 3型以及潜在AB x 型单体(包括开环聚合和偶合单体法)等,同时论述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制备方法;缩聚反应;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概述树状支化大分子(Dendritic macromolecules)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6]。
根据树状支化大分子的结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 )和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s)[1]。
树状支化大分子由于具有高度支化的结构,因而表现出与线形聚合物不同的性能,例如其分子链不易缠结、溶液和本体的粘度低、分子结构呈球形、以及分子链末端带有大量的官能团等[2]。
其中树枝状大分子由于其结构上的完美(无缺陷和高度的对称性等),最先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树枝状大分子无论是通过发散法合成还是通过收敛法合成,都需要经过多步反应和纯化,繁琐的合成过程和高昂的成本大大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
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中,完美的树枝状结构并不是必须的条件,例如在改善粘度的时候需要的主要是其高度支化形成的球形结构,作为涂料的交联剂需要的则主要是其低粘度和大量的末端活性基团[3]。
超支化聚醚的合成与应用黄萍珍,顾嫒娟*,梁国正,袁 莉(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苏州 215123)摘要:超支化聚醚以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而成为高分子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近年来H BP E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目前超支化聚醚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在缩合反应、开环聚合反应、及质子转移等其它聚合反应。
超支化聚醚的应用研究领域非常广阔,主要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生物医药、无机物表面改性、荧光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改性以及负载、液晶、水凝胶等其它功能材料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还对超支化聚醚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支化;聚醚;合成;应用超支化聚合物以其特有的准三维球形和高度支化的结构,优越物理化学性能而逐渐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
目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缩合反应、加成反应、开环聚合及接技聚合等。
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具有化学物理稳定的键接键、无毒、无腐蚀性,低挥发性、不易吸潮及结构可调控性等优点,以及良好的水及有机溶剂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已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消泡剂、破乳剂、防腐剂、抗静电剂、渗透剂及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中间体及各类润滑油的主要组分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超支化技术,制备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超支化聚醚(H BPE)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这引起了研究人员浓厚的兴趣,短短几十年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1 超支化聚醚的合成方法1 1 缩合反应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一般采用 一步缩聚法,即通过ABx型单体(x!2)不加控制、一步反应而得到。
1992年Fr chet等[2]首次报道了以AB2型单体5 (溴甲基) 1,3 二苯酚在K2CO3的冠醚溶液中通过自缩合反应得到H BPE,1998年M ueller等报道以3,5 二(五氟苯甲氧基)苯甲醇为AB2型单体[3]在金属钠催化下合成超支化聚苯醚。
收稿日期:2008—01—16作者简介:徐文超(1983—),男,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徐文超 宋南京 寿崇琦(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合成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线型高分子。
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其具有很多特殊理化性质,从而具有许多特殊用途。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最近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进展,着重讨论了近年来超支化聚合物全新的应用。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性质;应用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2—0085—0041 引言超支化聚合物与树枝状大分子是新型聚合物,其不同于传统线形大分子物质之处在于超支化聚合物与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构型为三维球形空间结构,大量端基暴露在最外层,因此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
近些年来备受各国科学家重视,成为高分子学界新研究热点。
从Flory 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超支化理论至今,对该类新型聚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其间,合成的聚合物层出不穷;可用单体数目也越来越多;合成机理早已突破传统概念限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效果越来越好。
由于树枝状大分子在合成时每一步需要繁琐的保护与去保护过程,且可用单体数目较少,产率较低等缺点,很难实现工业化,应用报道也较少。
目前报道合成的有聚碳硅烷类有机硅树枝状大分子[1](7-15)及树形聚醚等少数几类产品。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与树枝状大分子相类似的分子结构,类似的理化性质,且合成条件要求较为温和,可以实现“一锅煮式”合成,利于实现工业化。
因此超支化聚合物也取代树枝状大分子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2 超支和聚合物的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按其合成机理可以分为:逐步聚合、开环聚合、活性聚合、离子聚合等。
2.1 逐步聚合逐步聚合通常包括“一步法”与“准一步法”这是最传统的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也最为简单,即依靠A 、B 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反应来形成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