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细目表
- 格式:docx
- 大小:127.56 KB
- 文档页数:9
锋面的概念、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变化特点。
能够理解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掌握由于气候变化要采取的适应对策懂得水圈的构成与特点。
关系及影响。
记水循环具体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河流水的各种补给形式及特点要因素。
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熟识“世界洋流分布图”分布。
能够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质。
特征量与水资源数量的关系掌握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懂得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能说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成过程的地质作用。
皱山的概念。
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态的影响。
第二章3、4节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懂得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能说出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形倒置的成因地质构造规律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实践意义了解河流地貌成因分类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初步懂得河谷的形成过程。
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能说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形式。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理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理。
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的整体性。
明确地理环境差异的绝对性。
熟悉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
自然带与气候带分布的关系。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三年级上册双向细目表单元一:认识地球知识点- 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力要求- 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能够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能够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和影响单元二:认识家乡知识点- 家乡的位置和特点- 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家乡的气候和季节- 家乡的发展变化能力要求- 能够描述家乡的位置和特点- 能够介绍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能够了解家乡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能够观察和总结家乡的发展变化单元三:认识中国知识点- 中国的位置和边境-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中国的气候和季节- 中国的特产和名胜古迹能力要求- 能够标出中国的位置和边境- 能够描述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能够介绍中国的特产和名胜古迹单元四:认识世界知识点- 世界的大洲和洋流- 世界的地形和地势- 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能力要求- 能够标出世界的大洲和洋流- 能够描述世界的地形和地势- 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单元五:认识太阳系知识点-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星球的特征和命名能力要求- 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能够描述不同星球的特征和命名写作要求- 除了在研究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外,还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写描述家乡、中国和太阳系等内容的文章来巩固研究成果。
- 可以通过制作图片、海报、多媒体等形式的展示,将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呈现。
以上是地理三年级上册的双向细目表。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对地球、家乡、中国、世界和太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查双向细目表2011.5
考核内容分值试题呈现考查形式
文字图表选择综合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的简称 2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 √√
中国的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2 √√
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 2 √√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特征) 6 √√
乡土地理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2 √√广州亚运会 2 √√√
区时的计算 2 √√
广东主要河流 2 √√
世界地理世界主要地区(南亚) 5 √√√
11 √√√
世界主要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
南非、中国)(分布、人口、面积、
人种、首都、资源、经济)
3 √√中国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气候、耕地类型、
农作物)
中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气
6 √√
候、河流
4 √√
中国的邻国、半岛、内海、重要自
然保护区
2 √√
中国的行政区划(轮廓分布、行政
中心、地形特征)
世界园艺博览会 1 √√
3 √√地图中国的聚落(形态、分布、与环境
的关系)
等高线图(方向、地形部位名称、
5 √√
地形类型、相对高度)
1、地球和地图:19分世界地理:40分中国地理:33分乡土地理:8分
2、难度:0.7左右,容易题:中等题:难题为7:2:1。
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理解,就难以应用。
)分类序号能力层次知识点内容识理解应记用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修5地壳物质循环√I自然环境中的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物质运7大气受热过程√动和能量交换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9√统的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0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1 地理环境的影响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2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3 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4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5 分布的影响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6 影响1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影响7 的意义1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8 危害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9 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与城市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 的区别2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2 因√2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3 差异必修II24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2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6 影响生产活 2动7农业区位因素√与地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8及其形成条件√域联29工业区位因素√系3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0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1理环境的影响3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2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3 3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4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35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境的协3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活动2√调发展6题3 7 3 8 3 94 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的含义√必修Ⅲ4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区域地√1动的差异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与人类4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3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4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区域可持续发展4546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7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48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4数字地球的含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5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0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1导航中的应用5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2管理中的功能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旅游资3的多样性源的类5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型与分4资源的区别√选考一旅游地理布5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5产”名录的重要意义√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5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6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7基本内容√5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8旅游规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划与旅9影响游活动6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的设计0服务设施进行规划√3及危害√题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1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6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旅游与2济、文化的作用√区域发6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展3境的影响6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4护措施√√7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与环境问√4境问题选考二环境保护资源问7题与资5源的利7用和保6护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生态环7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7形成的一般过程7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8及其作用√环境污染与防治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9及危害8√8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环境管1要手段理8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附2016年全国卷1双项细目表年题分难相关份号值度知识中心问题主题能力要求20 16年全1234易工业区位4易产业转移4易产业转移20世纪80年代陶瓷以来景德镇与广产业东佛山陶瓷产业变化(文字信息)获取有效文字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国乙卷4城市空间4中结构和城市规划城市地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能够从文字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分析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所起作用的整体性 岛自Ⅰ 5 4 易 城市体系间规划(文字信67 894 易4 易 4 难4 易 城市空间结构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息)渤海湾沿岸某地贝壳 区贝壳堤的分布堤 (文字与区域分布图)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104难山地垂直 11 4 易地带性分异规律366易农业区位(1 条件)土壤中磷 累积量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 积量的垂直变化 (文字与坐标统计图)准确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命题细目表还原与仿制
(一)2017年命题细目表还原1.2017年全国Ⅰ卷地理细目表
2.2017年全国Ⅱ卷地理细目表
(二)细目表的功能与作用
命题细目表实则为考试命题所用的一种“考核目标与涉及内容”为主体的关联统计表。
它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着考试性质和命题立意,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考试测量也会发生变化。
尤其在全国的高考试题命制上更为明显。
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选拔性大规模考试,其命题立意已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
(见下图)
鉴于此,细目表不在局限在“知识与能力”的双向上,而趋于多项化,既能反映出围绕或依托的主题材料是什么?创设什么样的题目情境?考核哪方面的素养?又能判断出采用哪种题型?分值有多大?试题难度及区分度是大是小?
就主试者而言,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片面性,而应具有计划性、完整性;使命题者更加明确测评的目标,把握试题的难度结构,调试阅读量、思维强度与测量时间的匹配程度,利于科学合理组卷切合考区考生实际,从而,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试卷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试卷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受试者而言,可以了解学科命题主题选材及情境创设的特点,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认识试卷结构、题型功能与难度设置等,从而,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三套卷及海南单科卷地理试题细目表,以试题主体信息要素为核心内容统筹列出,既可视为还原命题参照的细目表,又可视为进行试题试卷研究的要素统计表,二者兼顾简便易读易懂,利于启示与引导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指导。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地理科学中萃取智慧,通天理、接地气,使试题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信息存理据,问题有新意,其中蕴含着试题系统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促动的精神力量。
现实社会,媒体多元,信息通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学生群体了解和掌握的信息足以超乎主试者的想象,教育已经进入了“同喻”时代。
主试者与学生可以相互促动,主试者可以享受职业满足,受试者能够圆满学业理想,主试者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共同构造了地理试题测试的理脉和意趣。
在时下的教育考试生态中,学生要有问疑的智慧与灵感,也要有质疑的胆量和习惯,进而完成自我调动与自我实现。
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试题赋予的资源中摄取有效信息,把感受到的人情物象、事趣哲理充分地表达出来,化被动为主动、化参与为主导,这并非“一个美丽的传说”。
某种意义上讲,研究试题是一项文化活动,承载着完善教育测评的社会责任。
说到文化,最具影响力和震撼性的当数试题中的思维冲突和教育价值,因此,试题设计在转变意识,合理定位。
“一题一世界,一问一菩提”,彰显试题的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德性与知性、智能与潜能、业力与恒力。
如此,学生的灵感会不断产生,火花会第次呈现,问题会迎刃而解。
试题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点燃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的内心动起来才是地理教育测试的初衷和归宿。
(三)细目表的信息要素及变化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已经在体现学科“素养立意”,体现了地理命题在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深化优化测评主旨功能,积极探索着适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测评的情境创设与设问方式。
今后还会注重基于现实生活、生产及生态问题选材设问,强调真实情境下测评核心素养。
“点滴之处看素养”“细微之处鉴品质”以小见大类的题目还会创设。
为了提高试题试卷的质量,从单个试题入手,具体到所测评的素养上,且考虑素养形成与表现的水平等级,然后,通盘考虑优化组合平行试卷。
进而,支持与顺应高中新课程、高考新方案的实施。
若采用下表所列要素提高“素养立意”命题质量,对教学与复习课也适用。
高考地理试题是主试者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学生理念转化与和素养形成的高地。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教育考试会发生本质性变化,改变着原有的思维模式,释放着人性的智慧之光。
在宏大的地理时空中,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测试方式的通变,谱就了地理试题的“四重奏”,也将会形成地理试题的“新常态”。
文本认知向过程体验转变,形成以学生个体意识为主的思维活动。
无序检视向系统分析转变,建构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知识图谱。
事实为主向问题中心转变,树立问题概念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单向思考向综合思维转变,重视学生学习素养和学业潜力的提升。
(四)命题细目表的仿制与预测1.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一)
2.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二)
3.2018年模拟命题细目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