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要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在各个阶段中所表现的质的特征,就是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相

应的心理反映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又始终处于冲突一一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反映人的

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寻求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追求完美,属于人的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表现。

1、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指(斯金纳)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形式进行的教学,其程序教学原则可分指定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其程序教学模式可以分经典型直线式程序,优越型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它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1、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减少就是负强化;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当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1、维纳归因模式的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即行为结果的产生是有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决定的);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P188

1、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

定和使用有关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学习者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P157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这些内容并将它们内化。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机械学习:在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最近发展区

这是维果斯基在认知发展里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针对这个最近发展区所进行的教学,才容易收到明显效果并且可以较准确地预期结果。

三、简述题(每小题 5分,共20 分。)

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记忆是对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映,它有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小学阶段识记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占优势,中年级,有意识记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二到四年级有意识记发展最快;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低年级以机械识记为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均随年龄而提高。意义识记的保持量总是高于机械识记的保持量

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发展,具体材料的保持忧于抽象材料的保持,而两者的差别随年龄的增长逐渐缩小。保持以视觉加工为主,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回忆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小学生的元记忆在小学阶段发展很快,但水平有限,元记忆的发展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2、简述学习活动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成为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这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1. 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 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

3. 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4. 学习活动促使了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3、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p81

(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低年级儿童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即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中高年级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同样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整个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存在一个转折期,也就是所谓的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教育条件适当可提前至三年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不断地变化,但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

4、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异同。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异: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例如“两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等观点、信念,都是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称策略性知识或方法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于实际操作。(例如:怎样骑自行车、如何操作电脑等等,就是平常所说的技能。)

两者在知识类型、表征方式和功能、静态和动态之分、获得的速度和方式、做出改变的难易程度及知识达到的标准六个方面都有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