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5
《搭石》教学课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搭石》一课,涉及到的章节为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赏析,主题思想探讨及搭石游戏体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赏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感悟课文所传达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子赏析,主题思想探讨。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搭石游戏的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进而引入课题《搭石》。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例句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赏析,讲解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身边的同学或物品,锻炼观察与表达能力。
5. 搭石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搭石游戏,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石》2. 生字词:石、搭、协作、互助等。
3. 句子赏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展示。
4. 主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的同桌。
2. 答案示例:我的同桌,皮肤黝黑,眼睛明亮,他总是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小雷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但在主题探讨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用途,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搭石》教学课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搭石》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搭石的起源、分类及基本原理。
重点介绍搭石的基本结构和稳定性因素,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搭石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搭石的起源、分类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学会分析搭石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搭石稳定性的分析。
教学重点:搭石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搭石模型、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搭石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搭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搭石的起源和分类。
2. 知识讲解:a. 介绍搭石的起源、分类和基本原理。
b. 分析搭石的稳定性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操作:a. 演示搭石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b. 学生分组进行搭石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搭石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搭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搭石的起源、分类和基本原理。
2. 搭石稳定性的分析。
3. 搭石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搭石的方法,设计一个稳定的结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搭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掌握程度较高,但在稳定性分析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搭石技巧和方法,提高搭石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搭石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搭石稳定性的分析。
2. 实践操作:演示搭石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计及答案的指导。
一、搭石稳定性的分析1. 结构平衡:分析搭石结构中各个部分的平衡关系,如何通过调整石块位置来实现整体结构的平衡。
2. 重心位置:重心越低,结构越稳定。
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搭石》优秀课件(一)近日,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的《搭石》一课将正式上课。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教学将借助新颖的优秀课件呈现。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一优秀课件的特点与亮点。
1. 亮点之一:精美设计这一优秀课件的首要亮点便是其精美的设计。
课件采用了清新亮丽的蓝色作为主调,整体设计简洁明快、色彩鲜艳、版式合理。
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将知识融入人文的努力,于此同时,这也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和兴趣度。
2. 亮点之二:丰富的配图除了精致的设计,这一优秀课件还配以丰富多彩的图像、图片。
在语文课中,图像配合文本可以使得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与理解文本。
因此,这一优秀课件十分贴切地采用了各类生动鲜明的图示,有助于阐释与加强主题,更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3. 亮点之三:内容详尽全面这一优秀课件的内容详尽全面。
在教学幻灯片中呈现出的内容包含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课件中,其细节处理非常出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
而且这一课件知识点全面,内容齐备,讲解生动,对于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 亮点之四:强大的互动性最后,这一优秀课件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融入了解教材内容,并且使得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创造无比的学习气氛。
总之,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搭石》这一课的优秀课件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能够通过丰富的互动、详尽的内容、精美的设计等多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效果与满足趣味性的课堂体验。
相信这样的课件配合教师的优秀讲解,将为学生的人生旅途添加不少精彩,也将助力更多教师精细教学,优化教育机会。
【小学语文】《搭石》课件一、教学内容《搭石》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搭石”,通过故事性的课文,向学生介绍搭石的起源、发展、玩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本文包括“搭石的来历”、“搭石的玩法”和“搭石的精神”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搭石的起源、玩法,掌握搭石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游戏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搭石的技巧和玩法。
教学重点:搭石的来历、精神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搭石游戏道具。
学具:每组一套搭石游戏道具,纸张、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民间搭石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引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搭石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分组进行搭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搭石的技巧和玩法。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搭石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搭石》2. 内容:搭石的来历搭石的玩法搭石的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搭石游戏的玩法。
(2)谈谈你对搭石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实际完成情况。
(2)示例:搭石精神包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间游戏,探索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