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将其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类别。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氧气、有害物质等。
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
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条件控制等。
(2)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讲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3.实验操作:(1)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1.显微镜的各部件的名称是什么,各有何作用?操作讲解。
2.显微镜物镜的几个镜头如何辨认?如何调节光线强弱?与哪些部件有关?边说边操作。
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是什么?请用显微镜找到标准片上的微生物,可能是什么菌?图示。
4.用油镜观察完细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5.细菌在染色前为何要固定?热固定有注意哪些问题?请做纯培养涂片固定。
制作细菌涂片,做美蓝染色。
6.为什么革兰氏染色后阳性菌和阴性菌呈现不同颜色?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是什么?做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请做革兰氏染色。
7.操作一下悬滴法制酵母美蓝染色片。
用显微镜找一下酵母菌细胞。
何以区别酵母菌的死活细胞?8.试述根霉与毛霉、青霉与曲霉的区别。
请在显微镜下找一下霉菌,图示。
请注明曲霉、青霉各部名称。
9.如何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的大小?操作。
10.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测定酵母菌数时,应选择哪五个计数中格?若菌体位于格线上,则如何计数?若酵母菌上有芽体时,如何计数?11.比较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的优缺点。
12.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其中(1)桌面和手如何消毒?(2)超净工作台如何灭菌?(3)接种环如何灭菌?(4)涂布棒如何灭菌?(5)空培养皿干热灭菌的条件是多少?13.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对象有什么?营养琼脂培养基的灭菌使用的温度和时间一般是多少?本实验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进行操作。
14.在实验中适合用干热灭菌箱来进行灭菌的对象是什么?其灭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干热灭菌箱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多少?开箱取物温度有何要求?)进行操作。
15.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器皿有哪些?新玻璃器皿如何处理?16.在吸管的包装时,为什么要在其粗头端塞一小段棉花?包扎一支移液管。
17.包扎一组培养皿。
包扎三个试管。
制作一个棉塞。
18.什么叫培养基?制备培养基的一般程序有哪些?19.将配制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试管和三角瓶,包扎。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14B005A学时:32学分: 2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执笔人:王小梅审定人:熊元林、姚小飞、赵为、谢立兰、范萌、曹晓玲、沈维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与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般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微生物学实验的科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熟知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药品。
核心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通过老师讲授、示范,学生操作、讨论的方式,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进行微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
2.能力目标通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公开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实现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翻转课堂等;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点名
安全:人身安全,水电安全
值日问题:每周一组同学
介绍课程时间
考核:没有期末考试,三次随堂考试,操作,实验报告,认真写;
实验结果
操作,30%;实验报告:40%;10%考勤和值日;随堂考试20%
实验技术
是上学期微生物学的延伸
实验内容:六个内容
目标: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筛选;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
第一个实验:样品采集,系列稀释,涂板,水解圈;筛选条件,把
比较好的菌株筛选出来;所使用的培养基,条件;所筛选的菌株;
是一个完整的科研,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
认真学习,体会,根据老师的指点,完成实验;产讯资料,设计使
用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根据结果,对实验进行总结,这一个过程就是
研究的过程。
初步掌握微生物研究的基本过程。
这是我们实验的目的。
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培养。
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验证;每一个环节,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
实验安排特别碎,主要原因是你们的课程比较多。
配方,把培养基
灭菌
下一次实验,把样品接种,操作;培养,周期比较长,长的实验操
作放到周六做。
同时准备下一次的培养基。
每个同学都写一个实验方案;当做本次的实验报告下一次的实验方案确定,试验培养基准备
根据样品中目标菌株的含量,确定是否要进行富集。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二、原理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1.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N.A=n×Sin(α/2)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
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四、实验器材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2、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2.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3.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革兰氏染色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微生物学复习指导大纲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1.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共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生物,归纳为五大共性:(1)体积小,结构简单,表面积/体积比值大; (2)代谢活力强,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 (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 (5)适应性强,易变异。
2.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和其成就。
开创者:列文虎克、他是第一个观察、描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尊称为微生物的先驱者微生物学奠基人; 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了发酵是微生物引起(4)巴氏消毒法(在60~65温度下做短时间的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方法)细菌学奠基人:科赫3.微生物学发展前景的认识:1.微生物是由荷兰商人列文虎克首先发现的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广。
它一方面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命特征。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诞生于19世纪中期,其奠基人是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
20世纪获得全面发展,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
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微生物学促进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跃居中心地位。
3.我国是最早利用微生物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发展始于20世纪初,我国学者曾在某些病原菌的研究和防治,以及微生物在工、农业上的应用和研究等方面,取得具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
近年来,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已与国际发展前沿接轨,在微生物应用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
4.21世纪的微生物学和人体微生物组学将更加绚丽多彩。
多学科的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将使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环境〔阳光、空气〕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如:酵母菌发酵不需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二、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菌、杆菌、螺旋菌(5)细菌的结构:略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初三下册生态系统会讲到的〕。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9)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1、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初三再学的〕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初一下册第三章会讲到〕,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2、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3、蘑菇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五、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此部分初三相关较多,可以以后去了解掌握〕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使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地衣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⑴食品制作⑵保存:“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等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 in Microbiology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渤海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检验教研室二零零四年十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开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二、所需先修课程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三、实验教学内容1.微生物形态学实验2.微生物营养学实验3.微生物生理学实验上述实验分别由2~4个实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实验。
该实验是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以微生物生物学为主线分别设立微生物形态学、微生物营养学和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四、实验目的通过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学生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研究方法,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动物流行病学》、《食品微生物检验》、《肉品卫生检验》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实验将原来的微生物10个实验组合为3个综合性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五、实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实验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综合表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力和科学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七、实验教学条件,根据具体组(类)实验提出并列表说明**组(类)实验条件明细表八、实验考核1.考核的内容①实验的基本操作;②实验报告,注重考察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验纪律与实验卫生;④实验出勤。
2.对实验报告评阅,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考核评分,总分10分。
按照渤海大学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暂行规定中的成绩评定办法给出实验成绩。
九、教学进度十、思考题与参考资料(一)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2.影响显微镜分别率的因素有哪些?3.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要注意哪些环节?4.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5.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课程编号:《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数:108 讲课:108学制:四年制本科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
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1、试管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2.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3.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4.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
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5.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
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6.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7.酵母的死细胞和活细胞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答:1.、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2、平板菌落计数法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答:细菌: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各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质地致密、丝绒状或有皱折、干燥,不透明,上覆盖有不同颜色的干粉(孢子),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常不一致,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难以挑起。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的相仿,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其颜色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
同时会散发出悦人的酒香味。
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9.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10.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11.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调pH一般用什么试剂调?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应怎样配制?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用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做调节剂12.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13.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14.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所属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32 学时1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操作、能够真正认识各种不同的微生物,从而有利于对微生物学中其它生物学规律的学习掌握,而且能熟练掌握不同微生物的制片染色及观察方法及微生物其它生物学规律中研究中所用的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教学要求每人一台显微镜机,独立或协作工作,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要求任课老师认真讲解实验课理论部分内容,认真重复演示实验课中的实际操作部分;(二)要求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和设计,能独立完成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术技能的训练。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考查成绩=考勤成绩+课堂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常用器皿的洗涤(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器皿的种类及其洗涤方法;(4)主要仪器:各种微生物培养所需要的器皿等。
实验项目(二): 细菌三形片的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熟练使用显微镜,尤特别是油镜得使用2. 观察细菌常见的三种形态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形态(4)主要仪器:双目光学显微镜、装片实验项目(三):培养基的制备(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以及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功能;2. 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高氏Ⅰ号培养基的制备和PDA培养基的制备。
(4)主要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净工作台、电磁炉、电炉、紫外照射灯、培养基分装器等。
实验项目(四):消毒与灭菌(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几种主要的加热灭菌方法;2.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目录•微生物学实验概述•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微生物形态观察与鉴定技术•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微生物遗传学实验技术•微生物生态学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安全与防护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概述微生物学实验目的与意义01探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02应用于生产实践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有助于认识微生物本身,还可为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提供实际应用,如发酵工程、生物防治、药物研发等。
0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原理微生物的纯培养01通过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获得单一菌种,以便进行后续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等。
微生物的计数0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等,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
微生物的鉴定03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无菌接种技术、无菌培养技术等,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之一,用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显微镜使用技巧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培养基的制备与选择了解不同培养基的成分和用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稀释、过滤等,以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样品采集从不同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中采集微生物样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处理微生物分离方法平板划线法利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使聚集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得到纯培养物。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单个微生物细胞分散生长,得到纯培养物。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总学时: 36总学分: 3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适用专业: 生物技术及应用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的实验类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完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得到有关微生物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基础理论的理解, 并力求达到系统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 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 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
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时数分配总学时: 36学时。
学时分配表四、实验内容和课时分配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与细菌形态观察(3课时)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知识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原理;2.熟练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养方法;3.掌握各种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技能要求1.掌握微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法;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内容:1.球菌的形态观察2.杆菌的形态观察;主要仪器设备:普通光学显微镜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灭菌(4课时)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知识要求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2.掌握几种培养基成分、状态、用途;3.了解各种灭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4.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2.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3.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4.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
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5.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
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6.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7.酵母的死细胞和活细胞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答:1.、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2、平板菌落计数法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答:细菌: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各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质地致密、丝绒状或有皱折、干燥,不透明,上覆盖有不同颜色的干粉(孢子),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常不一致,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难以挑起。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的相仿,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其颜色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
同时会散发出悦人的酒香味。
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9.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10.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11.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调pH一般用什么试剂调?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应怎样配制?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用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做调节剂12.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13.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14.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5.棉塞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的棉塞要求是什么?棉塞的长度多少在管口外,多少在管内为宜?作棉塞的棉花要求是什么?能否用脱脂棉?为什么?答:作用: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和能通气16.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如何处理?答:很明显,培养基里含有丰富的氮源,碳源,微量元素等等。
如果不立即灭菌,那么,就会长菌。
你可能会认为再灭菌不就可以了?!但是,很多的微生物,特别是真核微生物在生长的时候会改变溶液的PH,同时灭菌后细胞破碎,带入新的氨基酸,蛋白等,这些都是试验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不能立刻灭菌,应该在配置培养基的时候直接称取粉末,不加入水溶解,可在室温保存。
如果加入的是液体的,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在4度并保存,但时间不宜过长。
17.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答: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18.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答: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微生物产生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19.蛋白胨称取时应怎样?为什么?溶解可溶性淀粉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因为其很容易吸湿。
称取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再加入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化。
20.配制合成培养基加微量元素时最好用什么方法加入?天然培养基为什么不需要另加微量元素?答:21.采用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以苯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答:①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②配制培养基,倒平板,一般仅以苯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③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④将平板置于温度适当的条件下(37℃)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⑤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可利用空气中的CO2的自养型微生物);⑥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⑦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菌株分解苯的情况。
22.什么是灭菌?消毒?列表比较高温灭菌或消毒的各大方法的温度、时间、适用对象?答: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如高温。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如75%酒精。
23.干热灭菌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高,时间长?答:原理见课本175页。
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状态下不易杀死,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24.在干热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答:1 干热过程中,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
电热干燥箱具有可以观察的窗口,灭菌过程中玻璃温度较高,注意避免烫伤。
2 电热干燥箱内温度未降到70°C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3 物品不要摆的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电热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25.高压蒸汽灭菌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压力上升之前需将锅内冷空气排尽)26.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答:1 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2 否则就会因为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烫伤操作者。
27.对含糖(如葡萄糖或乳糖等)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应采用大多压力、多长时间灭菌为宜?答100K Pa,121°C,15~30min28.对血清、噬菌体浓缩液、氨基酸溶液、维生素溶液、抗生素溶液能否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应采用何种方法除菌为宜?答:不能,采用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法为宜。
29.紫外线灭菌的原理及适用对象是什么?答: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nm~300nm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5~266nm杀菌力最强。
此波长的紫外线易被细胞中核酸吸收,造成细胞损伤而杀菌。
适用对象:无菌室、接种箱、手术室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
30.过滤除菌法的适用对象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答:只适用于实验室中小量溶液的过滤除菌,缺点是虑量有限。
31.微生物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划线法、稀释平板法、选择培养基法、单细胞挑取法。
32.如果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一种对青霉素具有抗性的细菌,你认为该如何做?答: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青霉素(选择培养基)33.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左右才能倾入到装有菌液的皿内?答:如果高于50℃会将菌体烫死,低于45℃培养基会凝固,不能倒平板。
34.在恒温箱中培养微生物时为何培养皿均需倒置?答:①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②防止冷凝水的流动造成平板表面的“交叉感染”,影响单个菌落的形成③防止外物掉在培养基上。
35.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有何优缺点?答:①斜面保藏法:菌种管置4℃冰箱保藏,定时传代②石蜡油封藏法: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石蜡油。
③沙土管保藏法:将菌种置于土壤、细纱干燥材料上保藏。
适用于放线菌、芽孢菌和某些真菌保藏,保藏时间几至几十年。
④真空冷冻干燥法:加有保护剂的菌悬液在冻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存活时间长,是目前最好的保藏方法之一。
⑤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超低温冰箱中(-196℃)。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藏方法之一。
36.常用于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哪些?答:1 个体计数法:直接法:血球计数板法、涂片染色法;间接法:平板菌落数法,薄膜过滤计数法,比浊法。
2 重量法3 生理指标法37.什么是显微直接计数法?工具是什么?此方法的优缺点?缺点怎样克服?答:指用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
工具: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缺点: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且难以对运动性强的活菌进行计数克服方法:综合活菌染色、微室培养以及加细胞分裂抑制剂等只计数活菌体38.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如何计数?计算公式?答: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4×B3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的活度、温度、_pH__和氧等。
40.细菌、酵母菌、霉菌培养的温度及PH一般为多少?答:细菌最适PH6.5~7.5、最适温度37℃左右;酵母菌最适PH6.0~6.5、发酵最适温度18~25℃左右;毛霉最适PH4.5~5.5、发酵最适温度16℃左右;(真菌最适PH5.0~6.0,放线菌最适PH7.5~8.5)。
41.名词解释: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