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距离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6
文章探讨了35kV,l0kV高压开关柜制造设计中关于防护等级,绝缘距离、爬电距离、五防联锁功能、温升,接地问题。
关键词:10kV 35V高压开关柜;设计;探讨目前电力装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高压开关市场的快速扩容,尤其是35KV,l0kV 中压开关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
所以本文作者重点针对中压开关柜的设计方面写出自己的几点经验,写出拙见,仅供同行参考,并请指正。
1几点经验①关于柜体的结构要求。
所有开关柜的壳体必须是金属外壳,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柜体内的断路器室,母线室,电缆室的上方均设有压力释放通道,二次线的敷设美观并便于检查。
开关柜内所有一次电器元件的安装梁必须是金属的且应可靠接地。
②关于防护等级的要求。
10KV ,35KV高压开关柜属于高压带电设备,为了防止人体接近高压开关柜的高压带电部分和触及运动部分,在设计开关柜时,我们必须考虑柜体防护等级的要求,对于10KV固定式开关柜如GG-1A-10,XGN2-10,必须满足防护等级IP3X 的要求,移开式JYN和KYN系列如JYN2-10,KYN1-10,KYN11-10,KYN28-10等必须满足防护等级IP4X的要求,对于35KV固定式开关柜如XGN17-40.5等必须满足防护等级IP3X的要求,移开式柜如GBC-40.5,JYN-40.5必须满足防护等级IP3X的要求, 移开式KYN系列开关柜如KYN10-40.5,KYN61-40.5必须满足防护等级IP4X的要求。
当然开关柜设计时,我们可以追求更高的防护等级,但存在的问题是随着防护等级的提高,生产成本相应提高,散热条件变差,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的防护等级,一般以IP3X 和IP4X为宜即可。
③绝缘距离。
由于10Kv ,35KV开关柜用于对三相交流电进行分配,因此相间及相对地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绝缘距离,否则会引起短路,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危害。
故我们在设计开关柜必须满足一下绝缘距离的要求:如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且海拔高度在1000m时,对于10kV相对地,及相与相之间满足大于等于125MM,35kV相对地,及相与相之间满足大于等于300MM,但若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应按GB3906的要求对绝缘距离给予修正。
您是否想知道IEC/UL60950-1:2003安全标准对靠电源或电池供电的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有什么影响?您是否需要修改设计,但却不能确定如何修改才能符合IEC/UL60950-1:2003的要求?以下这些常见问题及解答可帮助您符合IEC/UL60950-1:2003的安全要求。
本文中设计的条款和表格均可参考UL60950-1标准。
第一部分:爬电距离IEC/UL 60950-1:2003内的子条款2.10.4已列明最低爬电距离的要求。
对应不同设备的爬电距离要求可参阅标准中的表2L。
如果你的设备测量所得操作电压介于该表所列的两个操作电压数值之间,则可以利用“直线内插差分法”(linear interpolation method)计算出所需的爬电距离,见表2L的备注 2 。
例子= 电路资料输入电压:100-240V AC测量所得操作电压:365 Vms, 890 V peak污染度:2物料组别:IIIa 或 IIIb问题1:怎样计算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表2L所列的最小爬电距离要求分别是:300V的爬电距离要求 = 3.2毫米400V的爬电距离要求 = 4.0毫米计算365 Vms的爬电距离要求的方法如下:(4.0-3.2)÷(400-300)×65=0.523.2+0.52=3.72答: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要求是3.8毫米。
〔注意〕:根据表2L的备注2,将数值近似到最接近0.1毫米。
问题2:怎样计算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23.72×2 = 7.44答:加强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要求是7.5毫米。
注意事项•根据表2L的备注2,将数值近似到最接近0.1毫米。
•应将基本绝缘最低爬电距离要求的原来数值乘以两倍,然后才将数值近似到最接近0.1毫米。
如先将数值近似然后才乘以两倍,则结果会有0.1毫米的误差。
•根据子条款2.10.4第三段,假如最小爬电距离低于最小电气间隙,则会以最小电气间隙的数值作为爬电距离的间距第二部份电气间隙你可从子条款2.10.3.2中的表2H和表2J检索到您的设备所需的电气间隙。
高压输电线路架空绝缘配合计算详解引言绝缘子片数配置一直是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也是注册电气工程师考察的重点对象。
对刚刚入行的设计人员难度较大,最近有朋友询问过这个问题,便梳理一下知识点,在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个算例作为探讨,该算例为201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案例题。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应使线路在工频(运行)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污绝缘设计,应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图划定的污秽等级,并结合线路附近的污秽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并适当留有裕度。
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可采用爬电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因500kV 及以下通常采用爬电比距法进行计算,故本次以爬电比距法为主要讲解方法,污耐压法在以后在公众号中公布。
规定及计算公式先明确爬电距离和统一爬电比距的定义,在《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26218.1-2010)规范中明确定义如下:爬电距离:在绝缘子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导电部件之间沿其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之和。
统一爬电比距(USCD):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绝缘子两端最高运行电压有效值的比值,即统一爬电比距计算公式如下:爬电比距: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绝缘子两端运行电压(标称电压)的比值,即爬电比距计算公式如下:注:上面两个公式的单片绝缘子爬电距离均需考虑有效系数,单为了方便直观,式中未进行表达。
系统运行最高电压在《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中明确如下:现场污秽等级与统一爬电比距的关系:当前各网省公司对绝缘配置的要求根据当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成都地区是按照统一爬电比距50mm/kV进行配置。
根据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区结合《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给出的爬电比距法如下:GB50545-2010根据电气距离(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确定悬垂串最少使用片数如下:GB50545-2010根据杆塔高度进行修正:全高超过40米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米,应比上表增加相当于高度为146mm 的绝缘子,全高超过100米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
5 圆形引线的绝缘距离一般结构见表5;特殊结构见表6注:①220 kV级变压器高1-低-高2结构的高1上下联线至本相线端及地; 220 kV级自耦变压器上下110 kV联线至地;均按工频试验电压240 kV水平选取绝缘距离。
②220 kV级变高-低结构以及220 / 110 kV级自耦变;高压上下联线至线端之绝缘距离按340 kV水平选取。
③当220 kV级引线直径d≥φ30时,允许引线每边绝缘采用δ=10。
表6 圆形引线特殊结构的绝缘距离表(表中S1、S2、S3、δ见表5)(mm)注:当电压≤40 kV 级的引线,可采用铜(铝)排(但≥154 kV 的线圈部位,不允许有裸铜排通过), 最小绝缘距离按表6 中S2.1, S2.2, S2.3, S2.4 选用;其至油箱夹件等的最小绝缘距离,按表5 中δ= 0 时的S1, S2, S6, S7选用。
6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见表7表7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表(mm)注:①* 为优先采用的引线每边绝缘厚度。
②▲适用于110 kV 级全绝缘线端及220 kV 级高压多线圈结构的高压2的线端。
③表中S9,S10为引线至金属压板的最小绝缘距离,如是绝缘压板时,只考虑机械距离。
④表中绝缘距离均为“最小绝缘距离”,设计时应采用“选用距离”,将“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制造公差”。
7 高压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见表88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见表9表9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表(mm)注:≤35(40)kV级排至线圈最小绝缘距离S 25 为纯油距(如有爬距时, 应折合成纯油距)。
9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见表10表10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表(mm)10 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10.1 置于器身顶上的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见表1110.2 置于相间的立式夹片式(DWJ)开关的绝缘距离见表1210.3 置于相间的立式鼓式(DW)开关的绝缘距离见表13注:绝缘距离下面的数值(kV)为选取该绝缘距离的工频试验电压水平。
10kV母排热缩管后绝缘距离简介10kV母排热缩管是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绝缘保护的材料。
通过将热缩管套在母排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
其中,绝缘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绝缘距离的定义绝缘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中,两个或多个导体之间所需的最小绝缘间隙。
它通常用来衡量电器设备中导体之间的绝缘程度。
在10kV母排热缩管后,绝缘距离是指热缩管与导体之间的距离。
绝缘材料及其特点在10kV母排热缩管后绝缘距离中,常用的绝缘材料包括聚烯烃、聚胺酯和聚四氟乙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耐高温性能:这些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绝缘性能,不会因温度升高而失去绝缘效果。
2.耐腐蚀性能: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酸碱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3.耐磨损性能:绝缘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损性能,不易受外力撞击而损坏。
4.良好的柔韧性: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导体。
绝缘距离的重要性10kV母排热缩管后绝缘距离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一个合适的绝缘距离可以有效地防止导体之间发生放电、击穿等故障,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同时,绝缘距离还可以减少设备因潮湿、灰尘等外界环境影响而引起的故障。
绝缘距离的计算方法在10kV母排热缩管后,计算绝缘距离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导体直径:导体直径是绝缘距离计算的重要参数,不同直径的导体需要不同的绝缘距离。
2.工作电压:工作电压越高,绝缘距离要求越大。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绝缘材料的性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考虑在不同温度下的绝缘距离。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10kV母排热缩管后的绝缘距离:D = K * V / (0.8 * T)其中,D为绝缘距离(mm),K为系数(根据导体直径和工作电压确定),V为工作电压(kV),T为环境温度(℃)。
绝缘距离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10kV母排热缩管后的绝缘距离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定期检测。
10kv铜排支柱绝缘子最小间距计算
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规范,10kV铜排支柱绝缘子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下列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确定最小间距的安全距离:根据绝缘子的工作电压等级和电力系统的绝缘水平要求,可以查阅电气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以确定最小间距的安全距离。
2. 考虑到相邻支柱绝缘子之间的漏电距离和环境因素,建议在确定最小间距时还要考虑边边际条件。
例如,湿度、温度、污秽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绝缘子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考虑。
3. 根据绝缘子结构和尺寸,以及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数据,可以进行计算得到绝缘子最小间距。
总之,要计算10kV铜排支柱绝缘子的最小间距,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相关的绝缘子设计和操作规范进行计算。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还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800V相间绝缘距离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绝缘是确保电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间绝缘距离是指两个相邻导体或设备之间所需的最小绝缘距离。
本文将详细探讨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
二、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定义800V相间绝缘距离是指在800V电压下,两个相邻导体或设备之间所要求的最小绝缘距离。
相间绝缘距离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电路的安全运行和防止电弧放电事故的发生。
三、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重要性1. 保护人身安全足够的相间绝缘距离可以防止电路中的电弧放电,进而保护人员免受触电的危险。
在高电压下,电弧放电造成的损伤和伤害往往更为严重,因此,确保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准确计算和合理设置非常重要。
2. 防止电气设备故障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合理设置可以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干扰,避免电弧故障的发生。
这对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合理的相间绝缘距离设计可以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短路和故障,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中,若相邻导体或设备间的绝缘距离不足,可能导致电弧放电、击穿等事故,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计算方法800V相间绝缘距离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电压、环境条件、绝缘材料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 达到毛擦电压的绝缘距离计算方法根据绝缘材料的特性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达到该电压下绝缘材料的最小厚度,从而得到相间绝缘距离的计算值。
2. 设备间最小安全距离计算方法根据电力设备的类型和等级,可以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或相关规范,计算出设备之间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
通常考虑因素包括电压、绝缘材料、设备形状和尺寸等。
3. 根据电弧放电特性计算方法依据电压、电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电弧放电特性的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电弧放电类型下的相间绝缘距离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更具体地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
4. 根据电力系统负荷计算方法考虑到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和电流冲击等因素,可以根据负荷情况来计算相间绝缘距离。
线路板高压安全距离要求线路板高压安全距离要求在电子设备中,线路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中,高压线路板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在使用高压线路板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1. 高压线路板的定义高压线路板是指电子设备中工作电压在1000V及以上的部件。
这些部件需要采用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确保其安全性。
2. 安全距离的定义安全距离是指在高压电场下,人体和其他设备与高压部件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这个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环境条件、使用场合等多种因素。
3. 安全距离计算方法(1)空气绝缘情况下:当工作电压为1000V时,安全距离为3mm;当工作电压为2000V时,安全距离为6mm;当工作电压为5000V时,安全距离为15mm;当工作电压为10000V时,安全距离为30mm。
(2)绕组绕制情况下:当绕组直径小于20cm时,按照空气绝缘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计算安全距离;当绕组直径大于20cm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安全距离:安全距离=0.5×(绕组直径+导线直径)。
4. 安全距离的实际应用在高压线路板的设计和制造中,必须遵守上述安全距离要求。
此外,在使用高压线路板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高压线路板应该放置在专门的隔离室内,以确保人员和其他设备的安全。
(2)对于外露部件,必须采用防触电措施,如套管、绝缘层等。
(3)对于高压线路板的接口和连接器,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插头和插座,并进行正确接线。
(4)在使用高压线路板时,必须穿戴防静电服,并进行接地处理。
5. 总结高压线路板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部件之一。
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在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都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人员和其他设备不受到高压电场的危害。
绝缘子爬电距离估算攻略一、Ke值的定义绝缘子的污秽闪络放电与结构造型及自然积污量有关。
爬电距离的有效利用系数应该既反映放电发展时爬电距离长度利用的有效性,又能反映绝缘子在运行条件下的积污性能。
因此,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应由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在相同的积污时间内其被试绝缘子与基准绝缘子的污闪电压梯度相比较来确定。
但是,各地污源分布及气象条件差异较大,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不同。
而且,现有的绝缘子自然污秽试验数据还比较少。
因此,采用自然污秽的污闪电压来求取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十分困难。
相对来说,人工污秽闪络试验数据已积累了不少,对不同绝缘子的自然积污量也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
为此,采用相当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在相同的积污时间内被试绝缘子和基准绝缘子的积污盐密值的人工污闪电压梯度相比较的方法来求取Ke值。
当采用爬电比距法时,其中的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e,主要由各种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在试验和运行中所对应的污耐压来确定;并以XP-70、XP-160型绝缘子为基准,其Ke值取为1。
Ke应由试验确定。
不同类型的悬式绝缘子的积污性能大不相同。
根据实测,普通型、双伞型和钟罩型绝缘子的自然积污量之比约为1:(0.3~0.5):(1.0~1.4)。
二、Ke值的估算方法各污秽等级所对应的参考盐密,均指由普通型绝缘子悬垂串上测得的值,其他类型应按实际积污量加以修正。
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Ke值能综合地体V♥攻种耗“民熔电气集团”快来看看现悬式绝缘子的结构造型和自然积污量。
Ke值的计算公式为:Kc=Ec1/Ec2,其中Ec1是相同自然条件,相同积污期内被试绝缘子积污盐密度值的人工污闪电压梯度,Ec1为相同积污期内基准绝缘子积污盐密度值的人工污闪电压梯度。
三、Ke值的使用方法绝缘子型式和片数一般都按网省公司审定的污区分布图,结合现场污秽调查,由工频电压下的单位爬电距离决定线路的绝缘子片数。
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的配置都是以XP-70、XP-160普通型绝缘子为基准,计算各污级下的绝缘强度时,仍用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即爬电距离的有效利用系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