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2.3《法律保护你我他》1∣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法”在我身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法”在我身边》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三《法律保护你我他》中的一个课题。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规则中。
今天的学习内容涉及规则、法律等,虽然程度比较浅,却能为学生今后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共一课时,即教材37-39页内容。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习惯已经养成,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且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容易被激发,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如果用动画视频、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课堂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四、说重点难点本课重点: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难点: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五、说教学学法为了达成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这一节课中,我采用采用情境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安排了多种教学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则主要通过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六、说教学思路及设计意图。
本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教学理念,我对本课教学活动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环节:(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课件出示视频,引导学生认识:赛场有规则,人生也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法律。
《法律保护你我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鹤龄中学范文雄【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为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2、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尤其是与小学生关系密切的一些法律知识;3、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模拟体验,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正当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讨论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法欲望。
1、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课件出示几张少年犯被捕现场图片),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2、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主题。
这些花季少年本应坐在教室里学习,本应在父母的关爱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他们或由于对法律的一无所知,或由于一时的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既约束我们的行为又保障我们的权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去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法。
(板书:“法”在我身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7页。
(二)、知法懂法,感受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1、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吗?(指名说)(1)多媒体课件出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
(2)指名读一读。
2、师过渡:正是有了法律法规,我们这个世界才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就更需要了解我们身边的法,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吗?(3人回答)(2)看课本内容,教师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开火车读法名)《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部法律。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准备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
教学过程一、少儿法律知识。
1、让学生说出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课前同学们阅读了这些法律法规,能说说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吗?分组交流阅读后的收获、体会。
3、学生谈对于法律特殊保护少年儿童的看法。
二、远离“危险区”。
1、向学生介绍青少年因为打架、斗殴、抢劫等而导致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醒学生远离这些危险区。
2、出示儿童上网规则。
儿童上网规则。
(1)不要随便听网上陌生人的话,没经父母同意不与他约会。
(2)不要随便把家庭的详细地址、电话告诉网友。
(3)发现不健康的网站或图片、文章,马上关掉。
(4)要看一些适合自己的儿童网站以及它们链接的网站。
(5)上网时最好有家长的陪同和指导。
(6)不参加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网络活动。
(7)要找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谈,不要讲不文明的话,更不能骂人。
三、模拟法庭。
1、教师: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办呢?2、学生经过讨论,从根据教科书第41页的案例一,模拟法庭进行审理。
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及记者等角色,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步骤如下:(1)投影下表,介绍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等角色。
(2)活动开展,就以上案例进行法庭辩护。
(3)辩护结束后,由旁听席上的同学担任记者,对法官、律师、被告等人进行采访。
主要就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以及采访模拟活动的体会。
法律保护你我他1教学目标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知道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3、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轻易犯法。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普遍对法律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上这样的课很有必要。
3重点难点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知道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法”在我身边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法在我身边“法”在我身边教学目标: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知道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3、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轻易犯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师:上课前,老师要考考你们,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里说的国法就是?(国家的法律),不错,前面我们学了规则,那规则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法律也是规则,他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
我们在前面学了身边处处有规则,那是不是也身边处处有法律呢?2、是的,“法”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律。
板书题目:“法”在我身边二、了解身边的法律1、老师举几个例子,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法律?A:我买了一件衣服,出现质量问题,可不可以要求退货?有哪些法?B:工商管理人员在检查食品卫生,牵涉到哪些法?C:买房子要不要办房产证?有什么好处?D:坐汽车要不要扯票?为什么?2、总结: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法律息息相关,你知道的法律法规有哪些?A:让学生充分说B:教师出示部分法律法规的名称,并选择一些简要介绍。
C:重点介绍宪法。
三、知道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1、法律是保护我们的,在你身边有哪些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2、课件出示两个案例3、打开书38页,看看书上的例子,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4、有人说: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四、学习法律,不做违法的事。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
能力目标: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常识,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感受“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对于本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对“法律”似乎很抽象,不知“法”与身边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知哪些行为是违法,因此学习这个主题是十分有利的。
为了让学生们对法就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理解,一方面借助日常生活化的画面去感受,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活动来适当了解法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法”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难点: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看电视、查资料等方式收集各种生活案例及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人不但给自己带来不便,还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最重要的规则,法律保护你我他第一课(板书:1.“法”在我身边P37)1.大家都知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依据,并保护着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
那么谁能说说自己知道的法律法规有哪些?2.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法律法规,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法来制定的吗?(根据宪法来制定的),师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内容更加具体。
3.看图明理。
课件展示P37四幅画面;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了解法律不但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还保护着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
活动2【活动】二、小组互动交流1.在你身边有哪些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你怎么理解“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这句话?3.通过互动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4.教师小结:要做个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小公民,并用学到的“法”去提醒和教育身边的人;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无论是因为无知而犯法,还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法律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原谅任何人;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受到法律的惩罚。
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2、幻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学生阅读,并针对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进行交流。
二、今日说法
1、、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犯。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
(教材41、42页的案例;再如:家住南岗区的小明是个聪明爱动手动脑的孩子,经常自己做一些小发明。
一次,他制作了一个给花自动浇水的装置,还被他父亲的朋友借去了一阵子。
之后小明的父亲偶然看到那位朋友加工了大量浇水器四处推销,便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的朋友回答,那是孩子随便做着玩的东西,不算是专利,上哪儿告都没用。
小明只有14岁,还未成年,他的发明难道真的得不到保护吗?)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
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
法律保护你我他 (科教版思品五下)简介《法律保护你我他》是科教版思品五下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
本文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理、总结和分析,对学生们来说,理解和掌握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保护的意义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制度的存在可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制裁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它承载着社会对于公民权益的基本保障,保证了人们的利益不受侵犯。
2.维护人民权益:法律为个人提供了保护,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人身安全。
在法律的保护下,公民可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福利,在社会中得到公正对待。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违法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的存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同时也给予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理解和遵守法律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须的。
只有正确理解法律,遵守法律,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1.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制度的构成和运行机制等是理解法律的基础。
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课程、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媒体的报道等途径。
2.尊重法律权威:法律是国家赋予的权威,每个公民都应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无论地位高低,法律都应该平等地对待,并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
3.自觉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4.积极参与法制建设:参与法制建设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建议和反馈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在法律保护下实现自我价值。
法律案例分析教材中引用了几个法律案例,以提供实际的背景和案例分析。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法律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常见法律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自觉守法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法庭审判、警察执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法律的初步印象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保护你我他。
(二)法律的概念和作用(15 分钟)1、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举例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作用。
比如,交通法规保证道路的安全和畅通,刑法惩罚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常见法律知识介绍(25 分钟)1、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解未成年人的定义和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如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举例说明未成年人在受到侵害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如遭受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介绍消费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消费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等情况。
(四)法律意识的培养(15 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需要运用法律解决的问题?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做?2、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
(五)法律的运用(20 分钟)1、角色扮演: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如购买商品时发生纠纷、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等,让学生分别扮演当事人、商家、老师等角色,模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
《法律保护你我他》说课内容塔前小学杨晓华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美丽的生命”的第一课时——《法律保护你我他》。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流程这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和课前准备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着眼于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育不健全,对法律知之甚少,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由于无知而触犯了法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合格小公民。
2、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4、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电视、查资料等方式收集法律法规,让学生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收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对法律知识了解一些,但他们依然无法全面的了解当面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该怎么做,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信息,尤其是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有特别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要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说流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精讲点拨,整合知识(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5)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在这个环节中,以“我的烦恼”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该怎么办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引出本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时有两个活动主题:一是“法”在我身边;二是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这两个主题让我们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适当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常识,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电视、查资料等方式收集各种生活案例及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
二、看图学文明理。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内容更加具体。
2、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你知道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呢?
三、汇报资料,了解“法”就在我们身边。
1、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都有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2、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
(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
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
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3、了解37页上的四幅图,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活动。
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想办法了解一下,在你身边有哪些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楼上总是这么吵,真烦人。
劝说无效,我就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解释给楼上的邻居听,哈哈,烦人的声音终于消失了。
2、采访村民王奶奶,因为子女不赡养老人,法院强制她的子女负担其生活费。
五、法律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1、诸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尤其是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案例?
2、学生谈一谈。
3、了解38页的活动试图,谈谈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辨析:有人说,学不学法没有关系,反正我不会做违法的事,这种说法对吗?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看法。
2、让学生看39页两个案例,帮他们找找违法的原因。
3、教师总结: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也才能守法,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法律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原谅任何人。
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讨论。
有人说:“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八、交流。
有人说,学不学法没有关系,反正我不会做违法的事。
这样的说法对吗?
1、杜乐是个集邮迷,他经常到传达室翻看信件,看到有特别的邮票就小心地撕下来。
有一天,传达室的张爷爷发现他的行为后说:“你这样做是违法的”。
杜乐心想:有这么严重吗?
2、杨武是个电脑迷,平时酷爱计算机程序设计。
一天,他正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把他带走了。
原来,他的行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九、小结。
无论是因为无知而犯法,还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法律都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原谅任何人,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