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8
中水利用的名词解释中水利用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处理后再次利用的过程,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中水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中水利用的相关名词,包括:中水、中水处理、中水再利用、中水回用、中水利用的优势及挑战等。
在解释中水的概念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蓄水和渗透等环节。
而中水则是指生活和工业过程中使用后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度利用的水。
中水具有二次利用的概念,即在一次使用后进行处理并经过再生处理后再次利用。
中水处理是指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再利用的要求。
中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膜处理、紫外线消毒等,各种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处理水质和使用目的。
中水再利用是指经过中水处理后再次利用中水,用于不同领域的用水需求。
中水再利用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灌溉、冷却水、工业生产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通过中水再利用,可降低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减轻水资源压力。
中水回用是中水再利用的一种形式,它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在生活和工业过程中回收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中水利用的优势在于高效利用了水资源,减少了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此外,中水利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排放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城市中,中水利用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然而,中水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水处理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技术。
其次,中水利用需要完善的输送管道和系统,以确保中水的安全运输和利用。
再者,中水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和监管。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中水系统,又称再生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以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的系统。
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中水系统的处理原理。
一、中水系统概述1. 中水来源: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
这些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再生水。
2. 中水用途: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3. 中水处理目标:中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二、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 主处理:主处理阶段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生物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物理化学处理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消毒、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中水处理关键技术解析1. 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3. 消毒技术:采用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4. 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5. 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污染物。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四、中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管理1. 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池在中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均衡水质和水量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缓冲不同时间段的污水排放量,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2. 污泥处理: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这些污泥需要通过浓缩、脱水等手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用途中水是指经过初次处理的污水再次处理后得到的水,也称为回用水。
中水回用是指将经过处理的中水用于特定的用途,以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并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的几个主要用途。
1. 农业灌溉:中水回用可用于农业灌溉,这是中水回用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经过合理处理的中水可以提供给农田进行灌溉,从而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中水中的营养物质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肥力作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水的开采,保护水资源。
2. 工业用水:中水回用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循环等用水需求。
许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通过中水回用,这些废水可以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减少对淡水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中水回用在电力、石化、纺织、造纸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3. 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中水回用可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如公园、花坛、高尔夫球场等。
通过中水回用,可以保证城市绿地的水源供应,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同时,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城市对地下水和河水的开采,保护水资源。
4. 建筑施工用水:中水回用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用水需求,如混凝土搅拌、道路洗刷等。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各项工作,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淡水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 生活用水:中水回用也可以用于生活用水,如冲洗马桶、洗衣、洗车等。
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家庭用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压力。
中水回用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水回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如中水的处理技术、回用水的质量标准、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水回用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水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建筑施工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等。
中水是什么水1. 引言中水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再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后得到的符合一定水质要求的水。
中水的利用可以减轻水资源压力,保护环境,同时也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对中水的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
2. 中水的定义中水又称为再生水或回用水,是指通过地表水或废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利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
中水与饮用水不同,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因此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 中水的特点中水具有以下特点:3.1 非饮用用途中水通常用于一些非饮用用途,如植物灌溉、工业冷却水、公共绿地的景观水、公共厕所的冲洗水等。
由于不直接饮用,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
3.2 对环境的保护使用中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等自然水源的抽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中水的再利用还可以降低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3 经济和社会效益中水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节约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水的再利用还可以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4. 中水的处理方法中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4.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将中水中的悬浮颗粒、悬浮物、颜色、气味和油脂等有机物通过过滤、沉淀、过滤等方法进行去除。
4.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中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被氧化、沉淀、吸附或中和,从而提高水质。
4.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将中水通过生物反应器、微生物菌床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中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
5. 中水的应用领域中水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一部分主要包括:5.1 工业用水中水可以用作工业生产中的洗涤、冷却等用水,不仅可以满足生产需求,还可以减轻工业对地下水和河流等自然水源的抽取。
5.2 景观水中水可以用于公共绿地的景观水,通过中水的利用,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中水使用范围中水是指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它不同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中水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中水使用范围的一些例子。
1. 农业灌溉:中水可以被用于农田的灌溉。
经过初步处理的中水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元素,减少对地下水和淡水资源的依赖。
此外,中水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益。
2. 工业用水:中水可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使用。
一些工业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而中水的使用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中水还可以用于冷却系统、清洗设备等工业用途。
3. 城市绿化:中水可以被用于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
经过适当处理的中水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美观。
中水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节约水资源。
4. 建筑施工:中水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被使用。
一些施工工序需要大量的水,而中水的使用可以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压力。
同时,中水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5. 生态湿地建设:中水可以被用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维护。
中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可以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养分,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水生动物的繁衍。
中水的使用可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6. 城市供水:经过高级处理的中水可以被用于城市的供水系统。
中水可以通过反渗透、超滤等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去除其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其符合城市供水的标准。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供水的稳定性,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7. 地下水补给:中水可以通过地下水补给技术被注入地下水层,为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
经过适当处理的中水可以通过渗透、过滤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提高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
地下水补给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水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中水的合理利用可以减少对淡水资源的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水的使用,还需要加强中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中水利用的效率和水质。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中水在我国城市小区的应用金 洋我国城市污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建设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2003年污水处理率达到42%,不足污水排放量的一半。
即使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也极少回用,结果导致一方面水体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短缺。
近年来,城市污水回用已经逐渐提到日程上来,北京、天津、沈阳、鞍山、抚顺、大连、青岛、石家庄、太原、大同、西安、深圳等地已经建成或拟建一批污水处 理或回用工程项目,同时将改造旧有的污水灌溉系统。
目前,中水已经在我国的许多小区得以应用,1999年落成的全国首座环保住宅小区--北京房山北路春小区,实现了“三无”:无废气、无废水、无垃圾。
之所以没有废水,是因为该小区每日排放的640m3生活污水经过小区内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行再利用,用于浇绿地、洗汽车、冲马路,每天多余的中水排入该区的一个人工湖中。
据悉,现在全国已有天津、大连、青岛、西安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开始了中水进入居民小区的试点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城市小区家庭日常生活污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粪便水,属于重污染水,在住宅用水中占20%~25%,其污染作用占整个污水的80%;另外一部分是洗涤用水,通常包括洗衣服、洗菜等用水,其排量占污水的75%~80%,但污染程度只占污水的20%左右,这部分水适于作中水处理。
据专家介绍,一般用过一次的水,污染杂质只有0.1%左右,经再生处理重复利用,可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
目前城镇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再生处理,其70%可安全回用于工业冷却、园林绿化、汽车冲洗及居民生活杂用,估算相当于增加城市供水量的50%。
目前,我国城市小区建设中水系统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并日趋完善。
首先,具有利于中水系统设计和平稳运行的水量特点(排水量大,杂用水需求也大,水量容易平衡);其次,城镇居民小区的不断规模化,以及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使中水系统的初始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
中水回用的概念和用途一、中水回用的概念中水回用是指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用于市政、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水资源再利用。
中水回用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水回用的用途1. 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通过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可以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这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和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减少环境污染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中水回用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余热可以用于热回收,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能源回收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可以用于热回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这种能源回收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清洁的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经济发展中水回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一方面,中水回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中水回用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水资源管理服务等,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5. 提高生活质量中水回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市政、园林、绿化等领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水回用还可以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水回用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对于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推动其广泛应用,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中水系统在建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摘要]:中水系统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应用技术建筑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56 -01一、中水的定义及本文思路中水,顾名思义,就是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可重复利用的再生水,是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回用水质标准的水。
虽然与自来水相比,中水的供应范围要小,但在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方面,中水是最好的自来水替代水源。
本文讲述在继承传统的中水应用方式中,以创业城小区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怎样由传统中水系统的应用衍生而出的一套新型中水系统。
此新型中水系统的创新点在水源的改进方面,利用现有的人工湖泊填补污水处理费用高、难度大的缺点,降低了中水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
本文称此中水系统为综合水源中水系统。
二、综合水源中水流程简介1、水源:本系统水源分为两个部分:生活污水水源及雨水水源。
(1)、污水水源:对小区内生活污水的收集,通过污水处理的方式形成符合规范标准的中水。
其处理步骤如下:(2)、雨水水源:雨水水源是本文主要的创新点,适用于紧挨湖泊或有大面积人工湖的住宅小区。
湖泊面积较大(如创业城小区内的人工湖及明湖花园的自然湖泊),一般的自然湖泊水位浮动范围平均在1米以上,人工湖泊的水位浮动一般在0.5米左右(如按本文系统重新设计人工湖,增加人工湖的储水量,效果更佳)。
创业城小区的人工湖泊面积达到上万平米,所以可存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
按每户月使用中水0.5立方米,那么创业城人工湖存水量就可连续供给2万户用户半个月的用水量。
如果,小区临近有自然湖泊,那么此数值还将大幅度上升。
雨水水源收集思路:首先,将小区内雨水排水总管引至湖泊,在湖泊边缘设置中水处理站。
丰雨季节,大量雨水会将湖泊灌满,在湖泊的极限水位设置湖水溢流管,将超出湖水水位上线部分的雨水直接排至雨水泵房,泵至市政雨水管线,避免湖泊水溢流至小区内。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中水道应用简介:介绍了国内外中水处理技术、应用方式、水质标准、费用分析等,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关键字:中水污水回用0概述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今世界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 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
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递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1]。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m3/d~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2]。
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
前联邦德国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
这说明英、德两国的污水回用是客观存在的[3]。
中水的名词解释中水是指经过初次处理后的废水,在二次处理后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后再次利用的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全球水危机的严峻形势,中水的应用和开发成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中水的来源中水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灌溉排水等。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居民家庭、公共建筑、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其中包含了洗浴、厕所冲洗、洗衣、厨房排水等各种污水。
工业废水则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类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
农业灌溉排水则主要来自于田地的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排水。
二、中水的处理技术为了使中水达到再利用的标准,中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常见的中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工艺、膜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
1.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降解的过程。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曝气池、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工艺等来消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半透膜将水分子与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分离开来的过程。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微生物,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水中加入一定的氧化剂,利用氧化剂产生的高级氧化活性物种对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的过程。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线光催化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三、中水的应用领域中水的再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城市景观绿化、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
1. 城市景观绿化城市景观绿化是中水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利用中水进行冲洗公园、道路、广场等绿地,可有效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花坛和草坪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2. 工业生产中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如电子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浅谈中⽔的应⽤及中⽔回⽤的意义⽔是⼀切⽣命和⼈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然资源,没有⽔,就没有⽣命世界,就没有我们当今的⼀切。
保护⽔资源和合理有效地利⽤⽔资源是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
其中,中⽔回⽤是这⼀重要措施的主要内容。
中⽔回⽤可节⽔、节能、减少污染,⼀⽔多⽤,使⽤污⽔资源化。
兴建中⽔⼯程,既可以完善给⽔体系,⼜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的认识中⽔”也称为“再⽣⽔”“循环⽔”或“回⽤⽔”,主要为指城市污⽔经处理后,达到⼀定的⽔质标准,可在⼀定范围内重复使⽤的⾮饮⽤⽔的杂⽤⽔,其⽔质介于上⽔和下⽔⽔质之间。
是⽔资源有效利⽤的⼀种形式。
⼆、中⽔回⽤优势⽬前⽔价上涨的趋势,使节⽔⽅法成为⼈们关注的焦点,从⽽造就在众多的节⽔⽅法中,价格低廉的中⽔开始⾛俏,据有关数据显⽰,取中⽔设施吨⽔基建投资为3000元/(m3/d),吨⽔运⾏成本为1.60元/m3(含折旧)。
对建筑中⽔设施的直接经济效益进⾏分析,结果表明,建成中⽔设施后,每⼈承担的建设费⽤为120元,开发商因此增加的造价仅占总造价的3‰,中⽔设施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42年,可见中⽔设施并没有给新建项⽬的建设单位和最终⽤户增加较⼤的财务负担,在中⽔制⽔成本与⾃来⽔之间维持合理差价的情况下,中⽔具有良好的赢利能⼒。
三、国内外应⽤情况1.在国外的应⽤情况中⽔回⽤在国外已实施很久了,回⽤规模⼤,已显⽰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克服⽔资源的困难,把城市污⽔开辟为第⼆淡⽔资源。
美国是世界上采⽤污⽔再利⽤的最早的国家之⼀,20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污⽔处理⼚建设,1979年美国有357个城市回⽤污⽔,涉及城市回⽤、农业回⽤、娱乐回⽤、环境回⽤、⼯业回⽤等⽅⾯。
除了美国,还有⽇本、以⾊列等多个国家早已实现中⽔回⽤,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满⾜了或部分满⾜由于⽔资源缺乏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我国的应⽤情况我国淡⽔资源很匮乏,排⽔设施和管理很不完善,但已认识到中⽔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合理利⽤中⽔资源,不仅可缓解⽔源的不⾜,⽽且改善了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中水应用情况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时,中水回用首选为可靠且重复利用的第二水源,而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再生回用的途径有十几种,主要是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回用及市政杂用、地下水回灌、补充地表水等。
在国外中水回用历史很长,规模也很大,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高度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水资源的宝责,逐步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促使中水得到合理的利用。
1.国外的应用情况中水回用在国外已实施很久,回用规模很大,已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克服水资源困难,把城市污水开辟为笫二淡水资源。
美国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污水处理厂建设,1979年美国有357个城市回用污水,有污水回用点536项,涉及城市回用、农业回用、娱乐回用、环境回用、工业回用等方面。
全国城市污水回用总量约为9.4x108m3/a,其中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2%,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1.5%,5%用于地下回灌,1.5%用于娱乐、渔业等。
日本因国土狭小,人口众多,水资源主要靠河流,流量具有时间变动性,其水资源严重缺乏,除不得不实行定量供水外,只能中水回用。
日本从1962年就开始回用的实践,促进了当时的工业复兴,处理后的水直接回用于城市给水、生活卫生杂用和工业用水。
1991年有876个公共污水处理厂在运行,其中有4个处理厂的中水得到回用,其中工业用水占41%、农业灌溉占13%、环境用水占32%、非饮用水占8%、季节性清雪占4%。
日本的双管供水系统比较普遍,东京将污水厂的深度处理水回用于一条干涸的小溪,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日本的环保部门对二级处理出水提出了脱氮除磷要求,水质更好,可回用于河流,作为景观用水,美化环境。
以色列是严重缺水国家,其农业灌溉技术高度发展,到1987年,仝国有210个市政回用工程,100%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回用,回用方式有小型社区就地回用、大中城市的区级回用,可用于农业、工业和饮用水。
中水在厦门市集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中水在厦门市集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探讨。
在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中水处理设施在园林绿化中的建设、中水灌溉系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环保意义以及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效益与挑战。
在将总结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经验与启示、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可以为厦门市集美区和其他地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发展。
【关键词】中水回用技术、园林绿化、厦门市集美区、中水处理设施、中水灌溉系统、环保意义、效益、挑战、经验、启示、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中水在厦门市集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集美区是厦门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近年来在园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而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在园林绿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水是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变成可供再利用的水资源。
在集美区的园林绿化工程中,中水回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减轻了污水处理压力,保护了环境。
通过对中水在厦门市集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其中水回用技术在提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更是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2. 正文2.1 中水回用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指将中水进行处理后再用于灌溉园林绿化的技术。
在厦门市集美区,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用水的问题,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首先要进行中水的处理。
污水处理中的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污水处理一直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是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后,再将其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等自然水体中。
然而,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中水回用技术逐渐成为污水处理的新方向。
一、中水回用技术的概念中水是指经过一定程度处理后的污水,在未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情况下,再次利用于工业生产、农田灌溉、景观水景等领域。
中水回用技术是利用适当的处理方式,将排放后的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再利用的过程,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二、中水回用技术的优势1. 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原本被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水再利用,从而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开采,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 环境友好: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只是将污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再排入自然水体中,这样容易导致水体的污染。
而中水回用技术在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次利用,可以避免污水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和污染。
3. 经济效益:合理利用中水可以减少对新鲜水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用水成本。
同时,中水回用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增加农业和工业的产值,提高经济效益。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用水: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例如钢铁、化工、电力行业等。
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将经过适当处理的中水用于工业冷却循环系统、设备清洗等用途,满足工业用水需求。
2. 农田灌溉:在农业生产中,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将中水用于农田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开采,能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农作物提供一定的养分。
3. 城市景观水景: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场所都设有喷泉和水景,这些场所对水的需求很大。
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将经过处理的中水用于这些水景中,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四、中水回用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技术难题:中水回用技术目前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例如中水的深度处理、消毒等。
中水杂用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关注家庭生活水的再利用。
其中,中水(即再生水)的利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了规范和指导市民合理使用中水,本文将介绍中水杂用的标准以及其应用范围、优点及注意事项。
一、中水定义与来源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通常中水来源于建筑给排水、冷却水、雨水等市政管网系统。
二、中水杂用标准1. 水质标准: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中水应符合相应水质标准。
如用于冲厕、洗车等一般杂用水时,可参考《建筑中水设计标准》。
2. 用水量标准: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条件,确定合理的中水用量标准。
例如,住宅小区内绿化浇灌的中水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和控制。
3. 排放标准:对于处理后的中水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排放和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且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
4. 安全措施:在选用和处理设备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因素,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设备,同时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中水杂用应用范围1. 绿化灌溉:适用于草坪、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灌溉;2. 厕所冲洗:可用于家庭卫生间、公共场所卫生间等的冲洗;3. 道路保洁:可用于路面清洗、扫除等;4. 车辆冲洗:可用于汽车、电动车等的冲洗;5. 工业生产: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工艺用水、冷却水和锅炉用水等。
四、中水杂用的优点1. 节约水资源:通过中水的利用可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量,从而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2. 环境友好:中水经过处理后不会产生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3. 经济实惠:相对于自来水而言,中水的价格较为低廉,能够降低日常生活的开支;4. 社会效益:推广中水利用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五、注意事项1. 中水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2.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水质标准和处理方法,避免因不当处理造成环境污染或其他问题;3. 在使用中水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中水的认识和理解,共同推动中水事业的发展。
住宅小区中水技术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宅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加,用水量也在持续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水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中水,顾名思义,是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的水。
它是指经过一定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住宅小区中的中水,通常来源于居民的生活排水,如洗衣、洗澡、洗菜等产生的废水。
中水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在一些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中水的回用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其次,中水回用可以降低住宅小区的用水成本。
相比于使用自来水,中水的处理和供应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来看,能够为居民和物业管理部门节省不少费用。
再者,中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污水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那么,住宅小区中的中水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
首先是收集环节。
小区内的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的排水管道收集起来,输送至中水处理设施。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污水会经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其中较大的杂质和颗粒物,如树枝、树叶、泥沙等。
然后是生物处理环节。
这是中水处理的核心步骤之一,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生物处理之后,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这包括过滤、消毒等过程。
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小杂质和悬浮物,消毒则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中水的卫生安全。
经过上述一系列处理后,中水达到了相应的水质标准,就可以用于住宅小区内的多种用途。
比如,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水体补充等。
然而,在住宅小区推广中水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方面,中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如果处理工艺不合理或者设备运行不稳定,可能导致中水水质不达标,影响使用效果。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中水道应用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中水处理技术、应用方式、水质标准、费用分析等,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关键字:中水污水回用
0概述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今世界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 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
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递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1]。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m3/d~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2]。
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
前联邦德国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
这说明英、德两国的污水回用是客观存在的[3]。
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
我国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约3 000m3/d。
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工程。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新建的面积20 000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新建的面积30 000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等;按规定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区等都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现有建筑属前两项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中水设施。
1中水水源及用途
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污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4]:A 不含厨、厕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B 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C 杂排水+厕所排水。
全世界人均用水量约为100L/d。
加拿大埃德蒙顿市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434L/d,漏水率为4.8%;新加坡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135L/d,比1993年增加6.5%,漏水率为8%;1981年日本东京都人均用水
量为250L/d,千叶县人均用水量为205L/d;广州市1997年为350L/d[5~6]。
根据不同的处理程度、出水指标和各用途的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可作不同的用途,见表1。
中水的最大用途是冲洗厕所,占使用量的9 0%以上。
以东京都为例,冲厕用水为90.6%,冷却用水为3.0%,消防用水为2.4%,洗车用水为1.2%,清扫用水为1.2%,绿化用水为0.7%,其它0.9%。
表1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
注:嗅除北京中水水质标准为无不快感外,其他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皆为无异臭味。
2
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
中水原水水质不同,处理流程也不一样。
我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中水处理流程[7]:
流程1(物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生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二段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流程4(物化+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日本、美国、南非等国还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反渗透等方法进行中水处理,其中
日本在中水处理及应用方面较为突出,一些实例[8~9]见表2。
日本中水原水多为生活杂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