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100万有多大数学教案
标题:以“100万有多大”为主题的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100万这个数字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大数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100万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展示100万有多大
3. 练习题:比较大小,估算等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主题(约150字)
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人口数量,国家GDP等,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大数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100万的概念(约300字)
解释100万的具体含义,可以通过十进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实例展示100万有多大(约600字)
通过具体的实例,如如果一个人一天走一万步,那么走100万步需要多久;或者如果一个房间长宽高都是1米,那么100万个这样的房间会有多大等。
第四步:练习题(约400字)
设计一些关于比较大小,估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步:总结与回顾(约50字)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100万的概念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约100字)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关于100万的例子,或者解决一些涉及大数的问题。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 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进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教学进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XX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让学生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一起讨论“亿之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 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 出示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百亿十亿亿万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观看亿之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式来读提问:你们发觉如此读数有什么益处呢三、比较数的大小四、巩固新知。
联系实际出示挂图,(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百亿十亿亿万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 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进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教学进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XX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让学生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一起讨论“亿之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 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 出示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百亿十亿亿万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观看亿之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式来读提问:你们发觉如此读数有什么益处呢三、比较数的大小四、巩固新知。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5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初步学习知识的方法,形成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一定的数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1.读数复习: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
注意点,复习了读数的方法。
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写数复习: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边倾听边板书:千百十个位位位位9920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
3.其它复习: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①组成。
生答:它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
追问: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师结:哦!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②计数单位。
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
师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③口算。
生答:9000+900+20=9920师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④近似数。
生答:9920≈9900或10000。
师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
⑤数数。
生答: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个1个数)你还会几个几个数?(2个、5个、10个、100个、1000个…)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1亿有多大(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类推、转化和对照”的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一亿”数的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尺子、大米、电子秤、皮尺。
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有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协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算,对比,分析的活动过程,体会转化、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过程:一激趣启思,明确研究主题。
1 课件出示:100000000这个数你理解吗?是多少?你知道1亿有多大吗?2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二实践体验,确定研究方案。
1、大胆猜想:你认为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多长时间?2、小组讨论: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本本子摞起来直接实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3、整体推算:数1亿本本子大约需要的时间。
[设计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学习方法是模糊的,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先数出50本本子看需要多长时间。
整体推算的过程也是分析转化的过程。
根据数50本本子要用45秒,学生推算出了数100本本子大约要用90秒,接着推算出数1亿本本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90000000秒,再经过转化得出大约需要三年。
《100万只猫》教学设计【故事简介】有一只活了100万年也不死的虎斑猫,它其实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
虎斑猫有过100万个主人,比如国王、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奶奶、小女孩……当然这100万个人也宠爱过这只猫,但猫最后都死了,虽然死的方式都不同,有时是被箭死了,有时是被水淹死的,有时是被锯死的,有时是被狗咬死了,有时是老死的,还有时是被带子勒死了,它的这些主人都很伤心,但猫一次也没有伤心过。
后来,这只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野猫。
其他的母猫都想做它的新娘,只有一只白猫不理它。
虎斑猫想尽办法讨好白猫,白猫还是不看它。
一天,它问白猫:“我可以呆在你身边吗?”白猫说可以,就这样,它就一只呆在白猫身边。
白猫后来生了很多小猫,虎斑猫更喜欢白猫和它的孩子们了。
有一天白猫死了,虎斑猫第一次哭了,从早上哭到晚上,从晚上哭到早上,整整哭了100万次,哭死了,再也没有起死回生。
这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爱与生命意义的书。
人和动物都是因为爱而活。
没有爱,再活一百万次有什么意义?【教学对象】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主要是针对7到8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好问,思维活跃,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学心,经过一年的专业阅读引领,已经能进行一些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了,基本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了,他们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了。
规范的书面语言有了发展,可以借用或化用一些积累的句式进行自我表达。
【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读,使学生融入故事,体验猫的爱与被爱,感受生与死,让学生明白人是靠爱活着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更不会有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讨论,引导孩子们理解爱与被爱,生与死。
【教学准备】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和写话的方格纸【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猫,我也很喜欢猫,我喜欢加菲猫、黑猫警长、丁猫,你喜欢这些猫吗?关于这些猫,你能说些什么?(按姓名交流)大家说的都很好,你喜欢猫的这些就叫做猫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出示封面)这是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
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标的灵魂,课堂是师生的交往及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
1亿有多大属于“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学生的小组探究性活动,提示研究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丰盛学生对一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随着数学概念原理的掌握而逐渐发展。
本节课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详尽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详尽的量来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教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猜想1亿有多大。
2、探究活动范例。
3、讨论交流。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详尽事物,使学生在详尽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的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4、培养学生掌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亿的大小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五、教学准备纸、实物投影、计算器、尺六、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100000000(板书)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师:我们已经知道,1亿是由10个千万组成,由100个百万组成,仅知道这些还不够,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1亿有多大(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1. 引导学生读数: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2. 提出质疑: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新知探究—习“方法”1. 课件出示例1情境。
例1:任务一:通过十进制,认识万级计数单位通过万以内多位数规律,推导出万级数的十进制进位制,认识万级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认识万级数。
通过万以内多位数规律,进一步认识万级计数单位,为下一步正确读写万级数奠定基础。
】1.通过复习万以内多位数的知识,推导出万级数的进位规律。
(1)万以内多位数规律: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是一千。
(2)由此推导出:10个一千是一万。
(3)我们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再接着数呢?现在大家一万一万的接着数下去。
2. 万级数十进制。
(1)引导:万位上满十了,就要向前一位(即十万位)进一。
满十进一。
(2)通过算盘演算,加深万、十万、百万、千万的十进制进位的理解。
(3)总结: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任务二: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利用算盘图,正确换写整万数,学习数位顺序表,了解数位的分级。
(一)课堂练习1. 填空题。
(1)和十万位相邻的数位是( )位和( )位。
(2)一个数由4个千万、3个万组成,这个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2. 整万数的读、写方法。
(1)读整万数时,要从( )位起,万级的数按照( )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写整万数时,从( )位写起,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添上4个( )。
(二)学以致用3.选择题。
(1)在85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八千五百万。
A.4B.5C.6D.7(2)三万里面有300个( )。
科学计数法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它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感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入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出示投影片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设计说明]: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
100万有多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感受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将熟悉的事物与大数比较,感受了大数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采用多种方法估算,从而联系熟知的事物认识100万有多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觉.2.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受100万有多大,发展数感,培养从较大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提高应用现代工具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环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数学的经验.教学重点1.借助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2.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教学难点借助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感受100万有多大.教学方法引导——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1.1米长的刻度尺2.一杯子大米(或绿豆),天平3.投影片一张;(记作§6.1 A)数据资料教学过程Ⅰ.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出示投影片(§6.1A)1.我国中等城市有100万以上人口.2.我国国家图书馆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3.我们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达1万元.4.我们公司年生产复合肥90万吨.5.年春季开始,北京市将对具有本市户口,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农村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在校就读的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免收教科书费等.据介绍,这种减免将惠及本市生活保障线标准以下的贫困家庭学生合计近3.6万名中小学生家庭因此而减轻了教育负担.目前,北京市小学生一书费在300元左右,初中生书费在400元左右.特教学校的书费高达600元,住宿一年约600元.为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市政府今年将安排1400万元的教育专项资金6.财政向32个边境县拨款8200万元,建设一流国门学校.7.北京市有170万中小学生在年开学之际,遵守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如我们学校在校学生有1500名,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共170万名,我们比较这两个数据,就可以想象出170万名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就相当于我们学校人数的1210倍.[师]很好,我们在遇到较大的数时,很难想象它有多大.这位同学的方法值得借鉴.我们只要用我们熟知的事物和它比较,就可感受到较大数据的大小.谁还能举一个例子.[生]例如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是17万平方米.我们教室约为50平方米.所以国家图书馆的面积约为我们教室的3400倍,即国家图书馆的面积是3400个我们教室的面积.[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通过数据的对比说明可以感受到数据的大小.下面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数据100万的大小.Ⅱ.做一做[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做如下的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和方法做解释说明,并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第一小组:估测自己的步长,你的一万步大约有多长?如果操场一圈是400米,那么一万步相当于多少圈?100万步呢?第二小组: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根据你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假设100页的书大约0.5厘米厚).第三小组:估计教室的面积.根据你的估计,1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100万人站在一起,大约占多少间这样的教室?(如果每平方米占4人).第四小组: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撂在一起有多高?(让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为圆满完成实验献计献策,老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并大胆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合理就予以鼓励.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如是否愿意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进行合作,能否想出估计的办法,并与同伴合作完成,能否从多种角度去体会某个数据)[第一小组]我的步长大约是50厘米,我的一万步大约有5000米长,可以绕操场约12圈.100万步大约500000米长,可以绕操场1200圈.[第二小组]我们组估计了语文课本某一页的字数,包括标点符号,每页大约500字左右.1万字大约20页,100万字大约2000页.100页的书大约是0.5厘米厚.2000页的书大约10厘米厚.[第三小组]我们组估计了一下我们教室的面积约为50平方米.1万平方米相当于200个我们这样的教室.100万人站在一起,每4人占1平方米,所以100万人需占25万平方米,约占5000个这样的教室.[第四小组]我们组测量课本的厚度是1.2厘米,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约12000米.一本课本的体积约为360立方厘米,100万册课本体积约为36000米3.而教室的体积约为150米3.显然,教室装不下这么多的书.需要约340个这样的教室才可以放下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大家可能已意识到估算数据的大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文教书店要进新学期中小学生的课本,那就得估算在校学生有多少人,需要占用多大的空间存放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感受数据的大小.Ⅲ.试一试目的:估计100万粒大米(或绿豆、玉米、小麦)的重量.材料:大米(或绿豆、玉米、小麦)若干、杯子、天平.[师]我们还是分开小组.但在估计之前先讨论确定估测的方法.[生]可采用如下方法:先数出一杯大米(或绿豆、玉米、小麦)的粒数,并称出它的质量,然后按比例估计100万粒大米(或绿豆、玉米、小麦)的质量.[师]我们就分组完成(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还可以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及在活动中合作的团队精神).Ⅳ.想一想[师]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去充分想象下列实例中的数据.1.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损失20亿是什么概念?受灾人口达100万,一天大约需要粮食多少千克?需要多少住房?2.把一张纸折叠(对折)20次大约有多高?100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 mm)[生]1.中等收入的家庭年收入达1万元,那么,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损失20亿就相当于20万户中等收入家庭一年的收入全部损失,可想而知损失是很惨重的.如果一个人一天的粮食按0.5千克算,受灾人口100万,那么一天就需500000千克的粮食即500吨粮食.如果一个按2平方米来计算住房的话,就需200万平方米的住房.如果能及时估算出这些数据,就能使我们抗洪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一张纸连续对折20次的高度220×0.1 mm=1048576×0.1 mm≈105米.100万张纸撂在一起约为100万×0.1 mm=100米.Ⅴ.议一议已知100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大约0.9厘米厚,一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长约15.5厘米,宽约7.7厘米,装100万元人民币需要多大的皮箱?(假如都是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可鼓励学生用计算器,估算完成,只要学生的答案合理,估测方法正确、有效、都应支持)[生]10000元钱的尺寸大约是15 cm×8 cm×1 cm,装100万元的箱子可以是长、宽、高分别是75 cm ×40 cm×4 cmⅥ.读一读课本P180通过读一读,可借助于我们熟悉的事物感受我们生活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博大.更进一步从几个典型的数据来认识我们的地球;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赤道大约为4万千米;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亿千米2;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千米2.Ⅶ.课时小结通过生活中的这些数据,让我们感受到数据的大小,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某个数据,并学会估算的方法.会估计100万有多大,并得到有用的信息.Ⅷ.课后作业1.习题6.12.请你设计一个大小适中的箱子,使其能装下100万新版的100元的人民币.Ⅸ.活动与探究某市要进16万册七年级“新世纪”的数学课本,需多大的仓库才能装下?[过程]估测10本七年级“新世纪”的数学课本,需占多大的空间,然后去推算16万册这样的课本需多大的仓库才能装下.[结果]10本七年级“新世纪”的数学课本占3600立方厘米=0.0036立方米,则16万册这样的课本约需600立方米的仓库才能装下.板书设计§6.1 100万有多大一、做一做四、议一议二、试一试五、读一读三、想一想六、课时小结。
教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识课前小研究一、知识回顾完成数位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二、知识搜集搜集生活中万以上的数,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研究,说说对它的认识。
三、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数位顺序表,你能发现什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大数的认识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地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1.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2.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概念。
教学准备:计数器、绿豆、练功纸币、字典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天气越来越冷,小鸟们都去哪了?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一起来欣赏,边看边随手记下你听到的数学信息。
(播放视频)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课题)一、汇报课前小研究1、交流课前小研究:课前让同学们对万以内数进行复习并完成课前小研究,谁来读一读?2、关于数位顺序表,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请你举例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万以上的数,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研究,说说对它的认识。
(汇报交流)3、老师家新买了一辆斯柯达轿车,价格是十万元,你想知道十万有多大吗?(课件出示)同学们都见过面值100的人民币,10张100的人民币是1千元,100张100的人民币是1万元,10沓1万元就是十万元,(出示10沓1万元)看到这十万元,你想说什么?(交流感想)4、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2000粒绿豆、大约1千页纸的字典,计数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材料,感受十万有多大?小组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想第一个和同学们交流?①我们小组是用绿豆来研究的。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2——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图片、计数器、含有100个方格正方形纸以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出示图片a、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b、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00000000人。
c、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d、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请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体验1、复习: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认识“十万”a、请学生看课本第二页的100个小格。
师:如果1 个小格代表1000,那这100个方格代表的是多少呢?b、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此刻老师巡回指导。
c、学生汇报。
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
d、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10个一万就是十万。
e、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本第三页上的“说一说”。
并谈一谈感受3、认识“百万”“千万”“亿”(利用学习“十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a、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一认填一填。
《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课知识点在本单元教材知识体系中的空间位置:《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册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数的读写、数的比较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时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课时教学设计思想: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个、十、百、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拨计数器与学生对以前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突破“逢九进一”的数学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100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
能再观察操作中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在数数时培养学生从报纸、杂志、广播中收集有关方面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时教学重点:1、掌握万以内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掌握万以内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会数万以内的数。
、会数万以内的数。
3、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
、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
本课时教学难点:在一个一个地数数时,掌握“拐点”的地方怎样数。
在一个一个地数数时,掌握“拐点”的地方怎样数。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教师行为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一、调查导入,引出新课。
6.4 把整万的数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6~68页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教学提示用“万”为单位表示整万的数,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借助故宫和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用“万”为单位来表示简单而又简洁,然后介绍七十二万和三百四十六万分别代表哪个数来学习,如何把整万的数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经历试写的过程,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改写方法都是非常有益的体验。
在学生试写、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议一议”,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万位后面的0,同时加“万”字。
学生在改写这个知识点上,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数错0的个数或不管有几个0都去掉;二是去掉0后,不加“万”字。
教师在这里要补充适量的练习,同时,增加辨析类题目。
要让学生理解:改写是为了读数、写数方便,表示数的形式发生变化,但数的大小不变。
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特别明确,以便与求近似数相区分。
活动二,体验一百万有多大。
教材首先通过丫丫回答兔博士提出的问题“你知道一百万有多大吗?”学习一百万的读、写方法,知道一百万是个七位数。
然后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
这个活动安排目的,一方面体验、感受大数目,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用自己的方法,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素材和机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
2、认识并感受一百万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和体验一百万的过程,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难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秒表、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铺垫。
师:(课件出示下面各题)1、写出下面各数。
《认识100万》教学设计说明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郭东一、教材内容及地位:《认识100万》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统计知识的开始,是小学相应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提供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路,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新的途径,也为处理较大、较复杂数据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重庆市委属重点中学的七年级的教学班,我班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的能力较强。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探究办法。
不过,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依据上述学情与课程标准要求,我从课标要求的四个方面并进行综合确定了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小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以下困难:1、对于大数的理解,数感的增强,基本上不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因此对于它的学习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感受性学习,如果学生不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就会无法真正感受到100万这样的大数。
2.本节课的实验活动较多,小组的合作与分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由于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如何理性与较为准确的进行实验,不但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3、对于“认识100万”这种课题,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所举例子也许会超出教师的设想,因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本节课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3篇亿有多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大米25粒。
2.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练习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师准备卷尺1把,实物投影仪1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齐答后,教师在该数上方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已经会读、会写一亿这个数了。
但你们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吗?这节课就来开展几项活动,让大家了解这“一亿”究竟有多大。
(在“一亿”后面继续板书“有多大”)二、开展活动1.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簿的活动。
(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簿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簿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
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06页上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如果刚才求得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秒数的平均数接近90,则用书上表格中的原数;如果出入较大,如“80”或“100”,则要将表格中前两栏的秒数改过来,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内。
)(4)探究。
提问: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