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 ppt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5
---------------------------------------------------------------最新资料推荐------------------------------------------------------1 / 15急诊急救护理 ppt 课件急诊急救护理内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预检分诊 院内急诊救护院前急救 创伤新理念 急救中的法律问题 概 述 概念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突然发生的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急诊:指医护人员对急症病人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医疗护理活动过程。
急救:抢救生命。
需要争分夺秒!。
概 述 急救护理的范畴、院前急救和复苏护理 、危重症护理 、创伤救护 、急性中毒护理 、儿科急救护理 6、各类意外护理 、一般急症护理 、灾难救护、急诊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概 述 急救护理的任务 、紧跟临床各专科急救新业务、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各种急性病、伤的评估、分诊及护理规律 、研究灾难性事故的救护 、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急救护理课题研究 、研究急诊护理管理及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分析急诊工作质量的检控、研究因地制宜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及组织方法、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普及公众急救常识概述三、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思维方法(一)急救护理原则赢得宝贵时机(时效观念)和挽救生命(生命第一)他是急救护理的两大根本原则(二)急救护理的思维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实践上要服从必然、肯定的规律、把握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将心理护理融合于整个急救急诊护理当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又叫急救网络把院外急救、院内急救和加强监护治疗三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已更加科学、高效、严密地组织抢救危重患者为目的的系统。
完整的急救网络:完善的通讯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测和急救功能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内急诊服务机构;重症监护病房。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救网络的装备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运输工具、医疗构成急救网络的装备有硬装备和软装备之分,硬装备指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软装备指的是急救人员的素质。
一、通讯设备:座机、手机、对讲机分为:有线和无线二、运输工具:救护车、火车、快艇、直升飞机等,目前我国仍以救护车为主。
救护车配置:---------------------------------------------------------------最新资料推荐------------------------------------------------------ 普通型、专科性、监护型、指挥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三、急救网络的管理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和交通通讯是急救网络的灵魂,急救网络的管理就是对急救网络软、硬装备的管理。
(一)因地制宜,选择有效适用的组织形式指挥中心或急救中心,负责全城的急诊通讯、协助、指挥、现场急救、安全运输。
(二)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三)普及急救知识,培养第一目击者(四)加强横向联系,培训协作部门(五)定期演习,提高应变能力院内急诊救护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按照《2009年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3 / 15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一条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最新资料推荐------------------------------------------------------ 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
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
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当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
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
院内急诊救护人员要求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医护人员。
第十五条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人员要求除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5 / 15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三、急救医疗设备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 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
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 线机。
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急救物品:防护用具:三、抢救室急救药品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必须做到四定(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 三无(无过期无失效无变质(及时检查维修及时补充); 二及时; 一专(专人管理)预检分诊预检分诊目的和功能、分诊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专业技术。
、急诊分诊是快速处理患者的重要环节,由护士独立完成。
、患者的分类以急诊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病情按国际惯例分---------------------------------------------------------------最新资料推荐------------------------------------------------------ 为红、橙、黄、绿、蓝。
红、橙为紧急危重患者,需要立即处理,可直接进抢救室或手术室进行紧急抢救。
黄、绿为非危重患者,则等候就诊处理;蓝为一般处理。
预检分诊预检分诊患者等级等候表等级分区等候就诊时间(分钟)-立即(红色)抢救室-非常紧急(橙色)抢救室-紧急(黄色)抢救室诊断区-普通(绿色)诊断区-不紧急(蓝色)诊断区在遇成批病病人时,常用彩色笔或胶布在病人前额标记数字以示病情和数量,也可用彩色标牌置于病人颈部、前胸、手腕等易见处。
预检分诊分诊原则:、坚持见患者才就诊原则、每个患者必须要测量生命体征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对急、危、重症患者要做到先抢救后挂号,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黄金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
、院前分诊则应根据灾伤现场进行分诊。
预检分诊分检程序按照SOAP 公式(主观资料):收集患者所有资料及信息,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客观资料):7 / 15查看患者面色、神志、伤口、特殊气味等;(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判断患者病情级别是否非常紧急、紧急、不紧急。
(优先分类处理):对非常紧急和紧急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区进行急救处理,对不紧急患者则指导安排于普通诊断区等候就诊。
预检分诊二、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调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85%。
、强调时间观念。
时间是评价急诊科工作效率、医护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调分诊迅速准确,分诊迅速率95%。
抢救分诊率应为100%。
、强调抢救工作的组织性。
、抢调严格查对制度。
、强调记录完整。
、强调设备、仪器、及药品适用够用。
、强调消毒隔离,标准预防,防止交叉感染。
预检分诊三、急诊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只有稳、准、快,才能时效合一。
、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疾病谱广泛、专业性强;、向心抢救、多方合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连续工作、服务性强。
---------------------------------------------------------------最新资料推荐------------------------------------------------------ 院前急救概念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所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院外急救主要包含内容:、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时间是进入医院以前。
、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他是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