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重力坝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32 KB
- 文档页数:4
重力坝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水库实体重力坝设计课题来源自选课题类型AX 导师***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资料为蓝本并通过网络等查询有关水文、地质、气象、规范等资料。
二、设计目的通过设计,培养我们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我们在计算、绘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
三、设计要求1、必须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在设计中应遵循技术规范,尽量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2、对待设计计算绘图等工作,应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3、必须充分重视和熟悉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要求的设计内容,成果包括: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3张(3#)。
四、设计思路1、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枢纽建筑物的作用进行坝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通过初步分析确定。
绘制枢纽平面布置及下游立视图。
2、进行非溢流坝(挡水坝)的剖面设计,内容包括:拟定挡水坝剖面,稳定、应力分析等,并绘制设计图。
(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和可靠度理论法)3、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和地基处理设计,包括:混凝土标号分区、分缝、止水、廓道、排水以及开挖、清理、灌浆、断层处理等,并绘制有关设计图。
4、设计绘图要求结构合理、布局合理、表达完整清晰,符合GB规定,体现CAD绘图能力。
五、预期成果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设计图纸。
(一)说明书(说明书要按下述原则编写)1、按章节叙述,要先拟好提纲,然后编写。
2、包括基本资料和基本数据。
3、说明设计标准、设计情况及依据。
4、阐述设计思想、原则及方法(包括所采用基本理论及公式说明,采用条件及原因,以及考虑问题的条件及因素)。
5、对具体设计要说明设计的前提,设计原理、方法、主要步骤以及主要过程和阶段成果,最后成果(不必把详细的计算内容过程写入,成果尽量能以表格形式给出)。
坝体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坝体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坝体设计的研究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坝体设计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坝体的效能和使用寿命。
三、研究内容1.坝体结构形式的选择:通过分析各种坝体结构形式的优缺点,选定适合本项目的结构形式。
2.坝体材料的选择:比较不同材料在坝体设计中的性能差异,选择合适的坝体材料。
3.坝体设计参数的确定:确定影响坝体设计的关键参数,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坝体设计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现状。
2.数值模拟:使用专业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3.现场实地考察:走访相关水利工程现场,了解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设计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1.完整的坝体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和设计参数等。
2.坝体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效能和寿命。
3.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和成果。
六、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综述阶段:XX年X月-XX年X月2.设计方案确定阶段:XX年X月-XX年X月3.数值模拟与优化阶段:XX年X月-XX年X月4.报告撰写与总结阶段:XX年X月-XX年X月七、参考文献1.XXXX2.XXXX3.XXXX4.XXXX以上为我对“坝体设计开题报告”的初步构思,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研究过程中的进展进行调整和补充。
ST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生:XXX指导老师:XXXXX大学XX学院1工程概况1.1地形地貌乌江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为874公里),干流天然落差2124米,平均比降2.05‰。
乌江流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向高差大,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在贵州境内有67500平方公里。
自河源到乌江渡,定为乌江上游,长448公里,这段河道河谷深切,纵坡陡峻,伏流众多,洪枯水位变幅特大。
从乌江渡到沿河县城为乌江中游,长346公里,河道穿行于深山谷之中,礁石林立,滩险密布,有名的璇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号称“四大天险”,均在此段。
从沿河县城到重庆市的涪陵河口为乌江的下游,长243公里,此段河道河谷宽窄相间,两岸多有田地分布,农田和居民点较为集中。
1.2水文气象特征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夏季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的海洋性气侯影响。
流域内雨量丰沛,ST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1.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53.8mm,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年内各月也相差很大。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6%以上。
多年平均风速为0.7m/s,实测最大风速为25m/s,相应风向为E。
多年平均远近雷暴日为46.5日,七月份最多为9.0日。
根据沿河站1957年至1993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5℃,实测极端最高气温42.0℃(1981年8月8日),实测极端最低气温-5.4℃(1977年1月30日)。
1.3工程效益乌江ST水电站的水电开发条件,优于全国其他许多江河,规划兴建的大中型水电站,特点是地理位置适中,距离城市近,接近负荷区,淹没占地损失小,移民搬迁少,同时可以多目标开发。
ST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站开发的骨干工程之一,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
ST水电站大坝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城上游约7k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508km²,多年平均流量966m³/s,水库正常蓄水位365m,相应库容7.70亿m³,装机容量1120MW,保证出力322.1MW,多年平均发电量45.89亿kW·h;电站航运规模为船舶过坝等级500t。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通过参阅各类期刊、文献等,结合自身研究特点兴趣,确定研究目标。
并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可操控性,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确定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初步确定研究方案。
(二)、工程设计:
通过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习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制定课题的总体方案,分析数据,计算建筑物分别处于不同典型工况(设计洪水
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姓名学号系部水利工程系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指导教师2008年12 月25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二)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2)二、设计方法 (2)第二部分设计资料和任务一、设计内容 (3)二、基本资料 (3)三、设计指导 (4)四、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6)五、设计成果要求 (6)六、参考文献 (7)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巩固、充实、加深、扩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工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选型、尺寸拟定、工作条件、作用荷载及设计依据、内容、方法、步骤等。
从而达到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充实、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全面了解设计任务和熟悉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查找规范、手册、技术文献等参考资料及前人经验。
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设计。
3、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方法1、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紧,应尽量避免重作或返工。
但必须认识到,设计工作是逐步深入的,因此某些重作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
2、每个阶段设计中,趁进入角色之机,应及时收集资料,草写阶段设计说明并备全草图,这样既可及时校对,发现错误,又为最后的文字成果整理提供素材。
3、在学生与教师研讨问题时,学生应在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能请老师代作和决断。
老师只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意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作方向、建议等。
在采纳教师建议时,也必须自我消化、理解,但不强求一定纳用。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开拓精神,鼓励提出新的方案或见解,同时也要遵循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其由混凝土等材料构筑而成,具有抗洪、筑坝等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坝后式厂房也逐渐成为企业建设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安全稳定,对其静动力分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深入研究重力坝结构形式及坝后式厂房布置方式,了解其结构特点和荷载情况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模型,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分析地震、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1. 文献调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分析其结构形式、荷载情况和应用范围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地震、风荷载等对结构的影响进行模拟,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进行损伤及破坏机理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探究结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1.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等,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3. 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点,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4. 探究结构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
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重力坝建基面选择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重力坝是以混凝土等坚实材料为主体,利用自身重量和堵水作用承
受水压力的水力工程结构,在各类水库、水电站、灌溉工程等建设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
而重力坝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受到了广泛
关注,其中坝基岩体结构是重力坝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重力坝建基面的选择与坝基岩体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
完善重力坝设计理论,提高重力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我国大型水
电工程建设及水资源开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将重点研究坝基岩体结构与重力坝建基面选择的关系。
首先,
将对重力坝的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坝基岩体结构分类和特点进行
综述,介绍坝基岩体结构在重力坝稳定性和安全性中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将以典型重力坝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野外地质勘查、岩质试验、
有限元分析等手段,探究坝基岩体结构与重力坝建基面选择之间的联系,分析建基面选定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重力坝建设的优化方案。
三、预期结果及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借助岩土力学知识对坝基岩体结构与重力坝建基面选择的
关系进行了探究,对于完善重力坝设计理论,提高重力坝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该研究可为水力工程领域的决策者
和设计师提供一定的指导,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与我国水
资源开发及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混凝土重力坝是指利用混凝土等重质材料在坝基上固定而自重起支撑作用的堤坝。
由于其坝体结构单一、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可控性强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力坝被建造。
然而,由于坝体结构的原因,混凝土重力坝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坝体的裂缝、渗漏、变形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坝体的安全性能。
因此,对混凝土重力坝的监测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坝体是否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从而保障坝体的安全性能。
本研究旨在对混凝土重力坝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坝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混凝土重力坝的现状和安全问题分析。
(2)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
(3)实际案例分析,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研究方法(1)系统整理混凝土重力坝有关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状与安全问题分析。
(2)探讨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确定适用的方法。
(3)选取实际案例,运用所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混凝土重力坝现状和安全问题的分析报告。
(2)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探讨。
(3)对实际案例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1)深入探讨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为混凝土重力坝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混凝土重力坝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复和加固建议,从而保障坝体的安全性能和正常使用。
(3)提高了我们对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安全管理的认识,为今后混凝土重力坝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重力坝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文献综述1.重力坝的概念和分类2.重力坝的设计理论和方法3.国内外重力坝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水文地质勘察和数据处理2.坝型选择和尺寸确定3.坝基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措施设计4.坝体结构设计及其稳定性校核5.洪水过程模拟计算及其安全评价分析五、设计结果与分析六、结论与展望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重力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的水利工程中。
因此,对于重力坝毕业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重力坝毕业设计的研究,掌握重力坝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对重力坝毕业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文献综述1.重力坝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坝是指以自身重量为主要抗力的大型混凝土或石质坝。
按照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混凝土重力坝、石质重力坝和拱形重力坝等。
2.重力坝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进行重力坝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水文地质条件、洪水过程模拟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同时,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保证工程质量。
例如,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采用现场勘测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采用数值模拟法等。
3.国内外重力坝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有很多著名的重力坝工程案例,如中国三峡工程、美国胡佛大坝等。
这些工程案例不仅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对于未来的重力坝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水文地质勘察和数据处理在进行重力坝设计前,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以获取必要的数据。
勘察内容包括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岩石性质等。
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重力坝建设的可行性。
1.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包括重力坝设计的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学会融会贯通“水工建筑物”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重力坝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培养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提高查阅和应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2.1设计任务、内容及作法一、设计任务:重力坝典型剖面设计二、设计内容根据提供的水文、水利计算成果,在分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工作,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为:1、确定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等级、洪水标准2、通过稳定、强度分析,拟定坝体经济断面尺寸;3、通过坝基水平截面处坝体内部应力分析,定出坝体混凝土分区方案;4、坝体细部构造设计:廊道布置、坝体止水、坝体排水及基础防渗和排水等。
要求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A3设计图纸两张。
三、设计作法从分析基本资料做起,复习消化课堂内容,参照规范[1冏各相应部分进行设计,对设计参数的选取、方案的拟定等要多加思考。
设计所需基本资料,除已给定之外,要自行研究确定。
2.2基本资料一、设计标准:某水库位于某河道的上游,库区所在位置属高山峡谷地区。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需修建水库,该工程以发电、灌溉、防洪为主。
拟建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600kw。
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以及各项控制标准、指标按现行的国家规范规范[4]自行确定。
二、坝基地质条件1、开挖标准:本工程坝体在河床部分的基岩设计高程原定在827.2m。
2、力学指标:坝体与坝基面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 f =1.04,粘结力系数c'=900kPa。
3、基岩抗压强度:1500 kg / cm 2三、特征水位经水库规划计算,坝址上、下游特征水位如下:P=0.1%校核洪水位为909.92 m,相应下游水位为861.15 m;P=1%设计洪水位为907.32 m,相应下游水位为859.80m;正常挡水位为905.70m;相应下游水位为855.70m;淤沙高程为842.20m;四、荷载及荷载组合荷载应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计算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王圪堵水库工程实际,属设计类课题。
王圪堵水库坝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西北12km,榆靖高速公路无定河大桥以上2.5km、芦河入无定河口以上5.5km处的无定河干流上,距榆林市区60km。
按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及治黄大局的拦沙要求,确定水库任务是供水、拦沙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在本次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工程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选题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王圪堵水库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作为题目。
本课题主要解决a.水库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电站厂房的选址,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选型等一系列布置问题。
b.混凝土重力坝的专题设计,包括坝型的选择比较,大坝尺寸的设计,抗滑稳定的计算,大坝结构图的绘制等。
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2. 选题意义(1).王圪堵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它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规划》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对无定河开发治理的要求,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河流生态基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调蓄无定河水资源,并经优化配置,以供定需就近向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供水,缓解工业区近中期用水矛盾,向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撑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为治黄大业作贡献。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王圪堵水库工程实际,属设计类课题。
王圪堵水库坝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西北12km,榆靖高速公路无定河大桥以上2.5km、芦河入无定河口以上5.5km处的无定河干流上,距榆林市区60km。
按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及治黄大局的拦沙要求,确定水库任务是供水、拦沙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在本次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工程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选题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王圪堵水库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作为题目。
本课题主要解决a.水库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电站厂房的选址,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选型等一系列布置问题。
b.混凝土重力坝的专题设计,包括坝型的选择比较,大坝尺寸的设计,抗滑稳定的计算,大坝结构图的绘制等。
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2. 选题意义(1).王圪堵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它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规划》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对无定河开发治理的要求,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河流生态基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调蓄无定河水资源,并经优化配置,以供定需就近向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供水,缓解工业区近中期用水矛盾,向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撑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为治黄大业作贡献。
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及抗震加固设计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混凝土重力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其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受到地震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损伤,因此抗震加固设计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必要问题。
目前,对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及抗震加固设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抗震加固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响应分析。
2. 确定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指标,比如位移限制、加速度限制等。
3. 根据抗震性能指标,设计抗震加固方案。
4. 进行抗震加固方案的模拟分析。
5.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实测验证,检验抗震加固方案的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响应及抗震加固设计,可以为改进工程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另外,该研究还可以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结构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包括:
1. 采用现有的地震响应分析程序,进行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
2. 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抗震加固方案的模拟分析。
3. 在实际工程中,采取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抗震加固方案进行验证。
五、预期成果
1. 揭示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的规律。
2.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抗震加固方案。
3. 验证抗震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 2012年 4 月 15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水利枢纽工程重力坝设计学生:指导老师:1工程概况1.1流域概况辽河是某地区较大的河流之一。
发源于X县,自东向西流,在C县附近于B河汇合,于I市西入海。
全长418公里,流域面积13880平方公里。
其中山区占总数的66%,丘陵占4%,平原占30%,流域面积内有耕地430万亩,人口约400万人,是该地主要的产粮区之一,并且是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运输方便。
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0多亿立方米,是本地区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辽河干、支流上都没有控制性工程,每年有几十亿立方米的水白白流向大海。
该水库位于该地区L县境内,为辽河的控制性工程,水库控制面积为617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44.5%,选定S水库为开发辽河的第一期工程是适宜的。
水库任务以防洪、灌溉为主,并改善农田除涝条件,扩大灌溉面积,供给灌溉及工业用水发电。
1.2工程地质在水库回水内部范围渗漏区(长6.4公里)由寒武纪奥陶系的灰岩、泥灰岩、页岩、砂岩等组成。
根据勘测结果,渗漏量不大。
不致影响水库蓄水,坝址区河谷为侵蚀堆积,0~3060米,右岸山坡两岸山顶高米~500米,250米左右,河床高程300坝址处河谷底宽000 2040~,左岸山坡坡度较缓,约15,逐渐变陡。
地貌形态较为单一,坝址区为前震旦系大弧山统变质岩。
岩性单一,层理不明,它是含团块黑云母变粒岩,石英变粒岩,粗度细,致密。
坝址区断裂构造的发育时期,相互切割关系及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节理裂隙也很发育。
F8,F10是较大断层,断层面在坝基内最大的出露宽度不超过50厘米,一般在30厘米左右,根据压水试验断层属于不透水的。
覆盖层厚度,右岸厚度不大,一般1-2米为碎石块及砂琅土组成。
河床部分砂卵石厚2~1米。
左岸山坡为坡积土其中夹有石英岩滚石厚7.9米,最大厚度4米到3度一般为米,弱风化岩3~5米。
2本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包括重力坝设计的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学会融会贯通“水工建筑物”课程所学知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重力坝较完整的设计工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培养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提高查阅和应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在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关于今后设计工程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法,为自己将来在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和处理实际工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本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成果3.1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1) 枢纽布置:分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根据已知资料选择坝轴线和坝型,确定坝址和枢纽的总体布置。
坝轴线的位置应根据附近的地形及地质条件通过定性分析来确定。
坝型和枢纽布置的选择应根据坝址处的地形、地压、建筑材料、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抗震性能等特点,通过定性分析,初步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既满足工程要求又比较经济的方案从而进行初步设计。
(2) 调洪演算:根据拟定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曲线及水位库容关系等基本资料,按确定的防洪调度规则,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出库水位和下泄流量的变化过程线。
确定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防洪库容等水库特性参数。
(3) 非溢流坝段剖面设计:包括坝顶高程的拟定、下游水位的拟定、坝顶宽度和坝坡的拟定。
在计算出校核洪水的情况下,根据在校核洪水下溢流坝和泄水坝段的水面线计算来确定坝体高度。
然后考虑与溢流坝段的连接情况对坝顶宽度、坝顶高度、上下边坡位置等初步拟定,绘制出挡水坝段的最大剖面图。
抗滑稳定及应力分析:包括抗滑稳定、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等。
采用刚体极限平(4)衡法计算,分别计算各坝段不同水平截面上的外加荷载及应力,并计算出抗剪和抗剪断稳定安全系数,以及坝基截面的垂直应力。
(5) 溢流坝段设计:包括溢流坝的剖面设计、消能防冲设计、泄水方式的选择、泄流能力的校核等。
泄水建筑物可布置在河床中央,也可布置在河岸某处合适的地方,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泄流方案。
然后根据水库运行和泄洪以及排漂浮物的要求,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床及两岸抗冲性能、下游水深及消能要求、坝体分段情况与相邻建筑物间的关系、闸门形式,工过条件及运行方式等因素确定孔口尺寸和堰顶高程。
(6) 地基处理:包括坝基开挖与清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坝基排水和断层破碎带处理等。
(7) 细部构造设计:包括坝体的分缝与止水结构设计,坝顶构造和坝体廊道系统设计和坝体混凝土的分区设计。
3.2毕业设计的步骤⑴进行坝线、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方案的论证;⑵进行剖面设计;⑶进行消能工设计;⑷验算孔内压力余幅安全度;⑸验算坝体稳定及应力;⑹细部构造设计;⑺两岸连接设计与地基处理;⑻整理设计说明书;⑼绘制设计图纸;3.3毕业设计的成果本次毕业设计的成果包括: (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设计或研究报告正文的数量和质量,设计图纸的内容、张数、图幅等要求)1、开题报告:6页2500字;2、设计说明书:50-60页20000字,要求说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句简练通顺并附有必要的插图、表格及主要设计成果;3、计算说明书:40-60页15000字,内容要求写明原始数据、计算原则、计算公式及详细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等;张;1 ②坝体上下游立视图张;1 张(①枢纽平而布置图3纸:一号图纸、图4.③中孔坝段最大剖面图1 张);5、译文:外文译文(3000字)及原文影印件。
4 本设计需要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要求阅读或检索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外文资料):林继镛.水工建筑物(第5版)[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1]祁庆和.水工建筑物(第四版)[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张光斗、王光纶. 水工建筑物[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3]陈胜宏(主编). 水工建筑物(第1版)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周建平,党林才.水工设计手册(第5卷):混凝土坝[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5]社,2014. 刘志明,温续余. 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 泄水与过坝建筑物[M] .北京:中国水[6]利水电出版社,2014.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7]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 5108-1999) [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2013)[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2013) [11]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DL/T5347-2006)[12]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制图标准(DL/T5348-2006)[13]水力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DL/T5127-2001)[14]防洪标准(GB 50201-2014)[15]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2003)[16]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教研室(主编):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M].北京:[17]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潘家铮. 《重力坝设计》.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19]《混凝土坝设计图册》[20]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1]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根据老师下达的任务书以及学院的毕业设计进度要求,毕业设计时间进度如下:(1)2016年1月完成并上交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2015年底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熟悉并分析工程资料,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外文资料,于2016年1月初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2)2016年春季学期第1-2周了解课题内容,熟悉查找参考资料。
广泛查阅相关工程资料和文献,重点资料细读。
(3)第3-4周完成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
通过对工程资料的分析和相似工程的借鉴,确定S水利枢纽的坝型及枢纽布置。
(4)第5-9周完成坝剖面的设计与计算。
通过对坝段的应力分析及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拟定S水利枢纽的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断面,对坝段的强度和稳定分析进行校核。
(5)第10周主要内容为整理资料,完成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进一步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及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
(6)第11-12周完成大图及细部结构放大图的绘制。
通过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所得的数据,完成S水利枢纽横剖面图、大坝上游立面图、枢纽布置图及细部结构放大图等相关图纸的绘制。
(7)第13周的主要内容为将毕业设计所得成果交由指导老师评阅。
进一步改善毕业设计成果的不足,并做好答辩准备。
(8)第14周,答辩。
、6现有条件及必需采取的措施首先,通过大学近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对工程设计和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通过之前的坝工课程设计,也让我对坝工设计的步骤和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熟练运用CAD、Office等相关软件,为毕业设计的计算和制图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其次,在我校图书馆及水利水电特色阅览室中藏有大量工程设计的规范及与工程有关的相关文献,保证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能有足够的资料进行学习和参考;最后,我校拥有卓越的师资资源,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也能为我们进行答疑解难,帮助我们发现毕业设计的错误,使我们可以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