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周处杀蛟(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26 KB
- 文档页数:3
《周处》比较阅读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①。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注释)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乡里所患/可以为师矣B.闻里人相庆/有闻而传之者C.有自改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具以情告/以我酌油知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说说文中周处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周处什么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跑,终无所成。
清河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姣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6.下列对选文描写周处与陆云谈话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此时的周处已有悔改之意。
B.表明了促使周处转变的原因。
C.表明了贤人陆云具有的远见卓识。
D.借此阐明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道理。
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周处传阅读答案篇一:《周处》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陆机、陆云),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
或以钱币乞之。
B. 并皆暴犯百姓。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6.B; 7.D;8.B;篇二:文言文阅读《周处》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文言文周处阅读答案【篇一:周处原文注释翻译】《世说新语》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指“好争斗”的意思。
为:被。
患:祸害(认为是祸害)。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祸害。
并:一起,指蛟与虎二者。
暴犯:侵犯。
暴:.急骤;猛烈谓:把??称作。
蛟:母龙曰蛟。
..译文:当时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为害百姓。
谓:称呼,叫作为:是尤:更,特别,尤其。
剧:厉害。
..译文: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或:有人。
说:劝说。
实:其实。
冀:希望。
三横:三害。
横:凶暴,不讲理唯:只。
余:剩下。
译文: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其实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害。
译文: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跳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有时浮在水上有时又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搏斗。
谓:认为。
更相:相继;相互更:轮番译文: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7.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竟:竟然。
闻:听说。
里人:乡里人。
始:才。
意:心意,想法,愿望。
译文:不料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活着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有了悔改的心意。
译文:于是便到吴郡去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自己的全部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9.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陆云说:“古人很看重早晨,哪怕是早晨明白道晨,晚上就死去也甘心’,这句话,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贵:以?.为贵,重视。
况:何况。
君:你。
患:担心,害怕。
彰:显露。
邪:古同“耶”,疑问词。
励:自勉。
译文:再说一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从此就改过自勉,最后成为一名忠臣。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周处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周处周处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①二陆:陆机、陆云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答: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答:4.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参考答案:1.A2.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3.义兴的百姓称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
再说,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4.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周处改正自新文言文阅读答案周处改正自新文言文阅读答案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给加粗字注音。
有蛟( )三横( )朝闻( )更相庆( )2.解释加粗字的含义。
(1)或说处杀虎斩蛟_______________(2)始知为人情所患_______________(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_________(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设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正自新?(不少于5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jiāo;hèng;zhāo;gēng2.(1)有人;(2)才;(3)希望;(4)就,于是。
3.(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患,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
(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ye)?”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犯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一、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1. (16分)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乙】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丙】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1)【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B . 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C . 竟杀蛟而出杀之而复上船D . 舟中之人皆得活乡人皆好之(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____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________③还反涉江,至于中流________(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②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周处》(含题目和答案)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XXXXXX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XXX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XXX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竞杀XXX而出,XXX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XXX。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XXX:“古人XXX死,XXX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本文选自《》,作者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11.(3分)周处的变化通知我们的道理是: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XXXXXX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
XXX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XXX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XXX而出,XXX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XXX:“古人XXX死,XXX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ye)?”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课文选自在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10.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寄义。
(3分)XXX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11.以下了解不精确的一项是()(3分)A.XXX“更相庆”首要因为他们觉得XXX和蛟龙都已死了。
B.XXX杀XXX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豪杰侠气。
C.本文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XXX”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XXX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是可移的。
1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XXXXXX幼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周处杀蛟(含答案)周处杀蛟【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②,山中有邅迹虎③,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⑤,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⑥,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⑦?”处遂改励⑧,终为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自新》【注释】①侠气:指意气用事。
②义兴:郡名。
蛟:鳄鱼,古人神话为蛟龙类动物。
③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
④入吴:到吴郡。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下文“平原”指陆机,“清河”指陆云,两人分别曾任平原内史、清河内史。
⑤正:只。
⑥贵:崇尚,重视。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⑦令:美,好。
⑧改励:改过自新,努力上进。
【解词】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③具以情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答案】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厉害)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希望)③具以情告(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跛足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周处【古文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①侠气②,为乡里所患③。
又义兴水中有蛟④,山中有白额虎,并⑤皆暴犯⑥百姓。
义兴人谓⑦为⑧三横⑨,而处尤剧⑩。
或说⑪处杀虎斩蛟,实⑫冀⑬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⑭,行数十里,处与之俱⑮。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⑯。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⑰寻二陆⑱。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⑲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⑳,而年已蹉跎㉑,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㉒朝闻夕死㉓,况君前途尚可㉔。
且人患㉕志之不立,何忧令名㉖不彰㉗邪(yé)?”处遂㉘改励㉙,终为忠臣㉚——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注释】①凶强:凶暴强悍。
②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③为乡里所患:意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为,表示被动的结构助词,解释为“被”。
患,认为……是祸害。
后文的“患”是担心的意思。
④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或说指鼍(tuó)鳄一类的动物。
⑤并:一起,指蛟与虎两者。
⑥暴犯:侵害。
⑦谓:称。
⑧为:是。
⑨三横:三害。
横,祸害。
⑩尤剧:更厉害。
⑪或说(shuì):有人劝说。
或,有人。
说,劝说。
⑫实:实际上。
⑬冀:希望。
⑭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有时沉没。
没,沉没。
⑮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⑯更相庆:互相庆祝。
更,交替,轮换。
⑰吴:今苏州一带。
⑱二陆:指陆机、陆云两兄弟,当时著名的学者。
下文“平原”指陆机,因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因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⑲具:通“俱”,全部,详细地。
⑳修改:修,修正行为。
改,改正错误。
㉑蹉跎:虚度光阴,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㉒贵: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㉓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㉔尚可:还有希望。
㉕患:忧虑。
㉖令名:美好的名声。
㉗彰:显露。
㉘遂:就。
㉙改励:改过自新。
改,改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乙)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冀:______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反:______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②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17.周处为乡里所患的原因是什么?18.清河的一段话,为什么对周处有那么的说服力?19.(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答案】15.①希望②通“返”,返回16.①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意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②你曾见过被两条蛟龙缠绕住的船上的人有活下来的吗?17.凶暴强悍,任性使气。
(或用原文的“凶强侠气”作答)18.因为周处得知双亲在误以为他也死了时都很开心,心里已经很伤心,有了改过的想法,又加上清河引用《诗经》的内容,正好解决了他所担忧的问题,于是让他痛下决心改过。
19.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
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文言文考前强化模拟训练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中考题目精选(1)9、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3分)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经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9.(2分)刘义庆世说新语10.(3分)蛟龙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和他一起在水中飘游了几十米(或、行、之)11.(3分)A中考题目精选(2)11.(3分)周处的变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9.(2分)世说新语刘义庆10.再说人就怕不立下志向,担心什么好名声不能传扬呢?(3分)11.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分)周处中考题目精选(3)13.课文选自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义。
(3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1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略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情况,是为了突出周处改过的内容。
B.周处杀虎斩蛟是为了得到乡人们的谅解。
C.“寻访二陆”充分表现了周处改过的决心。
D.周处由“凶强侠气”到“终为忠臣”,表明立志改过的重要性。
周处除三害诗一、故事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害,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害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二、字词解释1. 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好争斗)。
2. 为乡里所患: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为……所,表示被动。
3. 蛟:一种蛟龙,能发洪水。
4. 暴犯:侵害。
5. 或说处杀虎斩蛟: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
或,有人。
说,劝说。
6. 实冀三害唯余其一: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其中一个。
冀,希望。
7. 与之俱:和蛟龙一起(浮沉)。
俱,一起。
8. 更相庆:互相庆祝。
更,交替,互相。
9. 竟杀蛟而出:竟然杀死蛟龙从水中出来。
竟,竟然。
10. 有自改意:有自我悔改的想法。
11. 入吴寻二陆: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
吴,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
12.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
平原,指陆机,他曾任平原内史。
清河,指陆云,他曾任清河内史。
13. 具以情告:把(自己的)实情全部告诉(陆云)。
具,全,都。
14. 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想要自我改正错误,可是年纪已经太大。
蹉跎,这里指虚度光阴。
15. 古人贵朝闻夕死:古人很重视“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这种精神。
贵,认为……宝贵。
16. 况君前途尚可: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17. 人患志之不立:人只怕不能立志。
患,怕,担忧。
18. 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令名,美好的名声。
彰,显著,传扬。
19. 改励:改过自勉。
20. 终为忠臣孝子: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古诗文阅读训练59:《周处》得分: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导读】周处(chǔ)(236~297)是西晋义兴人。
相传他年轻时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乡里人将他与南山的猛虎和河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
后来他杀虎斩蛟,并拜师求学,发愤读书。
历任新平大守、御史中丞。
后任建威将军,率兵迎战氐人齐万年的叛军,兵败战死。
【选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①,山中有邅迹虎②,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③”,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④。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⑤,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⑥。
平原不在⑦,正见清河⑧,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⑨,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⑩?”处即改过,卒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义兴:古地名,北宋时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宜兴”,即今江苏宜兴。
蛟(jiāo):传说中的一种龙。
②邅(zhān)迹虎:跛脚虎。
③横(hèng):凶暴的人或物。
④更相:互相。
⑤里人:乡中的人。
⑥吴:吴郡,今苏州。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俩,晋代文学家,吴郡人。
⑦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人称陆平原。
⑧正:只。
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人称“陆清河”。
⑨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说,听到正确的道理比生命本身更有意义。
⑩令:美好的。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而处尤剧()(3)古人贵朝闻夕死()(4)卒为忠臣孝子()2.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4.陆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5.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次非杀蛟》阅读答案文言文在考试阅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文言文《次非杀蛟》习题以及相关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次非杀蛟》习题及答案1.解释: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次非杀蛟》翻译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次非杀蛟》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好打虎,士人多逐之。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处亦知力竭,遂自放至深山。
经数日,得翼宿岩下。
忽闻里中相谓曰:“近日稍差,远似死矣。
”处喜,走出,见父老相劳苦。
处感其德,辞以病,因自改变,常在人间。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患”译为“祸害”。
B. 处亦知力竭,遂自放至深山“遂”译为“于是,就”。
C. 处感其德,辞以病,因自改变“辞”译为“推辞”。
D. 处亦知力竭,遂自放至深山“竭”译为“尽”。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处少时凶强侠气,是乡里的祸害,但后来在父老的感召下,他改邪归正。
B. 周处刺杀老虎,击杀蛟龙,使乡里百姓深受其害,后来乡里百姓都很高兴。
C. 周处与蛟龙搏斗,经过三天三夜,最后因为体力不支,于是逃入深山。
D. 周处感激父老对他的关心,于是辞去病痛,努力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2)处感其德,辞以病,因自改变。
4. 周处从一个“凶强侠气”的恶少,到“感其德,辞以病,因自改变”,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 C2. B3. (1)周处就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击杀蛟龙,蛟龙或浮出水面或沉入水中,游动了数十里,周处和它一起。
(2)周处感激他们的恩德,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因此改变了自己。
4. 周处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父老的关心和鼓励,使他感激不已,从而决心改变自己;二是他自身的努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付诸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
周处杀蛟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②,山中有邅迹虎③,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⑤,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⑥,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⑦?”处遂改励⑧,终为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自新》【注释】
①侠气:指意气用事。
②义兴:郡名。
蛟:鳄鱼,古人神话为蛟龙类动物。
③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
④入吴:到吴郡。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下文“平原”指陆机,“清河”指陆云,两人分别曾任平原内史、清河内史。
⑤正:只。
⑥贵:崇尚,重视。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
⑦令:美,好。
⑧改励:改过自新,努力上进。
【解词】
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③具以情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
【答案】
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厉害)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希望)③具以情告(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跛足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认为他是祸害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又担心自己年纪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很看重'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这情形,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意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