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1871-2015)
- 格式:xlsx
- 大小:63.13 KB
- 文档页数:8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钢铁消耗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量有限,生产国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
1937年总产量1.1亿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和西欧共占总产量的3/4,再加上原苏联则达87.5 %。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地区。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发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猛地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50~6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
1950年只产1.89亿吨,而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7.4亿吨,其间净增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
同期,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致使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或下降。
产量维持在6.7~9亿吨。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同期,原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超过美国,登上“冠军”宝座。
进入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
亚洲的中国、印度、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四钢铁生产大国,1990年生产6400多万吨。
拉美的巴西年产2600多万吨,居第6位。
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长也较快。
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白,此后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答案(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
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经济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三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当时,最先为此实践的是哪两个国家?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2)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专家认为18世纪80年代才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中文摘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自由主义领域内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一方面,他将个人的自由权利提升到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个人主义的缺陷,其学说又是伸向集体主义的一种探索。
因此西方学术界公认密尔是典型的过渡性思想家。
本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描述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过程以及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
从 1815年开始,英国自由主义缓慢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六十年代自由主义达致繁荣,但是自 19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英国陷入经济萧条,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干涉,从而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早期自由主义逐渐衰退。
密尔一生(1806-1873)正好经历了自由主义在英国兴起、繁荣以及开始衰退的过程。
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与这一思潮的进程密切相关。
作为功义者詹姆斯?密尔之子,密尔很早就确立了功利主义信仰。
1826年经过一次信仰危机之后,密尔认识到边沁与詹姆斯?密尔的功利主义没有在理性与情感之间设置合理的平衡,主张将感情置于与理智同等的地位。
由于受到法国圣西门学派和浪漫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密尔开始关注社会制度的历史沿革,不再把某种制度当作固定原则,而是由时间、地点和环境决定。
托克维尔对于民主制度的观点也深刻影响了密尔。
第二章主要论述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
这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与价值目标。
密尔修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强调精神的快乐胜过物质的快乐,因为人类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沉沦到低级快乐中去。
在一个人人都趋乐避苦的社会中之所以能够获得公共利益,因为人除了具有利己心理,还具有社会同情心,能够领悟到个人与社会具有共同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密尔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观点。
在约翰?洛克确立政治自由原则基础上,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与限度,即个人与社会的界限。
一、选择题1.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国家美国德国类别煤炭钢煤炭钢时间1870-1879年4900万吨38万吨4600万吨31万吨1910-1914年47400万吨2657万吨24700万吨1479万吨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2.“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3.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A.万有引力定律B.适者生存原理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4.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5.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改良蒸汽机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7.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地区)生产历史介绍——美国说明:累计粗钢产量是指1871年至2015年的累计总和人均粗钢产量指累计粗钢产量除以美国现人口(2014年)的人均值为什么先从美国说起?虽然现代钢铁工业起源于英国,但是第一个产量突破亿吨大关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是一个钢铁年产量、累计年产量长期领先世界,至今仍能保持规模量,且生产工艺配置、产品结构配置较为合理的一个国家,是一个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世界钢铁发展方向的国家,因此,我们的开篇就从美国开始。
阶段的划分按照我在连载初篇中的说法,一个国家钢铁发展通常包括积累期、上升期、稳定期三个阶段。
当然目前很多分析者的阶段划分角度不同,各有不一样,目前看到的一种分法是将美国钢铁发展的阶段分为6个,分别是起飞、成长、振荡、战后、衰退、衰而不退,当然这样的划分也很有道理,应该说我们选取的角度不同。
那么今天先从我所选定的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积累期(1860-1932)积累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论是从技术、设备还是经营上都是从零开始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高增长的过程,但只有在上下游的基础都成熟后,产业链形成后,才能真正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说明:把1871-1900年单独列出来是为了表明积累期前段的增长幅度是惊人的美国的钢铁行业是自19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起步的,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地点是匹兹堡(享有“世界钢都”之称),关键的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正是卡耐基引入当时最先进的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马丁敞炉炼解法,让美国的钢铁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产量逐年大幅攀升迅速完成初期积累。
而这一阶段最关键的事情发生在1901年,卡耐基将旗下的钢铁公司全部卖给了摩根集团,并由摩根集团主导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并购,并购后成立美国钢铁集团,占据了当时美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长期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持续至今仍是美国三大钢企之一。
这一阶段遵循的是资源式布局,钢厂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东北部,且以五大湖水系为依托,不论是上游资源获得还是产品运输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
(冶金行业)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对铁矿石的需求分析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对铁矿石的需求分析壹、世界钢产量情况据国际钢协(IISI)统计,2004年世界钢产量达到10.548亿吨,这是人类历史上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
2004年世界钢产量增长了大约1.1亿吨,其中中国的钢产量增长为523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增长量的47.73%。
进入新的世纪后,世界钢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增长。
以2004年为例,当年世界钢产量的增长率为11.60%,但除中国产量之外的增长率为7.91%。
2005年更是如此,受世界钢铁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世界主要钢生产国和地区都采取了限产保价的措施,这就使得2005年世界钢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
据国际钢协统计,2005年11月,世界61个国家和地区的钢产量总计增长4.1%,但除中国外的钢产量为下降1.2%。
2005年前11个月世界粗钢产量增长率为6.1%,但除中国外,世界产量为减少0.9%,除中国外的钢产量减少了大约610万吨。
尽管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生产钢铁,但世界钢铁生产,且对世界海运铁矿石产生影响的主要是6个国家和地区,即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和前苏联。
而其中尤以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这四大经济体的影响力最大。
(见表1) 二、世界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在提高尽管世界钢产量在增长,但世界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仍在提高。
2000年世界钢产量为8.474亿吨,世界五大钢铁企业(新日铁、浦项、阿贝德、于齐诺尔和LNM集团)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03%,其中排名世界第壹的新日铁X公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7%,排名世界第五的LNM集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20%。
到2004年世界钢产量为10.548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2.074亿吨,但世界前五大钢铁X公司(阿塞洛集团、LNM控股、新日铁、JPE、浦项集团)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上升到了17.35%,比2000年提高了4.32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壹的阿塞洛集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44%,比2000年排名第壹的新日铁所占的比例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中钢网丁根:前5月全球粗钢产量下降约2个百分点——前5个月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地区粗钢产量简述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该协会纳入统计的世界65个国家/地区(注:这65个国家/地区2014年粗钢产量合计达到当年世界粗钢总产量的98%以上)的累积粗钢产量总计为6.756亿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340万吨,下降约两个百分点,增长率为-1.9%。
在亚洲地区,中国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3.402亿吨,比去年同期减少550万吨,下降1.6%;日本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4410万吨,同比减少200万吨,下降4.4%;印度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3770万吨,同比增加220万吨,增长6.1%;韩国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2870万吨,同比减少150万吨,下降5.1%;中国台湾前5个月粗钢产量合计97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增长5.3%。
亚洲地区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4.603亿吨,同比减少640万吨,下降1.4%。
详细数据见《2015年前5个月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统计表》。
2015年前5个月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统计表(单位:千吨)-仅含沙特钢铁公司(HADEED)1家钢厂的粗钢产量;e为估计值;数据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中钢网资讯研究院整理在欧盟地区,德国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为1840万吨,比2014年同期减少50万吨,下降2.9%;意大利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为98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10万吨,下降10.2%;西班牙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为6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万吨,增长4.9%;法国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为680万吨,比2014年同期减少10万吨,下降1.8%;英国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为520万吨,同比略有增加(实际增加2.6万吨),增长率为0.5%。
欧盟28个国家1月至5月份粗钢产量合计7320万吨,同比略有减少(实际减少5.9万吨),增长率为-0.1%。
历史统计:1913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业产品产量原(粗)钢:美国3180.3万吨,德国1760.9万吨,英国778.7万吨,俄国491.8万吨,法国468.7万吨,奥匈帝国261.1万吨,⽐利时246.7万吨,卢森堡132.6万吨,加拿⼤106.1万吨,意⼤利93.4万吨,瑞典59.1万吨,西班⽛24.2万吨,墨西哥6.8万吨(1910),印度6.3万吨,中国4.3万吨,⽇本1.7万吨,澳⼤利亚1.4万吨。
⽣铁:美国3146.3万吨,德国1676.1万吨,英国1042.5万吨,法国520.7万吨,俄国464.1万吨,卢森堡254.8万吨,⽐利时248.5万吨,奥匈帝国238.1万吨,加拿⼤102.4万吨,瑞典74.2万吨,意⼤利42.7万吨,西班⽛42.5万吨,⽇本24.3万吨,印度20.7万吨,中国9.8万吨,澳⼤利亚4.7万吨,墨西哥4.5万吨(1910),芬兰0.9万吨,煤炭:美国51705.9万吨,英国29200万吨,德国27720万吨,奥匈帝国5420万吨,法国4080万吨,俄国3600万吨,⽐利时2440万吨,⽇本2131.6万吨,印度1646.8万吨,加拿⼤1361.9万吨,中国1288.0万吨,澳⼤利亚1261.7万吨,南⾮798.4万吨,西班⽛430万吨,新西兰191.8万吨,荷兰190万吨,智利128.3万吨,⼟⽿其84.1万吨,意⼤利70万吨,墨西哥60.0万吨,印度尼西亚56.8万吨,越南50.3万吨,保加利亚40万吨,瑞典40万吨,中国台湾32.2万吨,秘鲁27.4万吨,津巴布韦22.0万吨,罗马尼亚20万吨,朝鲜12.8万吨,巴西2.6万吨,委内瑞拉0.7万吨。
原油:美国3312.6万吨,俄国1030.0万吨,墨西哥385.1万吨,印度尼西亚152.6万吨,罗马尼亚180万吨,奥匈帝国110万吨,印度105.7万吨,⽇本25.9万吨,伊朗25.0万吨,德国10.0万吨,特⽴尼达和多巴哥9.0万吨,加拿⼤3.0万吨,埃及1.3万吨。
一、选择题1.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国家美国德国类别煤炭钢煤炭钢时间1870-1879年4900万吨38万吨4600万吨31万吨1910-1914年47400万吨2657万吨24700万吨1479万吨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2.1900年以后,美国家庭广泛使用洗衣机等生活电器,这让妇女们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实现参与政治活动的夙愿,这表明电气时代的到来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丰篇了女性的娱乐生活C.加快了美国城市化进程D.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3.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4.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A.巴尔扎克B.列夫托尔斯泰C.高尔基D.伏尔泰5.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6.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7.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世界钢铁发展状况现代钢铁工业始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是20世纪。
1900年全世界钢总产量仅2850万吨,1937年突破1亿吨,达到1.1亿多吨,到2000年达到82960万吨。
在100年间,钢产量增长了30倍,年平均增长3.4%,累计产钢达300亿吨以上。
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钢铁工业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技术经济指标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20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的最深刻变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先进的产钢国家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的战略转移。
回顾20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51年,是第一代钢铁技术推动现代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钢铁工业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由于以高炉、平炉、模铸造、初轧开坯、横列式轧机为主的第一代钢铁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有史以来钢铁领域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产量迅速扩张。
到1937年,钢产量达到11000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到1951年,钢产量达到21070万吨,首次突破2亿吨。
这一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51年间,世界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
钢铁生产国分布十分集中,大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以西德为主)以及前苏联,高达全世界钢铁产量的87.5%,成为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
美国因其远离战场的优势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1951年,美国钢产量达到9544万吨,占全世界钢产量的45.3%,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据了霸主地位。
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74年,是第二代钢铁技术推动世界钢铁产量加速扩张的阶段。
由于高炉喷煤、氧气顶吹转炉、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连续轧钢、冷热带钢连轧机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在短短的23年中,世界钢产量以5.4%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扩张,从1951年的2亿吨迅速跃上了7亿吨的台阶(70342万吨),高级轿车面板、合金板、高强度石油管、冷轧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论述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述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姓名:班级:学号:钢铁工业是工业基础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
常以钢铁的产量、消费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
但由于钢铁企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正确预估,钢铁行业出现了畸形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加重。
现代钢铁工业始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是20世纪。
1900年全世界钢总产量仅2850万吨,1937年突破1亿吨,达到1.1亿多吨,到2000年达到82960万吨。
在100年间,钢产量增长了30倍,年平均增长3.4%,累计产钢达300亿吨以上。
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钢铁工业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技术经济指标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1]回顾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51年,是第一代钢铁技术推动现代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钢铁工业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由于以高炉、平炉、模铸造、初轧开坯、横列式轧机为主的第一代钢铁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有史以来钢铁领域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产量迅速扩张。
美国因其远离战场的优势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钢铁生产国分布十分集中,大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以西德为主)以及前苏联,高达全世界钢铁产量的87.5%,成为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
1951年,美国钢产量达到9544万吨,占全世界钢产量的45.3%,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据了霸主地位。
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74年,是第二代钢铁技术推动世界钢铁产量加速扩张的阶段。
由于高炉喷煤、氧气顶吹转炉、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连续轧钢、冷热带钢连轧机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概况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概况钢铁工业是工业基础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
常以钢铁的产量、消费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产量仍很有限,生产国也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
1937年总产量1.1亿多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该两地合占世界总产量的3/4,再加上前苏联则达87.5%。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
形成原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进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和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钢铁产量与钢铁生产国明显增加,钢铁工业地域东移50~7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只产 1.89亿吨,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到7.4亿吨(历史最高记录),其间净增加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
同期,钢铁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
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向重化学化发展,造船、汽车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钢铁的需求量,钢铁工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
另一些国家为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战败国要恢复发展经济;西方老钢铁生产国要维持其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都相继扩大生产设备规模。
其次,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料、燃料不仅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大大加快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