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应始终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
- 格式:pdf
- 大小:165.46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1、适应绿地功能实际需求居住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合理改善并保护居住区本身的生态环境。
所以,绿地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导,使用各类植物材料形成绿地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居住区的环境。
园林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改善并保护本城市自身的的生态环境。
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采用各类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园林植物配置不单要遵循科学性,也要追求艺术性,争取科学合理的进行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促使获取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当然,植物配置也要考虑使用者的要求,结合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展开设计,适应人们娱乐、遮阴、观赏和提升环境质量等功能要求。
2、植物配置主次分明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或以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选择的植物种类、数量、位置都必须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展现出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
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重视各种植物之间的协调,根据不同的植物形态特征,采用高低、花形花色、姿态对比等办法,衬托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可以使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色调逐层过度等配置方法,达到构造独特园林景观色彩的目的,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把各个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促使相同地点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给人以独特的感官享受。
3、植物配置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因各个城市发展规模、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园林绿化也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将人文环境与地方文化特色相互融合,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园林绿化的品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都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种植乡土树种不单单能极快产生生态效益,也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展现地方特色。
浅谈建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绿地空间变得越来越稀缺,城市居民也越来越渴望融入大自然,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土植物是指适应当地环境、生长良好的本土植物,它们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也能为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建设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乡土植物的优势1. 适应性强:乡土植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化,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特点,不易受到外来干扰而死亡或凋谢。
2. 生长周期短:乡土植物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比外来植物更加适合城市中绿化环境的维护和管理,而且在生长和繁殖中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
3. 生态效益高:乡土植物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对于增加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4. 文化性价值高:乡土植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乡土植物修建园林绿地,可以更好地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特色,增强市民对家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乡土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地建设的优势1. 增加生态效益:乡土植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外来物种和大量人工草坪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投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反映本土特色:乡土植物是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物,更容易反映出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对于打造以本土文化为特征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3. 增加景观品质:通过合理设计、种植乡土植物,可以让城市中的绿地更加自然、美观,同时带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气息,增强了城市绿地景观的品质。
4. 降低维护成本:乡土植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快速,且需要较少的人工干预,因此园林绿地建设中使用乡土植物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能减少绿地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1、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可以种植一些乡土树种、花木、草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通过种植和景观设计的方式,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让整个园林绿地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
综述如何做好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园林建设有必要从大局的角度出发,积极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认真提高行业科学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下文对如何做好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建设;管理1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1.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严格按照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以大环境为依托,可充分利用河流、河涌、农业经济园、园林苗圃、自然山地等自然条件,把自然引入城市,营造“自然中有城市,城市里有自然”的生态景观和风貌。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雕塑和园林小品的设置,并且要根据园林绿地环境和功能的需求而设置,体量和尺度也要与立地环境想协调,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
1.2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现有园林绿化用地按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切实控制好城市园林绿化用地,防止园林绿化用地被挪作他用。
要大力提倡和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于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自然资源,如丘陵山地、城市河道和河涌,自然林带和植被、园林绿化生产苗圃等,创造出低成本投入、高性价比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方法。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保护和尽量减少在原有绿地上对植物的迁移,避免重复建设。
1.3生态优先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城市中现有的公共绿地、林地、河流、河涌、湿地等城市所依托的大环境。
实施对城市中的大树、古树、防护林带等进行保护,坚持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生态性、统一性和文化性等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尽量保持城市的地域和地貌特色,要保护好原有树木,反对过分人工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改造和建设。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1.1、乡土特色和生态效益原则长时间生存在本地区且保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即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环境,并且成为了最适合本土种植的特色植物。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的设计效果,在植物选择中要将乡土植物作为首选,适当地引入外来树种,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凸显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共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平面上系统性、空间上层次性及时间上相关性的目标。
1.2、统一性原则对园林植物而言,由于植物类别不同,形态、色彩、线条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影响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
所以,要利用植物与其他素材之间的良好融合,充分满足园林需求,符合植物生长习性,达到园林艺术审美标准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不同构图方法,打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从而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符合人们观赏游玩的要求。
1.3、均衡性原则不同的植物色彩、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
要求各种植物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感。
比如色彩简单、体积小、质地柔软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受;而色彩鲜艳、体积大、质地粗厚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厚重感。
为了呈现良好的植物配置效果,需要均衡配置植物的色彩、体积、形态,充分结合环境特点,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植面积。
1.4、多样性原则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满足数量和多样的要求,在创造植物景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没有量就没有美”。
在保证植物数量的基础上,加入群落物种种类,构建错落有致的群落层次,为生物多样性、改善绿地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2.1、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园林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在研究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及生活环境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小,但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红瑞木与槭树、接骨木与云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等栽植在一起都可以互相促进生长。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1)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
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滨水区绿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河水质量,保证水景质量;在进行陵园种植设计时,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对称布置;而在儿童公园内一般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并且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
(2)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而是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
这就需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3)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结构。
同时根据生态学上物种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植物配置时应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人工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绪论单元测试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的是园林中的()。
A:植物配置B:布局C:意境D:石头景观答案:C2.关于园林美描述正确的有()。
A:园林美是形式美一内容美的高度统一B:园林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C:园林美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景观D: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答案:ABCD3.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属于规则式布局()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园林在我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为()。
A:林B:其他C:花园D:苑、囿、园、亭、庭园,池馆,别野等答案:D2.陈从周在()提到:中国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富诗情画意”。
A:《怡园》B:《花园》C:《说园》D:《园冶》答案:C3.一般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宏观的规划和微观()的两个含义。
A:策划B:计划C:实施D:设计答案:D4.新中式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自然离不开()等经典手法。
A:框景、障景B:漏景、夹景、借景C:A、B、C都是D:抑景、对景、添景答案:C5.传统的文化文物小品构筑物包括:()。
A:棋子、亭、B:拴马桩、石臼、廊、C:A、B、C都是D:宫灯、香炉答案:C6.传统的植物元素可包含:()。
A:荷花、牡丹B:石榴、桃花、盆景等;C:A、B、C都是D:梅兰竹菊答案:C7.园林设计中课借鉴的传统的民族性图案有:()。
A:剪纸、贴花等B:A、B、C都是C:山水画卷D:祥云、中国结答案:B8.在社会效益方面,园林绿地作为城乡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为人们提供,()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A:亭子B:花架C:建筑D: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科教空间答案:D9.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它是指园林绿地为城市提供的能够经货币剂量的效益,它主要包括了()等多个方面。
A:绿地景观价值B:服务创收价值C:绿地生态服务价值D:绿地的植物价值答案:ABCD10.下一个十年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园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实行适地适树和引入外来树种相结合。
积极引入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木品种,是扩大树源增加树木品种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树木品种的选择中,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外地树木品种,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优良的园林树木品种来。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
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经过人工筛选,总会出现一批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主要树种,这些树种是园林绿化的骨干和基础,是经过长期选择的宝贵财富。
在生产中,除了大量应用这些树种外,还要经过选择应用一般树种,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丰富品种,稳定树木结构,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园林特色。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
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
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
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占有优势。
在北方城市,选择落叶乔木更有利于漫长冬季的采光和地面增温。
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当然,为了创造多彩的园林景观,适量地选择常绿乔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冬季景观更为重要。
但是常绿乔木所占比例,应控制在20%以下,否则,不利于绿化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适量地选择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灌木不仅能增加绿量,还能起到增加绿化层次和美化、彩化作用。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建筑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园林绿化不仅要重视绿化,还要体现美化,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分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营造出丰富多彩与赏心悦目的具体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对策前言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园林绿化有着很大的意义。
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日益加剧,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加要注重对各地的园林开展绿化建设。
浙江省长兴县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城市公用绿化和居住小区的绿化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绿化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气候、地质条件等,因此要根据这些条件对园林绿化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可达到园林建设既达到了绿化作用,又起到了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重要性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协调起来,再现历史文化内涵,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园林绿化树种又因其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姿,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时具有重要作用。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项根据我国国情,响应环境保护的号召,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的正确决策,对城市环境影响重大。
配置园林绿化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所以,对园林绿化植物进行有效的配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1、植物色彩缺乏丰富性大多数的人观赏植物时都很注重植物的色彩。
很多的欧美国家城市中,春夏秋冬的变换,植物的叶色也随之变换,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但是我国的园林绿化选择的植物材料都没有很丰富的色彩,绝大多数都为绿色,色调单一,引不起人们的视觉的趣味性。
2、植物种类单调植物种类的丰富化方面,我们与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是普通城市的园林绿化,都超过1000种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总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关注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的概念及分类(一)大家知道,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一群古老植物,大部分生活存水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低等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
高等植物是由某些低等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来,由于长期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体形结构上以及生理特性上,都较低等植物复杂。
属于高等植物的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而且多为乔木,多数为常绿树种。
我国有苏铁、银杏、松、柏、麻黄等。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科学家把它们当作活化石看待,世界各国都在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被子植物发展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约有20万种以上,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二)那么什么是园林植物呢?1、概念: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2、分类:(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我们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将园林树木分为以下三类。
乔木类树木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米),是有明显的主干,如国槐、杨树、柳树等。
灌木类树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如黄栌、米兰、紫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