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②为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洋流C 地形D 季风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6.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8.该城市A .老城区地租最高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26.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6分)(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地理真题及解析目录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含答案 (2(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使用 (2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新课标卷II (8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安徽卷 (17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3北京卷地理部分 (23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9福建卷地理部分 (29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广东卷 (34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0广西卷地理部分 (40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地理卷 (44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含答案(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使用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5.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6.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2013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国地理部分汇总【12年高考广东卷】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 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 作用的时段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2年高考广东卷】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 .泥石流B .地面沉降C .陨石坠落D .滑坡 【13年高考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23.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 初期阶段B. 中期阶段C. 后期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 24.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25.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13年高考安徽卷】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30.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 .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 .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 .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 .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13年高考四川卷】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1回答1~2题。
°1071073333图10图11.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 陕、桂、湘B. 滇、黔、蜀C. 滇、黔、湘D. 陕、蜀、桂 2.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 滑坡B. 沙尘暴C. 森林火险D. 土壤盐碱化 【13年高考浙江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图1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开心果耐旱怕涝。
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这种现象表明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3.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增温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5.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表1 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0.93420.17681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6.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 .0 B .31C .21D .32 7.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原因是图31006530281006832131020304050607080901001950-19681969-19851986-19992000-2007(年)(%)径流量输沙量A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 .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8.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南宁二模)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辐射范围B.周边用地类型C.交通换乘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 )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江苏南通段考)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时期城市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增加的是( )A.住宅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5.2010—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B.中心城区逐渐萎缩C.公共管理相对滞后D.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第8~9题。
8.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9.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大量建设的是( )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镇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力演练: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板块命题直击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右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解析:第1题,中心商务区地租很高,但由于该功能区的人口日流量大而导致地租指数较低。
第2题,高级住宅区地价较高,其地租指数要高于低级住宅区。
由图可知,高级住宅区应分布在该城市的西南方向。
答案:1.C 2.B21世纪不动产数据显示,2011年9月,、XX、XX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同比整体出现大幅下滑,其中XX以64.75%的幅度领跌全国楼市。
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③靠近公路,交通便利④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乙图中所示,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来自甲图中的( ) A.F B.PC.M D.N解析:第3题,P处位于城市外缘,但平均房价较高,说明该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或者靠近文化区。
工厂附近环境条件较差,地价较低,②错误。
第4题,P处位于郊区地带,且距城市公路较远,但平均房价较高,可推测该地区为远离市区的高级住宅区。
早晨人员大量离开本区去市区上班,傍晚下班回到本区休息,乙图正是反映了这样的规律。
答案:3.C 4.B5.结合下列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00~2006年XX省城市化发展主要指标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指标总人口8 997 9 024 9 069 9 108 9 163 9 248 9 309 (万人)农村人口5 578.14 5 486.6 5 414.2 5 300.86 5 177.09 5 086.4 5 017.55 (万人)城镇人口3 418.86 3 537.4 3 654.8 3 807.14 3 985.91 4 161.6 4 291.45 (万人)城市化水38 39.2 40.3 41.8 43.5 45 46.1表2 XX省城市化地域差异比较(2005年)表3 XX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2005年)(1)图甲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4 城市与城市化(教师版)【自主梳理归纳】一、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成都市重庆市兰州宜昌【注意提示】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文化、旅游业的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向环境优美的方向不断扩张,因此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2)主要类型: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注意提示】1.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的空间结构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可以用下面框图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一般位于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但在有些城市例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又如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其中心商务区就不位于市中心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商务区是商业核心地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3.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
(2)社会因素收入导致的分化;知名度或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高考地理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模拟题和答案【导语】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内容最多,记忆的知识最零碎,学生要多做题来掌控知识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独立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模拟题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挑选题(202X·河南1月教学质量检测)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全国,2014年城市化水平已达6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但南北差距大。
下表是江苏省最新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城市等级(常住人口)数量城市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1南京Ⅰ型大城市(300~500万人)2苏州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8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中等城市(50~100万人)6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市(50万人以下)40张家港、启东、高邮、仪征、丹阳等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活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B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C.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D.资源丰富,劳动力本钱低2.江苏省城市化可连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南京控制人口规模,导致城市等级着落B.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不公道C.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D.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用地紧张3.下表是春分日江苏省中学生在不同城市测试的正午太阳高度,下列城市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是()城市南京淮安苏州徐州正午太阳高度57°58′56°30′58°42′55°45′A.南京B.淮安C.苏州D.徐州解析第1题,据图表可知,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主要是江苏省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增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快,使人口活动和职业变化活跃。
第2题,南京城市等级,控制人口膨胀,有利于城市可连续发展,城市级别不会改变;江苏省3题,江苏省在北回来线以北,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同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比较四个城市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徐州纬度,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1~12题。
.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答案】11.D 12.C【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
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
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
此题难度较大。
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
此题难度中等。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故选A。
(2013高考题广东卷).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答案】9.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数值越大,表示“核心首位城市垄断资源程度越大”,对区域城市均衡化发展不利。
数值下降,意味着居首位的城市集聚效应在弱化,明显广州变化幅度最大,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布局趋向于均衡化。
(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答案】11.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数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放射状,但只有一个中心(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故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部,故B错;城市外来人口生活区主要布局西北部,与城市新开发区背道而驰,故D错;城市新开发区与科研文教区均位于城市东南部,故C正确。
【易错点拨】“城市的空间形态”(外部形态)一般有平原地区的团块状、河谷地区的条带状、受地形或河流限制的组团状,而“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内部各不同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是城市的内部结构。
这些功能区组合方式通常有同心圆模式、契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013高考题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答案】11.C 12.D【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2013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6题。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的利用以及商业的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的地价变化进行分析。
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
但在后来的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综合可知,其中③④⑥位于不符合条件,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 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⑴-⑶题。
⑴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单选,3分)①缓解交通拥挤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⑵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单选,2分)①地铁站口②学校、医院③高架路口④住宅小区⑤隧道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⑶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5分)【命题立意】本题以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为情景素材,主要考查城市交通点的布局、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等知识及其读图、归纳与表述地理事象的能力。
【解题技巧】第⑴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与布局问题是影响城市发展重要因素。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有许多,如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倡导公交优先等。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此举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倡导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第⑵题,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设置应遵循方便、就近的原则,因此站点应当选择在人流周转量较大的地铁站口、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场所。
第⑶题,城市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与城市的人流周转量大小且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如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等人口流动周转量较大,需求量大,宜布局大型租赁点;而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人流周转量相对较少,需求量小,应布局小型租赁点。
【答案】⑴ B ⑵ B ⑶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答案】7.D 8.C【命题立意】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第7题,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③位于城市郊区河流的下游,有铁路、电车轨道直接相联,说明交通条件好,可以确定为工业区;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要有绿化带等隔离带,可以确定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市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有绿地相隔,有电车相通,交通便利,应为别墅区。
第8题,老城区交通不便,不可能是地租最高的地区;城市中心应逐渐向东南移动;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铁路与电车交汇处,交通便利,而此处不是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这里商业设施集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交通影响,城市发展轴沿交通干线扩展。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3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3回答6~8题.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骑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A.东B.南C.西D.北【答案】6.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方位辨别和路程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