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品社第五单元教学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2)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文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文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进行拓展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3)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单元14.文言文二则【教学内容】教科书P76~77 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3. 析题。
(出示课件:简介孟子)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指名读,简单评价。
3. 学生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
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4. 读古文讲究断句。
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
明白吗?(1)老师范读。
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练读)三、理解内容1.“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2. 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
3. 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4. 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四、领悟道理1.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师小结: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 如果我是弈秋,我要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我要让我的学生都学有所成,想想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者学有所成条件相同三心二意者学无所成态度不同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 教师范读。
第5单元14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
3.情感与价值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学习《学弈》一、整体感知,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
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下棋的故事。
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
结合译文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善: 诲: 援:4.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
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第五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14 文言文二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文章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两人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两小儿辩日》主要讲两小儿与孔夫子讨论太阳的远近问题的故事,体现了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的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2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16 表里的生物本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2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本文主要写了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上学方式的不同,表现了玛琪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憎恶,对充满快乐的老式学校的向往。
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1口语交际:辩论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及技巧。
1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想象丰富、内容具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欣赏书法;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1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事例,并分析事例,让学生明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观点的。
授课方法探究14 文言文二则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16 表里的生物由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引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接着找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援、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
)2.板书课题。
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8226;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ì)秋弓缴(zhuó)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8226;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五单元表格教案课程目标- 掌握单词表中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通过研究表格,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课程准备- 教学材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相关内容,黑板、粉笔等- 学生用具:课本、笔、纸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利用问题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第二步:词汇研究1. 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单元中的生词表,并鼓励他们读出这些词汇。
2. 逐个讲解每个词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第三步:信息整理与分类1. 给学生一个表格教具,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并将其整理与分类填入表格中。
2.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整理,填写表格。
第四步:小组讨论与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表格,了解彼此观察与整理的差异。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跃讨论,互相研究和交流。
第五步:反馈与总结1. 随堂进行一些问题的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2. 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强调信息整理与分类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并整理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理与分类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整体上,该教案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告别小学时代
一、对应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我与学校”的内容标准中描述:“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
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系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建议开展“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办法”等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回忆小学的幸福生活,感谢老师的关爱真是同学的友情,留恋集体活动的快乐情形,珍藏这段纯真、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2)讲述自己小学生活中难忘的记忆,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升华这种师生情、朋友情。
(3)用自己的真情,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谢,对同学的诚挚祝福,留下永久的纪念。
2.能力与技能
(1)精心设计各种心语卡片,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真挚情感,将感激、祝福与分享、记忆自然流淌在一张小卡片上。
(2)为学校设计精美而富有创意的纪念品,与同学一起设计充满真情的留言册,表达出内
心的感激与留恋。
三.课时安排
四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