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命题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3
界中2011年初二语文竞赛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共四大题。
一、填空。
(每空1分,共36分)1.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2.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柳》贺知章)3.羌笛何须怨杨柳,。
(《凉州词》王之涣)4. ,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王翰)5.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孟郊)7.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杜牧)8. ,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李商隐)9.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王安石)10.生当作人杰,。
(《夏日绝句》李清照)11.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1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李白)14.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5.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16.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晏殊)17.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似乎。
(《看戏》)18.我想:,。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19.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20.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节日来临,常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维的名句“,。
”来表达一种思亲之情。
21.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22.写出王之涣的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2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2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有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25.老一辈常用来自喻为落花,表达甘愿牺牲自己、培养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写),。
二、诗歌鉴赏。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语言运用、材料探究:58个试题(一)语言运用:33个试题1(安徽省·2011,4)某小组暑期开展以“书信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活动。
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李松同学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学习热情,总觉得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就行了,小组同学想写一封信规劝他。
你认为下面名言警句中哪三则可以作为规劝的材料?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志当存高远。
④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乔万尼奥罗)⑤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用来规劝李松同学的三则名言警句是。
(只填序号)(2)刘老师8月5日上午给小组同学作“书信与人际交往”专题讲座,而张强同学正随父母在外旅游,他给好友王刚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我跟爸爸妈妈在北京旅游,赶不回去听讲座了,请代我向刘老师请假。
”假如你是王刚,请写一张请假条,代张强向刘老师请假。
答案:(1)②③⑤(2)刘老师:您好!我是王刚。
张强同学因随父母在外旅游,不能参加您8月5日上午的专题讲座,特让我代他向您请假。
请批准。
此致敬礼(署名及日期答题卷已给出)2(安顺市·2011,9)在“诵经典”、“唱红歌”系列活动中,有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诗句、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赏析。
( 4 分)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心中的无限愁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示例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运用了对比,对仗修辞方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3(北海市·2011,5)小刚准备写一篇题为“时光不耽误,学习趁年少”的文章,倡导同学作抓紧当下的宝贵时间学习,为此他抄录了哈佛图书馆的四句训诫作材料,请选出不适合作此文论据的一项()(2分)A.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章程附1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简章一、宗旨与目的: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旨在激发语文教师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丰富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促进其成为知识型教师,实现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达到为语文教学服务,推进语文课程改革,进而带动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之目的。
本竞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得到了全国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受到众多学校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
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有力地激发了语文教师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广大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了解,促进了语文教师好读书、读好书的优良习惯的养成。
同时,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也以实际行动响应了“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全民阅读的号召。
二、组织领导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天仁报业集团语文学习报社承办单位:语文学习报社北京研发中心实施机构: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组委会”)三、参赛对象及竞赛原则全国城乡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职业高中语文教师,中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和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系(文学院)在校大学生均可参加本竞赛。
竞赛分初中阶段组、高中阶段组两个组别,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初中或高中任一组别。
本竞赛提倡“重在参与”精神,坚持教师自愿报名参赛原则。
四、报名办法1.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参赛的单位。
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和学校要根据上级竞赛组织机构的统一安排,宣传竞赛的目的和意义,由学校和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竞赛。
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参加竞赛的,没有特别原因,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各中学、中专、职业高中、教育集团语文教研中心(组)不得单独报名参加竞赛。
2. 单独参赛的单位。
今年暂不统一组织参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市(地、州、盟)可以经当地中语会或教研部门批准,单独组织报名参赛;市(地、州、盟)暂不统一组织参加竞赛的,其县(市、区、旗)可请示当地中语会或教研部门同意单独报名参赛。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更新中)整理|楚天遥新疆2011年新疆中考作文题目:题一:的感觉,真好题二:“报答”为话题内蒙古1.2011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题目:__给我上的一堂课2.2011准格尔旗作文题目:不能对____说的往事甘肃1.2011甘肃省中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雨露2.2011庆阳中考作文题目: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黑龙江2011大庆中考作文:让我走近你辽宁1.2011年辽宁葫芦岛中考作文题目:以“创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2011年辽宁朝阳中考作文题目:我与_____同行3.2011大连中考作文题目:1.这样做,值得2.以容纳为话题2011年沈阳中考作文题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____原来就是____(2)人一生中有些话语能让我们豁然开朗;有些话语能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些话语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有些话语能激励我们成长。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以“有温度的话语”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600至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吉林1.2011吉林省中考作文:以心灵温暖心灵2.2011年长春语文中考作文:学中好景常追忆。
北京2011北京中考作文《日积月累》天津2011天津中考作文题目:如星子划过夜空上海2011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悄悄地提醒》河北1.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陪伴2.2011年唐山市中考作文题目: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2011全国高考语文二卷作文题【篇一: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解析及满分作文】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解析及满分作文【试题回放】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
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这道题沿袭运行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
两段材料呈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趋势。
首段是感性认识,用确凿的数据陈述客观事实——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引起了数以万计的媒体的关注;中国崛起的新闻,在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中名列首位。
次段是理性认识,紧承首段的事实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考,开启作文的“入口”。
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现实,追踪热点。
作文以“中国崛起”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命题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热点(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相契合,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
②立意明确,题材宽泛。
讴歌祖国的崛起,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
一目了然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一般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
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
试题没有停留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范围,这既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定,又是对考生构思作文的提示。
语文一、命题指导思想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范围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考试内容及要求㈠积累与运用1.字词⑪正确识记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⑫准确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⑬识别并纠正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
⑭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⑮书写规范、整洁,尽可能美观。
2.句子⑪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⑫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⑪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⑫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⑬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联系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古诗文默写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具体内容。
5.综合性学习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
㈡古诗文阅读⒈古诗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⒉解释和辨析古诗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⒊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⒋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2011年小学语文毕业命题范围与说明今年小学六年级毕业在即,为做好语文试题的命题工作,现将语文试卷的命题要求做以下说明:一、指导思想命题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人文关怀,命题内容开放,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命题要求1.注重积累。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试题要引导学生随时积累学习、生活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相关材料、表达方法、人生感悟等,并将这些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注重广泛阅读,主动吸纳,积极内化,并根据相应的句式和语言情景灵活运用和表达。
题型主要为生字、生词,常用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成语、歇后语的积累和运用,名人名言、古训、诗句的积累和运用,教材中经典篇目的精彩片段等。
2.依托文本。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避免忽视文本,游离于所谓文本之外的“超越文本”现象,命题要既立足文本,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主,又要有针对性地适度“超越”,从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领悟文本的精神和习得文本的语言文字,使试卷充满语文味。
题型主要为教材重点篇目的内容感悟,情感体会,人物现象的概括,文本道理的归纳,古诗句的想象等。
3.贴近生活。
新课标告诉我们,要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培养和提高。
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命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命题要生活化,具有生活气息。
题型主要为创设情景纠正错字、错词,加强应用文体的考查,以及学生对积累的词、句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还包括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生活谈感受、体会的开放题或作图题目等。
4.加强整合。
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考试命题要加强整合,要通过整合,努力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特别强调要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之间的整合,努力在考查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素质。
另外,还要努力加强学科之间的的整合,通过试题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决赛初中组试题参考答案-(2)墨西哥、意大利、泰国女子足球队有歧义,应改为墨西哥、意大利、泰国三国女子足球队。
11.略。
12.图片与诗的意境不符之处有:(1)诗中带月一词是指头顶月亮,而非太阳;(2)荷锄是指扛着锄头,而非手拿锄头。
13.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
14.提示:(1)要围绕家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方案。
(2)语言要简洁、得体。
(3)要紧扣活动主题。
三、(一)15.A.瘦骨嶙峋B.顽强不息C.有朝一日16.两年前,父亲在街上散步,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工撞倒,摔断了右大腿骨,导致他不能自己洗澡。
17.(1)父亲说这句话时,眼中流露出试探、无奈和凄凉,以及因为自己受伤而使儿子劳累所生出的歉意。
(2)儿子说这句话时,除了羞涩,还有因成长而萌发出的朦胧的自立意识。
18.父亲老了,他瘦骨嶙峋的身躯已经不能承受更多病痛的折磨,需要我细心呵护,所以我的双手决不能松开。
19.提示:可围绕孝的传承来回答。
(二)20.(1)因为经过一片山野,树影晃动犹如怪物,并有风声传来,儿子害怕了。
(2)他需要的是我的温暖的怀抱。
21.大约十四五岁时,我和弟弟去城里送竹器,天黑才回到村头,看到在桥下等候已久的母亲,使我们感到幸福,所以我们一想到桥便会体会到那时幸福的感觉,所以桥这个词便定格于我们此后三十年的记忆中。
22.略。
23.需先写出一个词并说明选词的缘由。
(言之成理即可)(三)24.D25.气候的差异、冷热的变化、生物的进攻。
26.(1)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所含有的水分使石像内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其内部结构疏松。
(2)列宁格勒的寒冷使石像缝隙中的水冻成无数小冰碴。
水冻成冰时产生的巨大张力,扩大了石像上的缝隙,导致石像更加疏松。
27.风化作用。
28.水泥和石头一样,也会热胀冷缩,切割的缝隙给水泥留下了伸缩空间,避免了因挤压而产生的隆起或因拉伸而产生的断裂,从而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年限。
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高中组答案[日期:2011-04-27]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高中组初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知识题(共12小题,40分。
1~2题各2分;3题3分;4~11题每空1分;12题6分)1.①服务快捷、便利、贴心②表现不佳,与人们的期待差距很大2.①每年七月(夏历五六月)黄昏时,大火星(心宿)出现的位置由天空正南开始偏西向下降。
“七月流火”指天气开始逐渐变凉。
②“参”和“商”都是二十八宿之一,两者不同时出现在天空。
比喻亲友不能会面。
3.①互文(只答对偶不给分)②合叙(并提、分承)③比喻双关(只答对偶不给分)4.xxxx5.大人先生传五xx传xxxxxx6.xxxxxx人xx诚斋7.等待戈多尤奈斯库高尔斯华绥刀锋金色的笔记8.略萨(或“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或“绿房子”等)马尔克斯(或“加夫利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聂鲁达(或“巴勃罗·聂鲁达”)9.①米勒(或“让·弗朗索瓦·米勒”)②董希文10.①xx②xx③xx11.论语正义论语通释论语今解12.罗素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xxxxxxxxxx·xx二、古诗文阅读鉴赏题(共7小题,共27分)13.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本题5分。
错一处扣1分,扣光为止,不倒扣)14.魑魅喜人过。
(1分)15.用李白代指李梦阳。
(1分)此时李梦阳处境危险,那些奸佞小人时刻窥伺他,并随时可能放出冷箭。
(1分)16.开篇直说其事,点名“愁予”;颔联紧承“遥思李白”,指出李梦阳处境的危险;颈联以商量的口吻指出摆脱险境的办法;尾联表明自己与朋友桐柏山结庐一同隐居的愿望。
(2分)以诗代柬,娓娓道来,感情浓厚;全诗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极有层次。
第五届(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命题范围
2011年竞赛试卷的命题按课标要求,以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学过的课本内容为主,兼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第五届(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
命题范围
学
段
初赛
初中
年级教材版本命题范围(截止到)备注
七(初一)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本表未列其
他版本教材,
命题范围均
以2011年11
月18日前所
学全部内容
为准。
苏教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鲁教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上海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八(初二)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
苏教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
鲁教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
上海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
九(初三)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苏教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鲁教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上海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决赛
年级教材版本命题范围(截止到)备注
七(初一)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
本表未列其
他版本教材,
命题范围均
以2011年12
月16日前所
学全部内容
为准。
苏教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
鲁教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
上海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
八(初二)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苏教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
鲁教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上海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
九(初三)人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苏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鲁教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上海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高中
初赛
年级教材版本命题范围备注
一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二、五单元
本表未列其
他版本教材,
命题范围均
以2011年11
月18日前所
学全部内容
为准。
人教(课标)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苏教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粤教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必修2第二单元
鲁人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上海高一上第一、二、五单元
二人教(必修)第三册第一、二、五单元
人教(课标)必修5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苏教必修5
粤教必修5
语文必修5
鲁人必修5
上海高二上第一、二、五单元
三人教(必修)第五册全部内容
人教(课标)必修1-5及所有选修
苏教必修1-5及所有选修
粤教必修1-5及所有选修
鲁人必修1-5及所有选修
上海上海高一、高二、高三六册教材
决赛
年级教材版本命题范围备注
一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本表未列其
他版本教材,
命题范围均
以2011年12
月16日前所
学全部内容
为准。
人教(课标)必修1——必修2所有单元
苏教必修1——必修2所有单元
粤教必修1——必修2所有单元
语文必修1——必修2所有单元
鲁人第一册第二册所有单元
上海高一上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
二人教(必修)第三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人教(课标)必修5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苏教必修5及部分选修
粤教必修5及部分选修
语文必修5及部分选修
鲁人必修5及部分选修
上海高二上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
三人教(必修)第五六册全部内容
人教(课标)必修1-5及所有选修
苏教必修1-5及所有选修
粤教必修1-5及所有选修
鲁人必修1-5及所有选修
上海上海高一、高二、高三六册教材
本次竞赛命题将加强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智力水平。
本届竞赛的初、决赛试题将学习借鉴国内外母语测试的理念,在题型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和测试评价的改革,特别是促进中、高考和平时语文考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