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三节礼貌待客与拜访; 第四节 邻里间和睦相处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邻里交往礼仪(小学礼仪教案)第一章:邻里交往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交往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的价值观1.2 教学内容引入邻里交往的概念,解释其意义讲述邻里交往的好处,如增进友谊、提高生活品质等强调邻里交往中的礼仪要求1.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交往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交往的重要性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里之间的美好经历设计情景剧,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正确交往第二章:邻里之间的尊重与礼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与礼貌在邻里交往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2.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与礼貌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常用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如问候、道谢、道歉等探讨不尊重他人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2.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尊重与礼貌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与邻里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礼貌用语小组竞赛,评选出使用礼貌用语最恰当的小组第三章: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分享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的意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分享精神3.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的原因和好处学习如何主动帮助邻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物品探讨不愿意帮助他人、分享物品的后果,以及如何克服3.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互助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互相帮助、分享的意义设计情景剧,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分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分享物品的经历第四章: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交往中保持和谐相处的能力4.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不和谐相处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4.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和谐相处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与邻里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保持和谐相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经历第五章:邻里交往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的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交往中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5.2 教学内容总结前四章所学的内容,强调邻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将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问候、交流、求助等探讨如何在与邻里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5.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交往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设计情景剧,模拟邻里之间的交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将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经历第六章:邻里之间的沟通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交往中运用沟通技巧的能力6.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之间沟通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探讨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6.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邻里沟通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与邻里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沟通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里之间沟通的经历第七章:邻里之间的文化活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邻里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7.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之间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如何组织和参与邻里文化活动,如节日庆典、社区演出等探讨参与邻里文化活动的益处,以及如何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7.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设计情景剧,模拟邻里之间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邻里文化活动的经历第八章:邻里之间的环境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共同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8.2 教学内容讲解环境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邻里之间如何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如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探讨环境污染的后果,以及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环境8.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与邻里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行动第九章:邻里之间的紧急情况处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基本处理能力9.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之间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紧急情况下的基本处理方法,如求助、报警、互帮互助等探讨不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9.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紧急情况处理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紧急情况下的邻里交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紧急情况下与邻里之间的互动经历第十章:邻里交往礼仪的总结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邻里交往礼仪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将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总结前九章所学内容,强调邻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将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问候、交流、求助等探讨如何在与邻里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10.3 教学活动观看邻里交往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设计情景剧,模拟邻里之间的交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将邻里交往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经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邻里之间的尊重与礼貌环节:角色扮演,模拟与邻里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礼貌用语重点和难点解析: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学生可能不清楚在邻里交往中哪些行为是礼貌的,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
邻里相处道德礼仪教案教案标题:邻里相处道德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邻里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邻里关系的重视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礼仪修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邻里相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学内容:1. 邻里相处的意义和重要性2. 道德礼仪在邻里相处中的作用3. 邻里纠纷的解决方法和技巧4. 邻里关系的维护和促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邻里相处的道德礼仪和解决邻里纠纷的方法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邻里相处观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邻里相处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相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邻里相处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邻里相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讲解:讲解邻里相处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邻里纠纷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类似情况。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邻里纠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相处经验和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邻里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
2. 收集学生对邻里相处道德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邻里纠纷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对邻里相处道德礼仪的理解和掌握。
家庭礼仪一、孝敬尊重长辈父母给为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巧,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回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作为子女,我们对父母长辈要讲究哪些礼仪呢?1、听从父母教诲,不随便顶撞,不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2、体谅和理解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3、不让父母为自己的行为担忧.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走到哪里,都牵动着父母的心;4、对父母要主动问候,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5、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6、关心父母起居、健康,牢记父母的生日;7、与老人相处要有耐心.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用耐心和爱心去对待身边的老人.二、礼让同辈家庭能够和睦、愉快和幸福,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起到重要作用。
同辈间相处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照顾,相互谅解,相互帮助,谦让有礼。
三、待客和访客的礼仪(一)待客礼仪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居室要收拾干净整洁,准备相应的待客物品,如茶具、茶、开水、饮料、水果等;同时主人的仪容仪表也要干净整齐,修饰得体。
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1、迎接客人,热情相待;2、问候寒暄,见到客人要面带微笑,热情招呼3、敬烟、敬茶:在给客人上茶时要上热茶,茶以七分满为最佳;同时注意上茶的顺序: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4、陪客人交谈5、当客人离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二)做客礼仪走亲访友是最常见的一种交际形式。
在走亲访友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应提前预约,不要贸然拜访;若接到别人邀请做客的电话或信件,要认真考虑能否前行,一旦应邀,就要守时守约;要去做客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服装应整洁、庄重,仪态端庄大方。
做客的基本仪礼要求:1、提前预约,不“突袭”,时间选择不宜在三餐或对方睡觉的时间2、做客要注意仪表、仪容3、不能猛敲门或连续按铃4前往他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后为尊重主人,须遵守“五除”:摘下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并脱下外套;5、吃东西喝水要斯文6、不做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如来回走动,乱翻抽屉箱柜,索要物品,乱摸东西,擅自乱串房间等四、邻里相处礼仪“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里关系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邻里交往礼仪(小学礼仪教案)第一章:认识邻里交往礼仪1.1 学习目标:了解邻里交往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邻里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1.2 教学内容:导入:讲解邻里交往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邻里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等举例说明邻里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及其影响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及解决方法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交往场景,展示正确的礼仪行为第二章: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与尊重2.1 学习目标:学会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与尊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间互相帮助与尊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举例说明互相帮助与尊重的具体行为,如分享、借东西、关心他人等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间互相帮助与尊重的具体行为及意义角色扮演:模拟邻里间互相帮助与尊重的场景,进行表演第三章:邻里交往中的沟通技巧3.1 学习目标:学会邻里交往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交往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讲解如何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如请、谢谢、对不起等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沟通技巧的应用及意义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交往场景,进行沟通技巧的实践第四章:处理邻里间的冲突4.1 学习目标:学会处理邻里间的冲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4.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间冲突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讲解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邻里间的冲突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间冲突的处理方法及意义角色扮演:模拟邻里间冲突场景,进行解决问题的实践第五章:邻里交往中的文明行为5.1 学习目标:学会邻里交往中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5.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交往中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权益讲解邻里交往中应避免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噪音扰民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及意义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交往场景,进行文明行为的实践第六章:邻里交往中的环保意识6.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在邻里交往中实践环保行为6.2 教学内容:讲解环保意识在邻里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并实践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为讨论邻里间如何共同维护环境,如绿化、清洁等活动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如何实践环保行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第七章:邻里间的文化交流7.1 学习目标:学会邻里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7.2 教学内容:讲解邻里间文化交流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学互鉴组织文化活动,如节日庆典、才艺展示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间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实践环节:组织节日庆典、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邻里间的文化交流第八章:邻里交往中的法律意识8.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了解邻里交往中的法律规范8.2 教学内容:讲解法律在邻里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交往中应遵守的法律规范,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讨论邻里间如何共同维护法律秩序,如举报违法行为、宣传法律知识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如何遵守法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法律实践第九章:邻里交往中的情感交流9.1 学习目标:学会邻里交往中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9.2 教学内容:讲解情感交流在邻里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情感,同理心对待他人讨论邻里间如何建立良好情感关系,如关心、互助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中情感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实践环节:组织情感交流活动,如关心邻里、互助等行动10.1 学习目标:反思自己在邻里交往中的行为表现10.2 教学内容:回顾邻里交往礼仪的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邻里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邻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实践环节:制定个人改进计划,提高邻里交往礼仪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1. 邻里交往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可能对邻里交往的实质和重要性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活动来加深认识。
大班礼仪教案《邻里间》导言: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日常生活中,邻里关系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社交关系之一。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邻里关系,我们设计了一堂以《邻里间》为主题的大班礼仪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积极向善的品质,学会尊重邻居,关心他人。
2.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礼貌地与邻居交流。
3. 培养孩子们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处理邻里间的小矛盾。
4. 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邻里间》绘本、图片、小组活动材料等。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学生桌椅整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展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谈论自己与邻居的互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绘本《邻里间》:通过绘本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间的友善和互助是美好邻里关系的基石。
3. 讨论与分享:分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与邻居之间的互动经验,了解邻里间的困难和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安排小组角色扮演场景,让学生模拟遇到邻里间的矛盾情况,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景训练:利用图片或场景模拟,观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礼貌地与邻居交流,尊重别人的意见。
6. 团队合作游戏:设计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总结归纳:导师引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邻里礼仪,强调邻里间的友善与互助是建立和谐社区的基础。
四、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工作者或邻居来班级分享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2. 组织学生开展邻里间的公益活动,如清洁社区、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邻里间》的大班礼仪教案,学生们在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
邻里交往礼仪(小学礼仪教案)第一章:邻里交往的重要性1.1 引入:讲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邻里交往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友谊建立和共同发展。
1.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分享邻里之间的美好经历和感悟。
1.4 课后作业:思考邻里交往的意义,记录一次与邻里互动的美好经历。
第二章:邻里交往的基本原则2.1 引入:讲解邻里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宽容、互助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互相帮助的精神。
2.3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动情景,练习基本原则。
2.4 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邻里交往中实践这些基本原则。
第三章:邻里交往的礼仪规范3.1 引入:讲解邻里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貌用语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问候礼仪、礼貌用语、拜访礼仪等。
3.3 互动环节:情景模拟,练习问候、礼貌用语等礼仪规范。
3.4 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邻里交往中做到文明礼貌。
第四章:邻里交往的沟通技巧4.1 引入:讲解邻里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倾听技巧、表达方式和沟通策略。
4.3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分享邻里之间的沟通经验和技巧。
4.4 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邻里交往中提高沟通能力。
第五章:邻里交往中的冲突解决5.1 引入:讲解邻里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如何解决。
5.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常见冲突类型,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5.3 互动环节:情景模拟,练习解决邻里之间的冲突。
5.4 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在邻里交往中避免和解决冲突。
第六章:邻里互助与共享6.1 引入:讲解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共享的意义,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介绍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共享资源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6.3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分享邻里互助与共享的实例,讨论其对社区的影响。
6.4 课后作业:思考并记录一次自己或所见到的邻里互助与共享的经历。
课题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礼貌待客与拜访;第四节邻里间和睦相处
授课班级13电子商务1
9月25日3、4节13电子商务2
9月23日 1、2节
教学目的掌握知识:
礼貌待客与拜访邻里间和睦相处训练能力:
礼貌待客与拜访邻里间和睦相处
课时
分配(90min) 组织教学 3分钟布置作业0分钟复习旧课5分钟小结7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其它5分钟
重点难点重点:
礼仪礼貌待客与拜访
难点:
邻里间和睦相处
教学
方法
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室
作业
布置
无
参考资料《礼仪规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现代礼仪规范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社交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13
[组织教学](3分钟)检查学生出勤、装束、精神状态;师生互相问候,自我介绍;
调动学生激情,调节课堂气氛。
[复习旧课](5分钟)
1、孝敬尊重长辈
2、同辈要礼让
[导入新课] (5分钟)
讨论案例,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70分钟)
第三章第三节礼貌待客与拜访;第四节邻里间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掌握礼貌待客与拜访
2、掌握邻里间和睦相处
一、礼貌待客与拜访
一)、待客礼仪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二)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
1、迎接客人
2、问候寒暄
3、敬烟、敬茶
4、陪客交谈
5、送礼礼节
(三)敬茶的礼仪
1、照顾客人的喜好
2、上茶的规矩:奉茶之人、奉茶顺序
3、敬茶的方法
4、续茶的时机
二)、做客礼仪
(一)做客前的准备:预约;应约;服装礼仪
(二)做客的礼仪要求
1、提前约定不“突袭”
2、做客要注意仪表、仪容
3、不能猛敲门或连续按铃
4、前往他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后为尊重主人,须遵守“五除”与“一放”
5、吃东西喝水要斯文
6、乱插话大声最无礼
7、在别人家做客,不受人欢迎的行为
8、在父母告辞之前,不应催促父母离开
9、告别时要向主人道别
10、借宿礼仪
二、邻里间和睦相处
一)、邻里之间相处
(一)不打扰左邻右居
(二)要以礼相待,互相体谅帮助
(三)处理好住房公用部位的使用
(四)要互相信任,友好相处
(五)与邻居家同龄人相处,尽量避免发生纠纷,不要使双方家长为难,也避免邻里间伤了和气
二)、居住的礼仪事项
(一)住在楼上应注意的事项
(二)住在楼下应注意的事项
(三)公共的楼道
(四)住在大院
三)、邻里间相处的礼仪
1、正确称呼
2、礼貌招呼
3、在楼道里或窄小地方遇长辈,要主动让路,请长者先走。
遇到老人上下楼梯,应上前去搀扶。
3、见到邻居提、搬重物,要主动让路,不能抢上或挤下挤上,应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4、借用邻居的东西要礼貌。
[课堂小结](7分钟)
一、应知点
邻里间和睦相处
二、应会点
礼貌待客与拜访
[作业]无;0分钟
[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