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丙中洛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1
怒江州9个美景(诗联)
林承强
1.丙中洛(联)
日出日落,好好奇奇,山产黄金,那桶呈千彩,佛光常现,雾里迷游,灵猿献果,翠竹留熊,石门溅玉,古道花香路,桃源织春,家家曼舞,驱邪避秽,世风淳厚,人神同在居仙境;
月缺月圆,明明秀秀,河翻白浪,怒江数一湾,天影总悬,林间安卧,野鹤听经,瑶台有凤,勇士夺关,马蹄梦醉乡,绿水流韵,户户欢歌,迎福纳祥,民族和谐,诗画共存展壮怀。
2.怒江峡谷吊桥(联)
桥横两岸清光几许;
水映千山胜景无边。
3.怒江大峡谷(七绝)
神山狮吼展雄姿,普寺听钟梦几时。
第一湾江波汹涌,东方峡谷是神奇。
4.怒江丙中洛茶马驿道(联)
夺得天下,攻坚破垒,不愁岭险;
解放全国,开路架桥,岂畏河深。
注:该人马驿道是当年解放军进驻西藏的通道之一,在领略风光的同时,可体会到当年进藏大军的艰苦。
5.福贡的石月亮山(七绝)
紫雾升腾影在行,飘飘渺渺梦痕轻。
忽园忽缺千重锦,岭上云横玉镜明。
6.怒江六库大桥(联)
花开翠岸楼台处;
桥跨清溪水月间。
7.怒江嘎娃嘎普(联)
万民期盼无双境;
五谷用成第一山。
8.怒江第一湾(联)
涛和万籁,锦绣流芳,名传赤县呈千彩;云卷群峰,桃源肇迹,美数怒江第一湾。
9.三江并流(联)
春风化雨,浪涌三江,腾蛟起凤千秋韵;翠岭凌云,霞蒸四季,绽李开桃五谷香。
云南十六地州市1.西双版纳——恣肆的忧伤版纳恐怕是云南最老牌的旅游圣地了。
但我总觉得在那一片恣肆的绿色汪洋中,总如傣乐那般漂撒着毫不掩饰的忧伤。
就像恨铁不成钢、误嫁酒鬼赌汉的“骚多里”(傣语:美女),依住门框时眼神中的哀怨。
火辣得恣肆。
忧伤得绵长。
她渴望逃遁般结束。
憧憬着外面的世界。
恣肆得像那热带原始雨林中绞杀参天大树的藤蔓。
忧伤得像那命中注定要死死地缠绕着大树的藤蔓。
2.保山腾冲——云山雾罩的黄龙玉当灰机杀跌重重迷雾,降落边城腾冲,你就开始自恋,自叹,想象温泉浸泡的身体。
或者是深情的看一眼身边的情人,犹如瞟一眼龙陵黄龙玉中影影绰绰的水草。
腾冲火了。
黄龙玉更是火了。
玉无价,美女更是无价。
财富与梦想,终究敌不过体温恒长的肉体。
但这肉体,毕竟要靠云山雾罩的梦想来支撑,靠那冰冷贴面的财富来生存。
3.丽江——艳遇天堂?春哥说他一年三次到丽江,还是两手空空,本想抱一美人归的双手还是像去的时候一样。
插在牛仔兜里。
人人都说是泡妞的好地方,没想到僧多粥少,还有不少长枪老外在掠夺我们宝贵的资源。
湖北的一个壮汉,在丽江搞定了一个韩国婆娘,两口子留在丽江开了个著名的泡妞的酒吧。
人生,究竟是刻意追求一个目标的好,还是随缘随份管球它南北西东来得好?我觉得像我一样眼神迷离,眉头紧锁,长得不够帅,酒量不够大,装逼不够真,兜中有几个通货的家伙,还是刻意追求的好。
因为不具备姜太公的实力。
4.曲靖——灰飞烟灭的崛起这是我生长的地方,号称近些年力压玉溪,夺得云南第二城称号的曲靖。
一直觉得这个地名很美,很迷离,很百思不得其解。
你一来会发现这个地方现实得犹如中原。
现实得犹如烟草。
现实得犹如煤电。
我在广州会展中心附近的珠江边,灰飞烟灭。
手中的烟头落入滔天的洪水中,灰飞烟灭。
珠江源头的故乡,灰飞烟灭的崛起。
九龙山的杜鹃,花山湖的水,在焦煤和垃圾发电厂的大烟囱里灰飞烟灭。
它却灰飞烟灭地买了个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名头。
但愿故乡的孩子血铅不要超标。
贡山丙中洛【导游提示】地理位置:怒江州贡山县县城茨开镇北42千米。
景点地位: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游览时间:2—3小时。
【注意事项】去丙中洛的公路路况较差,有时还可能遇上塌方,应预留足够的时间。
石片顶房:怒族剖制薄石板盖的屋顶适应峡谷多雨湿润的气候,冬暖夏凉,两者结合形成了丙中洛典型的民居形式。
“侠辣”:白酒煮炒鸡,丙中洛各民族招待客人的佳肴。
石板粑粑:贡山地区怒族的特色食品,以荞麦粉调成面浆,在当地出产的一种耐火石板上烙制而成。
【示范导游词】丙中洛位于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距县城42千米,海拔1750米,总面积823平方千米。
北与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接壤,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接独龙江与缅甸毗邻,南邻贡山县捧打乡。
丙中洛是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怒江北进西藏有马帮运输的通道,也是怒江大峡谷中罕见的开阔地。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
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旧时整个丙中洛坝子上只有三个怒族村寨,即甲生、重丁和达拉村。
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不少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
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中洛”。
在丙中洛逶迤的雪山重峦迭障,从山顶到山谷海拔高差为3000米以上,常年可以体会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雪山为域,江河为池”的奇特自然景观叹为观止。
有贡当神山、怒江第一湾、孜当森林公园、仙女洞、仙乳峰、重丁金矿旧址、重丁天主教堂、普化寺、卡娃卡布雪山、香巴拉宫遗址、石门关、田园风光等景点景观。
贡当神山:卡娃卡布峰高5128米,是怒江境内最高的山峰,因其终年积雪不化而被当地怒族、独龙族群众奉为神山——贡当神山,并把卡娃卡布神山视为自己始祖的发祥地而顶礼膜拜。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贡山县丙中洛中学简介丙中洛中学位于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距贡山县城46公里,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38838平方米。
学校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地带,校园环境优美,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男女生宿舍楼等,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我校承担着丙中洛、捧当两个乡镇适龄少年的初中阶段教育重任,现有12个教学班级,在校生共493人,其中怒族学生占57%,藏族学生占17%,傈僳族学生占13%,独龙族学生占11%,其它民族学生占2%,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
学校教职员工共56人,其中专职教师43人,后勤人员13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3人,中教一级教师11人,中教二级教师17人,中教三级教师11人。
教师有90%来自外州、县,教师队伍年轻,师资结构合理,教学业务精湛。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06年和2007年我校连续取得了中考生均分全县第一名;2008年我校的中考生均分位居贡山、福贡两县第一。
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校地种植各类蔬菜,组织后勤人员养鱼、养猪等。
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既为学校带来了创收,又改善了学生的生活。
作为贡山县的“窗口学校”,学校非常重视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把德育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青少年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全面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正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求知、求实、求真”的校风、“博学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和“立志、博学、奋进、创新”的学风。
创世纪上古时期,天空中有9个太阳,天气十分炎热,大地干旱,寸草不生。
有一天,一个英雄用弓箭射落了8个太阳,这时候气候才回归正常,人类得以生存。
然而发展起来的人类逐渐丧失了道德良知,变得愈加贪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爆发战争、抢劫,于是上天决定降下滔天洪水,惩罚人类。
灾难中只有2兄妹活了下来,哥哥叫近度,妹妹叫妮过。
他们坐在一块木板上,沿着怒江上游漂流而下,那时,整个大地都被洪水淹没了,两兄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可以落脚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嘎娃嘎普峰。
过了几天,洪水渐渐退下,他们决定分头寻找这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幸存的人,在分开之前,女人把自己的梳子劈成2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给了男人,而男人则用竹子做成2根同样长短的竹棍,2人一人一根,于是他们就这样分开了。
女人向西找,男人向东找。
2个人走遍了五湖四海,一个幸存者也没有找到,很多年后,二人又遇见了,但是由于分开太久,他们彼此不敢相认,于是二人把各自保管的梳子拿出来,发现可以拼在一起,又拿出竹棍,发现竹棍的长度、磨损程度一模一样,于是兄妹终于相认了。
晚上,他们睡在火塘边,一个人睡在火塘左侧,一个人睡在火塘右侧,第二天早晨却发现二人睡在一起,妮过说:“我们是兄妹,不能结为夫妻。
“哥哥答道:”我也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这样“。
结果第二天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于是在第三天,他们找来了三只水桶并装满了水,到了晚上二人分别睡在水桶两边,结果早上又发现两个人睡在一起,而水桶里的水一点也没撒。
两个商量说;“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可能是上天让我们繁衍人类,所以这样安排吧。
我们这就上山祭拜,把三桶水从不同的山峰倒下去,如果能汇成一股,我们就做夫妻。
”二人带着三桶水上山,唱起了创世纪的祭拜之歌,并把三桶水沿着不同的山峰倒下去。
结果一桶水变成了怒江、一桶水变成了澜沧江、一桶水变成了独龙江,三桶水最终汇入了大海。
于是兄妹二人做了夫妻,并繁衍人类。
这就是三江并流的古老传说。
丙中洛走进“怒江第一湾”丙中洛是大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的重要景区,著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穿过,怒江从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穿行在怒江峡谷中,两岸是庞大高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山系,这处纵贯南北的传奇峡谷中,留存着相当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生活在其中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建筑、服饰、歌舞,以及节庆等,也引发了无数人的探索欲。
撰文/廖应琴 供图/萧洛滇藏丙中洛乡被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意思是说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信仰,各有他们自己的神,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等共存共生,十几个民族和睦相处。
图为怒江第一湾上的田园风光。
(张军/摄)滇藏滇藏丙中洛的层层梯田。
(李柏/摄)滇藏滇藏蔚蓝色的江水蜿蜒环绕在群山峻岭之间,道路沿江而设。
图为进藏线奔子兰至金沙江大转弯处。
(殷晓俊/摄)驱车进入凶险的那恰洛大峡谷,道路逐渐升至碧罗雪山山腰,原来的古道并没有走这条线,而是离开怒江跃进大山,翻越海拔3813米的松腊腊卡雪山进入西藏境内。
怒江的神奇却让人越来越惊叹,一弯又一弯,将碧罗雪山勾画得无限精彩,座座雪峰似神话、似仙境。
图为夕阳映碧罗。
(张军/摄)滇藏滇藏54TIBET GEOGRAPHIC滇藏丙中洛的雾是喜爱太阳的东西,阳不来,它不行,非要等到阳光照进了峡谷才开始漫延升腾,走向台地,漫游村镇,再缓缓走向群山。
图为云雾缭绕的丙中洛风景。
(李柏/摄)55西藏人文地理滇藏丙中洛是大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的重要景区,著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穿过,怒江从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张军/摄)57西藏人文地理。
贡山县丙中洛中心校学校简介概况篇一、地理位置及其办学环境丙中洛红塔小学位于怒江大峡谷纵深处,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政府驻地附近,该辖区东接迪庆的德钦县,南临贡山县捧当乡,西与缅甸联邦接壤,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相邻,有怒、藏、独龙、傈僳世居民族,由藏族的藏传佛教,傈僳、独龙、怒族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等。
是“三江明珠”腹地,素有“人间仙境”和“人神共居的天堂”美誉。
二、学校的历史变迁丙中洛红塔小学创办于1951年,当时称为“贡山第一省立小学”。
1956年改称“贡山第二完小”。
“文革”时期称为“丙中洛完小”,1955年发展成为一所高级小学,1956年成立“少先队组织”,1984年起,学校开设了民族寄宿制民族班,到1996年增设到四个民族班,一个学前班。
2004年开始实行集中办学,扩展到9个班级,到2006年成为一所设有12个班级的乡级全寄宿制中心完全小学。
2007年1月改称“丙中洛红塔小学”。
2010年9月把乡下的双拉小学,侨心小学集中到丙中洛红塔小学,这一撤校并点实现了完全集中办学的办学目标。
三、办学条件丙中洛红塔小学占地面积为92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809平方米。
学校共有教职工50人,其中行政人员9 人,专任教师45人,后勤工作人员10人,保卫2人。
教师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普通话和学历全部达标。
共有18个教学班级,其中有1个学前班。
在校学生总数599人,住校生570人,其中怒族学生所占比例为 45%,独龙族学生占 21%,藏族学生为 18%,傈僳族学生占13 %,其他民族学生占3%,是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篇一、办学指导思想丙中洛红塔小学自创办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感悟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坚持“教育要为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教育要努力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以及“善思、会学、勤奋、学会”作为校训,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为学校的承诺。
云南怒江,丙中洛被人们称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的桃花源。
从丹当出发、沿怒江北行40余公里,就是滇藏交界的丙中洛乡。
这里主要居住着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最富有人文特点的是,本世纪初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丙中洛几个民族中兼有了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基督教共存。
从贡山到丙中洛大约车程2小时,沿途五里村,丙中洛田园风光,怒江第一湾,石板房,桃花岛,五里村,茶马古道,重丁教堂,人马吊桥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他们分别是:甲衣更念其布(嘎娃嘎普雪山),巴拉生更格布(贡当神山),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湾西面的雪山),信灵干嘎日浓(怒江第一湾西边的仙人洞),衣当都吉帕姆(纳依夺村的帕姆仙人洞),扎朵达雅初姆(秩科当大悬崖),杰才木拉目吧(达拉村南菁雪山),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将太下灵信木(纳依夺村悬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
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