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以下是一份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的笔记,供您参考: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排布:根据能量高低,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层上,能层序数即为电子层数。
同一能层中,电子的能量还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能级。
3. 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排布顺序:按照能层序数由低到高、能级符号由低到高的顺序。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3)洪特规则:在等价能级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且自旋方向相同。
4.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原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
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区。
周期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根据价电子构型将元素分为s区、p区、d区和ds区等区域。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指导元素的发现、合成和开发,指导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
三、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离子键: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有关。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的半径和价电子数有关。
4.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范德华力主要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极性有关,氢键则与分子之间的特殊结构有关。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1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 1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和同分异构现象.................................................. - 5 -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 8 - 第1课时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和确定实验式.......................................................... - 8 -第2课时有机物分子式与分子结构的确定............................................................ - 12 - 章末总结 ............................................................................................................................... - 15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一、依据碳骨架分类1.脂肪烃一般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2.环状化合物这类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
(1)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环(非苯环)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互为同系物B.40K和40Ca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位素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D.甲烷、乙烷、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均为一元酯,组成上相差一个碳原子,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40K和40Ca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和硬度都较低,故C错误;D.甲烷、乙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但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是脂环烃,脂环烃属于脂肪烃,A符合题意;B.含有Cl,不属于烃,B不符题意;C.含有O,是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烃,C不符题意;D.是芳香烃,不属于脂肪烃,D不符题意;答案为A。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答案:D解析:A.CH4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A错误;B.CH3CH3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B错误;C.CH3CH2CH3只有二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二种信号,故C错误;D.CH3CH2OH有三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故D正确;故答案为D。
5.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元素分析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答案:B解析:A.乙醇中含有-OH,可与金属钠或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选项A正确;B.元素分析法只能测得所含元素种类,而两者所含元素相同,利用元素分析法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C.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选项C正确;D.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选项D正确;答案选B。
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一、核外电子排布: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按______大小______排布,从内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层,能量依次_____。
各能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
2、能级:各能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相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别排布在____、____、____、____能级上,各能层的能级个数与__________相等,各能级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云:电子云表示的是原子核外电子的出现在核外某空间的___________,将其中_____的区域圈出来所绘制的图形为______________。
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因此各个能层的s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有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层的p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有_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层的d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f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有_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级的f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
同一能层的同一能级中,几个轨道之间能量_______。
4、能级组:各一个能级组从____开始,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排列,以____结束。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电子的排布先后顺序为:1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1)____________: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_____个电子,且自旋______(2)____________:基态原子中的电子优先_______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_______。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化学选修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包括了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内容。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表达式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反应物的消失速率或生成物的产生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frac{1}{a}\frac{d[A]}{dt} = \frac{1}{b}\frac{d[B]}{dt} = ... = -\frac{1}{c}\frac{d[C]}{dt}\]\[r\]表示反应速率,\[a\]、\[b\]、\[c\]分别表示反应物的系数,\[d[A]\]、\[d[B]\]、\[d[C]\]分别表示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微分,\[t\]表示时间。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浓度是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同一温度下,如果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当浓度为\[1:1\]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为\[1:2\]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当浓度为\[1:3\]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在本章中,我们还将学习到反应的速率常数、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动力学,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章节内容为准】。
第二篇示例:化学选修三第一章主要是关于溶液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溶液的特性、溶液的浓度和电解质的电导。
高中化学选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 ”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 ↑ ↑ 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2.原子的特点:原子不显电性,体积小,质量小,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二、能层与能级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1.能层: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分成不同能级能级数2.能级:s、p、d、f ····以s、p、d、f ····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能级数=能层序数(n)三、构造原理1。
电子排布式Na:1s22s22p63s1试书写N、Cl、K、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注意:Cr:1s22s22p63s23p63d54s124Cu:1s22s22p63s23p263d104s129离子电子排布式书写——先失去最外层电子与能量最低原则无关1)、能量最低原理2)、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能容纳__2__个电子,且自旋方向__相反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__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__,而且自旋方向_相同__.(洪特规则)4)、补充规则:全充满(p6,d10,f14)和半充满(p3,d5,f7)更稳定2.简化电子排布式15P:[Ne]3s23p3(表示内层电子与Ne相同。
与上层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9Cu:[Ar]3d104s13。
外围电子(价电子)价电子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可发生变化的能级主族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过渡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决定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2。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 8H 8O 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 项正确;故答案为D 。
2.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
2.24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 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和3.6g 水。
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A .4CH 和38C HB .4CH 和43C H C .24C H 和43C HD .24C H 和26C H答案:B【分析】标况下,求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O 2物质的量为0.2mol ,H 2O 物质的量为0.2mol ,则0.1mol 混合气体含有0.2molC 和0.4molH ,则混合气体可以表示为C 2H 4,所以一份混合气体中含有两份碳原子和四份氢原子。
解析:A .4CH 和38C H 无论如何混合,一份混合气体中氢原子份数均大于4,A 错误; B .4CH 和43C H 无论如何混合,一份混合气体中含有两份碳原子和四份氢原子,B 正确。
C .24C H 和43C H 无论如何混合,一份混合气体均不能含有两份碳原子,C 错误;D .24C H 和26C H 无论如何混合,一份混合气体中氢原子份数均大于4,D 错误。
答案选B3.化合物M 的分子式为C 8H 8O 2,M 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M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与M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4种C.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结构中含有苯环、C=O、C-O-C三种官能团答案:A解析:化合物M的分子式为C8H8O2,M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中含有C-H 键、C=O键、苯环骨架、C-O-C、C-,核磁共振氢谱4种峰,峰面积之比为1:2:2:3,说明含有4种氢原子且其原子个数比为1:2:2:3,故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或;A. 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苯环侧键上的烃基等结构,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A正确;B. 与M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共5种,选项B错误;C. 或在一定条件下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错误;D.苯环不属于官能团,选项D错误;答案选A。
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一、核外电子排布:
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按______大小______排布,从内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七层,能量依次_____。
各能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
2、能级:各能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相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别排布在____、____、____、____能级上,各
能层的能级个数与__________相等,各能级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云:电子云表示的是原子核外电子的出现在核外某空间的___________,将其中_____的区域圈出来
所绘制的图形为______________。
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因此各个能层的s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
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有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层的p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
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形,_____方向性,有_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层的d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最多能容纳_____个电子;
f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有____个空间取向,因此各个能级的f能级均有____条轨道。
同一能层的同一能级中,几个轨道之间能量_______。
4、能级组:各一个能级组从____开始,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排列,以____结束。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电子的排布先后顺序为:
1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1)____________: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_____个电子,且自旋______
(2)____________:基态原子中的电子优先_______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_______。
如np3应表示为:
3、原子光谱:
(1)基态:处于____________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的排布符合______________。
(2)激发态:基态原子的电子______能量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3)基态原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当电子跃迁回基态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
【练习】
下列基态原子核外各电子排布中,违反了哪些原子或规则?正确的排布如何?
A.硼:1s22s3
B.氮:1s22s22p x22p y1
C.铍:1s22p2
D.铜:【Ar】3d94s2
3、几个重要的电子排布式以及电子排布图:
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关系:
1、与周期的关系:
(1)周期数=________________。
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2的原子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周期。
(2)每周期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以_______开始,_______结束,每周期的元素个数=______________,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周期结束的稀有元素的原
子序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族的关系:
(1)主族、0族元素外围电子排布:________________,外围电子总数=_____________
(2)过渡元素外围电子排布:_________________
其中,ⅢB~ⅦB族:外围电子总数=_____________
Ⅷ族、ⅠB、ⅡB族:外围电子总数=_____________。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除_____区外,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入哪个能级,元素便位于周期表的哪个区,按此原则共分为____个区请将各自区的对应的族的位置填入下列空格内:
s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s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5个区中,全部为金属元素的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不查表,请写出下列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原子序数,以及位于周期表哪个区。
第三周期ⅦA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周期ⅢB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周期ⅠB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查表,迅速写出下列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4号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号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号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号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_____;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____________。
2、电离能:
_______________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___________正离子所需要的________能量叫做___________。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的电离能从左到右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反常;
(2)同一主族的电离能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
(3)同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依次___________;
(4)同一原子的电离能出现剧烈变化时说明出现_____________。
3、电负性: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不同元素对___________的_____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______力越______。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的电离能从左到右________________;
(2)同一主族的电离能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
(3)电负性的大小可以用作判断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角线规则:
周期表中第二和第三周期处于______和______位置的三组元素(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由于__________相似,单质以及化合物的性质是相似的,请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方程式:
(1)Li和Mg:
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碳酸盐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e和Al:
a. 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氢氧化物与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氢氧化物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AlCl3和BeCl2都是___________化合物
(3)B和Si:
a.B和Si都是常见的___________;
b.与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二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_____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