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知识系统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心理学在中学语文教案编写中的应用中学语文教案编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心理学的应用在教案编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学在中学语文教案编写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和理解等心理活动。
在中学语文教案编写中,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记忆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提供记忆辅助工具的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关键词等;对于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步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设计一些有效的学习任务和练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习内容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采用启发式问题解决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关注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变化。
在中学语文教案编写中,可以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情感教育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人生的真挚与美好;在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个体化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发挥潜能。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分析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将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着认识兴趣多样化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语文学科的初步认识,他们开始意识到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语文的兴趣也由于个人经历和接受的教育背景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主动阅读课外书籍,主动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
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追求更多是内心的满足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语文学习抱有较为消极的态度,觉得学习语文无法带来立即的实惠,对于课堂内容缺乏兴趣,不愿参与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此外,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也具有挫折感与成就感的体验。
学习语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比如理解困难的课文内容、写作时的思路紊乱等。
这时,部分学生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而另一些学生则会积极面对挑战,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来解决困难,最终克服挫折,取得成就感。
这些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提升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并且对自身取得的进步感到满足和自豪。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正向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克服挫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
2016年秋,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试验使用,并于一年后正式使用。
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写作系统的定义、写作系统的重要价值、写作系统的内容构成及特点,反思写作系统在教材编排和内容设置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向教师提出教材使用及写作教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深化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教学的研究。
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编版教材对写作系统的重视,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第二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中的写作专题主要包括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部分。
写作知识包括文学体裁知识和写作技能知识。
写作训练的写作话题贴近生活,写作训练题目灵活多样,其中题目中设置的提示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突出。
写作系统编排设计体系化,写作系统内容构成多样化,写作系统编写理念注重平衡性。
第四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在部分专题设置、写作示例安排、阶段目标设定等方面需要完善。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但需要注意教材新特点,而且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强化修改环节,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写作系统IIIIn the autumn of 2016,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rganized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compil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for trial use in many regions of the country, and officially used one year later. This article take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writing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writing system,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writing system, the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riting system, and reflects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writing system in the textbook layout and content setting.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In chapter one, the writing system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textbook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systems for ministry textbooks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but also reflects the need to cultivate core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In chapter two, the writing topic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writing system are mainly composed of writing knowledge and writing training. Writing knowledge includes literary genre knowledge and writing skills knowledge. The writing topics of writing training are close to life, and the writing training topics are flexible and diverse.In chapter thre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riting syste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are outstanding. The writing system layout design is systematic,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riting system content is diversified, and the writing system writing concept focuses on balance.In chapter fou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writing system needs to be perfected in the aspects of topic setting, writing example arrangement, and stage goal setting. Teachers not onl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but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the revision process in writing teaching and make full use of extracurricular resources.Key Words: Ministry ed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systemIV摘要 (III)Abstract........................................................................................................................................................ I V 绪论. (1)一写作的缘起 (1)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1)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四本选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7)第一章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相关概念界定 (8)第一节语文教材系统构成及分类 (8)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8)二、系统分类 (8)三、写作系统 (9)第二节写作系统的重要性 (10)一、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二、写作知识和训练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10)三、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写作的要求 (11)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11)第二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构成 (13)第一节写作知识构成 (13)一、文学体裁知识 (14)二、写作技能知识 (17)第二节写作训练构成 (19)一、写作训练话题 (19)二、写作训练方式 (22)第三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 (24)第一节写作系统编排设计体系化 (24)一、写作专题组合分布成体系 (24)二、写作系统和其他系统联系密切 (25)第二节写作系统内容呈现多样化 (27)一、文字说明与图表、图画相结合 (27)二、写作训练题目可选择 (28)第三节写作系统编写理念清晰化 (29)一、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 (29)二、平衡科学性和实用性 (30)V第四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反思及教学建议 (32)第一节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反思 (32)一、部分专题设置有待调整 (32)二、经典性与开放性需动态平衡 (34)三、阶段目标要求应更切实合理 (35)第二节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教学建议 (36)一、把握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利用优长并补足缺失 (36)二、强化作文评价与修改环节 (37)三、利用教材外写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1)后记 (45)VI绪论一、写作的缘起2012年,为规范义务教育,促使教育更加贴近时代,更加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教育部组织多地专家学者历时五年编写了一套语文教材,这套教材被称为“部编版”教材。
心理学视角下的语文教材研究心理学与教育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密切关联的两个学科。
近年来,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教材研究中,尤其是在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方面。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语文教材研究,以期为未来的教材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教材设计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对于教材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语文教材的编制中,我们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例如信息处理理论、图式理论等,优化教材结构,提高教材的认知效率。
教材的情感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强调人类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的研究。
在语文教材的编制中,我们可以运用情感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强教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接受心理学:接受心理学的是学习者如何接受并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接受心理学的理论,例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教材的评估心理学:评估心理学研究如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评估心理学的理论,例如多元智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结:心理学视角下的语文教材研究对于提高教材的认知效率、增强教材的吸引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共同合作,进一步推动心理学在语文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知识系统的设计上引起了广泛的。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写作知识系统进行深入的评析,旨在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优化教材提供参考。
知识呈现方式多样: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包括文本范例、图表、讲解和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认知偏好的学生的需求。
内容结构系统完整: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覆盖了写作的全过程,包括构思、选材、表达、修改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这篇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运用心理学论文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长期投入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了解心理学中关于兴趣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兴趣程度是成反比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平衡地感受到任务的挑战和完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人们的兴趣侧重于那些可能对于自己的未来生活和事业有帮助的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适当的批评,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另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相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学习行为的矫正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学生存在着诸如抄袭、偷懒等不良的学习行为,需要采取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矫正。
例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行为的塑造和调节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
另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一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与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相关。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以七年级为例刘春华(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赣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 以七年级为例(项目编号Y C X 19A 040)㊂作者简介:刘春华(1995 ),女,汉,江西赣州㊂赣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㊂ʌ摘要ɔ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把写作专题㊁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三线并立,有较强的序列性㊂新教材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有较多的亮点,但是也存在着不足㊂ʌ关键词ɔ 部编版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建议ʌ中图分类号ɔG 427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1-0128-022016年秋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全国各中学投入使用,逐渐取代原来的人教版语文教材㊂因此在教材改版初期,研究部编版教科书的写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㊂一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特点写作系统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每个单元与阅读课文并列出现的 写作专题 ,每个单元都设置有 写作 专题;二是阅读和综合学习中涉及的写作练习所构成的写作系统㊂总的来说部编版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重视文体和写作知识㊂写作专题以文体和写作知识为主线进行编排,七年级的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主要以记叙文文体训练为主,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不同的写作知识㊂例如七年级上册分别按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㊁ 学会记事 ㊁ 写人要抓住特点 等来安排写作专题,表达方式的训练从记叙到描写再到议论,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㊂阅读部分涉及的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 积累拓展 这一板块,写作训练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阅读部分的写作训练文体主要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的散文为主,训练的方式主要涉及仿写㊁改写㊁作文修改㊁读后感等方面㊂综合学习部分写作训练的内容与写作专题紧密结合,且形式多样化贴近学生生活㊂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明确到相应的写作知识的编排,目的性更强,训练也更有指向性㊂(二)有较强的序列性,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㊂何克抗等人提出 写作三维心理操作模式 ,即按照情操知识 技能这个过程来训练学生写作,这种模式强调写作训练的顺序性和梯度性㊂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编排,写作目标和写作训练有较强的顺序性㊁序列性,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以文体为线索进行编排,七年级主要学习记叙文写作㊁八年级主要学习说明文写作㊁九年级主要学习议论文写作,其中穿插着应用文和诗歌的写作训练㊂部编版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条理清晰的介绍记叙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从简单到复杂,点面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㊂(三)以程序性知识为主㊂刘淼在‘作文心理学“中将写作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荣维东认为 写作知识应该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即要教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具体的如何写(做)的知识 [1],部编版语文教材写作系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训练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训练来掌握写作技能㊂写作专题分为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这两个部分,写作导引部分编排着写作知识短文,多方面阐述着写作知识点,陈述 怎么做 的程序性知识㊂对于学生来说,写作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写作知识以及写作知识是否有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选择的程序性知识的增加,提高了写作指导的操作性㊂(四)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注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㊂在写作导引部分,往往会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不是对知识点的说教,而是结合学生的学习㊁生活,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作,在实践中写作㊂ 写人要抓住特点 这一专题中,写作实践部分让学生写自己的偶像,甚至可以写歌星㊁影星㊁哈利波特㊁蜘蛛侠等,这种写作提示,结合时代的发展,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有话可以写,有素材可以选㊂二㊁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评价部编版语文教材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借鉴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对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有较多的亮点,但是也存在着不足㊂(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亮点㊂首先,写作指导具有操作性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重视程序性写作知识,程序性写作知识 可以把静态的写作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写作技能,并且能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程序性写作知识不但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还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法指导㊂其次,注重读写结合㊂温儒敏先生在介绍 部编本 初中语文教材时,强调该教材注重读写结合能力的训练,注重随文学习写作,以阅读配合写作,用写作来巩固阅读,突出 读写结合 的理念㊂[3]新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除了注重阅读课文与写作专题相联系之外,还注重 说 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让写作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写,还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㊂最后,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㊂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㊁整理㊁鉴别㊁消化㊁综合等加工改造的能力㊂新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观察㊁思考㊁表达和创造的能力㊂(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不足㊂不重视实用文体的训练㊂实用文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文写作包含的范围广泛,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关于实用文写作的内容却很少,以七年级为例,就只有综合学习这一板块略有涉及,写作指导也不够详细具体㊂没有明确的写作知识,学生很难掌握实用文写作方法,反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写作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高㊂此外,写作修改知识较少㊂不断修改是得到一篇好文章的必经之路,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涉及的写作修改知识很少,而且零散不成体系㊂从七年级上下两册来看,上册并没有安排,下册在 文从字顺 专题有所提及,但是也只是强调说要多修改文章,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具体的修改知识却并没有提及;在 语言简明 这一专题中,有具体的修改范例,在写作实践部分也有修改提示,但是仍然不够明确系统㊂821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李小强(陕西省佳县朱官寨镇中心小学 陕西 佳县 719200)ʌ摘要ɔ 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难以攻克的堡垒,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就如同八股文一样,一点色彩都没有,这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所以,想要让学生把作文写得活灵活现,首先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㊂本文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出发,总结出四个相关原则,合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㊂ʌ关键词ɔ 小学生;作文;兴趣ʌ中图分类号ɔG 659.28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1-0129-01小学是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老师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㊁唤醒㊁鼓舞 ,以实现孩子 易于动笔 ,乐于书面表达 ,对作文 有兴趣 的目的㊂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 生活性原则让孩子的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英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㊂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老师在引导时,让作文的主体 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 生活㊂因此,一方面老师不能把孩子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㊂同时,让学生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㊁相信的和想说的话㊂当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的作文也就会 美丽 起来㊂2 激励性原则老师的赏识成为孩子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的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㊂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孩子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㊂ 诚于嘉许,乐于称道 ,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㊂3 读写互动性原则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如果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学校某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孩子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会造成 读写分离㊂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㊂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督促孩子坚持阅读,通过和孩子分享读书体会,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㊂另外,家长不妨也写一下作文,让孩子从父子㊁母子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写作文的欲望㊂4 实用性原则让学生把作文 用 起来,在 用 中兴趣盎然传统的作文练习,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和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之后让老师或几个学生互相改过之后就完事了, 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 用 起来的东西㊂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兴趣,使他们都能有机会把作文 用 起来呢?上努力㊂这就必须在 相互交流 与 自我展示 上努力㊂比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老师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积累的作文㊁日记㊁读书笔记等登出来,让大家互相赏评;并且定期将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自己的圈内的好朋友听,听其修改及评语;同学之间多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 精言妙句 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㊂生活在于体验,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㊂结语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写作能力是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教师既要抓孩子作文兴趣的培养,又要抓写作技巧的运用,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四个原则可以让孩子们的作文开出绚丽的花朵㊂参考文献[1]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 陈家尧.写作:从 应试 走向 应世 兼评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作者简介:李小强(1980 ),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管理本科,研究方向: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㊂三㊁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建议(一)增加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㊂张志公先生说 学作文是为了用 [4],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与交流,说到底是为生活服务的,写作教学要充分考虑是否能让学生学以致用㊂教材把应用文写作训练放在综合学习专题里,只能涉及到一小部分的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无法真正落实,这就需要单独在写作专题中编排实用文的写作训练㊂以七年级为例,上下册共有十二个个写作专题,可以在写作实践活动中,穿插一些实用文体的写作知识㊁方法,让学生进行多样的文体形式训练,如在七年级上册 写人要抓住特点 这一写作专题中,第三个写作实践 我的偶像 ,可以穿插制作简历的训练,让学生结合简历制作的知识点,为自己的偶像或者给自己制作一份简历;在 思路要清晰 这一专题中,第三个写作实践 一次采访 ,可以提供采访稿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学会采访稿的写作方法㊂在写作专题里,增加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增加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㊂(二)增强写作修改的指导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㊂[5]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涉及的写作修改知识很少,而且很零散分散,写作修改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教材却对此有一定的忽视㊂教材应该增加更多作文修改的知识,如作文修改符号的使用,作文修改技巧等,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修改训练㊂可以在七年级下册 文从字顺 这一写作专题中增加写作修改知识,尤其是删减号㊁对调号㊁改正号㊁增添号等修改符号的使用,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㊂写作修改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体现,作文需要反复的修改,才能更好,写作修改知识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㊂参考文献[1] 荣维东,李自然,何佳穗,梁永利.写作课堂教学问题与改进建议 基于20份作文教学案例的后设分析[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 1):19-22.[2] 段双全,付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148.[3] 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 部编本 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 ].课程教学研究,2017(5):31-35.[4] 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6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921。
作文的心理学解读作文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写作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困惑和压力,难以流畅地书写,这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作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创作过程,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克服写作困难。
一、心理学解读写作过程1. 创意阶段在写作过程中,创意阶段是最初的阶段,它代表了个人思维的激发和启动。
在这个阶段,脑海中诞生出各种想法和观点,但也可能会受到时间压力、焦虑或自我质疑等因素的干扰。
学生应该学会放松自己,培养一个积极的心态来产生创意。
2. 组织思路在创意诞生后,学生需要将其组织成一个有条理的结构。
这是写作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提纲、列出关键词或使用思维导图等方法来帮助组织思路。
此外,集中注意力和避免分心也是维持思维清晰度和组织能力的重要因素。
3. 写作表达在思路组织清晰后,学生需要将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关注写作细节,如语法、拼写和标点等,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自我评估完成写作后,学生应该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表达、逻辑和组织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自我评估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二、克服写作困难的建议1. 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写作困难和挫折,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释放创造力和提高写作能力。
2. 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为写作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和专注的学习环境。
远离干扰因素,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3. 制定合理的写作计划写作需要时间和精力,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写作计划,分配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头脑风暴、构思和书写。
合理的写作计划有助于减轻写作压力,并提高效率。
4. 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参加写作培训或请教老师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心理学视角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知识系统评析作者:顾佳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4期【摘要】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遵照“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的编写原则,在写作部分的呈现上较以往有了新的尝试。
就写作知识系统的编排而言,单元内写作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呈现符合作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但单元间陈述性知识的呈现序列仍待探讨,对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关注亦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教材中各年级阶段的写作教学文体选择符合发展心理学规律,即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九年级逐步引入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议论文等文体。
【关键词】作文心理学;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知识系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当下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依旧遭遇不少困境,为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使之更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3月起组织各路专家历时四年半编写了一套涵括义务教育所有学段的全国通用版《语文》教材,即部编语文教材。
其中,初中阶段六本教材的教学板块划分清晰明了,包括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口语交际等部分。
每一板块的编写都较以往、较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突破和创新,写作部分也不例外。
一、部编教材写作部分的编排方式及内容构成据教材编写人员之一、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副主任唐建新介绍,本次写作部分的编写严格遵照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八条,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运用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组在阅读教学内容框架的基础上拟定出了“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的写作教学原则。
所谓“随文学习”,是指单元内课文所提供的材料适合进行哪部分写作训练,就以哪部分写作点为训练目标,所举的写作例子也包括在单元内课文之中。
所谓“各有年级侧重”,是指“站在年级写作的中观角度看,七年级是基础写作能力训练,八年级是专项写作实践训练,九年级则是写作能力提升训练”。
以七年级为例,上册教材的六个写作训练点依次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下册教材的六个训练点依次为“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每一个写作训练点又分别包括导写短文和写作实践两个部分。
前者旨在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目标写作点稍作讲解,使学生阅读后能大致明晓本单元的学习中心;后者则旨在通过写作实践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该写作点的掌握,达到学以致用。
写作实践题目的设置有层面大小之分,师生可根据实际学情有选择地进行写作实践,不必全部完成。
总体而言,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特点有四个:实践中写作、模仿着写作、点拨着写作、选择性写作。
二、部编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分析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综合活动,这一过程涉及识字写字、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种技能。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一线教师普遍较为重视“双基”训练,即作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刘淼教授认为,作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实用文体常识(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知识(例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的读写知识),这便是狭义上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
作文的基本技能则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语言表达等实际操作步骤,即程序性知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来讲,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属于作文知识范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作文知识至关重要,却长期受到一线教师的忽视,也就是对作文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及修正的策略性知识。
刘淼曾指出,“只注重对作文本身的认识而很少涉及对作文过程的认识,会造成作文的盲目性和缺乏总体计划、作文知识运用发生阻塞,作文信息提取不利、作文常常偏离思维的轨迹而不自知等等问题。
”因此,作文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共同构成了作文知识,三者在作文教学中都不可或缺。
下面笔者将从这三类知识的角度来分析部编教材的作文知识系统。
(一)陈述性知识——命题网络的形成以七年级为例,这一学段的写作训练侧重点是基础写作训练,上、下册12个单元的写作训练皆围绕记叙文这一文体而展开。
经笔者归纳,教材中陈述性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观念、写作习惯和记叙文的写作知识三大类。
1.写作观念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导写短文中就包含典型的写作观念类的陈述性知识,例如“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等等。
编者将这类知识放在初中第一学期的第一单元,不得不说是良苦用心,期望纠正不少学生素有的“写作是一种作业”或“写作是他人布置给我的任务”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重建对写作的认识,从初中学段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个人需求而非外界负担,从而重视并热爱写作。
2.写作习惯写作习惯的知识则贯穿整个写作知识系统,穿插在各单元导写短文之中。
例如,上册第一单元导写部分“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而发愁了”;上册第二单元导写部分“最好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下册第五单元导写部分“下笔前,最好先有个提纲或打好腹稿”;下册第六单元导写部分“要想写出简洁明了的文章,我们应该不断地修改、锤炼”,等等。
3.记叙文的写作知识记叙文的写作知识主要以各单元的训练点为中心展开呈现。
例如,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如何突出中心”,在导写短文中,编者首先明确阐释了“中心”的定义,其次强调了围绕中心写作的重要性,最后则介绍了几种写作时突出中心的办法和技巧,整个知识的呈现十分清楚、娓娓道来,符合逻辑顺序。
也就是说,就单个单元内的记叙文写作知识呈现而言,部编教材的处理是很到位的。
但是,就所有单元的知识编排序列而言,笔者认为部编教材的处理有些失之杂乱。
写作部分编写遵循的是“随文学习”原则,各单元写作教学必须和单元内阅读教学课文所适合的写作训练点相符,为了迁就各自单元内阅读材料的特点,记叙文写作知识本身的序列就难以兼顾。
例如,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写人要抓住特点”,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照理说,这两个训练点都属于记人作文的知识点,应该排在一起呈现,但实际上却相隔好几个单元,甚至跨越了学期。
这样的呈现序列或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写作知识本身的学习难成体系。
编者之一的唐建新先生也曾承认,为了突出随文学习的时效性,部编教材确实牺牲了写作训练的系统性。
从作文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而命题及命题网络的组织方式将直接关系到陈述性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提取与利用,将具有共同成分的命题联系起来传授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部编教材为遵照“随文学习”原则而将某些具共同成分的写作点分散开来编排,甚至不在同一学期之内,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仍待探讨。
但是,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未尝不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由知识呈现序列带来的弊端,因为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照本教学,反而容易造成内容的固化,由此也将带来教学的僵化以及与实际情况的龃龉。
”诚然,教材知识的序列是固定的,但教学知识的呈现却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而定。
在教“写人要抓住特点”时,教师也可以将“写出人物的精神”顺带提及,不是说非要等到七年级下学期不可。
教材编者之一的王本华也说道:“各个训练专题,并非只是本次训练时才要注意,而该次训练,只是进行着意的提示和强调。
”除在专门的“写作”部分呈现,“阅读”部分课文后面的助读系统也有少量零碎的写作陈述性知识。
例如上册第一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的助读系统中就分别介绍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使用效果。
(二)程序性知识——产生式系统的转化1.从狭义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作文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等技能,这类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正如计算机程序一样,通过控制流形成步骤之间的联系。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从狭义的知识到操作技能的转化,学生在掌握某个程序性知识前首先要了解它的陈述性形式,其次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将二者进行转化。
皮连生教授曾提出一种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其中也包括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型,这一过程具体可以表示为下图1:简言之,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应包括两个步骤:首先使学生理解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其次应设计变式练习,促使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技能。
以这一模型检视部编教材写作系统的程序性知识,分析如下:在向学生呈现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这一方面,部编教材的最大亮点是“手把手地教”,各单元的导写短文并未流于纯粹文字上的说教,而是各自设计了巧妙的练习来使学生明白该技能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该如何操作。
这使得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例如,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中就设计了一个表格练习题,两竖列的标题分别是“中心”和“材料”,请学生判断哪些材料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这其中可能涉及一些产生式:如果材料符合中心/则可取,如果材料不符合中心/则不可取。
显然,学生做这道练习题的过程就是熟悉产生式的过程,即学习选材步骤的过程,学生也可以将书上这种通过列表格来筛选素材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这种“手把手地教”的练习设计将抽象的思维程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将知识更显性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正是以往教材中所缺少的。
变式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在“写作实践”的编写中,各单元分别围绕写作训练点设计了三个难度、题材不一的写作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
依然以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为例,该单元围绕选材这一写作训练点设计了描写街道、描写班级中的“牛人”、描写自己的一天共三个变式练习题,并在“提示”部分给出写作指导,进一步阐述选材技巧在具体作文题目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
因此,部编教材的写作程序性知识编排与皮连生教授所提的知识教学模型相符,处理较为妥当。
2.阅读—写作迁移策略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作文策略的一种。
作文策略和下文即将提到的作文策略性知识不同,在此首先做一个概念的辨析。
刘淼教授认为,个体的作文心理结构具有两个亚结构,即操作性亚结构和操作控制性亚结构。
其中,操作性亚结构又由作文器(对信息进行操作的主体)、作文策略(作文操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或技术)、知识经验库(对信息操作进行解释时的标准或依据)三种操作因素组成。
也就是说,作文策略是作文操作活动中涉及的一个要素,它属于作文时“如何操作”的问题,因此应该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