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 格式:docx
- 大小:27.31 KB
- 文档页数:4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女娲补天成语故事1【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举例造句】: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yì)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
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
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2【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
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先圣伏羲共同生活在昆仑山,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女娲补天的故事篇一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明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
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就应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向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
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立刻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之后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她一向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一个中国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导致天河中的水不断倾泻下来,地面上洪水成灾,无数的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决定立即炼石补天,拯救整个人类。
女娲首先找到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并点燃了熊熊的烈火来烧炼。
大火烧了九天九夜后,五色石子被烧成黏稠的液体。
女娲立即动手,用这五色石液去补天。
她不顾烈火烧炙的疼痛,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将大窟窿一点点补好。
但是,仅补好了天还不行,还必须用另外的支撑物来代替被共工触断的天柱不周山。
女娲想起东海中的大鳌,鳌的爪子既坚固又有韧性,可用来做天柱。
于是她去抓了一只大鳌,斩下它的四只爪子,做了四根新的天柱,将天撑住。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这个故事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尽力去解决。
同时,创造和修补也是重要的能力,可以带来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女娲补天》教案(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力气,2、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的根底上能复述故事,3、培育学生英勇、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学习《女娲补天》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复述该故事,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步骤】一、动画导入1、观看动画《女娲补天》。
2、争辩动画内容。
二、新课教学1、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故事内容:⑴女娲为什么补天?⑵补天需要什么?⑶女娲怎么补天?⑷结果怎么样?3、朗读指导各局部的词语、重点句子。
4、理清文章内容。
5、你想对女娲说什么?6、教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女娲补天1、女娲为什么补天?2、补天需要什么?3、女娲怎么补天?4、结果怎么样?《女娲补天》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会认五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可怕之处和奇异之处能体会深刻。
3、能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才智,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很多瑰丽、多彩、秀丽的神话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2、这是?(出示文中的图片)对女娲你们知道多少?(传奇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制造了人类。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
的地方。
1/ 1。
⼥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娲炼⽯补天的故事,是我国脍炙⼈⼝的神话传说。
关于⼥娲补天有很多种版本,你听说过哪⼀版呢?今天⼩编为⼤家准备了⼥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不周⼭巅,有⼀⼥⼦茕茕孑⽴。
“西王母请⼥娲⽒赴昆仑⼭共饮瑶池仙酿。
”有青鸟飞来,向她传达⾃家主⼈的邀请。
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飞去。
昆仑仙境。
瑶池。
“⼥娲⽒为何愁眉不展?”西王母放下酒樽,问道。
“四⽅之神中的祝融和共⼯不和,近⽇来⼆⼈已多次发⽣冲突,长此以往,终是不善。
”她蹙着眉,脸上满是担忧之⾊。
“他们之间,向来是不和的。
”西王母淡淡说道,“倒也平安过了⼏千年。
”“可是,”⼥娲顿了⼀下,道,“我怕的是,他们如此闹下去,终有⼀天会将天地⽣灵祸害。
”西王母抿唇⼀笑,不再⾔他。
回到不周⼭后,⼥娲总是⼼神不宁。
她时常⽴于不周⼭巅,俯瞰⼤地上的⽣灵。
⼈类、飞禽、⾛兽……⼀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机。
可是……若是有朝⼀⽇这般美好的世间遭到破坏,该怎么办?⼥娲不敢去想,只有长叹。
所以,当西⽅之神蓐收告诉她公共和祝融在不周⼭脚发⽣争执且⼤打出⼿,并因此触怒不周⼭神时,她简直要疯了。
“混账!”她怒⽕中烧,恨不得去扒了两个肇事者的⽪。
“九州之⽣灵……危在旦⼣……”蓐收最后说的那句话,她始终忘不了。
真的是逃不过的……劫数吗?⽕,铺天的⼤⽕;⽔,滔天的洪⽔。
天地间的⽣灵,在这⽔与⽕之间,奋⼒呼喊,哭声震动天地。
⼥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落下滚滚热泪。
⼈类啊……她千⾟万苦创造出的⼈类,就这样被⽔⽕吞没,被野兽恶鸟吞⾷。
⽽她,只能站在云上,眼睁睁地看着惨剧的发⽣,⽆能为⼒。
⽆能为⼒?不,不会的!“⼥娲⽒,西王母派青鸟传话,不周⼭东七百⾥有五⾊⽯,炼之,或可补苍天……”蓐收⽴于她⾝侧,低声⽿语。
五⾊⽯……好,她记住了。
她纵⾝⽽起,向不周⼭东飞去。
采⽯……熔炼……⼀夜⼀夜,她都在⾟苦忙碌着。
如此三⽇后,⼀声巨响,将她蓦地惊醒。
女娲补天的故事一、起源传说据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人们无法生存。
于是,神决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神族中的女娲(Nǚwā)被选中担当这个任务。
二、女娲创世纪女娲开始用黄土塑造人形,吹入生命的灵魂,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类诞生了。
而天地的形状仍然处于混沌的状态,无法为人类提供居住的地方。
三、天地破裂为了保护人类,女娲决定补天。
她捧起一块五彩石,用它填补天空中被破裂的地方。
女娲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她用锋利的石器劈开山川,剥下一片片五色石块。
四、石头的转变女娲的泪水滴在五彩石块上,石块渐渐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五色石头变成了传说中的五彩石种,如金石、水金石、金玉石等。
五、女娲努力修补女娲不断努力补天。
她从高山挖取黄土,用它塑造出鸟兽和倒悬的山川。
她将五彩石块一块块地抛向天空,将天地之间的裂缝一一填补。
六、世界的改变随着女娲的努力,天空开始变得完整,恢复了宁静与和谐。
人类感到无尽的喜悦,他们膜拜、感激女娲的无私帮助。
七、女娲的伟大贡献女娲的补天行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带来了春天和五谷丰登。
她的努力为人类创造了最初的文明。
八、女娲的遗产女娲以她无私的爱心与母亲般的关怀,在中国神话和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类创世的始祖,她被人们视为伟大的母亲和女性的象征。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中一段令人动容的传说。
通过她的努力,人类才有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女娲的伟大贡献和她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我们应该学习女娲的坚韧和毅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世界留下属于我们的一份美好遗产。
女娲补天课文
婆娑大神女娲补天
一、传说
传说,久远的五千年前,世界上只有大海,没有天空。
女娲大神发出
风声,明示天下何如行,只要谁去补天,便能赚取光荣和景仰,众神
群集而上,只见一位女娲大神,她身着红衣,手持石斧,纵身而去,
到大海中捧土石谋补天。
二、行动
女娲大神上了大海,使用石斧开始凿山,将泥沙分离出来,将内含的
金石夹土,把大海中的土石补补天空,晚上仅用火焰熊熊,瞬间把土
石炼成坚硬的黑曜岩,再以羊角一镐而上,把岩石搭建上去,在天上
铺敷一道蓝线,不久天空就出现了。
三、功德
女娲大神补天期间,调和偃日地势,把湖水、河流、高山、大河整形
搬迁,开凿大洋、填补汪洋,加快地面上的风云变换,使太行、岱山、苍梧等山重新冒出,地面出现了雨和河流,大地分出东南西北四洲,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四、后记
女娲大神补天这一神话便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则传说,它说明了女娲的智慧和勇气,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古人也以这一神话来传承文明,向子孙后代切记,女娲大神补天的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祥和、美好的未来。
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那可是上古大神啊,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女超人。
这天啊,突然就出了大问题,天就跟个破了洞的大帐篷似的,呼呼地漏风。
那洞大得夸张啊,就像有人拿了个超级巨大的勺子,把天挖走了一大块。
女娲当时就懵了,这可咋整啊?她心里估计在想:“这天怎么跟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似的,说破就破呢。
”但女娲毕竟是女娲,她可不会坐视不管。
她就开始到处找材料来补天。
她找啊找,终于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石头,那石头啊,闪闪发亮,就像天上掉下来的星星糖。
女娲想:“嘿,这玩意儿肯定行。
”可是这石头可不好弄呢,就像一群不听话的小动物,到处乱窜。
女娲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收集起来。
收集好了石头,女娲就要开始炼制了。
她架起了一个超级大的锅,大得像一个小湖泊。
然后把那些石头都扔进去,开始炼制。
那火焰啊,窜得老高,像一群张牙舞爪的红色小恶魔在跳舞。
女娲就像个大厨一样,在那忙活着,还时不时地念叨:“你们这些小石头啊,可得听话点,变成能补天的材料。
”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那石头终于炼制好了。
女娲高兴得像个孩子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
可这时候又有难题了,这么重的东西怎么送到天上那个大窟窿那去呢?女娲皱着眉头想办法,她突然灵机一动,这就像脑袋里点亮了一盏超级亮的灯泡。
她找来了一只大乌龟,那乌龟大得像一座小山。
女娲就踩着乌龟往天上飞,乌龟慢悠悠地飞着,女娲急得直跺脚,说:“你这速度,等咱们到了,天都塌得更厉害了。
”终于到了窟窿那,女娲举起炼制好的石头,就像举起了一座城一样,用力地把石头往窟窿里一塞。
嘿,你还别说,那窟窿就像被魔法控制了一样,慢慢就合上了。
女娲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汗啊,就像雨滴一样往下落。
她看着补好的天,开心地笑了。
这时候啊,她又发现地也被天破的时候折腾得乱七八糟,就像一个被翻过的大蛋糕。
女娲又开始了整理大地的工作,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总之啊,女娲补天就像一场超级刺激又有点搞笑的大冒险,女娲这个大神可真是不容易呢。
你说要是女娲在现代,估计都能得个超级英雄奖了,她可比那些电影里的超级英雄厉害多了,毕竟人家补的可是天呢,这天可比什么高楼大厦都难搞多了。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板书“补”
这是什么字呀?所以它是什么偏旁?注意衣字旁的写法。
衣字旁和什么有关?
衣服烂了要——补衣服,裤子烂了要——补裤子,鞋子烂了要——补鞋子,那天要是破了要——补天。
2、板书“天”
你会补天吗?我也不会,但是有一个人就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她是谁呢?(女娲)
3、板书“女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
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
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课件出示女娲)
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
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
3、板书“女娲”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生:女娲补天。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神奇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
(1)认读词语
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围困??? 挣扎??? 熄灭?? 熊熊大火
喷火?? ?冶炼??? 液体?? 金光四射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时候,天____________,女娲__________________。
女娲是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是中国的传说中的一个女神,传说是她创造了人类。
话说呀,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天塌了。
女娲急忙起床去看,她看见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一段,感受“可怕”
1、自由读第一段,看看女娲究竟看见了什么?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怕)文中用了什么词?(天啊,太可怕了!)(2)指导句子“天啊,太可怕了”。
(3)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可怕场景呢?请同学们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很可怕?(天空-地-山岗-田野-山顶-水里)
咱们按这个顺序来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远远的天空? 塌下一大块
露出一个??? 黑黑的大窟窿
地????????? 被震裂了
出现了????? 一道道深沟
山岗上????? 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 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 被火围困在山顶
许多人????? 在水里挣扎
都说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字中读出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品析词语(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围困、挣扎)
师相机指导朗读
黑黑的:你感觉这个黑黑的大窟窿里会喷出什么来呢?所以说它喷出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会让人一命呜呼。
可怕吗?
一道道:深沟多吗?哪个词感觉到的?是啊,一道道,无数道深沟,只要你一抬腿就可能会掉进那万丈深渊。
多可怕啊,老师吓得腿都发软了。
熊熊大火:火不够大,能再大点吗?
围困:出示“围困”,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大口框,都是全包围结构)这两个大口框把“韦”和“木”严严实实地包在里面。
此时,大口框变成了熊熊大火,火越烧越大,里面的“韦”和“木”就是被围困在里面的人们。
人们想向左边逃,可左边——全是大火,人们拼命向右边逃,可右边——全是大火,人们着急地身前面逃,可前面——也是大火,人们发疯似地向后面逃,可后面——还是大火。
师:是啊,无论人们往哪边逃都逃不出去,人们只能被火——(生)围困在山顶上。
一个围困让我们感受到人们此刻是多么危险啊!
挣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喊什么?(救命啊)
多可怕的天塌地裂啊,谁能读出这种可怕?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当时那可怕的情景吧。
齐读。
看着这可怕的一幕,你的心情怎样?作为人类的母亲,女娲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是啊,女娲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难过极了。
为了拯救人类,她立刻行动起来。
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做的事情?(2-4)
四、学习2-4段,感受女娲精神。
1、默读2-4段,找一找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
生反馈,师板书:灭火、造船、找石、炼石、补天。
师:是啊,天塌之后,女娲马不停蹄地做了这些事情。
(灭火、造船、找石、炼石、补天)在灭火造船救出人后,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于是,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把天补上。
补天需要什么?(五彩石)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女娲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2、学习“找石”部分
出示句子: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自由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把“终于”去掉,与原句比较哪句好,为什么?
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几天几夜:谁能读得更长些?
找啊找啊、终于:她都到哪儿找,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如果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一定会为你的想像锦上添花。
练习说话:____________,女娲___________,她来到______________找啊找啊,可是没找到纯青石。
于是,她又不停地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出示词语宝典)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骄阳似火? 飞沙走石?? 酷热难耐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筋疲力尽?? 大汗淋漓??? 疲惫不堪
陡峭的悬崖? 漆黑的山涧? 茫茫的草原? 深不可测的大海
(2)同学们,找了这么多地方,女娲累吗?(累)但遇到了这么多的危险和困难,女娲害怕了吗?她退缩了吗?她放弃了吗?出示“找到纯青石”的句子。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板书: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多了不起的女娲啊,让我们带着对女娲的敬佩之情再读读这段话。
齐读。
3、学习“炼石”部分。
师:历经千辛万苦,五彩石终于找齐了,(生接读)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这是女娲在——炼石。
同学们看到冶炼这个词语,齐读两遍。
看到冶字,你会想到哪个字和它长得很像?(治)你怎么分清它们呢?出示“冶炼”和“治病”,区分“冶”和“治”。
这个炼字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指导书写“冶炼”。
冶炼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是把什么炼成什么?
同学们,一块钢铁冶炼成液体,大概需要2000度的高温。
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
生:也很高。
师:夏天我们这最高温度也就三十八九度,烧开的水是一百度,让你们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呆一秒钟你受得了吗?敢不敢呆呢?
生:不敢
师:可是女娲却要在这几千度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
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生)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女娲。
师:五彩石冶炼好了,该补天了。
女娲是怎么补天的?找出句子。
4、学习“补天”部分。
出示句子: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指名读,圈出动词。
齐读,加上动作。
师:看,女娲就这样一装一端一泼,就把天补好了。
什么感觉?太神奇了!你们能补好天吗?为什么女娲能?因为她是神,她神力无边,她神通广大。
这就是神话故事的特点。
古代劳动人民的想像力真丰富啊。
我们也来想像一下:女娲把天补好后,大地上又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是啊,人类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是啊,女娲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女娲为人类所做的一切,天塌后,女娲立刻……她用她那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把天补好了。
完成板书,勾画出一个“天”字。
五、学习最后一段,总结
出示云霞图。
同学们,看,多美的云霞啊。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生)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每当看到天边那五彩的云霞,我们总会想起一位神仙,她就是——女娲
还一定会想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女娲补天。
师:同学样,在我们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美丽神奇的神话故事,它们就像那长河中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六、拓展延伸
出示其它神话故事图片介绍。
同学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你们以后能多读读其它的神话故事,多亲近神话,好吗?齐读:让我们,亲近神话!
七、作业设计
1、读一读:读读其它的神话故事。
2、讲一讲:讲讲《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3、编一编:发挥想象,编一个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