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实验补充数据(518之后做实验的同学采用)
- 格式:xlsx
- 大小:10.56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完整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16分)1、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是________。
萧山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
2、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周围景物按________的方向运动。
3、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时,粉笔和黑板之间属于________摩擦。
4、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
5、人类发明了________,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6、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7、光强温度就________,光弱温度就________。
8、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20分)1、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A.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物体的影子长B.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物体的影子短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2、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应()。
A.不变B.大于5米C.小于5米3、大脑接受了来自()的刺激以后,就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
A.皮肤B.眼睛 C.耳朵4、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5、海滩上和河边的岩石大都是()。
A.有棱角的B.方形的C.椭圆形的6、测得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65次,但我需要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我可以()。
A.加长摆线B.缩短摆线C.加大摆幅7、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能否省力8、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热的()。
A.面积小,温度高B.面积大,温度低C.面积大,温度高9、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保护绝缘体B.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C.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电路10、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是()。
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模拟测试卷(二)(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听音棒”是用来检测机械故障的理想工具。
如图所示,工人需要将听音棒的“检测端”紧贴在机械表面,耳朵靠近“听声端”,就可以判断是否有故障了。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听音棒”中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听音棒”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要快C .“听声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程度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 .利用“听音棒”判定机械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左右 B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C .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左右D .一辆小汽车的宽度大约为10m3.如图是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你认为新冠病毒的直径与下列哪个数据最接近( )A .0.1kmB .0.1mC .0.1mmD .0.1μm1.5m 37℃10m /s4.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樟脑丸放在衣柜里,过一段时间会变小3. 发声的音叉难以观察到的微小振动可以通过其激起的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类似研究方法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4.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折射定律B.反射角的大小为C.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将向左移动D.当液面升高时,入射角会随之减小5. 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B.图②是近视眼的原理图C.图③的问题应该用凹透镜矫正D.图④是近视眼矫正原理图6. 小华过生日时,摄像师为他和朋友们拍了一张合影,然后再给小华来一张吹蜡烛时的特写,则摄像师应该()A.靠近小华且缩短暗箱B.远离小华且缩短暗箱C.靠近小华且拉长暗箱D.远离小华且拉长暗箱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用的“超”,是依靠次声波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B.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C.小孔成像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子呈现黄色8.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C.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D.教室的高度约为9.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八下物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人教版一、温度1、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73K3、测量——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叫液化。
编号:C 518 – 04用热流计法测定稳态热通量的试验方法1本标准的发行编号为C 518;编号后面的数字表示首次发行或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批准的年份。
希腊字母上标(ε)表示在最后一次修订或重新批准之后有编辑修改。
本标准被批准用于国防部的各个机构中。
1. 范围*1.1 本试验法2说明了采用热流计仪器测量平板试样稳态热传递特性的方法。
1.2 因为热流计仪器原理简单、操作快捷、适用面广,所以该仪器被广泛用于各种试样的测量。
热流计的精确度和偏差指标非常好,但应在期望热流范围内进行校准。
这就是说,校准试样时,要求材料必须种类相似,导热性接近,厚度相似,温度平均,且有温度梯度。
1.3 由于校准仪器应采用已知热传递特性的试样,本试验法是一种比较性或间接性的测量方法。
校准试样的各种性能必须能够追溯到一种绝对测量法。
校准试样应由公认的国家标准实验室提供。
1.4 将试样放在温度稳定但不相同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由热流计确定试样的稳态单向热通量。
按照校准标准对热流传感器进行适当校准,并测量板温和板间隔。
运用傅立叶热传导定律计算导热性、热阻率(即热阻和导热率)。
1.5 使用本试验法应与C 1045惯例相结合。
无论在测量技术方面还是提高对材料热流原理的理解方面,热学技术都取得了许多进步。
这些进步促成了对测量热传递特性概念性方法的修订(1-4)2,因此本试验法使用者应了解这些概念。
1.6 本试验法适用于多种试样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热传递测量。
本法使用环境条件为:厚度大约为250毫米时温度为10-40℃,厚度为25mm时板温为–195-540℃(5, 6)。
1.7 可用本试验法表征材料性能,但不一定可代表实际使用情况。
必要时应用其他试验法,如C236或C976试验法。
1.8 为满足本试验法的要求,试样在热流方向的热阻应大于0.10【平方米·开氏度/瓦】,并通过边缘绝缘或防护加热器或两者并用控制边缘热损失。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实验探究题训练(一)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 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
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
从第12min到第l6min,蜂蜡的内能(填“增加”或“不变”)。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
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放盐(选填先”或“后”)。
3.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
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
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观察蒸发情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的,原因是;(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
实验03-熔化与凝固探究(一)1、(18-攀枝花)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_____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2、(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4、(17-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温度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如图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mm,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如图2:甲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读数是________℃;乙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答案】1 3.0035℃-42℃38.5-9【解析】【分析】①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有从0开始,把3.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5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详解】①由图1可知,在(4~5)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3.50cm的刻线,木块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6.50cm,所以木块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的差L=6.50cm−3.50cm=3.00cm。
②图中是体温计,其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图中指示的温度是38.5℃;由图2乙所示温度计可知,测温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所测温度是负的,其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
故答案为:1;3.00;35℃-42℃;38.5;-9。
【点睛】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看不清了,为了重新标出温度计的刻度,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法_________.【答案】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 A点标0℃,B点标100℃,AB之间100等分,作出标线,每条刻度线为1℃。
【解析】【详解】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 A点标0℃,B点标100℃,AB之间100等分,作出标线,每条刻度线为1℃。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