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蛋艺术简述.doc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让人疯狂的鸡蛋艺术
现实中人们都喜欢用完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他们的创造力。
不过,有时有一些艺术品的创作材料可就会有些另类,如鸡蛋。
所以生活中,只要加上创意这味“佐料”,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能变成艺术品,鸡蛋也不例外。
正如你将看到下面,这些都是蛋和蛋之间互相受到启发,这些令人惊讶疯狂的照片的艺术造型,完全是采用鸡蛋创作。
所以,如果你想用非常冷静的手法创作的滑稽艺术品的话,请先打破几个鸡蛋后再进行。
说不定,未来中国也能诞生一位知名的蛋蛋艺术家。
而在此其间,请大家在观看的时候一定要“蛋定”,一定不要抓狂!。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中国彩蛋艺术简论张春嘉著彩蛋是工艺艺术当中的一支艺术奇葩,民族的瑰宝。
一枚寻常而不显眼的蛋壳,总是与垃圾为伍,被人们随手丢弃。
而在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与智慧,以它为载体,游笔弄刀,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将它变废为宝,创作出许多珍奇的艺术品,令观者赞赏不已,惊叹彩蛋工艺品的精巧别致,以至于爱不释手。
运用蛋壳制作装饰品,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
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就出现了把蛋皮弄成碎片,然后饰嵌于深沉的大漆之中,形成古朴雅致、变化微妙的图案纹样。
春秋初期齐国上卿,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多靡篇》中曾提到“雕卵然后瀹之”,意思是说把蛋用彩画装饰,然后再煮。
而把整个蛋壳染成红色,或者涂上吉祥的纹样,做为婚嫁喜庆,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是我国民间久已有之的一种风俗。
在北京、山东一些地方,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把鸡蛋涂上色彩煮熟。
到郊外踏青春游时,少女和儿童将彩蛋顺着山坡滚下去,比赛谁的彩蛋滚得最远,以此当作游戏,增添游兴,然后野餐时再食用彩蛋。
至今,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等地区,在妇女生小孩或老人寿辰时,乡里亲朋、左邻右舍还有馈赠红蛋和吃染红熟鸡蛋的风俗,以表示祝贺。
据说,在清代中叶,北京、苏州等地的庙会上,就有彩蛋出售,上边画有戏剧人物脸谱及猴、鸡、狗、猪、鼠等十二生肖,既供玩赏,又可去皮食用。
此后,一些古玩摊子上也出现了煮熟的彩画蛋,绘制加工的水平,也有了提高,由此而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在清《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余尝于灯市见一灯,皆以卵壳为之,为灯、为盖、为坠、凡计数十百枚。
每壳必空四门,每门必有榱栱窗櫺,金碧辉耀,可谓巧绝。
清末,瑞安有一位老人精画彩蛋,五十岁左右时,还能在一个鹅蛋上画出水浒一百零八将,情节生动,人物神态逼真,人们叫他“花蛋叔”。
那时,不论北方或南方,应市应节就有彩蛋,曾流行有“龙灯鸡蛋壳”的说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
它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寓意吉祥、祈求平安的装饰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以其精美的工艺、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通常采用泥塑、木雕、陶瓷、玉石等多种材料制成。
彩蛋的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绘制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花鸟、山水等。
这些图案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凤图案象征着皇权和贵族地位,花鸟图案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雕刻、上色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不同的技法,使彩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泥塑彩蛋需要经过揉捏、拼接、雕刻等步骤,木雕彩蛋则需要运用锯、刨、凿等工具进行精细的雕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古代,人们会在节日庆典、婚嫁喜事等场合使用彩蛋作为礼品,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如今,彩蛋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购买。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历代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纪事60文◎ 刘颖我曾经在艺术品展览上见过彩蛋,蛋壳上绘制的图案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一颗颗看似脆弱的蛋壳,经过匠人的手,竟能变成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让人匪夷所思。
我有幸采访到彩蛋绘制的非遗传承人赵伟老师,听她讲关于彩蛋的古今文化。
文化风采61彩蛋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于唐代,繁荣于清代,后被列入72行之一,称为花旦将。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赵老师告诉我,蛋壳与生活息息相关,蛋在古代人心中象征着吉祥,若谁家有了喜事,人们会把蛋抹上红色拿去送祝福。
彩蛋是赵老师的家传手艺,她说:“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画画非常漂亮,我从小看父亲画彩蛋就很感兴趣,决定这辈子就搞工艺美术了。
后来赶上工人下乡,我不到16岁就去了黑龙江,走的时候除了行李外还随身带了两本很厚的手稿。
那时每天从凌晨三点一直干活到天黑,晚上回去后用仅有的两舀子热水洗洗赶紧休息,特别困的时候嘴里叼着馒头就能睡着。
就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我也要点着油灯画彩蛋,有时候笔尖冻硬了,哈哈气继续画,有时候手冻僵了,笔掉了都不知道。
就因为心里喜欢画彩蛋,所以并不觉得有多苦。
”画彩蛋在那段时间成了赵伟老师的精神支柱,每当想家或是疲劳的时候拿出来画一画,所有的负能量都会消失。
赵老师如今已经60有余,但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赵老师凭借家传手艺和对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多年来不断地追求和创新着蛋壳文化,创造出“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三绝”。
蛋壳的种类分为鸡、鸭、鹅以及蛇、鸽、鸵鸟几种,最小的是鸽子蛋,也是制作起来最艰苦的。
挑蛋的时候很严格,蛋的品相得好,不能一边大一边小,颜色要好,钙质也要好……在蛋壳的处理上,最传统的是在整个蛋的三分之二处扎个眼儿,再用针管往里打气,打充分后蛋黄蛋清就会往外流,流完后再打进清水反复清洗,控干后把眼儿堵上,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完整的蛋。
在最开始绘制蛋壳的时候,用的是整个的蛋,后来有人问赵老师,能不能画一对彩蛋?当时赵老师认为,画应该没问题,但困难之处是能否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蛋。
复活节传统彩蛋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复活节是基督教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的到来。
而复活节传统彩蛋则是这个节日中最受欢迎的象征之一。
然而,不同文化中对于彩蛋的体现却有着独特的方式和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彩蛋是复活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彩蛋通常是由鸡蛋或者巧克力制成的,表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人们会在复活节前夕,聚在一起用各种颜料和工具来装饰彩蛋,使其变得五彩斑斓。
这个过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家庭团聚和互动的时刻。
装饰好的彩蛋会被放置在家中的装饰盘或者花篮中,成为节日氛围的一部分。
在复活节当天,人们会互赠彩蛋,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孩子们会兴奋地寻找彩蛋,这也成为复活节庆祝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在东方文化中,彩蛋的体现方式则与西方有所不同。
在中国,彩蛋通常是由红色的鸡蛋制成的,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人们会在复活节前夕将鸡蛋煮熟,然后用红色的颜料将其染成鲜艳的红色。
这些红彩蛋会被放置在家中的神龛或者桌上,供奉给祖先和神灵。
在复活节当天,人们会互赠彩蛋,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怀。
孩子们也会参与到彩蛋的制作和装饰中,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家庭和谐的象征。
除了西方和东方文化中的彩蛋传统,其他地区和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彩蛋体现方式。
在印度,人们会用鲜花和彩粉来装饰彩蛋,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诞生。
在俄罗斯,彩蛋被称为“巢”,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艺来制作巢,然后将小礼物和糖果放入其中,象征着丰收和繁荣。
在非洲一些部落中,人们会用鸟蛋来制作彩蛋,以纪念大自然的奇迹和生命的循环。
彩蛋作为复活节传统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现方式和含义。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象征和祝福。
无论是西方的彩蛋装饰和互赠,还是东方的红彩蛋供奉和传承,都体现了人们对于新生和希望的追求。
彩蛋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也成为了家庭和社区团结的纽带,使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 al use走进蛋雕艺术(一)蛋雕是兴起于欧美的16世纪,盛于18世紀末期,直至二十世紀初。
蛋雕艺术的发展历史的400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的400年.不同年代的蛋雕艺术品同时映射了那个产出年代的人类文明轨迹.她也同時成了印证时代,印证历史的一面镜子.关于蛋雕艺术,中西方各有差异。
中西蛋雕風格差異要從中西文化的差異說起,中國和西方國家由于在曆史的發展曆程中有諸多的分歧與不同,以及人們生活行爲習慣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而中西蛋雕風格的差異,隻是中西文化差異的折射。
中國向來是賓客至上,所以我們也還是先從西方蛋雕風格說起吧。
從曆史的範疇講,近代是西方的近代,雖然從文化的範疇來說我們并不贊同,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西方在三次科技革命後強大科技實力對文化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正是由于科學技術爲西方傳統文化注入的新鮮血液,帶來了西方文化的騰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方騰飛的文化背後有着強大的科技後盾,西方蛋雕也是如此。
複活節是西方國家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而複活節的主題就是蛋。
複活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把自己家裏的蛋全部裝扮的漂漂亮亮,而一些蛋雕藝人就瞄準市場,利用電鑽等工具對蛋進行切割,鑽孔,打磨,制作出一個個造型别緻,顔色精美的蛋雕工藝禮品。
再說說我們中國自己。
遠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爲圖吉祥如意,就有了贈送紅雞蛋的習俗。
當時在京城一帶更是流行此風,而且用量也相當可觀。
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擺攤設鋪,專門賣紅色染過的雞蛋,稱其爲"彩蛋"。
後來,商販們又在彩蛋上畫些花鳥、魚蟲、臉譜等圖案,以圖生意興隆。
經過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步提高,最後,終于形成了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藝術珍品---蛋雕藝術品。
蛋雕作品種類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鳥魚蟲、京劇臉譜、詩文字畫,主輔相襯十分得當,惟妙惟肖鬥豔争芳。
捣蛋鬼
——记中国的彩蛋绘画艺术
辗转间,已经入冬,偶然回忆起八月如火的夏季,我与大学好友老魏到龟山公园区游玩了一番,龟山公园四季常青,内有向警予公墓,红色战士公墓,湖北广播电视塔,黄兴铜像,蝴蝶泉等景点,然而过去游玩时发现公园已经略为衰败了,各个景点十分萧条,甚至有不少景区已经关闭,仅仅只有寥寥的三五游人依稀前行。
但是我们很非常幸运的在公园的天街发现了一处好店子——捣蛋鬼!捣蛋鬼的主人是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彩蛋画艺人,这对我来说这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收获,这位艺人仅凭一只细笔,在鹅蛋、鸭蛋、鸡蛋等各种蛋壳上描绘出了各种神奇的画卷,令我和老魏深深佩服!本来单纯的仅在平面上画画就已经很难把握,更何况是在具有弧面的蛋壳上呢?而这位艺人居然能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把景致描绘的唯妙唯俏,尤其是那十二生肖真的是色彩鲜明、栩栩如生、堪称一绝啊!
捣蛋鬼--民间彩蛋绘画艺术
十二生肖,精美别致
牡丹争艳,俏丽无比
各种彩蛋,形象各异
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彩蛋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传承。
在民间,像这样的艺人不胜枚举,北京民间老艺人刘锦茹就是一位知名的彩蛋画艺术家,其在彩蛋艺术方面的造诣很深,作品眼花缭乱、绘制精美,是延续传统工艺、传承民间艺术的典范。
但是在民间仍然有很多艺术却不是都为大家所知如民间花鼓戏、楠管等,有不少民间艺术都有失传之危险,我很庆幸的在龟山公园见到了“捣蛋鬼”这样一种市面上并不多见的艺术,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们的民间文化发扬和传承民间文化。
画彩蛋课件一、引言彩蛋,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彩蛋艺术,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画彩蛋课件,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彩蛋艺术,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二、彩蛋艺术简介1.彩蛋的起源与发展彩蛋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和习俗,人们在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用彩蛋来祭祀祖先、驱邪避凶。
随着时间的推移,彩蛋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寓意吉祥、喜庆的民间手工艺品。
如今,彩蛋艺术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彩蛋的制作工艺彩蛋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蛋、制模、清洗、消毒、涂胶、贴纸、彩绘、上光等步骤。
其中,彩绘是关键环节,通过运用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在蛋壳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彩蛋的制作过程既考验耐心和细心,又充满趣味和创意。
3.彩蛋的寓意与文化价值彩蛋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民间,彩蛋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平安、幸福、美满。
同时,彩蛋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画彩蛋课件设计1.课件目标(1)让学生了解彩蛋艺术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和寓意,增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思维。
(3)传承和发扬彩蛋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2.课件内容(1)彩蛋艺术概述:介绍彩蛋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和寓意。
(2)彩蛋制作教程:详细讲解彩蛋的制作步骤,包括选蛋、制模、清洗、消毒、涂胶、贴纸、彩绘、上光等。
(3)彩蛋图案设计:展示不同风格的彩蛋图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己的彩蛋图案。
(4)彩蛋作品欣赏:欣赏优秀的彩蛋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彩蛋艺术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和寓意。
(2)示范法:演示彩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彩蛋的制作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彩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张春嘉著
彩蛋是工艺艺术当中的一支艺术奇葩,民族的瑰宝。
一枚寻常而不显眼的蛋壳,总是与垃圾为伍,被人们随手丢弃。
而在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与智慧,以它为载体,游笔弄刀,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将它变废为宝,创作出许多珍奇的艺术品,令观者赞赏不已,惊叹彩蛋工艺品的精巧别致,以至于爱不释手。
运用蛋壳制作装饰品,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
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就出现了把蛋皮弄成碎片,然后饰嵌于深沉的大漆之中,形成古朴雅致、变化微妙的图案纹样。
春秋初期齐国上卿,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多靡篇》中曾提到“雕卵然后瀹之”,意思是说把蛋用彩画装饰,然后再煮。
而把整个蛋壳染成红色,或者涂上吉祥的纹样,做为婚嫁喜庆,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是我国民间久已有之的一种风俗。
在北京、山东一些地方,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把鸡蛋涂上色彩煮熟。
到郊外踏青春游时,少女和儿童将彩蛋顺着山坡滚下去,比赛谁的彩蛋滚得最远,以此当作游戏,增添游兴,然后野餐时再食用彩蛋。
至今,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等地区,在妇女生小孩或老人寿辰时,乡里亲朋、左邻右舍还有馈赠红蛋和吃染红熟鸡蛋的风俗,以表示祝贺。
据说,在清代中叶,北京、苏州等地的庙会上,就有彩蛋出售,上边画有戏剧人物脸谱及猴、鸡、狗、猪、鼠等十二生肖,既供玩赏,又可去皮食用。
此后,一些古玩摊子上也出现了煮熟的彩画蛋,绘制加工的水平,也有了提高,由此而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在清《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余尝于灯市见一灯,皆以卵壳为之,为灯、为盖、为坠、凡计数十百枚。
每壳必空四门,每门必有榱栱窗櫺,金碧辉耀,可谓巧绝。
清末,瑞安有一位老人精画彩蛋,五十岁左右时,还能在一个鹅蛋上画出水浒一百零八将,情节生动,人物神态逼真,人们叫他“花蛋叔”。
那时,不论北方或南方,应市应节就有彩蛋,曾流行有“龙灯鸡蛋壳”的说法。
画蛋壳还列入七十二行,对画像的叫:“丹青师”,对画建筑图案的叫“彩画师”,对画彩蛋的叫“蛋花师”。
中国彩蛋艺术自唐宋年间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从绘画到装璜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花色品种也增多。
现在的彩蛋已经不是用煮熟的蛋制作了,而是先将蛋清蛋黄取出,在生的空蛋皮上绘画。
这种工艺品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销国内外。
山东荷泽等国内生产的工艺彩蛋曾出口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
在西方国家当中,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传统基督教节日,其主要装饰品和礼品就是彩蛋,也称复活蛋,家家户户悬挂着彩蛋。
基督教认为,这含有“耶稣复活”的寓意,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彩蛋工艺品在欧洲国家中广为流传,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也是出口彩蛋的主要国家。
而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国家特有的鸟类鸸鹋的卵壳雕上精致景物作为礼物赠送给与其结交的国家,以示友好的象征。
彩蛋的品种花色繁多,有单个的,成双的,也有成组成套的,如黄山十二景,红楼十二金钗;也有的排列成方成圆、成宝塔、灯挂、堆山等形式;还有一种立体画彩蛋,即在蛋壳内装有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英男秀女等,再装进一只小灯泡,电路一通,宛如月宫再现;还有雕花式彩蛋,素色图案若隐若现,清雅脱俗,施以色彩绚丽多姿;还有镂雕式彩蛋,更显工艺奇绝,玲珑剔透,引人入胜;还有刮刻式彩蛋,呈现浮雕效果,或表现各国硬币图案,或表现世界万物各款式样等,琳琳种种,变化无穷,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刺绣彩蛋,就是在脆薄的蛋壳上钻出过千的小孔,再用细若发丝的针在蛋壳上刺绣,通过各色彩线的穿入、穿出构成玲珑精巧的手工蛋绣艺品,堪称一绝。
最精彩的当是将以上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更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彩蛋,是在很小的面积上,如邮票一般,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等技法描绘,亦可以刀代笔,或写奇峰耸秀,于烟云幻雾之中,江河万里,舟楫往来;或写杏花春雨,夏柳荷塘,秋山红叶,雪岭苍松;或写翠鸟飞燕,喜鹊登枝,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或写天上人间,神佛仙女,巾帼婵娟,历代帝王;或写各国元首,历届政要,战争风云;或写万国卡通,动漫男女,趣稚可人......寸间千里,咫尺万变,层次分明,精致入微。
由于蛋壳本身质地细腻,莹洁如玉,越发显得画面简洁凝重,清秀俏丽,小中见大,别具一格。
彩蛋工艺比较细致、繁琐,选料也十分讲究。
彩蛋的原料来源广泛,鸡、鸭、鹅、鸵鸟等禽类的蛋壳都可以,但从蛋壳的薄厚及表皮的质地,光洁滋润来看,还是选择鸭蛋皮为宜,它细腻晶莹,洁如雪,润如脂,薄如纸,小巧轻盈。
而其它禽类的蛋壳表皮虽然比较粗糙,底色不一,却可籍以表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彩蛋的加工制作,要经过挑选、抽空、清洗、风干、堵洞、配座、绘制、题款、罩光、包装等工序。
每一环节都极其严格,要是其中一环马虎了,都会使作品前功尽弃。
所以只有认真做好当中的每一步,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来的。
我国彩蛋艺术虽然精美绝伦,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入流的状态。
如在民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彩蛋艺术组织,而且在互联网信息里,有许多民间工艺栏目里都没有设置彩蛋这一专栏,甚至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民众都不知道彩蛋为何物。
因此,如何使丰富多彩的彩蛋艺术能真正的展现她应有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十分重视与大力发掘民间各类手工艺术,也相对的组织了各种民间艺术的研究机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加上当今盛世收藏热也刺激了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有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将给我国工艺美术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绝佳的机遇;而且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相应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本国以至全世界的本原文化作出有力的保护与推广,而我国目前已经在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明智抉择,对于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民间艺人不单要乘着这一春风向前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以中
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再创造,坚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对个人的修养、专业学识的修为与提高,技能上创新与巩固,用料质量与制作工艺的改进,以及包装的考究设计,还有就是用平和的心境,踏踏实实的去做,自强不息,广交同好,相互促进,主动以任何方式展示我们的彩蛋艺术精品,比如各类展览,网站展示等,为中国彩蛋艺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各国艺术机构进行艺术交流,让更多喜爱美好事物的人们欣赏到精美的彩蛋艺术精品,使中国彩蛋艺术发扬光大,真正成为艺林之中的一支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