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2谁料皇榜中状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3.47 KB
- 文档页数:7
谁料皇榜中状元-西南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西南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主要涉及音乐史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科举及状元出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和历史意义,同时教授状元及“谁料”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科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和历史意义。
3.了解状元的含义和来源。
4.学习演唱中国传统歌曲“谁料”。
5.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3.1 课前预习1.学生自主阅读《科举》,了解科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了解《乐府诗集》中的《长歌行》,熟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汉家烟尘在东北”,“今古奇观盡收眼底”,“舞榭歌台,风流人物,尽在此中求”的诗句。
3.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歌曲《谁料》,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2 课堂教学3.2.1 科举与状元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讲解科举的历史背景、优缺点和历史意义。
2.教师讲解状元的含义和来源,介绍古代皇帝会赐给状元的奖励。
3.学生通过讨论和记录思路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3.2.2 学习《谁料》1.教师播放歌曲《谁料》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逐字逐句讲解歌曲的歌词,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
3.教师分配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唱。
4.教师反复演示及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3 课后作业1.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2.学生在家练习《谁料》的演唱,准备下次课的合唱表演。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效果: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科举制度、状元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合唱演唱的效果:本次课程通过演唱《谁料》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
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唱、演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选段的唱腔特点,了解戏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感受黄梅戏: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段戏曲音乐,请你们听后说说,它属于什么剧种?叫什么名字?注意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可以跟随其轻声哼唱旋律。
(老师放PPT)生: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大家还》,演唱形式:对唱。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
(二)了解黄梅戏师: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
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1、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
2、师生共同研究黄梅戏:(展示PPT)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等地。
后来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就形成了今天的黄梅戏。
代表作:《女驸马》《天仙配》《打猪草》等。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二、新课学习1、学生交流《女驸马》剧情。
2、听著名黄梅戏演唱家严凤英演唱的黄梅戏。
问:思考,冯素珍演唱时的心情?3、老师范唱黄梅戏(PPT)师提醒:戏迷都是怎么样听戏的啊?你们也来当回小戏迷,摇头晃脑、指手画脚的来听一听,并随其模唱旋律。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五单元学唱京剧谁料皇榜中状元》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学唱京剧谁料皇榜中状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学会唱京剧片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教材内容丰富,以京剧为主题,通过学习京剧唱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
但在此之前,他们可能对京剧的了解不多,对京剧的唱腔、表演等方面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欣赏京剧的独特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2.学会唱京剧片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感受京剧的韵味。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通过学习京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学会唱京剧片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2.教学难点:京剧的唱腔特点,如韵味、发音、节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表演形式等。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唱京剧片段,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唱京剧片段,互相交流、指导。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京剧的魅力。
5.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京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京剧表演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讲解: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3.示范:教师示范唱京剧片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唱京剧片段,互相交流、指导。
5.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余学生评委进行评分。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的韵味和唱腔特点。
西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精品教案课程名称:九年级音乐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歌唱的艺术》:包括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2. 第七章《器乐欣赏》: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及经典名曲欣赏。
3. 第八章《音乐与生活》:探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及经典名曲。
3.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唱技巧的掌握、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乐器特点及经典名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经典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歌唱技巧讲解: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等,并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歌曲,分析其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唱技巧,教师进行指导。
5. 乐器欣赏: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播放经典名曲,引导学生欣赏。
6. 音乐与生活:探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程主题、歌唱技巧、乐器特点、经典名曲。
2. 板书布局:左侧列出课程主题,右侧详细描述相关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并分析其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答案:学生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并给出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布局;4. 作业设计的题目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难点:歌唱技巧的掌握、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谁料皇榜中状元》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
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唱、演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选段的唱腔特点,了解戏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感受黄梅戏: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段戏曲音乐,请你们听后说说,它属于什么剧种?叫什么名字?注意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可以跟随其轻声哼唱旋律。
(老师放PPT)生: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大家还》,演唱形式:对唱。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
(二)了解黄梅戏师: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
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1、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
2、师生共同研究黄梅戏:(展示PPT)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等地。
后来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就形成了今天的黄梅戏。
代表作:《女驸马》《天仙配》《打猪草》等。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二、新课学习1、学生交流《女驸马》剧情。
2、听著名黄梅戏演唱家严凤英演唱的黄梅戏。
问:思考,冯素珍演唱时的心情?2、老师范唱《谁料皇榜中状元》(PPT)师提醒:戏迷都是怎么样听戏的啊?你们也来当回小戏迷,摇头晃脑、指手画脚的来听一听,并随其模唱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