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
- 格式:docx
- 大小:989.94 KB
- 文档页数:12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材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是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二课,该单元分别从经济和社会生活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变化,本课侧重于以新式交通工具,大众传媒,西方娱乐方式,社会习俗等为代表,说明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变化。
本册教材的一条主线索是中国社会被动地,踉踉跄跄地迈入近代化的过程,本课是讲述生活中的近代化,与第一课是并列关系,本课各子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中国近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被动地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尽管艰难,但势不可挡。
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课程标准: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顺义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但这些变化又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原因、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尘封的记忆——枣庄之变”昔日枣庄今日枣庄教师:通过以上这些图片,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教师:不仅是枣庄,整个中国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感受了现代生活之变,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知识点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A、张謇B、孙中山C、周学熙D、荣宗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主张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 并身体力行的实业家是( )A、孙中山B、康有为C、荣氏兄弟D、张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机,毅然弃官怀乡,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 )A、陈独秀B、李鸿章C、张謇D、张之洞【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骞得票最高,张骞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他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兴办的实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大生纱厂D、天津电报总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民族工业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复习巩固第二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纱厂,但他的纱厂最终被吞并。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张謇舍本求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B、张謇作为一个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的C、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办艰难D、“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戊戌变法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对下面两幅图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 )A、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B、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C、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D、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创办大生纱厂的清末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B、荣德生C、荣宗敬D、范旭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古代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位“弃政经商”的“状元实业家”,他是( )A、张骞B、张謇C、魏源D、李鸿章【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今天的中国正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第八篇第1题【单选题】“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一战中,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军阀政府的支持D、帝国主义的贷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
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实业救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但他的纱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张謇舍本求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B、张謇作为一个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的C、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办艰难D、“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张謇D、严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二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发生在( )A、戊戌变法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今天的中国正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下图是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是( )A、詹天佑B、曾国藩C、张謇D、荣宗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反抗外来侵略,寻找民族解放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下列人物与其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实业救国C、左宗棠——黄海大战D、张謇——收复新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0·莱芜中考)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④甲午战争后其发展进入了“短暂的春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A、张謇B、孙中山C、周学熙D、荣宗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的口号( )A、“师夷长技”B、“自强”C、“求富”D、“实业救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粤汉铁路B、淞沪铁路C、滇越铁路D、平汉铁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B、状元办实业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的创业精神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荣氏企业遭受巨大损失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软弱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B、北伐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历史诊所。
第 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第一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方面:经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看法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育学生历史思想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近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加强讲堂教课内容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纳师生互动方式,经过发问、赏识、表演、议论达成有关知识的办理、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学生自主编排小品:经过饰演不一样角色,表现辛亥革命前后的风俗、礼仪和称呼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育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害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 1.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
2.文化生活的变迁。
3.社会风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看法的影响。
三、教课方法1.总括法。
能够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下手,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导入新课。
2.图片资料运用法。
充分运用书上媒体如导言图片、引文剧照等培育学生经过上述媒体获取知识办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剖析法。
对于交通、通信等的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应作客观、公允的剖析,以培育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实地检查法。
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四、教课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鸦片战争此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向[学生回答]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公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向;政治上,民族财产阶级要务实现民主政治,有民主的趋向;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倡导民主与科学的趋向。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近代
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四
第1题【单选题】
A、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外资企业大量投资
D、中国民族工业排挤了列强在华企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民族工业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这一现象发生的内外因素包括( )
①鸦片战争的刺激②辛亥革命的影响③第一次世界大战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曾热播的电视剧《新安家族》讲述了徽商为争取民族自强与列强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它再现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艰难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 )
A、甲午战争后
B、“一战”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 )
A、詹天佑
B、康有为
C、张骞
D、严复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古代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位“弃政经商”的“状元实业家”,他是( )
A、张骞
B、张謇
C、魏源
D、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如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1914年中国面粉出口10万担;1915年出口20多万担;1916年出口30多万担;1917年出口80万担;1918年出口达210万担;1919年出口超过275万担。
材料二: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扩大产棉区……他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开拓苏北内河运输……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请回答: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现象?
""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维持吗?
""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为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准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江南船所”。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中李鸿章给曾国藩的信内容,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内因和外因。
中国近代史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提到的“变法”指的是哪一次变法?这次变法在中国近代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人领导了什么运动?你对这场运动中猛烈撞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材料四: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五: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警磨,零该勿底燕变的是中国人的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一中“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你还知道其他民用企业吗,请列举一例。
“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
材料二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指什么?并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
材料三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从材料四中,列举“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一例。
近代中国出版业。
中,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材料五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纵坐标表示时间。
请回答:
19世纪末,江苏南通出现了一位状元实业家,请举出他创办的一个企业。
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大发展,请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造成1937-1949年民族工业持续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