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六辊轧机板形讲义控制原理及冷轧带钢板形的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0
浅谈0.15mm极薄板板型控制实践随着冷轧市场的变化,用户对冷轧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板型控制是冷轧生产操作控制的核心之一。
泰钢950轧机工作辊辊径为Ф280-Ф310mm,设计最薄产品厚度为0.25mm。
近年来,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了0.15mm极薄冷轧钢带,但0.15mm的板形控制(边浪、起皱、边损等)是个难题。
在0.15mm极薄板的板形控制上,经过长时间的生产摸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生产操作前的控制1、原料检查。
对照流程卡检查上工序来料是否存在楔形、塔形、溢出边、边损、边裂等缺陷,对于存在边损、边裂缺陷的要在边损、边裂部位(侧面)做出标记,以便轧制时调整轧制速度,避免断带等异常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设备与工艺检查。
首先检查CPC是否正常,检查矫直机、转向辊、除油辊等与带钢相接触的各类辊子的表面质量是否满足工艺生产要求,如有要及时更换或修磨。
其次要检查乳化液各项指标及其压力、流量、喷嘴的角度、气刀的压力及轧辊的过钢量是否达到生产工艺条件。
再就是,借换四辊时间检查乳化液喷嘴是否有堵塞,如果有堵塞要及时清理,3、轧辊要求。
严禁出现大小头,凸度不均,凸度应控制在0.005mm,椭圆度应控制在0-0.01mm二、轧制过程中的控制1.轧制时板型控制在轧制过程中,在 轧制时,带钢辊缝出来后,可以通过反光率看是否有边浪或通过用棒击法来确定是否有边浪,如果出现边浪时,边部会带有线条状的 乳化液或是 边部较软,要 及时调整调偏量,使板型保持垂直。
如果出现中间浪,中部会出现付沟,板面凹凸不平,要及时调整弯辊,根据轧辊的 过钢量与板型情况要及时换辊,避免由轧辊疲劳带来的 板型不良,我认为在轧制0.15mm极薄规格产品工作辊应控制在80吨左右,中间辊应控制在200吨左右,工作辊直径应在285mm-300mm之间. 由于夏季与冬季温差比较大,轧制条件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轧辊的热辊时间夏季20分钟左右就可以,可是,冬季必须在3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轧辊的预热,如果轧辊预热时间短,在轧制时容易出现轧辊掉肉现象,无法保证板型与表面质量。
冷轧板形辊工作原理
冷轧板形辊是一种用于金属板材加工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辊轮的旋转和压力的作用,将金属板材进行压制和拉伸,从而使其变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冷轧板形辊通常由一组辊轮组成,其中一些辊轮是固定的,而另一些则可以移动。
在工作时,金属板材被放置在辊轮之间,然后通过调整辊轮的位置和压力,使其逐渐变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压制阶段,其中辊轮通过旋转和压力的作用将金属板材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辊轮的压力和位置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金属板材的变形符合要求。
接下来是拉伸阶段,其中辊轮通过旋转和拉伸的作用将金属板材拉伸成所需的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辊轮的位置和压力也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金属板材的尺寸符合要求。
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金属板材的质量和精度。
如果辊轮的位置和压力不正确,金属板材可能会出现变形、裂纹或其他缺陷,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
因此,在使用冷轧板形辊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还需要对金属板材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的标准和规范。
冷轧板形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其工作原理直接影响到金属板材的质量和精度。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六辊平整机作为金属板材加工的重要设备,其非对称轧制过程对板形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是指轧制过程中,上下轧辊的线速度、压力等参数存在差异,导致板材在轧制过程中产生非对称变形。
这种非对称变形对板形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预测和控制板形成为六辊平整机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轧辊线速度、压力、板材材料性能等。
通过建立这些因素的数学关系,可以预测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从而预报板形。
2. 算法优化为了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需要不断优化算法。
目前,常用的算法包括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不断提高预测精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优化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轧辊参数控制轧辊参数是影响板形的关键因素。
通过控制轧辊的线速度、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板材的材质、厚度等因素,合理设置轧辊参数,以获得满意的板形。
2. 轧制工艺优化除了轧辊参数外,轧制工艺也是影响板形的重要因素。
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如调整轧制速度、改变轧制道次等,可以进一步改善板形。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道次轧制、分段轧制等工艺,以实现对板形的精细控制。
五、技术应用与展望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金属板材的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智能。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加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以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同时,可以探索更加智能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板形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六辊平整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轧制设备,对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及板形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板形的预报和控制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六辊平整机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非对称轧制概述非对称轧制是指在轧制过程中,两侧的轧制压力或轧制力矩不平衡的轧制方式。
由于金属板材在轧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得板形出现不同的变化。
在六辊平整机中,非对称轧制过程对板形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三、板形预报技术(一)数学模型建立为了实现对板形的预报,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到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轧制力、轧制速度、轧辊的形状和位置等。
通过建立这些因素与板形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实现对板形的预报。
(二)参数优化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需要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这包括对轧制力、轧制速度等参数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板形控制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金属板材的材质、厚度等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四、板形控制技术(一)轧辊控制轧辊是六辊平整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状和位置对板形的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轧辊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这包括对轧辊的倾斜、位置和转速等进行精确的控制。
(二)工艺参数控制除了轧辊的控制外,还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这包括对轧制速度、轧制温度等参数的调整,以实现对板形的精确控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金属板材的材质、厚度等因素对工艺参数的影响。
五、技术应用及实践效果通过对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板形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金属材料加工行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CVC精轧机概述摘要:CVC轧机是在HC轧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轧机,它虽然与HC轧机一样有轧辊轴向抽动装置,但其目的和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
HC轧机是为了消除辊间的有害接触部分来提高轧缝刚度,以实现板形调整的,是刚性辊缝型。
CVC轧机则是通过轧辊轴向抽动装置来改变S形曲线形成的原始辊缝形状来实现板形控制的,是柔性辊缝型。
关键词:CVC轧机、CVC工作辊、液压弯辊缸、轴向横移缸1 CVC轧机的原理CVC时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un的英文缩写,所谓CVC轧机就是指为了满足调整热带钢板凸度和板型的需要,将工作辊加工成具有S性辊身的CVC辊,在将上下工作辊相互倒置180度,从而具有工作辊轴向移动时空载辊缝形状连续可变能力的轧机。
工作辊轴向移动可分为正向抽动和反向抽动,其中正向定义为加大辊型凸度的方向,反之定义为反向抽动。
轧辊抽动量一般为±80~±150毫米,CVC辊的辊型曲线设计在过去常采用二次曲线,目前已经开始采用高次(含三次及四次)曲线以便有利于控制更宽更薄的热带钢,其中辊型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不超过1毫米,差值过大将使轴向力过大而无法应用。
CVC轧机通常采用CRA表示轧辊辊型,以数值形式体现出来,即:CRA=中间直径—边缘直径,对于CVC工作辊来讲,CRA应是一个经过换算的当量值。
CVC技术在热轧是仅用于对空载辊缝形状的调解,因此主要用于板型设定模型对辊缝形状的设定,在线控制一般只用液压弯辊进行调解,但是目前已经开始研究当热轧采用润滑油轧制时是否将CVC用于在线调节。
2 采用CVC技术的轧机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1、具有良好的带钢平直度控制能力和稳定性,它可以通过调整工作辊的弯辊力和轴向抽动量来获得最佳辊风从而得到最理想的平直度。
2、其弯辊力在最佳辊缝情况下始终处于最小状态,大大提高了轧辊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3、CVC轧机可以使用较小的工作辊直径,从而减小了轧制力,实现了大压下量轧制。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中,板带材料生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辊平整机作为板带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轧制过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中,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的预报与控制技术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非对称轧制过程概述非对称轧制是指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线速度、轧制力等参数在轧制方向上存在差异的轧制方式。
六辊平整机采用非对称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板材的板形,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然而,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由于各辊的工作状态不同,容易导致板形控制难度加大。
因此,对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技术是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建模、计算,预测出板材的板形变化。
在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考虑辊型、轧制力、轧制速度等参数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从而实现对板形的预报。
2. 智能算法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在板形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训练和学习,建立板材变形与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板形的精确预报。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通过精确控制各辊的轧制力,可以有效地改善板材的板形。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液压伺服系统对轧制力进行实时调节,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2. 辊型控制辊型是影响板材板形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各辊的线速度、位置等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改善板材的板形。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系统和线速度控制系统,实现对辊型的精确控制。
五、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了解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轻松掌握其使
用方法
冷轧板形辊是一种常见的轧辊设备,它是通过冷加工的方式对金
属板材进行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并得到一定的加工效果。
下面
来详细了解一下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1.工作原理
冷轧板形辊是由多个凸辊和镶嵌在凸辊间的平面辊组成。
当板材
经过冷轧机辊组时,凸辊和平面辊将板材压榨、拉伸,从而使板材产
生大的塑性变形。
凸辊与凸辊之间的间隙随着冷轧的加工过程逐渐减小,从而使板材在通过辊组时得到逐渐加强的冷变形。
2.使用方法
(1)根据材质不同,选择适当压力和速度,以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2)定期对冷轧板形辊进行检查和保养,如清理辊面、调整辊缝,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3)当加工板材时,应注意板材的质量和尺寸,以免影响辊组的
正常工作。
(4)使用前应检查冷轧机的所有传动部件并进行润滑,以确保其
运行顺畅。
(5)在工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是关于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一些介绍。
冷轧板形辊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制造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以及制作家电、电子设备零部件等。
通过更好地了解冷轧板形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它来满足不同行业的加工需求。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中,六辊平整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板材的加工和成型。
其中,非对称轧制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对板形的预报和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六辊平整机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的预报与控制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概述六辊平整机采用六个轧辊进行金属板材的轧制,其非对称轧制过程指的是在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以及轧制力等参数存在非对称性。
这种非对称性使得轧制过程更加复杂,对板形的预报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对称轧制具有提高板材性能、优化材料利用率等优点,因此在金属板材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技术是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数学建模,预测出轧制后板材的板形。
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板形预报的关键。
通常,这些模型会考虑到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轧制力等非对称性因素,以及板材的材质、厚度、宽度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板形的预报。
2. 实时监测与反馈除了数学模型外,实时监测与反馈也是板形预报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实时监测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等参数,结合板材的形状变化,可以实时调整轧制参数,以实现对板形的控制。
此外,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将预报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不断优化数学模型,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通过精确控制轧制力,可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在轧制过程中,根据数学模型的预报结果和实时监测的数据,调整轧制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实现对板形的控制。
2. 轧辊调整技术轧辊的线速度和压力分布对板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用先进的轧辊调整技术,可以实现对轧辊线速度和压力分布的精确控制。
例如,采用液压压下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等,实现对轧辊的精确调整,从而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六辊平整机作为金属板材加工的重要设备,其轧制过程对于板形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如何精确地预报并控制板形成为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六辊平整机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分析其技术原理及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二、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技术概述六辊平整机采用六个辊子进行轧制,其中非对称轧制是指轧制过程中各辊之间的力矩、速度等参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对板形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非对称轧制技术能够根据板材的特性和需求,灵活调整轧制参数,实现板材的精确加工。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的基础是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轧制过程中的力学特性、温度场、变形行为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板形的变化进行定量预测。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板形预报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料厚度、硬度、温度,以及轧制速度、辊子间距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板形的影响程度,可以更准确地预报板形。
3. 实时监测与调整:在轧制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轧制参数和板形变化,及时调整数学模型参数,实现板形的实时预报与控制。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辊子力矩控制:通过精确控制各辊子的力矩,实现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的稳定控制。
力矩的控制需要根据板材的特性和轧制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2. 速度控制: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各辊子的速度也会对板形产生影响。
通过精确控制各辊子的速度,可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3. 液压系统优化:液压系统在六辊平整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液压系统,提高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有助于实现对板形的精确控制。
五、实施策略及效果1. 技术实施策略:在实施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需求和设备特点,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包括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优化液压系统、实时监测与调整等。
板形控制与CVC技术板形控制与CVC技术介绍了带钢板形控制的概念和CVC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板形及平直度、要求凸度和扰动因素凸度,CVC板形控制技术对带钢凸度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带钢板形控制CVC轧辊1前言钢板和带钢可以按要求随意剪切、焊接和铆接,也可以进行弯曲及冲压成型,所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汽车和家用电器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板带的板形和平直度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板带产品的板形和平直度,世界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先后开发了HC, CVC和UPC等技术。
CVC技术在1984年首先由德国施罗曼·西马克公司推出,它以其独特之处在世界板带的热轧和冷轧领域里大显神通。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架轧机使用了CVC设备和技术。
实践证明,CVC板形控制技术对带钢凸度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能生产出平坦的带钢。
轧辊等效凸度调节范围大,轧辊磨削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已在生产中充分体现出来。
2CVC基本原理CVC轧机即连续可变凸度轧机,这种轧机的主要特征是工作辊设计成S形,上下工作辊外形是一样的,彼此呈1800反向配置,均可以横向移动。
当上下工作辊横移时,可得到中性凸度、正凸度和负凸度的轧辊凸度,而且使辊缝断面形状可在较大范围内无级连续调节。
CVC轧机只需一套辊型就可以满足轧制不同宽度带钢对板形调节的要求,如果它与工作辊弯辊装置相配合,更能扩大板形调节范围。
当CVC辊轴向移动距离为士100 ^-150mm时,再加上弯辊作用,辊缝调节量可达60μm左右,这是一般轧机达不到的。
图一由图一可见:CVC的基本原理即为上下轧辊(S)轴向窜动,以便形成所需要的辊缝断面形状,两轧辊向相反的方向轴向窜动以形成连续可变凸度的辊缝;左侧为正凸度控制,中间为中性凸度控制,右侧为负凸度控制;可见通过这种轧辊轴向窜动的控制方法可以使辊缝轮廓有极大的变化范围。
1985年德国蒂森公司第一架CVC F4机架正式运转,并以实测数据就人们对CVC系统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第1讲 板形控制的基本理论板形是带钢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良好的板形不仅是带钢用户的永恒要求,也是生产过程中保证带钢在各条连续生产线上顺利通行的需要。
因此,解决产品板形问题、提高实物板形质量始终是板带生产中重点关注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与此相对应,关于板形理论和板形技术的研究在近几十年一直都是本领域中的热点课题,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关于板形理论和板形技术的研究仍呈蓬勃向前的发展态势。
1 板形的概念1. 板形的描述 板形统指带材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带材在自然状态下的表观平坦性两个特征,如图1-1所示。
因此要定量描述板形就需要分别反映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平坦性的多个指标。
一般地讲,板形包括凸度、楔形、边部减薄量、局部高点和平坦度五项内容。
(1) 凸度 即横截面中点厚度hf(0)与两侧边部标志点平均厚度之差,以CW 表示CW hf hf B be hf be B =--+-().[(/)(/)]00522 (1-1)式中 B −−带材宽度;hf (x )——带材横截面上距中点x 处的厚度;be −−带材边部标志点位置,一般取be = 25mm 或40mm 。
(2) 楔形 即横截面操作侧与传动侧边部标志点的厚度之差,以CW1表示CW hf be B hf B be 122=---(/)(/) (1-2)(3) 边部减薄量 即横截面操作侧或传动侧的边部标志点厚度与边缘位置厚度之差。
E M = hf (B/2-be ) - hf (B/2-be ) (1-3)E O = hf (be-B/2) - hf (be -B/2) (1-4)式中 be −−带材边缘位置,一般取be = 5mm ;E M ——传动侧边部减薄量;E O ——操作侧边部减薄量。
(4) 局部高点 指横截面上局部范围内的厚度凸起。
a) h c h ed h eob)图1-1 板形横截面几何形状及平坦度a)横截面几何形状;b)平坦度对于宽带材有时需进一步把带材凸度区别定义为二次凸度CW2和四次凸度CW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