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育学院考博资料-教育学考博复习资料联系导师-考研考博
- 格式:pdf
- 大小:230.50 KB
- 文档页数:4
人大考博资料-人大保险学专业考博报考复习指导专业课参考书一、人大保险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202Z1保险学2013年6人2014年4人2015年5人(硕博连读0-1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经济学综合;②金融学综合;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计量经济学;⑤政治经济学;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计量经济学;⑤政治经济学;⑥政治理论1、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听力20分,口语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1、人大保险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4:1-5:1(低于金融学和财经学专业)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
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人大金融学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中国人民大学保险学专业考博专业课参考书(育明考博推荐)0202Z1保险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范蠡安的《微观经济学》为辅助《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司理财》A罗斯(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保险学》张洪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保险法规监管》房永斌孙运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杂志:《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统计年鉴》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人大历史学院考博历史地理学考博资料-考试内容参考书一、人大历史学院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统计(12-14年)年份普招进入复试人数(不含硕博连读)普招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复试分数线2012年32人24人初试外语55分,专业一60分,专业二60分,总分180分2013年34人26人初试外语55分,专业一60分,专业二60分,总分180分2014年36人26人初试外语55分,专业一60分,专业二60分,总分180分(实际进入复试最低分183.5分)二、人大历史学院考博历史地理学专业考试内容专业初试考试及加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0602Z3历史地理学(招生1-2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中国历史地理;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论。
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1、复试具体考试内容:(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采取口试的形式,包括:专业基础知识(60分);学位论文及已发表成果(40分);科研设想及研究计划(30分);表达与思维能力(20分)。
(2)外语复试:听力20分,口语30分。
2、人大考博初试外语不含听力3、最终成绩折算:初试、复试各占50%。
4、复试合格分数线:外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加试各科及格,即为复试合格。
5、人大考博不指定参考书。
(PS:育明考博课程咨询方式扣扣:547.063.862TEL: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考博群:105.619.820有售各院校真题)三、人大历史学院考博历史地理学专业课部分推荐参考书(部分)专业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历史地理学《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华林甫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五十年》华林甫学苑出版社人大考博英语复习参考书: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考博词汇》,是最为权威的考博英语备考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信息汇总【海翔智库独家提供】2016年教育学院博士招生信息时间分布公布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2015年11.04网上报名:2015年11.20——2015年12.30;2016年1.11——2016年2.19 网上确认:2016年2.22——28日(未网上确认则视为自动放弃)准考证下载:2016年3.14——17日初试:2016年3月19——20日初试内容:外国语(不含听力);两门业务课申请英语免试可参考17年的条件要求公布复试名单:4月上旬复试和体检:4月中旬6月中下旬发放录取通知书2016年博士的学制改成4年,其他信息可参考17年2017年教育学院博士招生信息招生专业目录原则上一位老师一个名额;请仔细阅读导师栏的学科专长和研究方向以及备注等信息以免错报、误报。
2017年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招生实行普通招考制,但在网上报名结束后,也应向报考学院提交以下材料:时间分布公布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2016年10.18网上报名:2016年12.1——2016年12.30;2017年1.9——2017年2.19 网上确认:2017年2.20——24日(未网上确认则视为自动放弃)准考证下载:2017年3.13——17日初试:2017年3月18——19日初试内容:外国语(不含听力);两门业务课以下条件可以申请英语面试:公布复试名单:4月上旬复试和体检:4月中旬复试内容6月中下旬发放录取通知书教育学院2018年博导和招生信息简介(招生目录还没公布)海翔智库考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招生专业主要有二个:教育经济与管理和教育学,两个专业内部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
此外,人大教育学院由于研究领域的交叉性,老师们非常欢迎跨专业的考生,比如经济学、数学、管理学、理学等专业的考生很受欢迎。
同时,人大教育学院的考试专业也与其他院校不同,其他院校考的科目主要有教育学基础综合和专业课,英语;而人大考的科目主要有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与法治、教育学与教育史、外语等,因此,考人大教育学院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
我从去年十一长假之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复习考博历程,现总结一下供日后考博人大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1、人大很公平。
说这句话是相比其他省市的其他学校,因为本人参加了不止人大这一个学校的考试。
如果你的初试是第一名,人大是一定会要你的(除非有很明显的缺陷),人大非常重视初试排名,所以你的一切努力重点都应该放在初试上,考出好成绩才是王道。
2、关于导师。
完全不必要为不认识导师担心,但最好得到所报导师的邮箱地址,向导师介绍下自己并表示出敬意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高鸿业的教材是基础,所谓基础就是必须打牢的东西,里面的概念公式模型必须熟记于心。
之后我看的是多恩布什的中宏和平狄克的中微,因为人大不指定教材,所以看这两本书是作为扩展知识面的补充,同时把里面觉得生疏难懂的地方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用心地看。
我看这两本书会觉得很吃力,因为内容多而且翻译得很难懂,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多看就懂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百度一下帮助理解。
最后就是看金圣才的《考博专业课真题与难题详解》(宏、微两本),超级有用。
在你之前已经复习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看,你就明白答题的整个过程了。
回答最好图文并茂,要详细并且有条理,最好可以结合实事。
这两本我看了不止五遍,最后达到了看每道题目都有话可说,有理可依就够了。
专业课的复习还有两点要始终贯彻的,一个是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揣测,你会发现一定的规律(真题在经济学院可以买到,30元一本,经院各个专业都有,好便宜。
但不能邮购,可以找在京的朋友帮忙),另一个是论文资料的阅读,尤其是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一些当代热点的文章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
4、关于英语的复习。
这一点来说我的教训大于经验。
复习的时候找了太多各个学校的真题,以至于到最后要考的那几个学校的题都没做完。
建议考人大的朋友先把人大历年的试题找全,再下几份近些年北大的、北师大等偏文科院校的真题一同拿来做(只做同种题型就好)。
重点把词汇、阅读和翻译里面的生词记下来,平时可以不背单词书,背好这些单词更有针对性。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考博真题、参考书、联系导师、申请材料、考核内容北京地区开设新闻传播学博士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一、招生目录新闻学院050302-传播学①②③申请考核制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加试科目:④新闻传播学基础⑤新闻传播学论文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科目:④新闻传播学基础⑤新闻传播学论文⑥政治理论导师信息导师姓名刘海龙专业名称传播学是否兼职博导否是否返聘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政治传播2.传播思想史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的问题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传播思想史研究在研项目 1.网络民族主义2.新媒体对知识形态及知识生产的影响备注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2.不招收同等学力、在职考生导师姓名宋建武专业名称传播学是否兼职博导否是否返聘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媒体融合2.媒介制度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的问题媒体融合与现代传播体系构建;传播制度;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在研项目 1.以媒体融合推动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备注 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导师姓名陈绚专业名称传播学是否兼职博导否是否返聘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传播伦理2.媒介法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青年民族认同的政治情感及其传播研究;网络性文化传播样态与色情淫秽信息禁止及其治理模式研究在研项目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青年民族认同的政治情感研究2.网络短视频传播管理研究备注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2.招收跨学科考生导师姓名彭兰专业名称传播学是否兼职博导否是否返聘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新媒体传播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的问题智能化技术在传媒业的应用及影响;智能传播背景下的人机关系;新媒体传播的社会、文化影响在研项目备注 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导师姓名匡文波专业名称传播学是否兼职博导否是否返聘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新媒体研究2.手机媒体研究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的问题新媒体新形态研究、手机媒体研究、新媒体舆论研究、新媒体盈利模式研究、新媒体用户研究、微信研究在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备注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2.招收跨学科考生。
育明考博整理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资料-历年博士复试人数与名单一、近三年人大教育学院博士复试名单1、人大教育学院2012年内地博士生复试名单04440 吴明忠 04443 谷昆鹏 04446 聂建峰 04441 王强 04456 金驰华04450 李战国 04458 梁剑 04454 刘哲 04453 张涛 04470 祝贺04472 胡丽萍 04475 陈晓强 04476 吴军明 04482 郝永林 04484 杨岩岩2、人大教育学院2013年内地博士生复试名单04532 稂永明 04543 解水青 04539 李登 04549 王俊 04568 李璐04554 莫甲凤 04558 符琼霖 04566 王升 04556 刘海兰 04557 陈小明04562 张静 04576 谭胜 04583 平思情 04571 严宇 04590 马琨04588 付振 04587 徐佳 04607 张国玲 04601 金添 04600 王惠颖04605 谭春芳 04599 张中原 04613 胡乐乐 04617 赵艳艳 04621 白梅红04546 翟刚学3、人大教育学院2014年博士生复试名单04678吕萍 04689李新翠 04710 黄露 04701高文豪 04709王升04697宋小舟 04704刘静茹 04698王嘉铭 04695代晶晶 04700赵聪04720王玉蕾 04723易鹏 04728马丁 04727常园 04740王艳芳04733钟芳芳 04739蔡春虹 04738赵艳艳(PS:育明考博课程咨询方式 扣扣:547 063 862 TEL:四零零 六六八 六九七八 有售各院校真题)二、人大教育学院考博复试内容和形式及分数要求1、复试考试科目:(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分)说明: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考察。
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专业课笔记一、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教育整理)专业及方向招生人数初试科目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1204Z3教育学约3人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②教育学与教育史;③外语(可申请免试)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1、人大教育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5:1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
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6、复试加试科目: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教育管理学、教育学、政治理论。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人大教育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二、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教育整理)年份复试人数(不含硕博连读)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2012年15人12人初试外语55分,专一60,专二60,总分180分2013年26人15人初试外语55分,专一60,专二60,总分180分免试外语考生:专一60,专二60,总分120分2014年18人13人初试外语60分,专一60,专二60,总分205分免试外语考生:专一60,专二60,总分145分初试外语60分,专一60,专二60,总分180分2015年20人12人免试外语考生:专一60,专二60,总分125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1、从2013年开始人大部分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中允许满足条件的考生申请外语免试(含教育学院)。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发端于建校之初的陕北公学;20世纪40年代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都设有教育系。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50年代设专修科教育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做出了贡献。
1952年根据教育部的决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专修科教育班全体学员、研究生、教员、干部及苏联专家共150人,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
经历了文革中的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和文革后的复校,1984年3月,学校在行政机构序列设立高等教育研究室,主要从事整理校史、校史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工作。
1999年11月,学校正式设立“属于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任命秦惠民为所长,同时撤销行政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
2001年根据学校《关于进行院系调整的决定》,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进新组建的公共管理学院,并于2003年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
2005年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恢复行政机构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
2011年4月6日学校印发文件,决定在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和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全校教育相关学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相关学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以“高起点、高水平、重交叉”为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在教育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自1999年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及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迅速发展。
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特批人民大学试办“教育法学”硕士点,可授教育学学位;同年,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招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1年获批“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管理方向的MPA研究生;2003年获批“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国内教师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增列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人大教育学院考博资料 一、人大教育学院考博招生介绍(基本学习年限3年)年份 人大内地招生总数(计划数/实际数)招生人数 招生方式及人数分布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2012年 900人/873人 12人 普通招考(10人)硕博连读(2人)80人 6.7:12013年 850人/891人 15人 普通招考(14人)硕博连读(1人)89人 6:12014年 900人/893人 13人 普通招考(10人)硕博连读(3人)约110人 8:1二、人大教育学院考博考试内容专业及方向 初试科目及加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方向1) 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②高等教育管理;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⑥政治理论。
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分)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2) 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②教育管理与法制;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⑥政治理论。
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分)1204Z3 教育学 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②教育学与教育史;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⑥政治理论。
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分)1、人大考博初试外语不含听力。
2、最终成绩折算:初试、复试各占50%。
3、复试合格分数线:外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加试各科及格,即为复试合格。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考博参考书及真题回忆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整理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目录一、2021年考博复习技巧及院校选择二、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博导师推荐参考书三、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博招生简章四、2010-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博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五、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博第一名笔记六、中国人民大学考博专业课前五名总结答题技巧育明考研考博12年专注人大考博辅导,今年有19名学员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一、2021年考博复习技巧及院校选择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4-5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可以选择北大、南开,首师大、中财,矿大、地大等三个档次的院校。
因为只要是211或者双一流的院校的博士,对于你以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是太大影响的。
切记孤注一掷的之报考一个院校。
此外,很多考生问考博辅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考博而言,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考博信息,即考博院校和考博侧重点的选择问题,这点一般的考生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很多院校考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但是咱们经过12年的辅导经验,很多内容是比较了解的;第二,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点一般的考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尤其是研究计划,因为研究计划既需要和所报考导师相关,也需要和自己本硕专业相关,这点都在咱们的辅导之内;第三,专业课考试范围和考试侧重点,这点也很重要。
人大考博交流q 群:6147_00916二、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博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代码010101)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杨春贵、张绪文、侯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杨春贵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教育学专业参考书
一、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教育整理)
专业及方向招生人数初试科目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
1204Z3教育学约3人
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
②教育学与教育史;
③外语(可申请免试)
1、外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
30分)
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满分150
分)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教育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5:1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
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6、复试加试科目: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教育管理学、教育学、政治理论。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人大教育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专业课复习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经济与管理》,娄成武,史万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学》,黄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特别说明: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
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人大教育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三、人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资料——教育学基础复习笔记(八)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次重点章节)
一、学生心理障碍
1.概念: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它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2.常见心理障碍: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学生整体生活环境分为: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生活环境;
邻里、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学校生活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
(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表现出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以持久、独特影响,存在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是极其深远的。
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并非固定不变的,家长应正视这种变化。
2、二者差异:
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
3、这就要求学校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
(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因此,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
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
2、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
3、应正式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学生有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二、学生的失范行为
1.表现: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
2.概念:越——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
违——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当前表现: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侮现象日渐增多;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吸食毒品威胁着青少年的成长;网络欺凌取代校园暴力;不良“短信”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
1.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3)城市化的影响;(4)价值观多元化;(5)人口流动问题。
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2)学校教育到思想的偏差;(3)个别教师素质差;(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1)“四过”(家长对子女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分爱护、过度保护);(2)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
四、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1.心理学解释:(1)“心理缺陷说”;(2)“挫折——侵犯说”。
2.社会学解释:(1)“差异交往说”;(2)“控制缺乏说”;(3)“失范说”;(4)“手段——目标说”;(5)“亚文化群理论”。
五、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1.概念: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2.分类:互动性重要他人(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六、教育要回归生活,学校的做法★★★
1.重建教育观:
(1)教材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由经验型课程向体验型课程过度;
(2)教师观: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雨学生共享创造,体验成长的快乐;
(3)学生观:主动、批判的获取知识;
(4)师生观:平等的合作者;
(5)教学观:应意识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建构性的交往活动过程,是师生间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6)时空观:学生不应局限于学校。
2.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解放儿童,是学生在纪律约束下能说、能笑、能想、能动;(2)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3)让课堂融入生活。
3.学校重心的转移:
(1)学校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一要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二是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三是重建校园文化);(2)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