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8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纲明示]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真题典例[例1] (2019·全国卷Ⅰ)[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析第(1)问,解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根据内容把材料划分层次(分值为8分,提示考生采分点有4个,故可分4层);二是概括提炼每层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到答案要点。
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命题特点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2.命题范围上,多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3.命题的内容多考查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
如“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后”“民国初年”等重要时期的人物,还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人物。
4.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5.设问方式上,一般为2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依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2017·高考全国卷Ⅰ)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
(2)根据材料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
答案 (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1.(2017山西晋中高三1月调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材料二据司马迁《史记》载: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说明材料一中“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苏格拉底这一行为对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6分)(2)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和司马迁评价孔子的视角有何不同,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两者评价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9分)2.(2017安徽安庆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左宗棠(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
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和“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
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
(9分)。
析考情重总结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考情精析1. 命题特点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2. 命题范围上,多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后” 3. 命题的内容多考查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
如“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民国初年”等重要时期的人物,还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人物。
4. 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5.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2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依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r考向探究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2017 ?高考全国卷I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冋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 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
(2)根据材料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
答案(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 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单元小卷(十八)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 / 45分钟分值 / 100分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颜之推,出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的一个士族家庭。
侯景之乱时,梁元帝自立于江陵,颜之推任散骑侍郎。
554年,西魏破江陵,颜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归江南,冒险偷渡黄河逃奔至北齐,但因当时南方朝代更替,遂留居北齐为官,齐亡后入仕北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终其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地区。
晚年,颜之推写成《颜氏家训》一书。
其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教导士大夫子弟如何修身、齐家、处世、为学等,其中含有诸如提倡棍棒教育等观点,还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盛、佛教的流行、鲜卑族的状况等诸多内容,《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问世以来,广为流布,经久不衰。
——据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之推创作《颜氏家训》的背景。
(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颜之推。
(14分)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中后期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祖上是江阴名门望族,父亲徐有勉时家道开始没落,徐有勉喜好游山玩水,厌恶达官贵人,不与官僚和乡里士绅来往。
这种孤傲的性格对徐霞客也产生了影响。
母亲通情达理,不顾年老体衰,承担一切家务,支持徐霞客去旅游。
徐霞客家藏书丰富,所以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他自幼特好奇书,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有强烈的旅游考察愿望。
从二十二岁起至五十五岁止,徐霞客在三十四年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十七个省区市留下足迹。
他的旅游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游览名胜古迹为主,出游时间不长,但通过旅游,他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误论断。
后期从崇祯九年开始,徐霞客进行“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行经九省,路程三万余里。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讲高考探究课【考情分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命题分析2013全国Ⅰ卷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7分)概括(背景)类、作用类(唐代)韩愈、古文运动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概括类、评价(析)类设问。
着重考查人物2013全国Ⅱ卷摘编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9分)评价类、认识类(宋代)王安石评价2014全国Ⅰ卷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概括(原因)类原因类(宋代)包拯(包青天)2014摘编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概括(措施)(晚清)光全国Ⅱ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7分)类、评价类绪帝、戊戌变法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
3.从时间上看,以宋、晚清民国为主。
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
4.与教材的联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2015全国Ⅰ卷摘编自《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单元质检十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祖冲之“专功数术,搜拣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
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
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 592 6和过剩近似值3.141 592 7,π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即3.141 592 6<π<3.141 592 7精确到小数7位。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
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材(才)。
派遣之法,初次可先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
此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
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
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
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
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同往……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留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
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
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才;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范仲淹(989—1052)自登上仕途以后,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宋王朝尽心尽职,而且以此作为家教铭训,教育子孙。
其长子纯祐,10岁时即读诸子百家书,文章也写得十分漂亮。
他把纯祐送到州学,让他作州学生尊师勤学表率,使苏州贵族子弟尽改不尊师教的恶习。
当时,范仲淹在苏州为官,家庭教育的条件自然优越,之所以让儿子入就州学,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家胡瑗革新州学教育,另一方面希望以自己的家教来表正属官。
范仲淹的儿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都因受到良好家教而德才兼备,为众官僚所称道和效仿。
尤其是次子纯仁,范仲淹不仅自己着意栽培,而且他还请门下贤士胡瑗等人精心辅导。
纯仁常学至夜分,夏天在帐子内燃灯读书,帐顶被熏成黑色。
后来纯仁考取进士,官至丞相,终生继承父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品德,为世人称誉。
范仲淹以廉洁勤俭、大公无私的品德造就仕宦家风,其影响是深远的,后来司马光等人就曾以《家范》训诫子弟,很多内容是效仿范仲淹家教的。
——摘编自陈璧《家风·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教育子孙的有利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谈谈范仲淹的家风家教的现实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丘处机(1148—1227),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1.(2017·内江高三模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冀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对秦始皇的评价。
并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怎样的观点。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可以得出赞扬秦始皇以法家思想统一中国;根据“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汉人竞其绪”“……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可以得出肯定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可以得;出秦始皇是顺应历史发展,是封建统治的杰出人物。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秦始皇在国家统一、制度创建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史实归纳。
第二小问,结合唯物史观概括;;。
【答案】(1)评价:赞扬秦始皇以法家思想统一中国;肯定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是封建统治的杰出人物。
(2)论证: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发动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达到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封建政治制度;顺应了中国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顺应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观点:唯物史观。
(历史的观点或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人物)2.(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调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祖冲之,“专功数术,搜拣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
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
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 3.1415927,π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祖冲之,‘专功数术,搜拣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可得出注重专攻;根据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可得出勤于实践;根据材料“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
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
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可得出涉猎领域极为广泛。
第(2)问为意义类的开放型题目,只需根据分值从中国与世界方面论述祖冲之的科学贡献即可,难度较低。
【答案】(1)特点:注重专攻;勤于实践;善于创新;领域广泛。
(2)地位: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他的数学研究成果长期领先于世界;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3.(2017·淄博高三模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中期以后,倭患日益严重。
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受命任参将,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负责御倭事宜。
戚继光到浙江后,请求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新军,得到朝廷恩准。
1559秋,他亲自来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制定纪律,严格训练。
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将盾牌、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
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先后九战九捷,浙东的倭患遂告平息。
1562年,戚继光被调入闽,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的倭寇。
次年春,福建倭患被平定。
1564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抗倭战争也使明王朝消耗很大。
通过这场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海禁的重要性。
明朝廷也鉴于嘉靖时“倭乱”的教训,到隆庆时开始部分开放海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政治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明朝国势衰微,海防松弛;根据材料“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得出海禁政策的实施,商人、海盗与倭寇相勾结;根据材料“明朝中期以后,倭患日益严重”得出倭患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抗倭的正义性;根据材料“1559秋,他亲自来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制定纪律,严格训练。
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将盾牌、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得出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根据材料“戚继光到浙江后,请求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新军,得到朝廷恩准”得出政府大力支持,军民有效配合。
第二小问,鼓舞了抗击侵略的信心和斗志;有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促成政府部分开放海禁。
【答案】(1)背景:明朝国势衰微,海防松弛;海禁政策的实施,商人、海盗与倭寇相勾结;倭患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2)原因:抗倭的正义性;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政府大力支持,军民有效配合。
意义:鼓舞抗击侵略的信心和斗志,有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促成政府部分开放海禁等。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89年,华盛顿的卓越功勋使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月30日,华盛顿在美国当时的临时首都纽约宣誓就职。
经过八年战争和八年政治动乱的美国,问题成山,困难重重,联邦政府必须创建它自己的机构。
华盛顿使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内阁中保持了平衡,使全国各地区、各政治集团的利益在政府中都能得到均衡反映。
在内阁中,华盛顿特别依靠才智超群、精明能干的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积极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和贸易、稳定信用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在华盛顿的支持和干预下付诸实施的有:偿债基金法,由联邦政府偿还战时公私债务;银行法,依照英国的英格兰银行为样板,在美国建立全国性的合众国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还有国产税法、铸帛法及吨船税法等等。
他还在第一任期内确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了总统制。
华盛顿第一任期比较平静且功绩显著。
他使美利坚合众国的各政府机构建立起来,政府工作走上正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华盛顿进入第二任期时,内阁意见分歧,党争加剧,作为内阁主要成员的杰斐逊和汉密尔顿都提出了辞呈。
——据《百度百科》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施政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国初期华盛顿的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华盛顿使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内阁中保持了平衡”得出兼顾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平衡;根据材料“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和贸易、稳定信用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得出实施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和贸易、稳定信用的措施;根据材料“第一任期内确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了总统制”得出确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了总统制;使美利坚合众国的各政府机构建立起来,政府工作走上正轨;根据第二段首句得出“任人唯贤”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华盛顿还不迷恋权力,确立了美国总统连续任期不过两届的惯例。
第(2)问,“战争时期第一人”: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平时期的第一人”:领导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美国人心中第一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以及民主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答案】(1)成就:任人唯贤;并兼顾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平衡;实施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和贸易、稳定信用的措施;确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了总统制;美利坚合众国的各政府机构建立起来,政府工作走上正轨;依照宪法取舍、决断美国“重大问题”;不迷恋权力,确立了美国总统连续任期不过两届的惯例。
(2)认识:华盛顿是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了民族独立,无愧于“国父”称号;主持1787年宪法的制定,为美国民主建设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启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光辉范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以及民主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5.(2017·岳阳高三质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甘地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言论记录,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他提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斗争的唯一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
他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
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