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黄 艳
- 格式:pdf
- 大小:278.81 KB
- 文档页数:2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
方法分析总结我院消化内科29例共38枚息肉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护理配合。
结果本组29例38枚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临床实践证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不需麻醉、不开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理想方法,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我们消化内科护士在治疗中的密切配合及切除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内镜;尼龙绳套扎;大肠巨大息肉;护理大肠息肉是大肠常见的病变,它可引起便血、腹痛、腹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能发生癌变。
在许多资料中,将直径大于2.0cm的息肉称为大息肉[1],绝大多数大肠癌变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变的,而大于2.0cm的息肉腺瘤癌变危险性是2.0cm以下者的4.6倍[2]。
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大肠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2.0cm的巨大息肉,则应该积极治疗。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微创治疗,不开腹。
我院消化内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有29例患者实施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治疗,本组患者29例,息肉共38枚,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41岁;息肉部位分布:直肠7例,共9枚,乙状结肠11例,共15枚,降结肠7例,共8枚,横结肠2例,共3枚,升结肠及回盲部2例,共4枚;有蒂息肉34枚,亚蒂4枚;息肉直径2.0-2.9cm者29枚,3.0-3.9cm者7枚,大于4.0cm者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作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19例,增生性息肉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5例,息肉高度异型增生1例。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和安全性李小环;韩文良;赵春玲;贵永贤【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通过内镜检查排除恶变、直径较大、蒂粗的息肉.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尼龙圈,将尼龙圈尾部钩挂在套扎器前端的金属钩上,然后收入塑料外套管中,经活检孔送入套扎器,释放套圈,将套圈套住息肉基底的蒂部,收塑料外鞘管使套圈处于息肉蒂部合适部位,缓慢收金属套管内心,同时缓慢放外鞘管,两者交替进行,待有阻力后,观察息肉颜色变紫,证明阻断了息肉的血液供应,停留2 min后释放圈套,观察息肉蒂部无出血后,退出内镜.结果 35例均套扎成功,其中33例一周后复查后均完全脱落,未见出血、穿孔;1例因息肉蒂部较粗局部黏膜坏死后尼龙套圈相对松弛,息肉恢复供血,随进行二次套扎,息肉脱落,1例套扎时助手用力过大,息肉机械性割断,蒂部搏动性喷血,用止血钛夹夹闭止血成功.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粗、长蒂的较大的大肠息肉,是一种成功率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1(016)005【总页数】2页(P325-326)【关键词】内镜;尼龙圈;套扎;息肉【作者】李小环;韩文良;赵春玲;贵永贤【作者单位】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系大肠癌危险因素而受到广泛重视;内镜下激光、微波、冷冻、射频以及高频电凝等消除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
我们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对直径大于2.5 cm的粗蒂大肠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资料和方法图1 结肠腺瘤套扎术图2 幼年性息肉套扎术我院内镜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结肠镜检出的35例大肠较大、粗蒂息肉行镜下单纯性尼龙圈套扎治疗。
消化内镜专业护理系列-内镜下尼龙套扎操作编写人员毛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于冬梅(上海长征医院)席惠君(上海长海医院)吴凯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常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黄晓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傅増军(上海长海医院)王莉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夏海英(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钱月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内镜下尼龙套扎操作尼龙圈套安装操作安装尼龙圈套器时,朝助手方向拉移塑料外套管,暴露出释放装置内金属拉钩,然后将尼龙圈套器的尾端紧扣金属拉钩,轻轻地推出塑料外套管,将尼龙圈套器收纳在塑料外套管内,安装完毕。
亚蒂息肉尼龙套扎操作内镜抵达病变区域时,助手递上安装好的尼龙圈套释放器,操作者将尼龙圈套释放器顺内镜钳道插入。
当视野内可见塑料外套管先端部时,嘱助手将尼龙圈套器从塑料外套管内缓慢伸出(注意:尼龙圈套不宜过长伸出塑料外套管,否则尼龙圈套器尾端容易从金属拉钩上脱落)。
尼龙圈套器对准隆起病变基部套入,确认位置是否满意,一旦满意嘱助手缓慢向外推出塑料套管至隆起病变基部,紧接着一边缓慢朝助手方向拉移塑料外套管,一边缓慢收紧释放装置,这时可以看到塑料外套管内的塑料固定器向前推移,使尼龙圈套器逐渐缩小,直至收紧隆起病变基部,病变表面色泽由橘红变暗红或紫红色。
随后朝助手方向快速拉移塑料外套管,尼龙圈套器尾端与金属拉钩之间迅速脱离,退出释放装置。
如果操作者认为尼龙线过长,可以由助手用缝合线剪切器剪断过长的尼龙圈套线。
亚蒂息肉套扎息肉基部切除后创面带蒂息肉尼龙套扎操作内镜抵达病变区域时,仔细观察息肉蒂部,如果蒂径<>带蒂息肉阻断蒂部血供切除后创面双钳道带蒂息肉尼龙套扎操作1、双钳道内镜拥有二个工作通道。
双钳道内镜2、操作者在其中一个工作通道内插入尼龙圈套释放器,当塑料外套管出现在视野中肠镜先端部后,嘱助手将尼龙圈套器从塑料外套管内缓慢伸出,对准病变套入。
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疗效观察作者:张延祯王福让曹新广余娟韩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应用尼龙绳套扎治疗的26例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随访其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26例患者的29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术中出血2例,无穿孔。
本组29枚息肉中,管状腺瘤10枚,管状绒毛状腺瘤9枚,绒毛状腺瘤4枚,炎症性息肉3枚,幼年性息肉2枚,息肉癌变1枚,该例追加剖腹手术治疗。
术后1个月内镜随访, 1例患者根部有残留,再次内镜下切除,其余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结论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同时可以行全瘤切除,减少消化道早期癌的漏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尼龙绳;消化道;息肉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是既往内镜治疗的禁区,患者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损伤较大。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12年9月~2014年4月采用经内镜尼龙绳套扎后,再予高频电圈套器摘除宽基底或粗蒂的消化道息肉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12年9月~ 2014年4月应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息肉26例共29枚,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5~83岁。
息肉分布:胃体1枚,十二指肠5枚,回盲部3枚,升结肠4枚,肝曲1枚,横结肠2枚,降结肠4枚,乙状结肠5枚,直肠4枚。
息肉大小1.0 cm×1.0 cm~6.0 cm×6.0 cm,宽基底7枚,粗蒂22枚。
1. 2 器械与方法1. 2. 1 器械 GIF-H260、GIF-XQ260型电子胃镜, CF-Q260AI型电子肠镜, SD-240U-25型圈套器, HX-20Q-1型尼龙绳套扎器及MAJ-254型尼龙绳均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 VIO 200S型高频电发生器购自德国ERBE公司。
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围术期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80例消化道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100%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消化道大息肉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手术期给予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无痛内镜;尼龙绳套扎;消化道大息肉;围术期护理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外科常见的疾病,多属于良性病变,但是仍然存在发生癌变的可能[1]。
所以,临床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防止胃肠道息肉发生癌变的重点。
临床通常采用尼龙绳套扎法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能回收息肉组织。
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癌息肉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宽基、粗蒂的息肉治疗时容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安全性[2]。
在临床不断深入研究下认为,将尼龙绳套扎和高频电切术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从而大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作者结合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80例消化道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围术期护理。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无痛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80例消化道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尼龙圈套扎术在消化道粗蒂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苑彩云;刘加宁;朱美玲;李元元【摘要】目的探讨尼龙圈套扎术在消化道粗蒂息肉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5例消化道粗蒂息肉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应用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电切,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电凝电切.结果两组均在内镜下成功切除息肉,无穿孔发生,研究组未发生早期出血,对照组有5例并发早期出血,两组的早期出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尼龙圈套扎术能有效预防消化道粗蒂息肉内镜切除后早期出血,在粗蒂息肉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5【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尼龙圈套扎术;消化道粗蒂息肉;应用【作者】苑彩云;刘加宁;朱美玲;李元元【作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223800;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223800;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223800;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内镜下电凝电切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而电切术后的出血及穿孔是常见并发症。
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电切治疗33例消化道粗蒂息肉,同期选择32例粗蒂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化道粗蒂息肉患者65例,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51.79±17.50)岁,其中胃息肉3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结肠息肉28例;对照组(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1~71岁,平均(44.66±17.16)岁,其中胃息肉4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结肠2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黄艳发表时间:2018-05-04T11:56:57.1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4期作者:黄艳[导读]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解放军第209医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摘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不但提高了检出率,也实现了多种疾病的早期治疗。
本研究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内镜下治疗的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国内医生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
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进行治疗风险大[1]。
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
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对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的患者,经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术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9~81岁。
1.2内镜检查结果息肉位于食管6例,直肠12例,回盲部19例,贲门5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乙状结肠7例,残胃吻合口4例,胃底7例。
息肉大小1.2cm×1.5cm~3.0×4.0cm,宽基底26例,粗蒂37例。
1.3治疗方法首先在内镜前端根据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安装不同型号的透明黏膜吸套,选择适当大小的尼龙绳结扎环,并安装在结扎装置上,将结扎装置经内镜(钳)道插入达透明黏膜吸套后,调节尼龙绳结扎环使其嵌入透明黏膜吸套前端的凹槽中,进镜至病变处,负压吸引至病灶完全进入透明黏膜吸套内并见“红雾征”,逐渐收紧结扎装置手柄至阻力最大时释放尼龙绳结扎环,此时观察结扎情况,可见病变结扎后因缺血逐渐变成紫色,表示结扎成功。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使用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4例48枚消化道大息肉(>10mm)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44例中42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成功率为93.7%;2例无法套扎而改其他方法治疗。
术中发生渗血2例,均微波止血成功,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
2周后复查发现33例创面完全愈合,6例创面处浅溃疡,3例创面仍有残留组织。
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疗效与安全兼顾的好方法。
【关键词】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治疗息肉,积累了不少成熟经验,但对于消化道大息肉的治疗仍存在出血、穿孔率高的风险[1,2]。
近年来,我们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的方法治疗消化道大息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5月~2006年12月,胃镜与结肠镜检查共发现大息肉(直径>10mm)44例共48枚,男24例,女20例;年龄8~84岁,平均52.5岁;胃息肉7例共8枚,其中胃底1枚,胃体2枚,胃窦3枚,十二指肠降部2枚;大肠息肉37例共40枚,其中直肠15枚,乙状结肠8枚,降结肠4枚,横结肠3枚,升结肠及回盲部7枚;48枚息肉中直径10~20mm 17枚,20mm以上31枚;有蒂息肉37枚,亚蒂9枚,广基2枚。
所有病例术前均作病理检查,其结果提示:粘膜慢性炎症5例,腺瘤性息肉33例,绒毛管状腺瘤2例幼年性息肉2例,增生性息肉2例。
1.2器械与方法所用器械为OlympusEUS-Q240、XQ260型电子胃镜,OlympusCF-I型电子结肠镜,OlympusUES-10型高频电发生器及SD型圈套器;OlympusHX-20L-1尼龙绳套扎器及MAJ-254(开度30mm)尼龙绳。
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术的护理体会谢玲娟;刘莲卿;江艳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27)4
【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术的护理经验.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用Olympus HX-20U-I结扎装置,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结果套扎均获成功.2例(各1枚)术中出血予以止血钛夹或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出血发生率为2.6%.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套扎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1页(P162)
【作者】谢玲娟;刘莲卿;江艳
【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内镜室,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内镜室,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内镜室,3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内镜下钛夹和(或)尼龙圈套联合电切术治疗大肠有蒂巨大息肉的护理 [J], 王凤英;周彪
2.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 [J], 李凯;周明欢
3.内镜下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有蒂息肉的临床研究 [J], 王一鸣;张春霞;熊毅敏;许桦林;郑国荣;徐维田
4.内镜下钛夹和(或)尼龙圈套辅助电切术治疗大肠有蒂巨大息肉的临床应用 [J], 周彪;贾宇新;张俨琳
5.尼龙圈套扎术在内镜下粗蒂大息肉电切术中的临床运用 [J], 朱碧辉;刘莉萍;崔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使用尼龙绳治疗息肉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使用尼龙绳治疗息肉的护理。
方法:选取80例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80例患者中无出血、感染、穿孔等情况的发生,仅有1例(2.50%)发生腹泻。
结论:对于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而言,予以其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减少其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大肠息肉;综合护理;并发症;HAMA评分大肠息肉指大肠管腔内壁长出的赘生物,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当息肉较大时可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大便形状改变等,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肠道基础疾病等有关。
现阶段,以往临床多主张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大肠息肉,在治疗过程中可将息肉完整摘除,帮助患者彻底清除病灶。
但疾病本身及相关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及恢复情况造成干扰,仍需接受一定的护理干预[1]。
综合护理作为临床中重要的一种全面护理模式,工作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强,有报道指出,将该护理模式运用于内镜下使用尼龙绳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中,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全面的整体护理[2-3]。
鉴于此情况,本文就内镜下使用尼龙绳治疗息肉的护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80例大肠息肉患者,均行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其年龄在2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7±6.37)岁;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67±0.48)年。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黄艳
发表时间:2018-05-04T11:56:57.1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4期作者:黄艳[导读]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
(解放军第209医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摘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不但提高了检出率,也实现了多种疾病的早期治疗。
本研究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内镜下治疗的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国内医生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
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进行治疗风险大[1]。
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
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对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的患者,经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术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9~81岁。
1.2内镜检查结果
息肉位于食管6例,直肠12例,回盲部19例,贲门5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乙状结肠7例,残胃吻合口4例,胃底7例。
息肉大小1.2cm×1.5cm~3.0×4.0cm,宽基底26例,粗蒂37例。
1.3治疗方法
首先在内镜前端根据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安装不同型号的透明黏膜吸套,选择适当大小的尼龙绳结扎环,并安装在结扎装置上,将结扎装置经内镜(钳)道插入达透明黏膜吸套后,调节尼龙绳结扎环使其嵌入透明黏膜吸套前端的凹槽中,进镜至病变处,负压吸引至病灶完全进入透明黏膜吸套内并见“红雾征”,逐渐收紧结扎装置手柄至阻力最大时释放尼龙绳结扎环,此时观察结扎情况,可见病变结扎后因缺血逐渐变成紫色,表示结扎成功。
然后退镜,安置患者。
1.4结果
63例患者中60例(95.23%)一次操作成功,3例(4.77%)在结扎过程中结扎环与结扎装置脱离而退镜,重新安装后再行结扎。
术后复查示62例(98.41%)完全脱落消失,1例(1.59%)病灶未脱落行第二次治疗。
所有病例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尼龙圈套扎治疗的流程,为患者做心理疏导,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症和处置方法[2]。
让患者了解该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指导患者术中配合的方法,介绍同病案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1)常规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术前2周禁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其他抗凝血药物; 2)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肠道准备用和爽清理肠道,以保证视野清晰; 3)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和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正常,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2.2术中护理
套扎前先行内镜观察,确认病灶的位置及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尼龙绳结扎环安装在结扎装置上;按程序配合操作。
操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双目注视显示屏,负压吸引时除观察镜下“红雾征”外,还宜注意负压吸引压力并告知医生,在恰当时机果断完成套扎,避免因过度吸引使消化道壁完全结扎造成正常组织缺血坏死穿孔;套扎过程中用力适当,不可过度结扎,以免造成钝性切割引起出血[3]。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胃息肉患者术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1周。
在此期间还宜注意患者大便通畅情况,便秘时给予缓泻剂。
2.3.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胃肠道息肉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穿孔,术后护理应加强巡视,重点观察,注意疼痛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3.3术后饮食指导
禁食期间采用静脉支持营养,一般术后第1天禁食,如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则第2天进全量流质,一次100-200ml,第3天进无渣半流质,以后根据症状逐渐过度到软食。
2.4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胃肠道息肉的基本知识,要合理饮食,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勿用力,必要时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干硬粪便摩擦创面或致焦痴、止血夹过早脱落导致大出血。
嘱患者定期内镜复查,腺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可在6~12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可隔2~3年后复查。
3小结
应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因结扎环的安装、对病灶的结扎和连接环的释放等操作主要由护士完成,所以护士掌握内镜、结扎装置及结扎环的构造和性能,熟练安装结扎环,恰当的结扎强度和适时释放连接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4]。
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地进行各项保护性护理措施,重点避免腹内压升高和给予合理的饮食,对巩固手术疗效、防止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杰,卢佳姝,周震萍.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特点及内镜下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2).
[2]刘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4).
[3]秦健,窦玉勤,霍晓灵,叶妮娜,沈京,张娟.内镜下治疗170例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5).
[4]苑彩云,刘加宁,朱美玲,李元元.尼龙圈套扎术在消化道粗蒂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