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科技文阅读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5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
2、【育萃专家解析】C。
表现为不同心理发展速度不同,也表现为同一心理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样。
3、【育萃专家解析】B。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安全。
4、【育萃专家解析】D。
动作具有轻快感。
5、【育萃专家解析】(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6、【育萃专家解析】A。
习俗。
绝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处在习俗水平。
7、【育萃专家解析】B。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育萃专家解析】群体差异。
3、【育萃专家解析】个体成败的经验。
4、【育萃专家解析】(物质与)物质化。
5、【育萃专家解析】元认知。
6、【育萃专家解析】责任感。
7、【育萃专家解析】群体动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三、简单题
1、【育萃专家解析】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这是一道简答题,只要对相应要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答案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2.A3.B4.A5.C6.D二、填空题7.(1)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2)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8.《演小儿语》9.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三、简答题10.(1)比喻(2)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她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流了下来。
11.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童年》《少年》《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中。
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l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特别是l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考、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12.(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有漫长的儿童识字、句读训练和习作八股文的历史。
(2)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l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3)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l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继而各科教材一律改为语体文。
从此小学语文学习白话文,实现“言文一致”。
(4)新中国成立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体现了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这一名称一直使用至今。
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练习题(现代文阅读)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现代文阅读题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
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
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
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
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
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中公教育官方网站: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答案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C2.D3.C4.A5.B6.A7.(1)乌蒙磅礴走泥丸 (2)烽火连三月 (3)烟笼寒水月笼沙(4)金就砺则利 (5)工欲善其事 (6)勿以善小而不为二、现代文阅读1.(1)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2)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3)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4)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
2.(1)与下文写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而真正的种莲人采莲时是充满艰辛,毫无诗意可言,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2)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作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3.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
“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的人们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觐劳苦。
4.(1)一朵莲的生长过程包括下种、灌溉、长大、采收、避过风灾、等待收成,凝聚着种莲人的辛苦付出的岁月历程。
(2)采莲人正是用这些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收获背后的艰辛,但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富有诗意。
5.A6.春雨7.春雨带来的惬意与宁静。
春雨带来的勃勃生机。
8.春雨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摸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它所到之处,必将带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所以说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
9.“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这句更佳!虽然这两句都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但朱自清《春》中的比拟,范围拘束,不够形象化。
而前一句的比拟具有层次感,形象而不呆板,恍如画中一般。
(无标准答案。
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一答案吉林教师考试热点:关注吉林教师考试微博一、语文基础知识1.D 【解析】A中玷污(diàn);B中怏怏不乐(yàng);C中剽悍(piāo),妄自菲薄(fěi);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2.A 【解析】B中名信片→明信片;C中幅射→辐射;D中世外桃园→世外桃源;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3.C 【解析】略。
4.A 【解析】B中“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C中“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用以形容急于求成。
D中“难以释怀”:无法放弃,无法割舍。
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5.C 【解析】A项定语语序不当。
“180多家”的位置应放在“单位”前面。
B项词语赘余和语序不当。
应为: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又”承前面的主语“小刀”,应该放在“肉烧熟了”之前,可改为“又可以在肉烧熟了后用它作餐具。
”6.D 【解析】略。
7.C 【解析】略。
8.C 【解析】C项中的“戌戊变法”应为“戊戌变法”。
9.C 【解析】略。
10.D 【解析】A.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使用对象有误。
B.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
语意与语境不合。
C.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粗枝大叶:(1)形容很简略,不细致,不具体;(2)形容作风草率、不认真。
在此句中其意思为第一种解释。
11.A 【解析】略。
12.C 【解析】A.《药》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B.《死魂灵》作者为果戈里。
D.《水浒传》作者应为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应为罗贯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9题13.D 【解析】D项错在不是“气味分子”而是指气味分子经过复杂作用转变成的“电信号”。
五、现代文阅读题。
(共2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
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
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
——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
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
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
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
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
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
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
”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
”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
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
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
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
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
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
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
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三(5)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7.给第⑤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a/bcd/efB.ab/c/defC.a/bcde/fD.a/bc/def8.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B.第③到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C.“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风姿,简有简的神采。
”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D.第⑦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的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9.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
下列对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憾:从“心”,“感”音。
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B.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止戈为武”,表达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C.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D.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三、文言文阅读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日:“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惨叹,跪而辞日:“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二答案@吉林教师考试信息【网校活动】:“双蛋”优惠活动|【面试图书】:面试备考图书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D【解析】A悄声qiǎo,B泠然líng,C大笔如椽chuán。
2.A【解析】A中“集掖成裘”应改为“集腋成裘”。
3.A【解析】B颂—诵,C涨—胀,D堰—偃。
4.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掺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
B清规戒律:“清规”指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指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规章制度。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中性词语,现较多作贬义。
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指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
“庆”指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多用于贬义。
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
(1)形容衣服破烂;(2)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5.A【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C表述不周,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6.C【解析】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7.B【解析】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
8.A【解析】按总分结构排序。
9.B【解析】略。
10.D【解析】A项“有”通“又”、“暴”通“曝”;B项“知”通“智”;C项“生”通“性”。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3)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无法判断2.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
A.孟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4.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5.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A.武士B.士农工商C.哲学王D.公民6.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代教育思想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墨子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1.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2.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5分)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县经到了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事物的成长,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刻不容缓即使/也B.遭到迫不及待即使/也C.遭到刻不容缓虽然/却D.遭受迫不及待虽然/却3.下列汉字笔画数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凸、匝、片、鸟(5画)B.单、衫、承、录(8画)C.剥、语、郡、逗(10画)D.象、颈、敢、魂(11画)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2分)A.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B.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三答案吉林教师考试微信号jljsksw【网校活动】:“双蛋”优惠活动|【面试图书】:面试备考图书一、基础知识1.大厦妥帖原谅瑞雪诞生2.xīxún shuòyì3.神机秒算(妙) 走头无路(投) 杨长避短(扬) 阴谋鬼计(诡)昂手阔步(首) 穿流不息(川) 咳不容缓(刻) 惊涛核浪(骇)4.A【解析】略。
5.C【解析】略。
6.①不但……还……②陆续③继续7.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
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
8.①√②√③×④√9.①同志送来绿茶。
②略。
③枯黄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10.3、4、5、1、6、211.B【解析】A项,窜端匿迹;C项,倒持泰阿;D项,班门弄斧。
12.D【解析】略。
13.D【解析】诗歌反映的是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14.D【解析】A项,蜂拥而至;B项,绿草如茵;C项,事必躬亲、人才辈出。
15.B【解析】略。
二、根据积累填空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仲尼2.唯有杜康3.问渠哪得清如许4.崔灏范仲淹巴尔扎克5.众人皆醉我独醒心有灵犀一点通6.流水不腐7.光明正大聚精会神8.略。
9.颜真卿柳公权10.戌亥乙酉1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C【解析】“不属于‘这个说法’”,就是对“这个说法”否定,与文意相悖。
答案应选C。
2.D【解析】A“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扩大了外延;B与题干要求不符;C缺乏“证据”,不能正确说明“起源”。
3.D【解析】A最后一句缺少关键的修饰语“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缺少“似乎”,与“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不符,绝对化。
B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突厥人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并非匈奴人,但“其”在句中指代“匈奴人”,造成“张冠李戴”。
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家预测一(科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指纹的特性和用途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线纹。
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形的多少、长短也不同。
据说,全世界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
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
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
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
(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
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
(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
(D)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 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 第1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3. 第3段中“指纹的这些特征”包括(概括4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语⾔知识及运⽤(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全都正确的⼀组是( ) A.颔联hàn 思忖cǔn 悄声qiāo 物⾩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jī 撰写zhuàn ⼤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chěng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句是( )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参天,蔚为⼤观。
C.他的散⽂和⼩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弦之笔和感⼈肺腑之⾔。
D.在维也纳⾦⾊⼤厅⾥听到带有浓郁⼭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书刊要装帧,门⾯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个舒适温馨⽽⼜品味⾼雅的家可以说是⼯薪阶层中许多⼈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花堰旗息⿎,美⼈蕉慵倦⽆⼒,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项是( ) A.中国⾼等教育⽤不到⼗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科⽟律) C.最近,浙江⼿机上资费全⾯下调,⼴⼤⽤户对此额⼿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种潮流。
(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姚明,⽕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明显削弱。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四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嬉戏伫足相得益章B.奥密缄默克尽职守C.蜿蜒贪婪相形见绌D.迁徙祈祷无与论比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D.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_____。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二、现代文阅读灯笼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
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
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
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
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
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
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
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
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云南省2014年中央特岗计划教师招考试卷《小学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辈份掺和踌蹰必恭必敬B.摹仿订单舢舨再接再厉C.褴褛溜达洗练浑水摸鱼D.装璜鸿图糊涂直接了当3.下面哪一个字不属于会意字()A.明B.尖C.男D.女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宇航局引以为豪的“勇气”号火星车21日清晨突然发生故障,之后连续30小时不再向地面传回任何有效信息,所有参与此项目的科学家全都各就各位昼夜不停地寻找解决故障的对策。
B.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了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地球同步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C.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人了子女教育的误区。
D.21世纪的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部分,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社区晚会上,民间艺人用拇指吹奏高亢之音刻画纤夫粗犷豪爽的性格,用小手指吹奏柔和之音表现村姑娇柔含羞情态的精彩表演,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B.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C.“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
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器尘上。
D.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6.下列诗句与出处不符合的一项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014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题七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手势、__________、眼神、_____________等来表达。
2.努力建设_____________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没计。
4.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 )2. 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 )3.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4.“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以逸待劳分庭抗理信口雌黄哄堂大笑B. 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推心至腹C. 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浑然一体D. 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估名钓誉。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科技文阅
读练习题
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
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又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
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
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就会迅速逃走。
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
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
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
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
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有辨色能力。
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
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
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
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
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
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
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
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 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
2. 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3. 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4. 下列语句()中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
参考答案
1.
2. 为了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动物眼中的色彩状况,同时把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
4. 不能去掉。
"主要"表明狗追捕猎物关键是靠嗅觉与听觉,但也可能依靠其他的感觉器官。
如果去掉就表明只依靠嗅觉与听觉,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