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工程(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3
1E410000 1E410000 港口预航道工程专业工程技术港口预航道工程专业工程技术1E4110101E411010掌握港航工程水文气象知识掌握港航工程水文气象知识●波浪要素●波浪要素::波高H 波长L波陡周期T 波速C 波向波峰波向上跨零点下跨零点波谷H Lo o ´●波浪玫瑰图波浪方向:常浪向强浪向波浪分级:通常每0.5m 分1级波浪的频率:某向、某级波浪占总体波浪的%N 100%1.02.0m 05101520(%)SEWSSW 0.5~1.0m10%5% 1.1~1.5m 1.6~2.0m2.1~2.5m 2.6~3.0m`●波浪统计特征值平均波高H-观测统计的所有波浪波高的平均值最大波高H max -某次观测中实际出现的最大波的波高1/10大波波高H1/10 -连续记录波浪总数1/10个大波波高的平均值有效波高H s -连续记录波浪总数1/3个大波波高的平均值●潮汐潮汐的成因-受月球和太阳作用,海水的规律升降运动。
潮汐的类型:半日潮-周期为半个太阴日的潮汐。
两次高潮(或低潮)的潮高相差不大,周期也几乎相等。
我国大多数港口属于半日潮港,入厦门、上海、天津、青岛港。
24h50min每个太阴日24h50min【太阴日太阴日】】每个太阴日日潮-周期为一个太阴日(24h50min)的潮汐。
半个月中多数天一个太阴日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我国的北海、八所港是世界上少数典型的日潮港。
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一个太阴日中也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但相邻高潮(或低潮)潮高不等。
如香港不正规日潮混合潮-半个月中,日潮天数不到一半,其余为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
●潮高(潮位)、高程基准面平均海平面-多年观测取每小时记录潮位的平均值。
又称平均潮位。
我国规定以黄海青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平均海平面。
平均海平面是作为计算我国陆地海拔高度的统一的起算面。
理论深度基准面(潮位基准面)(潮高基准面)(理论最低潮位)(海图深度基准面)-是低于平均海平面的一个面。
1、产生大潮小潮的原因主要由于:A、月球、太阳赤纬较大引起的。
B、月球、太阳地球相互位置不同引起的。
C、月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的合力不同引起的。
D、B、C都对。
2、潮汐半月不等的潮汐现象是:A、从新月到上弦潮差逐渐增大。
B、从新月到满月潮差逐渐减小。
C、潮差的变化是以半个太阴月为周期。
D、A、B、C都不对。
3、潮汐半月不等主要是由于______引起的。
A、月亮赤纬较大B、太阳赤纬较大C、日、月与地球相互位置不同D、日、月对地球的距离的变化4、潮汐产生的原动力是______,其中主要是______。
A. 月球引潮力、太阳引潮力B. 天体引潮力、太阳引潮力C. 天体引潮力、月球引潮力D. 太阳引潮力、月球引潮力5、潮汐的视差不等主要是由于:A、太阳、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的不同引起的B、月球赤纬不同引起C、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引起的D、太阳赤纬的不同引起的6、潮汐视差不等主要是由于______引起的。
A.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转动B. 地球自转C. 地球平动D. 月球绕太阳运动7、潮汐中的问题:A、潮汐的周日不等是由日、月引潮力合力不同形成的B、平均海面是相邻高潮潮高和低潮潮高的平均值C、A和B都对D、A和B都错8、潮汐周日不等的潮汐现象是:A、一天有两涨两落B、两次高潮或两次低潮潮高不等C、涨落潮时间不相等D、A+B+C9、潮汐周日不等主要是由于:A. 月球、太阳赤纬较大引起的。
B. 月球赤纬较大引起的。
C. 太阳赤纬较大引起的。
D. 太阳和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不同引起的。
10、从静力学理论分析,正规半日潮往往出现在月赤纬A. 接近于零时B. 最大时C. 与测者纬度相同时D. 以上都不对11、从理论上说,出现大潮的时间是:A. 近日点B. 上弦日C. 下弦日D. 朔望日12、从理论上说,某地出现高潮的时间是:A. 0点B. 12点C. 月中天时刻D. A、B、C都对13、大潮的变化周期约为:A. 半个太阳月B. 一个太阴月C. 半个朔望月D. 以上都不对14、地球表面上在受引潮力的作用下,其上指向球心的各点组成的水圈称之为:______。
第一章海岸线(coastline ):海洋与陆地的交界线称为海岸线。
海岸带定义:海洋与陆地相接的地带,是自然界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之处,具有独特的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组成: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海岸:由后滨、前滨、外滨组成。
海岸类型: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泥沙质海岸,生物海岸。
我国海岸带的环境特征:1、灾害性天气频繁2、大陆与海洋作用强烈3、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海岸线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1.长期因素:海平面上升影响或地面沉降引起岸线蚀退。
2.短期因素:波浪、沿岸流、潮流、人类活动等我国海岸防护和围海工程现状:海岸防护:保护海岸线免遭波浪,水流的侵蚀和防止风暴潮对滨海地区的袭击。
工程包括:海堤、护岸和保滩促淤等工程第二章海岸动力要素:波浪,潮汐。
设计波浪:在确定波浪对各种不同类型海岸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力时,定义的一个合理的代表意义的波浪要素。
设计波浪的波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波高。
有效波或1/3大波:波群或全部观测记录中,按波高大小顺序,就相当于总数的1/10的大波及对应其波高的周期,进行平均得到的波浪,称为有效波,并以H1/3 或Hs 和T1/3或Ts表示。
潮汐定义: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习惯上将海水铅直向涨落称潮汐,而海水在平方向的流动称潮流。
设计潮位(水位):设计潮位是指港口水工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潮位(水位)。
设计高水位应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简称高潮10%;设计低水位应采用低潮累积率90%的潮位,简称低潮90%。
极端潮位的标准我国《海港水文规范》中规定,采用年频率统计的方法推求50年一遇的高、低潮位作为极端水位。
海堤:在河口、海岸地区,为了防止大潮的高潮和风暴潮的泛滥及其伴随风浪的侵袭造成土地淹没,在沿岸原有地面上修筑的一种专门用来挡水的建筑物。
海堤规划和布置原则:1、统一规划、综合利用。
2、注意生态环境3、多方案比选4、堤轴线避免过多曲折5、海堤设计标准按实际用途和当地地质情况合理确定海堤设计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水文动力要素的确定。
第一章 绪论一、海岸线、海岸带与海岸1、海岸线:海洋与陆地的交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带:海岸线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形地带称为海岸带。
海岸带的宽度各国规定不尽相同,我国规定:一般岸段自海岸线向陆地延伸10km 左右;向海扩展到10-15m 等深线。
海岸带组成: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位于高潮位之上的区域为潮上带(38%),位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区域称为潮间带(7%),位于低潮位以下的区域为潮下带(55%) 二、海岸类型: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1、基岩海岸定义:一般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与海面相交,经过波浪作用形成的海岸。
2、砂砾质海岸定义:又称堆积海岸,主要是平原的堆积物被搬运到海岸边,再经波浪或风的改造堆积形成。
3、淤泥质海岸定义:主要由江河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输运沉积形成。
4 、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由红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珊瑚礁海岸由热带造礁珊瑚虫遗骸聚积而成。
我国海岸带的环境特征:1、灾害性天气频繁2、大陆与海洋作用强烈-陆相:泥沙;海相:风浪、海啸3、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径流和入海泥沙 海岸线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1.长期因素:海平面上升影响或地面沉降引起岸线蚀退。
2.短期因素:波浪、沿岸流、潮流、人类活动等四、海岸带开发与海岸工程(1)海岸防护工程 作用:保护沿海城镇、农田、盐场和岸滩,防止风暴潮的泛滥淹没,抵御波浪、水流的侵袭与淘刷。
分类:海堤(或海塘)、护岸、丁坝和保滩工程第二章 海岸动力因素第一节 波浪一、波浪1、波浪要素:波峰(谷)、波长、周期、波速(波型传播的速度)、波高(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垂直距离)、振幅、波陡(波高与波长之比)、波峰线(波峰的连线)、波向线(波浪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峰线)。
2、设计波浪:平均波高( )、累积频率波高( )、1/10大波 ( )、有效波高( )二、潮汐H %F H 101H 31H一、沿海潮汐的特征1、潮汐定义: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港⼝航道与海岸⼯程-海岸动⼒学:海岸动⼒学习题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填空题1.⼀列简单波浪进⼊浅⽔区后,在传播中随⽔深变化,其波速、波长、波⾼和波向都将发⽣变化,但是其波周期则始终保持不变,波浪这⼀性质为分析它从深⽔传播到浅⽔的变化提供⽅便2.近岸流包括向岸流、沿岸流和离岸流3.海岸可分为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4.拜落诺能量输沙型可表⽰为载沙量和流速的乘积5.近岸区泥沙运动按⽅向不同可分为横向运动和沿岸运动6.沿岸输沙率的波能流法把沿岸输沙和波功率沿岸分量联系起来7.以破波点为界,把⽔域分为近岸区和离岸区,近岸去进⼀步可以分为外滩、前滩、和后滩 8.波浪按形态可以分为规则波和不规则波9.描述简单波的理论主要有微幅波理论和斯托克斯波理论 10.⼀直波周期为5s ,其⽔深波长为38.99,波速为7.80⽶/秒 11.波谱)(σS 相当于波能密度相对于组成波频率的分布函数12.在海岬岬⾓处,波向线集中,这种现象称为辐聚,在海湾⾥,波向线分散,称为辐散 13.泥沙连续⽅程dzds s ss εω+中,s s ω为沉降率,dz ds s ε-表⽰紊动扩散引起的向上的泥沙通量,s ε为紊动扩散系数14.沿岸输沙是波浪和波导沿岸流共同作⽤引起的纵向泥沙运动,主要发⽣在破波内,其机理是波浪掀沙和沿岸流输沙15.辐射应⼒可定义为波浪运动引起的剩余动量留 16.⼀般将2L h =作为深⽔波和有限⽔深波的界限,将20L h =作为有限⽔深波和浅⽔波的界限 17.描述不规则波系的⽅法主要有特征波法和谱表⽰法18.⽅向谱是⼀种⼆维谱19.破碎波的类型主要有崩破波、卷破波和激散波20.在破波带外的浅⽔区,波⾼随⽔深减⼩⽽增⼤,因⽽辐射应⼒沿程增⼤,发⽣减⽔现象 21.泥沙活动参数Dg u M s m)(ρρρ-=,它表⽰促使泥沙起动的⼒和重⼒引起的稳定⼒之间的⽐值22.沿岸流量最⼤输沙率在破波线和沿岸流速最⼤值之间 23.沿岸沙坝和滩肩是沙质海岸的重要特性构造 24.卷破波是形成沿岸沙坝的主要原因25.海滩的⼀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动态变化特性名词解释:1. 波浪增减⽔:波动⽔⾯时均值与静⽔⾯偏离值2. 海滩平衡剖⾯:在⼀定条件下,海滩上任⼀点的泥沙均没有净位移,剖⾯形状维持不变的海滩形态。
海岸工程总复习提纲解析海岸工程是指通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来对海岸进行保护和改造的一门学科。
海岸工程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海岸沉积动力学、海岸地质学、海岸水动力学、海岸工程材料、海岸结构等方面。
下面是对海岸工程总复习提纲的解析。
1.海岸沉积动力学2.海岸地质学海岸地质学主要研究海岸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以及其对海岸工程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海岸地质的分类、构造特征、岩性组合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海岸工程可行性。
关键点包括海岸地质的分类、特征,以及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海岸工程设计要求。
3.海岸水动力学海岸水动力学主要研究海岸区域的水文和水动力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海岸波浪的形成、传播和变形规律,以及海岸潮汐、洋流、风、浪等因素对海岸的影响。
关键点包括波浪理论、沙质海岸的波浪冲刷和沙流问题,以及潮汐、洋流、风、浪等因素对海岸的影响。
4.海岸工程材料海岸工程材料主要是指用于海岸保护和改造的材料,包括护岸材料、填海材料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性能、应用范围等基本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关键点包括护岸材料的分类、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填海材料的选用原则。
5.海岸结构海岸结构是指用于保护海岸免受波浪、潮流、冲刷等自然力影响的工程结构。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海岸结构的分类、特点、适用条件等基本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海岸结构。
关键点包括堤防、防波堤、海堤、护岸墙等海岸结构的分类、特点,以及海岸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综上所述,海岸工程总复习提纲的解析主要包括海岸沉积动力学、海岸地质学、海岸水动力学、海岸工程材料、海岸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并指明了各个方面的关键点和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一、填空题1.一列简单波浪进入浅水区后,在传播中随水深变化,其波速、波长、波高和波向都将发生变化,但是其波周期则始终保持不变,波浪这一性质为分析它从深水传播到浅水的变化提供方便2.近岸流包括向岸流、沿岸流和离岸流3.海岸可分为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4.拜落诺能量输沙型可表示为载沙量和流速的乘积5.近岸区泥沙运动按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向运动和沿岸运动6.沿岸输沙率的波能流法把沿岸输沙和波功率沿岸分量联系起来7.以破波点为界,把水域分为近岸区和离岸区,近岸去进一步可以分为外滩、前滩、和后滩 8.波浪按形态可以分为规则波和不规则波9.描述简单波的理论主要有微幅波理论和斯托克斯波理论 10.一直波周期为5s ,其水深波长为38.99,波速为7.80米/秒 11.波谱)(σS 相当于波能密度相对于组成波频率的分布函数12.在海岬岬角处,波向线集中,这种现象称为辐聚,在海湾里,波向线分散,称为辐散 13.泥沙连续方程dzds s ss εω+中,s s ω为沉降率,dz ds s ε-表示紊动扩散引起的向上的泥沙通量,s ε为紊动扩散系数14.沿岸输沙是波浪和波导沿岸流共同作用引起的纵向泥沙运动,主要发生在破波内,其机理是波浪掀沙和沿岸流输沙15.辐射应力可定义为波浪运动引起的剩余动量留 16.一般将2L h =作为深水波和有限水深波的界限,将20L h =作为有限水深波和浅水波的界限 17.描述不规则波系的方法主要有特征波法和谱表示法18.方向谱是一种二维谱19.破碎波的类型主要有崩破波、卷破波和激散波20.在破波带外的浅水区,波高随水深减小而增大,因而辐射应力沿程增大,发生减水现象 21.泥沙活动参数Dg u M s m)(ρρρ-=,它表示促使泥沙起动的力和重力引起的稳定力之间的比值22.沿岸流量最大输沙率在破波线和沿岸流速最大值之间 23.沿岸沙坝和滩肩是沙质海岸的重要特性构造 24.卷破波是形成沿岸沙坝的主要原因25.海滩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动态变化特性名词解释:1. 波浪增减水:波动水面时均值与静水面偏离值2. 海滩平衡剖面:在一定条件下,海滩上任一点的泥沙均没有净位移,剖面形状维持不变的海滩形态。
海岸工程第一章1、海岸带定义:海洋与陆地相接的地带,兼具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独特环境特征。
是指海水运动对海岸作用的最上限界限及其邻近陆地,潮间带以及海水运动对潮下带岸坡冲淤变化影响的范围。
组成:潮上带38%、潮间带7%、潮下带55%范围:海岸线向陆10km,向海至-15~-20m高程2、海岸线定义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线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3、海岸定义: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和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带。
海岸带范围:沿岸陆地,潮间带,水下岸坡海岸类型(+特点):基岩海岸(深水贴岸,优良港址);砂砾海岸(泥沙沿岸和横向运动,旅游佳地);淤泥海岸(潮流为主要动力因素);红树林海岸(有明显的消浪、阻流作用);珊瑚礁海岸(较温暖的地区);4、我国海岸带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环境特征:A.季风控制下的过渡性气候(季风气候显著;过渡性气候特点;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灾害性天气频繁);B.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带与纬度有关;非地带与本地区小气候有关);C.大陆与海洋作用强烈;D.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对上游流域的影响:径流和入海泥沙;海岸工程建设);影响因素:a太平洋风浪和潮汐;b海岸物质组成和构造;c陆地的地理纬度差异;d人类活动海岸带资源:A.空间资源(港口、土地);B.物质资源(淡水、海洋生物、植物、矿产、海洋能);C.环境资源(旅游、自然保护区);5、海岸线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长期因素:A.海平面上升。
起因: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海岸线向内陆移动;B.河流改道。
起因:河道在水沙作用下,不断演变,影响海岸的泥沙、径流补给;短期因素:A. 波浪作用以及沿岸流。
泥沙运动方式:横向和沿岸;B. 潮流作用。
潮流动力对于淤泥质平缓海岸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引起大规模的泥沙水平搬运,特别是在波浪掀沙情况下.所谓波浪淘沙,潮流输沙;C. 风力搬运。
风作用下的泥沙运动与水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运动形式。
主要危害是海滩发生侵蚀;D. 人类活动影响。
《海岸工程学》课程设计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姓名:班级:学号: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摘要 (2)一.设计资料分析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位置 (3)1.2工程内容 (3)2、自然条件 (3)2.1气象 (3)2.2水文 (4)2.3工程地质 (5)3、设计荷载 (7)3.1 恒载:结构自重。
(7)3.2 施工期荷载:施工机械荷载,按1t/m2计。
(7)3.3 水流力 (7)3.4 波浪力 (7)3.5 地震荷载 (8)二.防波堤总体设计 (8)1.结构选型 (8)2.防波堤断面设计 (8)2.1斜坡堤断面型式的确定 (8)2.2胸墙顶高程 (8)2.3护面坡顶高程 (9)2.4堤顶宽度 (10)2.5支承棱体 (10)2.6肩台高程和宽度 (10)三.构造设计 (10)1.堤心石 (10)2.护面块体 (10)3.外坡护面块体下的垫层 (11)4.堤底垫层及堤前护底块石 (11)四.斜坡式防波堤的计算 (11)1.护面块体的稳定重量、护面层厚度 (11)2.垫层块石的重量和厚度 (12)3.堤前护底块石的稳定重量和厚度 (12)4.胸墙的作用标准值计算和相应组合 (13)4.1持久组合 (13)4.2短暂组合 (16)5.胸墙的抗滑、抗倾稳定性验算 (16)5.1沿墙底抗滑稳定性验算 (16)5.2沿墙底抗倾稳定性验算 (17)结束语 (17)摘要一.设计资料分析1、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拟建电厂位于印度尼西亚国南部爪哇岛的西南海岸Palabuhan Ratu 湾内,面对印度洋。
地理概位为:07°02′E,106°32′N。
1.2工程内容防波堤设计内容包括南防波堤和北防波堤,南防波堤总长1284.628m,北防波堤总长778.627m。
2、自然条件2.1气象本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风小、湿度大,每年1~3月份为雨季,6~9月份为旱季,其它月份为旱湿转换期。
第一章海岸防护概论一.海岸带、海岸线、海岸定义:海岸带定义:海洋与陆地相接的地带,是自然界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之处,具有独特的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
组成:潮上带38%、潮间带7%、潮下带55%海岸线:也叫海滨线,专业技术角度称海岸与海滨之间的边界线,日常叫做水、陆之间的分界线。
海岸线是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线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海岸:从海岸地貌学角度讲,海岸或海滨是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带。
因此海岸除包括现在的海岸带外,还包括上升或下降的古海岸带。
二.我国海岸的类型与特点(出现区域)1..基岩海岸:分布:我国有5000多km,占了总海岸线的1/4,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特点:a.岸线曲折,岬湾相间,侵蚀和堆积交错变化;b.岸坡陡峭,岸滩甚窄,地形横向变化显著;c.海岸动力因素以波浪为主,在不同高度上海蚀形态发育。
2.砂砾质海岸:分布:砾质海岸,我国主要分布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砂质海岸,我国主要分布青岛、海南、广东、台湾等地区。
特点:a岸线平直,岸滩较基岩段宽,岸坡比较缓b堆积地貌发育,常伴有岸坝和离岸坝构成的沙坝构成泻湖形态;c以波浪为主要动力因素,泥沙有沿岸运动和横向运动。
旅游佳地。
3.淤泥质海岸:分布: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
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淤泥质海岸的生命源。
特点:a.岸线平直,坡度十分平坦,一般在1‰左右;b.潮滩发育,潮滩地貌单调,从陆向海有明显的分带性;c.组成物质比较细,中值粒径小于0.06毫米,主要由粘土、粉沙质粘土、粘土质粉沙和粉沙组成;d.潮流与波浪作用显著,常以潮流作用为主,潮滩冲淤变化频繁。
4.红树林海岸:分布: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的基隆、淡水和台北,两广。
绪论一、海岸线、海岸带与海岸1、海岸线:一般系指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与陆地的交界线。
2、海岸带:海陆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形地带称为海岸带。
海洋和陆地相接的地带海岸带的宽度各国规定不尽相同,我国规定:一般岸段,自海岸线向陆地延伸10km左右;向海扩展到10-15m等深线。
海岸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位于平均高潮位之上的区域为潮上带,位于平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区域称为潮间带,位于平均低潮位以下的区域为潮下带。
3、海岸:由后滨、前滨、外滨组成。
后滨(或后滩)常位于高潮位之上,属于潮上带。
前滨又称滩面,位于波浪冲击的上限与低潮海滨线之间的地区,也称潮间带,是受拍岸波浪作用强烈的地区。
外滨又称滨面,属潮下带,从低潮海滨线向外延伸,经过宽度不等的破波区或破波带。
这个区域是破碎的波浪强烈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区域。
二、海岸类型根据海岸的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发展阶段等特征分为:基岩海岸:一般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与海面相交,经过波浪作用形成的海岸。
砂砾质海岸:又称堆积海岸,主要是平原的堆积物被搬运到海岸边,再经波浪或风的改造堆积形成。
淤泥质海岸:主要由江河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输运沉积形成。
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由红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珊瑚礁海岸由热带造礁珊瑚虫遗骸聚积而成。
三、海岸线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可分为长期作用和短期作用;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面沉降引起岸线蚀退,以及河流改道使泥沙补给条件剧烈变化而出现海岸变迁属于长期作用。
短期作用则主要是指波浪、沿岸流、风暴潮、河流丰枯变化、风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对海岸的影响。
四、海岸带的环境特征(1)灾害性天气频繁(2)大陆与海洋相互作用强烈(3)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第二章、潮汐一、波浪1.波型:风浪:在风场中风直接作用下形成和传播的波浪。
涌浪:离开风场继续传播的波浪称为涌浪。
混合浪:涌浪在传播进入另一个风场后的波浪。
海岸工程(复习资料)海岸带的组成:潮上带,潮间带和朝下带三部分。
我国海岸的类型: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海岸带资源分类:空间资源,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
影响海岸冲淤变化的因素分为长期作用和短期作用两类。
总的有以下几种:1.海平面升降2.河流改道3.波浪作用4.沿岸流5.潮流作用6.风力搬运7.人类活动影响。
海堤断面按临水面外形特点来区分,可分为斜坡式,陡墙式(包括直立式)和混合式海堤三类。
挖泥法顺流挖泥,逆流挖泥,分跳挖泥,分段挖泥,分层挖泥等方法。
复坡的平台高程一般在高潮位附近。
斜坡式海堤的外坡分为单坡,折坡和复坡。
在外坡设置消浪平台的作用:减小波浪爬高。
护坡的主要作用:保护堤身填土免受风浪,潮流的冲刷,同时也防止雨水的侵蚀。
浆砌块石护坡应设置变形缝和排水孔。
基脚的作用主要是支撑护坡体,防止其沿堤坡面发生滑移。
基脚的结构型式有埋入式,抛石棱体和桩石基脚等。
埋入式用于滩面较高的情况,滩地较低时可采用抛石棱体。
一般平台位置或上、下坡转折点位置最好设置在静水面附近或略高于静水面,此时平台消能效果最好。
堵漏措施常有以下几种:1.粘土铺盖2.粘土截水墙3.压力灌砂4.减压井。
护岸工程的分类:按平面布置和抵御波流作用的方式分为直接护岸和间接护岸;按建筑物的类型非为斜坡式,陡墙式和混合式。
平顺护岸按其位置和施工条件不同分为护坡和护脚两部分。
常见的护脚形式有抛石、沉辊和排沉。
丁坝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部分组成。
丁坝可分为透水,半透水和不透水丁坝。
顺坝根据顶高程不同可分为出水顺坝和潜顺坝两种。
潜顺坝(潜堤)的主要功能:1.消浪2.促淤。
滩涂是不断再生的资源,它是江河入海泥沙不断沉积塑造的结果。
围海工程按其所在位置不同可分为:1.顺岸滩涂型2.海湾型3.河口型转化口门线:围海工程龙口水利要素最大值等值线图中各等值线的转折点的连线。
堵口程序是指龙口从起始口门(大龙口)逐步压缩(缩窄、抬高)至最后合龙截流的过程。
堵口过程中压缩口门的方法有平堵、立堵和平立堵结合等三种。
截流堤是在堵口段用来截断潮流的戗堤。
水力稳定断面有两种形式:密集断面和扩展断面。
闭气分内闭气和外闭气两种。
设计水位计算方法:1.综合历时曲线法2.保证率频率法入射波能的计算:E r(反射波能)+E t(传递波能)+E f(消散波能)=E i(入射波能)岸坡上的破波分为:崩波型破波、卷波型破波、涌波型破波和坍波型破波。
直立堤前的波态通常可分为立波和破波两大类。
破波又分为远破波和近破波两类。
泄水口的形式:1.溢流埝式2.泄水闸式3.管式泄水口填筑式人工岛周围护岸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斜坡式和直立式两大类河口建闸的目的:1.挡潮蓄卤2.蓄淡灌溉3.抬高水位4.防风暴潮闸下防於减淤措施:1.水力冲淤法2.机船拖淤法3.纳潮冲淤法水力冲淤法包括:1.大潮开闸2.低高潮后开闸3.利用水头差开闸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连接的地带,具有独特的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规定的范围是指海岸线向陆10公里的陆地以及向海至-15~-20米的浅海的狭长地带。
海岸防护工程:保护海岸线免遭波浪,水流的侵蚀和防止风暴潮对滨海地区袭击的海岸工程措施,包括海堤,护岸和保滩促淤工程等。
保滩促淤工程:是防止岸滩被波浪,水流淘刷,促使泥沙在海堤前滩面上落淤,从而达到保滩又保堤的目的的海岸工程措施。
保滩促淤工程包括丁坝,顺坝(离岸坝),护坎等设施和植物保滩措施。
人工补滩:在沿海受侵蚀岸段,采用人工填砂的方法恢复原来的沙滩或填成新的沙滩。
植物保滩工程是指在低能环境的海岸防护工程中,以种植植被为主来抵御外界如潮汐波浪等动力因素的作用,使海岸提防免遭侵蚀破坏,起到工程建筑物功能的一种方法。
海堤是沿海岸修建的一种挡潮防浪,防止田地被淹没的堤防,是海岸防护工程的主要设施。
重现期:重现期是一个平均的概念。
所谓重现期为50年一遇的潮位,并非正好50年出现一次这样的潮位。
它指标是在很长的时期中,就是平均而言的50年出现一次。
防浪墙:防止波浪翻越坝顶而设置在坝顶上游并与大坝防渗体相连的防水墙。
作用是安全超高,防止波浪越浪,适当降低坝顶高程,减少工程量。
护坡垫层:为防止堤身在波浪,渗流作用下流失,并作为护面层的基础,在护面石块与土体之间应设置垫层或过渡层。
防护墙:防护墙是陡墙式海堤的主体结构,通常是重力式挡土墙。
作为海堤结构的一部分起到了海堤护面的作用,同时承受来自堤身的土压力,维持堤身土体稳定。
海堤地基沉降计算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进行的。
计算地基沉降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沉降量不超过允许的范围,同时也是据以估算因沉降而增加的土石方量或填土的预留超高值。
地基沉降量主要包括初始沉降量和固结沉降量两项。
护岸是河口及海岸地区用以保护天然岸坡免受波浪,潮流侵袭,防止岸坡坍塌的工程措施。
截面冲刷:修建在可冲刷地基上的堆石截流堤,若堆石空隙中的渗流流速超过底层颗粒的起动流速,就会将土粒冲出,引起堆石下沉,严重的将导致失事的现象。
龙口防护:为了控制龙口水流对基床的冲刷,尤其是龙口缩窄时楔形水流及其两旁立轴漩涡对下游基床的冲刷,对软基和砂基龙口必须护底,以保证堆石截流堤的稳定。
疏浚工程:应用水力或机械的方法,挖掘水下的土石方并进行输移处理的工程。
基岩海岸特点:1.岸线曲折,岬湾相间,侵蚀与堆积交错多变;2.岸坡陡峭,岸滩甚窄,地形横向变化显著;3.海岸动力因素以波浪为主,在不同高度上海蚀形态发育。
砂砾质海岸特点:岸线较平直,岸滩较基岩岸段为宽;堆积地貌发育,常伴有岸坝和离岸坝构成的沙坝—泻湖形态;海岸动力仍以波浪为主,松散物质既有横向运动也有沿岸的纵向运移。
淤泥质海岸的特点:1.岸线平直,岸坡十分平坦,一般在1‰左右;2.潮滩发育,潮滩地貌单调,从陆向海域有明显的分带性;3.组成物质较细,中值粒径<0.06毫米,主要有粘土,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沙和粉沙等构成;4.潮流与波浪作用显著,常以潮流作用为主,潮滩冲淤变化频繁。
海堤的堤线规划与布置的原则:1.服从海岸带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统筹兼顾,考虑围垦,水产养殖,防洪排涝,航运交通及船舶避风等方面的要求。
2.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避免对邻近地区产生不良影响。
3.进行多方案比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取较好的方案。
4.堤线的平面布置宜顺直,避免曲折过多,凹凸多变而导致局部波能集中。
5.堤线位置处的涂面高程应根据筑堤的目的,开发方式,堤身安全和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斜坡式海堤的特点:优点是迎水面坡度比较缓,稳定性好,堤前反射小;堤身底宽大,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在海滩淤泥地基上筑堤较为有利;施工较简单,对风浪引起的堤身变形和局部破坏适应性强,便于修复。
缺点是堤身断面较大,需要工程量和占地面积较多;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迎水坡的波浪爬高较大;在滩地高程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已堆筑的土方被冲失。
陡墙式海堤的特点:断面地基应力比较集中,堤身沉陷量也较大而集中,所以对地基要求较高。
陡墙堤的堤前波浪反射大,波浪形态为立波或不完全立波,所以波浪爬高值一般小于斜坡式海堤。
堤身高程的确定:Z p=h p+R u+△hZ p:设计频率为p的堤顶高程,m;h p:频率为p的设计高潮位,m;R u:设计波浪爬高值,m;△h:安全超高值,m。
对护坡的要求:1.在波浪,水流冲刷和渗透压力作用下,护坡结构能保持稳定而不至破坏,所以护坡应有足够的厚度和重量。
2.在堤内渗流作用下,堤身土不致从护坡块石的缝隙中流失,故护坡下应设置反滤层或过渡层。
3.有足够的保护范围,以免坡脚或坡顶手冲刷后危及堤身安全。
4.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施工简单,便于维修,造价经济。
护坡计算主要包括:1.砌石护坡厚度计算2.抛石护坡单个块体重量计算3.护面混凝土板板厚计算防护墙稳定计算:1.墙身抗倾复稳定性2.施工期间墙身有可能向陆侧绕后趾倾复的稳定性3.墙身整体沿墙底面或墙身沿各水平缝的抗滑稳定性4.防护墙沿垫层与地基接触面的抗滑稳定性5.地基稳定计算主要的圆弧滑动计算方法:1.总应力法2.固结有效应力法3.ψ=0法4.有效应力法5.复合滑动面简化计算法软土地基失稳前会出现的前兆1.沉陷急剧增加2.地基侧向变形急剧增加使坡脚隆起3.堤身出现沿轴线方向的纵向裂缝,逐渐发展成横向裂缝最后发展成呈圆弧状的滑动面4.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或伴有坡脚渗水现象。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沉降计算断面2.将地基分层3.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层层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4.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层层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
5按算术平均计算各层的平均自重应力。
6按公式计算各层沉降量的总和Sc按地基加固原理软基处理方法可分为:1.置换砂垫层法2.镇压层法3.排水砂垫层法4.竖向排水预压固结法5.铺设土工织物法6.爆破挤淤法防渗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堤基不产生渗透变形,主要包括:1.要求堤基底宽满足大于或等于规定渗径长度的要求2.要求在堤坡任一点上的土层重量大于作用于该点的渗透水压力,即不会出现“流土”现象。
丁坝的布置方向:从减少坝头的冲刷,丁坝以迎向潮流速较小方向为宜,从加速坝田淤积角度出发,则丁坝迎向含沙量较高的潮流方向为宜,具体布置应根据当地潮流和含沙量等情况决定。
龙口防护的方法:龙口两侧的进占堤头最好做成流线型,堤头边坡应尽可能放缓。
口门两侧的堤头如果是陡坡或垂直边墩,则龙口楔形水流和立轴漩涡引起的冲刷是很严重的。
若堤头边坡在1:5以上,或在龙口上下游用导流墙引导水流,则三维冲刷明显减少。
植物保滩的特点是:1.往往不能用定量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更多的是大量的实践和判断2.需要精心管理3.对环境有一定要求,具有季节性的特点4.能改善环境、利于生态平衡5.有经济价值,可综合利用6.投资少见效快。
围海的目的:1.农业围垦2.海盐业3.海水养殖业4.沿海城乡、工矿及交通、港口建设用地5.蓄淡供水。
堤线布置:堤线的涂面高程和平面布置应服从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益,同时应考虑到对邻近水域或地区的影响;为保护水资源,在沿海宜养殖贝类的滩涂上围垦时,堤线涂面高程一般仍以设在平均高潮位为宜;海堤堤线的平面布置,应使堤线顺直,转角处圆滑,尽可能避开强风和水流的正面袭击;堤线的选择也要注意排水港道的维护。
堵口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充分考率到在开始堵口前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堵口所需一切准备工作。
大龙口是海堤进占到由于流速增大,泥土无法进展,而不能不改用抛石堵口时的口门尺寸,因此它的尺寸是由口门水流流苏不超过底面和进占土堤堤头的抗冲流速来决定的。
小龙口是指大龙口逐步压缩至最后阶段,一次连续予以堵口合拢的口门。
对于(大)龙口尺寸及位置的选择分两种情况:1.围垦面积较小,可采用一个龙口或分散龙口的方法,最后在一个落潮时间段内同时进行合龙;2.围垦面积较大,采用集中口门的方法,即设一个大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