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22
公开课优质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说课提纲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1)从整个经济常识角度看:基本国策。
(2)从本课内容来看:联结点,承上启下。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三个原因(2)能力目标:三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实美,创造美;改革开放的意识;(4)教学重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依据:符合国情,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5)教学难点:经济国际化。
依据:首先、从它的产生来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
其次、从它的内容来看,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再次、从它的本质来看,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法学法:1、教法:2、学法:(1)情境教学法。
(1)知识再现法:(2)案例教学法。
(2)问题探索法:(3)演绎归纳法:3、教学手段:多媒体;三、学情分析:1、对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深化。
2、渴望成功体验,渴望了解社会。
四、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及已经在国外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1、调查成果汇报展示。
2、激趣导入。
(三)学习新课:1、突出重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方式手段——漫画、故事;表格填充;举例论证;(2)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知识再现法;(3)实现目标——知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情感(领会合乎规律的现实美)2、突破难点:(经济国际化)(1)方式手段——新闻播报(录音);表格填充;讨论;举例分析;(2)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索法;(3)实现目标——知识(历史经验)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情感(领会合乎规律的现实美)3、作用概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1)方式手段——设疑自学;图表分析;(2)方法运用——演绎归纳法;(3)实现目标——知识(现实需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情感(领会合乎规律的现实美)4、结论概括:(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1)方式手段——图片展示;(2)方法运用——讲解法;(2)实现目标——知识(基本国策)(四)评价提高:1、反馈练习:(1)形式——单选题+图表分析题;(2)方法——知识再现法;演绎归纳法;(3)目标——学情调查;2、小结:(1)形式——知识网络图;(2)方法——知识再现法;(3)目标——知识(理解知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3、布置作业:(1)建立第一节的知识网络图;(2)写政治日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说课教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从整个经济常识角度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2)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市场经济各种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宏观调控建议,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2)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
2、教学难点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和资源配置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而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结合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列举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在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说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讲述我国在扶贫、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分析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措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3、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含义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讲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如税收调整、利率变动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回忆和巩固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帮助学生积极乐观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增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此课是面向高三学生的专题复习课,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了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对宏观调控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此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
这一知识是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在这一考点上经常丢分。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一方面整合知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提高答题正确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评论自编歌曲《宏观调控之歌》导入主题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四中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我相信邯郸四中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邢台一中的政治教师赵明强,很高兴来到邯郸四中与各位同学交流,我希望这节课能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优秀。
好吗?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有一个要求:请大家仔细体会歌词并思考这首歌的主题。
(播放音乐)熟悉的旋律、全新的歌词,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段歌曲是由我的一位同事改词并演唱的,请大家告诉我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对,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幻灯展示课题)作为一节专题复习课,本节课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活动2【练习】温故知新、构建网络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构建网络】,课前我们发了学案,其中第一部分需要大家填空,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完成这个知识网络图。
……(学生填充期间教师写板书——知识框架简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5.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32019-03-01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5.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32019-03-01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学问,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2.力量目标针对市场调整的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力量。
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和共性,精准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征的辩证思维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对宏观调控的分析,使同学熟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增加同学对祖国的认同感,骄傲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特殊是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教具预备】学案、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师: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问:大家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师:特别好,那今日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大家翻到书82页。
二、进行新课(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打算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亮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4)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5)识记并分辨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二)能力目标(1)观察经济现象、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
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评论教师活动运用有57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事例引出中国经济形势。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感受。
设计意图用“亚投行”这一新鲜时事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2【活动】【新课讲授】——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材料“201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并提问:2014年中国经济成绩如何?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让学生思考: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提升”,能离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吗?为什么?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并进行回答,并得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场调节的不足。
教师活动:追问:单纯市场调节,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其中是否有与社会主义性质相背离的方面?学生活动:思考并得出结论: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性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宏观调控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科学的宏观调控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宏观调控的含义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4、宏观调控的手段5、宏观调控作用:对生产,对分配,对消费,对交换(二)、市场调节对象方式市场秩序市场调节有点市场调节局限性(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必须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转变政府职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课是高三学生的二轮复习课。
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经济基础知识。
但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知识专题的综合方面缺少练习。
能力基础:基本具备综合基础知识形成框架的能力,但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持续的培养和提高。
心理基础: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高三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较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运用。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市场与宏观调控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评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以投影漫画方式向学生展示《2014,你幸福吗》图片,让学生思考我心中的幸福(学生回答,幸福)那幸福来自哪儿?(学生回答,各抒己见)幸福来自人的主观感受,需要良好的社会市场秩序来保障。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人对幸福的感觉来说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当中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题。
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
说教材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要求“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本课是经济生活的核心,前一框题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共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的个性,为下一课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学习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政府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的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手段、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能力、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如下: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二、教法及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我校高一新生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在讲到本课难点“国家宏观调控及其手段”时,由于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用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吃透理论知识点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搜集大量学生熟悉的图片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