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教学文案
- 格式:ppt
- 大小:578.50 KB
- 文档页数:22
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除颤仪来消除严重心律失常的一项救治措施。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①电复律的概念与指征、②除颤仪的原理与分类、③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④除颤复苏的联合应用、⑤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一、电复律的概念与指征(一)电复律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沿传导系统依次传导,引起心脏跳动;但是,假如冲动起源或者传导异常,就会使心脏跳动的频率与节律发生紊乱,即心律失常。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然而如果发生的是严重的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并且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则需要采用电复律的方法进行救治。
在发生严重的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时,利用除颤仪释放的强大瞬时电脉冲电击心脏,使全部心肌同时完成去极化,电活动停止,导致心律失常的“折返环”或异位兴奋灶被消除,这样心脏最高自律性起搏点——窦房结,便获得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机会。
这种救治方法称为电复律。
简而言之,电复律就是利用外加的瞬时电脉冲来消除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使窦房结获得重新主导心脏节律机会的一种救治方法。
承载电复律技术的仪器——除颤仪(Defibrillator),迄今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
1947年,贝克(Beck)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心室颤动(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1956年,佐尔(Zoll)医生使用第一台体外除颤仪(图1),在不开胸的情况下成功挽救了室颤者的生命。
由于电复律最初用于终止室颤的发作,故当时称作电除颤;此后佐尔医生又将电复律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
1962年,劳恩(Lawn)医生证明直流电除颤的效果比交流电更好,于是后来绝大多数除颤仪便采用直流电除颤技术。
(图1:早期除颤仪——PM-65型除颤仪)(二)电复律的模式电复律是通过除颤仪实施的,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R波同步,电复律有“同步”与“非同步(异步)”两种模式。
1、同步电复律:如果除颤仪电脉冲释放受患者心电R波控制(由R波触发放电),那么这种电复律即为同步电复律。
第一章心脏电复律术心脏电复律是将高能量与短时限的电脉冲经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使大部分(75%以上)心肌纤维瞬间除极,从而迅速中止异位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它具有高效、作用快、比较安全和简便的特点。
【适应证】1. 心室颤动及心室扑动,直流电复律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2.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 150 bpm可引起明显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利多卡因治疗无效,或伴休克、肺水肿,或并发于心肌梗塞者,应迅速进行同步电复律。
3. 心房颤动:(1) 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在半年至一年内,无风湿活动及感染。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控制,但心房颤动仍存在。
(3)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术后二周以上仍有心房颤动。
(4)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
(5) 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已纠正;X线心胸比≤55%;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45 mm 的心房纤颤。
(6) 原因不明的心房颤动。
4. 心房扑动:扑动波250 bpm左右,呈1 : 1传导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禁忌证】1. 毛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或(和)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室颤除外)。
2. 心房颤动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 严重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左心房明显扩大。
4 病窦综合征。
5. 估计复律后不能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或药物维持治疗下反复发生心房颤动者。
6. 近三个月内有栓塞史者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者。
7. 心脏明显增大,心胸比大于55%或巨大左房者。
8. 风心病有风显活动者。
9. 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末纠正者。
10. 心房颤动持续2~3年以上伴心室率缓慢者。
【实施方案】1. 非同步心电复律:用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1) 胸外心电复律:一旦确立心室颤动或扑动的诊断或在紧急情况下遇到心脏骤停,无论是心室颤动、心脏停顿或是无效的室性自主节律(电机械分离),一时难以弄清时,不要拖延时间,紧急盲目电击复律。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规培教案(技能-电复律)课时:45分钟年级:五年级学科:医学技能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复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复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进行电复律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1. 电复律的概念和作用。
2. 电复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电复律的操作步骤。
2. 电复律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教具和学具。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电复律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电复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电复律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电复律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1. 教师介绍电复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加深对电复律的理解。
三、电复律的操作步骤(15分钟)1. 教师讲解电复律的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确保掌握操作要领。
四、电复律的注意事项(5分钟)1. 教师提出电复律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认真对待。
五、电复律的实际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电复律的实际操作。
2. 学生互相观察和指导,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电复律的实际操作演练,提高操作技能。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复律的考核,评估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讲解、操作、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复律的概念、作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延伸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和考核,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学技能水平。
六、电复律设备的准备与检查(5分钟)1. 教师介绍电复律设备的准备与检查流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电复律设备的准备与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电复律操作前的评估与准备(5分钟)1. 教师讲解电复律操作前的评估与准备内容,包括患者选择、知情同意等。